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去河坊街玩。街兩旁的商鋪里各種各樣的商品,讓我眼花繚亂。
走著走著,我被路中間的小攤吸引住了。小攤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用糖做的東西:小貓、小兔、羊、狗、馬……一個個栩栩如生。媽媽看我站在那里挪不開步子,笑著說:“你也挑一個吧!”
“太好了,我要一只可愛的小兔子。”我高興地說。
叔叔把糖舀出來,用三根小竹棒來攪拌,攪拌著攪拌著,糖慢慢變白了。叔叔把糖搓圓捏出一個空的球形,再往球里吹氣,一邊吹,一邊用手捏出形狀,不一會兒小兔子的樣子慢慢出來了。叔叔用紅色的`糖做眼睛,用綠色的糖做小草,正在吃草的小兔子完成了,像真的一樣!
叔叔的手真巧,糖人真有趣!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
我最感興趣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每逢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家家戶戶貼對聯,可熱鬧了。每個小朋友都可以拿紅包,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各個喜氣洋洋。
每到春節, 爸爸會給我買了很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玩得可高興了。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開開心心地吃水果,看“春晚”,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我常常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瞧,中國傳統節日是多么的有趣啊!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彩旗飄飄。商場里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過年啦!媽媽會準備豐富的食物,還給我買漂亮的新衣服。爸爸買了煙花和鞭炮,“砰,砰,砰。”鞭炮響起來了,煙花在空中綻開,五顏六色的彩條飄落下來,就像仙女散花,美極了。爺爺奶奶笑呵呵地發紅包給我們,還說:“新年快樂!學習進步!”我接過紅包,并說:“謝謝爺爺奶奶,祝你們健康長壽!”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進屋了,我們一邊吃水果一邊看聯歡晚會,真開心!春節多么熱鬧啊!我愛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家鄉的傳統文化,多的象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兩個吧!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嗎?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孔子與我們宿州吧!在我們這里有一座天門寺,那里有兩處古跡,一處是曬書臺,另一處就是洗硯池了。傳說兩千年前,孔子周游天下,傳授他的知識,有一天,孔子走到了天門寺,可是突然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孔子急忙帶著他的學生們進天門寺躲雨,可是他們的書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給淋濕了,這弄的孔子和他學生們都坐立不安,第二天,孔子發現有一塊很大的石板,于是叫學生把書放在大石板上曬,可是曬好以后書的有一些地方看不見了,于是孔子和學生們又描了一遍,這時一個學生發現一個水池,叫大家來洗硯,從此這個石板人們叫曬書臺,洗硯的地方叫作洗硯池。
其實我的家鄉還有許多的古跡比如說涉故臺、虞姬墓、黃藏峪等等,我們這一代一定要把這些傳統文化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今年的圣誕比以往熱鬧多了,節日的氣氛比往年濃了不少,商場里到處都張貼了不少圣元夜,華燈初上。“正月十五鬧花燈,上燈圓子落燈面。”這是奶奶常說的一句話。伴隨著一陣陣炒糖圓的聲音音。一頓豐盛的晚餐,一疊香氣撲鼻的炒糖圓,象征著圓圓滿滿,更昭示著幸福、團圓的生活。
對于我們孩子而言,最開心的莫過于在吃完飯后到集市上看花燈,猜燈謎了。早早的來到集市上,卻發現大街上冷清了許多,空蕩蕩的街道上,除了一些節日的橫幅外,以往那些鬧元宵的情境都不復存在。“以往的花燈,攤販都到那里去呢?”我不禁疑惑了。往年來到這里,熱鬧的集市上擠滿了人,絡繹不絕的吆喝聲,人們看著花燈上的'燈謎有時愁眉苦臉,有時又因為猜中了謎底而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這些都歷歷在目,可今年怎么會這么冷清。
一個人走在小路上,那凄冷的燈光灑落在地上,微風乍起,燈影婆娑。驀地,發現了什么快步走向前方,才發現原來是一個擺著攤的老爺爺,看樣子是要收攤,我忍不住問道:“爺爺,今年的街市是怎么呢,外什么沒人來?”他看到我,怔了怔,停下了收攤。“別提了,”他擺了擺手“今年說什么街道整改,社區勒令停止這幾年的元宵夜活動。”話音剛落,便迎來了一聲長長的嘆息聲。他接著說道“再加上元宵節看花燈的活動越來越受冷漠,現在哪兒還有什么人愿意搞這個元宵花會啊,今年買的花燈卻是浪費嘍!”他還想說些什么,卻又欲言又止。“罷了。”他說道,示意我離開。他獨自一人推著小車,在燈火闌珊處走著,那背影有幾分落寞,與那凄冷的燈光一起消失在遠方。我駐足凝望,卻也學著那賣燈人長嘆了一聲……
圣誕,人約黃昏。圣誕的標語,什么“圣誕狂歡”“慶圣誕,打折扣”,就連活動也搞了不少,圣誕樹、彩燈更是掛滿了商場里的每一個地方。不時還有人上前與前來宣傳的圣誕老人合影。
走在商場中,我卻感覺不到一絲快樂,耳畔不時傳來圣誕樂的聲音,卻令人感到厭煩。“年年都是這樣,又有什么意思呢?”望著千篇一律的商品我感慨道,商店里的東西仿佛都改頭換面,被貼上了“圣誕”的標簽。隨意點了一杯“圣誕可樂”,走出了商場,發現早已是黃昏,天邊的落日早已將云際染成了深深的暗紅色,在這片黃昏下我信步走著,喝了一口可樂,我卻從中嘗出了一點苦味……
看吧,元宵的花燈已經提上,卻為何沒有點上耀眼的紅光;平安夜的鐘聲敲響,卻叩起了人們的心扉。古典的文化趨于沒落,外來的文化卻備受關注。我們既不應該過分去崇洋媚外、厚此薄彼,也不能去全盤否定其他的文化,我們需要做的應是對自己民族本身的文化多一點關注,莫要做一個“數典忘祖”的人!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如一縷輕風,輕撫我們的臉頰,讓我們不得不對它微笑;傳統文化像一個故事,向我們招著雙手,讓我們不得不去閱讀;傳統文化似一杯清茶,清香誘惑著我們,讓我們不得不細細品嘗。是啊,傳統文化就是這樣,只是保持著原來的姿態,就能夠讓我們如此著迷,激起我們的好奇心,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去了解它,想要把它理解透,讓它永存心中。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高新產品的入侵,我們的生活比起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許多。有人說:當今世界都已發展起來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而我們中國應放棄傳統思想,不要一成不變的守著原來的,多過過西方的節日,比如情人節、圣誕節等,應該跟著時尚的步伐走。也有人說:現在科技這么發達,不需要再用手寫漢字,直接聊微信、發QQ、打電話得了,還不用寫信那么麻煩,很快就能夠收到回信。還有人說:我們現在住的都是高樓大廈,不愁吃不愁穿的,一出門就能買到東西,不用像以前那樣要去很久才能回來。所以我們不用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努力創新”的精神,我們應該注重現實,好好享受就行了。
