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教師專業發展之道》有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教師專業發展之道》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近年來,常聽到這樣的教育話題: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細細想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話題。這幾年教育的發展快速,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教師專業化成長。我們一線普通教師又該如何發展自己的專業之道,適應教育改革的大潮呢?讀了陳萍老師的《教師專業發展之道》后我有了新的想法和方向。
陳萍老師的《教師專業發展之道》,越讀越喜歡往下讀,從自己求學到教學的經歷一一真誠地講給我們聽。不虛空,也不作秀,也沒有矯情。說到底,敞開心靈與我們陳訴。她用她的真誠讓大家確信“專業之道”,并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之道。
一個個精彩生動的教育故事讓我們在品讀中慢慢的有了一些感悟:專業發展沒有捷徑,只能勤學苦練。教師的每一項基本功都需要自己付出自己艱辛的汗水,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若要驚人藝,須下苦功夫。”、“術業有專攻。”勤學苦練是唯一途徑。
書中陳萍老師回憶小時候在防震棚里上二年級時,候老師對她豎起的大拇指激起了她對朗讀的濃厚興趣,也給予了她對學習的無限信心。陳萍老師曾這樣寫道:“教育是需要激情的,教師是應該有個性的,學生是永遠需要激勵的。給學生一點陽光,也許會燦爛他的一生”。也許正是當初候老師給了陳萍老師一個一豎起的大拇指才創造了陳老師現在的燦爛人生吧。回首往日課堂的一幕幕,不經意間給孩子那抹贊許的眼光,那句鼓勵的話語,那個小小的擁抱,不正是我們給予孩子自信,陽關,它們就像一顆顆發亮的小星星,當把這些小星星見縫插針的送給孩子們時,他們是如此的高興,比吃到好吃的零食還高興,學習就更有勁老,也更有目標了。書中像這樣能獲得教育心得的故事還有很多,我會將它們慢慢消化運用到我教育實踐中去。
其實,在日常的課堂教育教學中,有經驗的老教師也注意了給孩子或手勢或語言或動作或眼神的鼓勵,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感到枯燥,不乏味,品嘗到學習的樂趣,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自信。我們班小李因媽媽要上班,及時的查看孩子的學習狀態,所以小李回家的作業就是一塌糊涂,比如疫情在家的線上課學習,預習課文,組詞不會的也不翻翻字典,就隨便組一個詞,正因為這個隨便導致生字拼音也是亂寫,寫字畫圈圈,不像字,學習的態度非常差,而且書寫一塌糊涂,開學來的第一件事先批評,再責令重寫,看到變得工整像個字樣的字時,我大大的表揚了他“哇,你的字也能寫這么好,太棒了,已經和班上小顏一樣好了,你也能成為寫字達人的”。自此以后小李每次寫字都很認真了,圈圈字也變直了,課上也更認真了。
教育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教師如果充滿了愛心,懂得以心換心,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如果充滿了愛心,懂得以愛博愛,即使冰凍的心靈也能融化。讓我們的孩子感受到來自我們的愛,敞開心扉去學習,去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