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元宵節作文通用【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節作文 篇1
“正月里來正月正,元宵節里鬧花燈。”這是民間俗語。確實是這樣,大街小巷都會掛花燈,整條街道熱鬧非凡。
一進門,兩旁花燈數不勝數,伴隨著兩旁小溪、伴隨著讓心臟咚咚跳大鼓聲,我們找到打鼓地方,我一看原來是踩高蹺演員在表演,我最慶歡看踩高蹺,于是我迫不及待奔向高蹺隊,我看著四周全都是滿滿人,便跳到石獅雕塑上去,在雕塑上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演員們在演愚公移山神話,真是活靈活現,那大山如同水桶一般,愚公頭上戴著青中山帽,身上穿著黃佛教服裝,穿著綢緞褲,簡直是一個老和尚。他那親昵微笑、和笑臉,給人一種親切感。
武術格外熱鬧,那舞長矛小選手,還有點像三國時張飛呢。我們在這條充滿古韻街道,一直游玩到曇花都開呢!
元宵節作文 篇2
今天,我在市場看到了一個賣元宵的店鋪,他們門前的大桌子上擺著幾盤做好的元宵,有花生餡、核桃餡、黑芝麻餡、玫瑰餡、葡萄餡等等,看起來又圓又白非常新鮮。我還看到了做元宵的過程,首先取一點餡放在一個竹筐里,沾點水后,倒上一些糯米粉,不停的滾動竹筐,餡就裹滿了白白的糯米粉,餡已看不見了,又沾了一些水,倒入糯米粉,繼續滾動,元宵像在竹筐里來回賽跑一樣,滾呀滾呀,元宵變得越來越大,過了一會,又大又圓的元宵就做成了。我們買了剛做好的'元宵,我想他一定非常甜、非常好吃。
小小湯圓真奇妙,一個小面球竟然可以包那么多東西!我很喜歡吃黑芝麻餡兒的,你呢?
雖然我喜歡吃黑芝麻餡兒的湯圓,可是,今天晚上的唯一一個芝麻餡兒的湯圓卻被爸爸吃了!怎可惜,嗚嗚嗚……
元宵節作文 篇3
聽家中老人說,過了元宵才算過完年。這不,就迎來了春節后第一個月圓之日——元宵節。
晚上,快吃飯時,媽媽先從冰箱里拿出一袋湯圓,讓它解凍。趁著解凍之時,先把水給煮開,等水熱氣騰騰的時候,再把湯圓倒入熱水中。這時,水中的湯圓像一顆顆珍珠似的沉入水中。過了幾分鐘,小湯圓爭先恐后地浮在水面上。再用大勺子把湯圓撈起來,稍稍傾斜,這些頑皮的小湯圓就挨個兒蹦到碗里,撒上糖,澆上水,最后一道美味的'食就可上桌了。
看著這些小巧玲瓏的湯圓,真不忍心去吃,但又禁不住誘惑,輕輕的在皮上咬上一口,軟糯香甜,再吮吸一下芝麻糊,甜蜜蜜的,真是美味至極。 吃完元宵,就得猜謎了。我先發問:“一頭小牛個兒不高,身高只有一尺一,打一字。”我的意的笑了,因為外公外婆正苦思冥想,爸爸媽媽正用手在桌上劃來劃去。我心一軟,就說出了一個提示:“一頭小牛是牛字旁,一尺一就……”“是特!”外公迅速地回答。“對了,恭喜恭喜。”我高興的說,“但別急,還有呢!謎面是‘野草,邊關’打一成語,大家可得開動腦筋哦!”我話剛落音,大家就立刻進入了狀態,沉默了許多,我就沉不住氣了,“難道沒人知道嗎?不知道好歹也說一聲啊!”這時大家都迷茫地搖了搖頭,一雙雙無辜的眼睛看著我。我只能宣布答案了:“是茅塞頓開。”媽媽突然恍然大悟:“因為茅塞頓開的茅是野草的意思,邊關也叫塞外,所以是塞。而中間有個頓號,就是頓開嗎!”不錯,看來媽媽是一位事后諸葛亮啊!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就結束了,那輪明月依舊掛在黑暗中。
元宵節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終于到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紅燈籠,而且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當然,晚飯也和以前不一樣,要吃元宵。
大約五六點了,“怎沒還不開飯呀。”在一旁的我說道。這時,父親說到樓下放鞭炮去,我便去看一看。父親把鞭炮掛到樹枝上,拿起了打火機。“噼里啪啦”,鞭炮聲響了起來。“開飯了,開飯了。”母親喊道。我端起了一碗元宵,品嘗了一個,那種香噴噴的氣味讓我回味無窮。吃完元宵后,我便來到了厲山公園去看煙花,來到現場,還沒有開始,我們又等了一會兒,煙花終于開始放了,因為離得太遠了,看不清楚,我也擠進了人群之中,忽然,一位小孩子說了一個字,看。我仰起頭來,只見天空中有很多一閃一閃的.星星,噢,不對,星星哪有那么多顏色,這是煙花,大約五六秒過去了,顆顆流星般的煙花落了下來。哇,真是太逼真了。再看看大街上,真是好不熱鬧,車水馬龍。
十點了,我也該回家了,但看著耀眼的煙花,還是不忍心走,又過去了五六分鐘,我才依依不舍得離開了厲山公園。
