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哈佛家訓》有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哈佛家訓》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要自以為是,記住事實往往與我們的斷論大相徑庭。——題記
“聽我說,我見過很多你這樣的人,我才是醫生,我知道你的病情,請你不要自以為是!”
“醫生!請你聽我說,我是個郵遞員,每天都要走上七個小時的路,幾十公里呀!”克里斯大叫起來。
醫生怔了一下,重新抬起頭看著克里斯,許久之后輕聲說道:“能讓我再看一下你的舌頭嗎?”
這篇文章出自《哈佛家訓》文章講了郵遞員克里斯身體不適,去找醫生看病,醫生卻堅持己見。當克里斯說出自己的身份后,醫生為自己的自以為是而羞愧異常。
生活中我們有時又何妨不是這樣的人呢?小學五年級時,一位同學找到了我,說道:“澤,這道題,你怎么寫的?”我隨意瞟了一眼題:“做一個新的三角形。”
“可是我認為……”
“你錯了!”,我粗魯的打斷了他,“我是數學課代表,而你不是,你的思路是錯的!”
一會兒坐回了位置上,拿起了那張試卷,做到那個題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了一件事情----我的方法錯了。當時我的臉漲紅,卻礙于數學課代表之名,在內心里拒絕了道歉這一個想法。直到晚上到家里拾起《哈佛家訓》時,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請把我的牧羊犬還給我》
故事是這樣的:美國一個國會議員到了一片牧場上,看到了一群動物,以及一個人。國會議員找到了他,打了個賭:“如果我知道你的牛群一共有多少只,你敢不敢讓我挑一只?”
“當然,為什么不呢?”
國會議員經過各種設備調查并打印了一份150頁的報告,準確的說出了數量:“哈哈,一共1586頭,怎么樣”牧人點點頭,請國會議員進去挑了一只,而國會議員從始至終沒看過牧群一次。這時牧人又叫住了他:“如果我知道你的身份,你可以把它還給我嗎?”“當然為什么不呢?”“你一定是個國會議員”牧人快速答到。
“哇,你怎么猜的那么準?”
牧人笑了笑說道:“我當然知道。首先你們總是不請自來,第二你們愿意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研究一個問題,其實你想要的答案我早就知道了。第三,我沒有向你提出任何問題,可你卻能自己制造一個問題。第四,你們總是夸夸其談顯得非常能干,但并不了解其背后真實情況。比如你知道我牧群的數字,可我要告訴你,我放牧的是羊群,而不是牛群……”國會議員目瞪口呆的看著牧民,牧民又伸出手說:“好了,現在把我的牧羊犬還給我吧”
讀完這個故事,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最終,我為我的自負向那位同學道了歉。
想想牧人的話“你們總是夸夸其談,顯得非常能干,但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真實情況。”我們人生中有多少次像國會議員一樣,也像那醫生一樣?妄下定論,最后臉被打的啪啪作響,正如書中所說的一句話“不要因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把自己看的太重要,這樣的人在哪里都是小丑”。
曾幾何時,我也是那位“醫生”,也是那位“國會議員”,“高高在上過”,“不可一世”過。看著那些漸漸冷漠的友誼,看著那漸漸遠去的同學,我幡然醒悟。
“巨人不需要揚頭,還是很高;大地不說話,萬物卻匍匐于懷抱。很小的聲音一樣可以如雷貫耳,很少的文字一樣能夠刻骨銘心。我們都是渺小的,把自己放低,更有力量”
所以讓我們放下自己那可笑的身位吧!與別人坦誠交流,平等交流。除了扶起別人,否則永遠不要俯視別人。我始終相信,當你放下傲慢時,別人會喜歡上你,喜歡上你的謙卑、不驕、不傲以及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