- 相關推薦
讀《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個假期有幸讀到了華南師范大學教授遲毓凱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一書,翻開前言,書中的一句話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不講屠龍術,只談殺豬法”,近年來,關于學生管理問題的著作頗多。盡管許多書中教育理念先進,但我認為操作性不強,所以有人將之戲稱為“屠龍之術”,招法雖然漂亮,但實用性不強。與屠龍之術相比,這本書提供更多的是殺豬之法,把案例與心理學教育學相結合,敘述通俗,讀來醍醐灌頂。
這本書一共分為三部分: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和學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接下來我就其中我感觸比較深的一些部分做一些分享。
一、做有影響力的教師——如何讓學生喜歡你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格的魅力勝過任何介紹信”。《學記》中也有句話叫“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我們喜歡一位講課者可能是因為覺得他講的課程比較有趣,而忽略關注了他的外貌或是否招人喜歡。但青少年學生就不一樣了,他愿意學習一門課程,不一定是因為自己擅長,而是因為喜歡講課者,即因為欣賞一位教師而愛好一門學科。
那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大家一般都會喜歡什么樣的人呢?
“我們喜歡美人”“我們喜歡喜歡我們的人”“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
其中,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這一點很有意思,每個人生來都渴望被認可,被肯定,當一個人發現與另一個人有相似之處,那就更加肯定對方會認可自己,換言之,當一個人與自己有相同點,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我們的肯定和認可。而一個人受到肯定和認可的時候,開心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尋找與學生的共同點,這只是教育的開始,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我們尋找共同點的最終目的是想讓學生受到我們的教育影響,想讓我們說的話能夠影響學生的現狀,即“跟”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后面必須要有一個“帶”的過程,即把他們從不良情緒和狀況當中帶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先跟后帶”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先表達對學生的理解和認可,找出他行為的合理處,再加以引導。
二、做學生的重要他人
在談到“老師是否要與學生成為朋友”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時,書中提到要做學生的重要他人,這個觀點讓我心頭一陣,產生靈魂共鳴。
重要他人即對一個人的性格品質產生重要影響的人,如果老師能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那么它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肯定是有成效的。在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過程當中,重要他人是不斷在變化的,幼兒時是父母,小學時是老師,中學時是朋友,青壯年時期則是戀人,所以,教師應該根據青少年發展階段的心理特征做好教師自己的定位。
在中學階段,老師想要將思想工作落到實處,就需要去做他們的“朋友”,但成為朋友的關鍵在于成為“有用、值得交的人”,這主要包括“有能力,會絕招”“有個性,重儀表”“有活動,善分享”“真誠,夠意思”。最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真的要和學生成為朋友嗎?”,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交朋友是有益的,但是時機很重要。教師應該在權威不容置疑,學生對你皆敬且畏的情況下和學生交朋友,即“先嚴后寬”的原則,此時的學生覺得你的親密態度來之不易,愿意與你接觸,但同時,他們又會收斂自己的行為,不會無所顧忌,但在教師權威還沒有樹立之前,千萬不要急于交往。
“先嚴后寬,嚴后必寬”不僅僅是教師管理學生的一個法則,這也是教育影響的一般法則,父母教育孩子亦應是如此。
三、學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教師如何懲戒學生
從事教師工作以來,我一直對如何懲戒學生這一問題很是困惑,因為現在的中學生思想獨立且有個性,天然的對老師沒有太多敬畏之心,這就不免出現一些消極違背甚至是主動破壞規則的人,那如何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懲戒呢?如何把握懲戒過嚴或懲戒過寬中間的度呢?在讀到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遲毓凱教授認為懲戒學生應該堅持“誅大賞小”的原則,“誅大”即在懲罰的時候要抓典型,才能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否則就會給人留下“捏軟柿子”的印象,賞小即獎勵的標準不能過高,不能永遠只表揚班中的那幾個優秀學生,那根本起不到激勵示范作用。書中還提到了幾種懲罰學生的方式,例如物資性懲罰、社會性懲罰,象征性懲罰,都非常的實用,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直接采用。
書中關于教育智慧還有很多,我就簡單的談了談我印象最深刻,對我幫助最大的這幾點。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值得一看,常看常新的好書,它將成為我以后的案頭書、枕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