事實恍若如此。
不過如今的發展是靠什么來的?
據報道,曾在重慶出現了一群具有“棒棒精神”的人群,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擔負雇主的信任。有一位“棒棒”由于肩負重擔,與自己的雇主走散了,這位“棒棒”最后又回到原點等待雇主回來,此時正值初秋,天空又飄著蒙蒙細雨,涼風颼颼,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直到天降夜幕,這位棒棒終于等到雇主回來尋找。而這位“棒棒”儼然已似一只落湯雞,直打哆嗦。雇主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回來尋找,而當得知“棒棒”為了等候自己,已是半天的等待,生怕雇主找不到一直沒有挪動位置。
秋風中“棒棒”的等待,已然站成一種精神——“棒棒精神”!信任與堅守,樸實與奉獻。這不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么?時間流逝,精神長存,這就是中國的魂,傳統文化的精髓,才有了上下五千年流淌的文明歷史。所以,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讓傳統文化永駐心間!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著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規定,在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熱愛祖國,具有民族團結意識。而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拓展視野、開闊思維,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學生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它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都反映著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和交融。通過學習,使學生牢固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備受磨難而更強,豪邁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感受成語的寓意之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華文庫的瑰寶,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意義深遠、言簡意賅,讀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語故事則語言生動凝練,形象鮮明,具有很強的倫理性,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八仙過海等是少年兒童必讀的神話故事;又如,完璧歸趙、晏子使楚、負荊請罪、驚弓之鳥、三顧茅廬等又是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再例如,懸梁刺股、鑿壁借光、韋編三絕、程門立雪、囊螢映雪等又是刻苦讀書的典范,無一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 感受歇后語的詼諧之美。現行漢語教材在每個單元最后都要安排一次漢語園地,其中不乏許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如歇后語、對聯等。歇后語一般是由前后兩部分組成,前半句是比喻或隱語,后半句是對前半句的解釋或說明,而且許多歇后語不但詼諧幽默,還富含一定的寓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猜謎語、搜集資料,課后利用墻報、黑板報等形式和全班同學共享資源。例如,孔夫子搬家凈是輸(書)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類似這樣的歇后語是以漢字的諧音為表現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使學生明白友情的珍貴,不亞于雪中送炭;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使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貓哭耗子假慈悲,使學生明白善惡、美丑的標準等等,通過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
3. 感受古詩的韻律之美。在每次漢語園地中,都無一例外的安排了一首古詩,學習古詩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并使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承傳,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是寫到了洛陽如果有親友向您打聽我的情況,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舊像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不但把送別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表現了出來,更將自己堅持高貴文知識,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求美。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些無不體現了古人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立下的壯志豪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從這些詩句中,感受和領悟詩人的意境,陶冶自己的情操,升華自己的情感。此外,利用業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中華優秀德育故事,學習孔融謙讓禮貌的處事原則、學習閔損和孟宗的真誠孝心、學習尹憞遵守禮儀、立志育人的精神、學習滂母的浩然正氣,最后再要求學生寫觀后感,學習他們孝養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友愛、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禮貌待人、廉潔奉公的精神,立志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
