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本節是蘇教版必修2第4章第4節的內容。教材介紹了基因突變的概念、特征及原因,并且講述了基因重組和DNA重組技術。本節內容緊密聯系遺傳物質基礎、遺傳規律和減數分裂,以它們為基礎加以深化,同時,又是學習第五章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高中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屬于理論型,對于新鮮的事物,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加以分析總結,同時,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基于以上特點,我將在重點處引導、難點處點撥進行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1.說明基因突變的定義、特征和原因;能夠總結基因重組及意義。
2.通過對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綜合分析及小組討論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合作交流能力。
3.通過本節課學習,體會生物學的奇妙之處,增強對生物科學的學習熱情。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為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基因重組。讓學生去理解基因突變的意義和DNA重組技術會比較抽象,所以教學難點為理解基因突變的意義和基因重組。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能夠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從講授、多媒體直觀教學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而在學法上,我將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通過俗語,設疑導入。
我會提出俗語“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詢問學生,這反映了一種什么生物現象?在學生激烈的探討中引出課題《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通過俗語,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學生注意力轉移到課程中,同時結合問題將學生帶入本節內容的學習中,為新課展開環節奠定了基礎。
2.新課教學
本節課主要有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基因突變。
我會先簡單介紹美國醫生發現鐮刀型細胞貧血病的小故事,并通過多媒體展示正常人的圓餅狀紅細胞和病人的鐮刀型紅細胞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然后我會展現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病因的圖解,并提出疑問:病人的血紅蛋白的一條多肽鏈發生了什么變化?這和基因有什么關系呢?通過這兩個問題讓學生知道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病,從而引出基因突變的定義。
接下來我會將基因突變與癌細胞建立聯系,讓學生去討論并交流,得出基因突變的原因有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響。
對于基因突變的特征,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教材上“不同生物不同基因的突變頻率”的表格以及“果蠅眼色遺傳的不確定性”示意圖,讓同學們去發現問題,總結特征,我再進行補充,從而讓學生明白基因突變的特征有發生頻率低、方向不確定,隨機性;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第二部分:基因重組。
在這一部分,結合前面學過的遺傳規律,我會展現“雞冠形態遺傳示意圖”,讓兩個小組代表以競爭的形式到黑板上來寫出各表現的基因型,讓他們明白生物除了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能自由組合,同源染色體間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也能交叉互換導致基因重組。
第三部分: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這一部分知識較難,在以后的選修部分也會重點講解,我會給同學們播放一個關于重組DNA技術一般過程的生物學視頻,然后讓同學們前后4人為一組,交流重組DNA技術的步驟,并找小組代表進行分享,我再進行補充講解,以突破難點。最后我會給同學們展現科學前沿的重組DNA技術應用實例:抗蟲棉、轉基因動物等,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到生物學的奇妙之處。
意圖:在以上部分,我多次結合多媒體教學、采取提問、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充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理念,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
3.課堂小結
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會請同學們來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采取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體現課堂評價的多元化。
4.布置作業
對于作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一樣的需求。我會分為必做作業和選做作業,必做作業是做一些與本節內容息息相關的練習題目,選做作業是查閱與基因連鎖相關的知識,下節課進行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的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重點內容,同時有助于學生記憶和復習,我本著直觀、簡潔的要求,板書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