總之,在漢語教學中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擴展了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明了古代卓越的藝術、燦爛的文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了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又使中華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展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我國歷來是文明之邦,文化歷史厚重,傳統習俗源遠,值此新春佳節,我們一邊熱熱鬧鬧過新年,一邊也可安安心心品文化。
沒有文化的節日不叫節日,沒有故事的傳統也不是傳統。無論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優秀文化、優秀傳統是根、是本,也是源頭,牢記根與本,縱行千里不忘本,河有源頭水才清。
就四川而言,文化豐富多彩,環境優美,物產富饒,享有“天府之國”美譽。在飲食、娛樂、語言和習俗等方面自成一派、獨樹一格,并且影響廣泛,令人傾倒。
四川人對農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并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上川龍之分。
成都年是伴著童謠唱來的。“小子小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面粉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童謠中的種種為過年做的準備,加上春節到來后持續到十五的游樂、慶祝:新年撞鐘、燒子時香、大廟會、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獅子、舞龍燈、元宵觀燈,再加上愛玩的成都人“過厚臉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這才構成了一個歡歡喜喜、圓圓滿滿的成都年。
元代的.成都市雙流縣人費著在《歲華紀麗譜》說:“成都游賞之盛,甲于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俗尚游樂是巴蜀人的一大特點。所以,巴蜀很早就興起了旅游習俗,到唐宋時達到頂點。以成都而論,全年固定的游樂活動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體出游,并與歌舞娛樂、體育競技、商貿活動結合在一起,具有很豐富的文化內涵。
就整個巴蜀文化而言,又具有很強的輻射力,除與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滲透影響外,還表現在對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詔文化的輻射,遠達東南亞大陸地區,在金屬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對東南亞產生了深刻久遠的影響。
新形勢下,應該如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也與所有百姓切身相關。
我們或應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促進“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先進文化建設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用先進文化建設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指數;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遺產保護利用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為社會發展注入物質資源和精神財富;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立足當前與面向未來的重大關系,進一步以新的視野謀劃文化發展前景;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關系,進一步明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任務;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產品生產之間的重大關系,進一步壯大文化產業的物質基礎。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一首文明禮貌歌。
禮貌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一定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會叫個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現在的我已是一個高一的學生了,不怎么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笑笑而已了……老媽一直說“見認識的人一定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說“在校一定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可是現在的我,總覺的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直嘴邊掛著阿姨叔叔什么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后門一開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著,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著的人有想讓位的,但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做到,看見這樣的情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