元宵節作文 篇5
過了春節之后,小孩們就會盼望元宵節的到來。
我們這兒過元宵節都要吃湯圓、餛飩,象征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吃完晚飯后,就會發現田埂上,小路邊,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火把,孩子們跳躍,呼喊,奔跑……這也是我們這兒的風俗:在一根竹棒上捆上柴,點上火,在自家的田頭甩火把,嘴里唱歌謠:“點點柴,大發財……”一把把火焰燃燒,在田野里游動,像一條條火龍。大人們都會在村頭,在田邊看我們玩“點點柴”,臉上洋溢幸福快樂的笑容。或許在你看來,這只不過是農村野孩子玩的土把戲,可是它包含農民對新一年收成的美好企盼,是一種別具農村特色的祝福方式。
節目,一個接一個。這不,剛從田里回到村子里,就聽得村中心傳來鑼鼓聲,禮炮聲。調龍燈開始了!
只見十來個身體健壯的男青年舉長龍燈,龍身通體發亮,龍珠引路,珠動龍隨,龍身蜿蜒游走。這可全靠舞龍燈人的本事,瞧,他們隨鑼鼓聲,一招一式整齊有力,配合默契。禮花在空中綻放,五彩繽紛,爭妍斗麗,整個村子火樹銀花!哇,好美的夜晚。深藍色的'天空五彩斑斕,禮花如彩球,似雪花,像流星雨……天空光彩奪目!
淳樸的歌謠,游蕩的火把,喧天的鑼鼓,舞動的龍燈,絢麗的禮花,把元宵節“鬧”得一片歡騰!
元宵節作文 篇6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猜燈謎就是其中的一種。
吃過晚飯,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樓去。小區的.花壇邊,人群早已聚在一塊兒,熙熙攘攘的。我高興極了,因為我這位猜謎高手終于有用武之地了。
放過鞭炮,燈謎會正式開始了,人群早已把花壇圍得水泄不通。我抬頭看見一張謎條,上面寫著“我的心打一字”。我想:“我就是吾,心用豎心旁,那不就是個悟字嗎?”我趕緊撕下謎條,擠進兌獎處對答案,果然是“悟”,太棒了!突然,我被一道“攔路虎”難住了,我只好請來老爸媽媽幫忙。老爸一讀題“一口咬破皮打一字”就得出結論,一定有個“皮”字。媽媽卻說“皮”一定被“咬破”了。我說一定有“口”字旁。我們一致決定是“嘆”,去對了一下答案,錯了,真掃興!
“替爺爺站崗打上水滸人物”,這是誰呢?我絞盡腦汁地想啊想,怎么也想不出。還是求助書本吧,我趕緊跑上樓找出《水滸傳》,在書中我查到了,這是病蔚遲孫立。看來,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啊!
經過一個晚上的腦力勞動“苦戰”,我們一家三口捧回了八件“戰利品”。
元宵節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習慣,各個民族有各個民族的風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的漢族。
漢族——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為漢族;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現為國際通用語文之一。
漢族的傳統節日尤其讓我縈繞于心。元宵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的大節,有著兩千余年的歷史,它在當今中國仍然相當盛行。元宵節的得名,因其節俗活動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元)的十五日夜(宵)舉行而來。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在端上幾碗熱騰騰的'湯圓,大家開心的笑著,多溫馨的場面,讓人難以忘懷。元宵節也叫“燈節”、“燈夕”, 因為在每屆元宵前后,無論鄉村還是市鎮,人們都要張燈結彩。觀燈游賞,煙火當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燈,那時可謂是萬家燈火連成一片,壯觀而美麗。當代元宵節除燈火之外,更為突出的活動是各種社火,比如舞獅子、耍龍燈、跑旱船、踩高蹺、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節,正可以算是中國的狂歡節。
但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流逝得那么快,眨眼間,正月十五就這樣過去了。一如既往,時間沒有停留在這一刻。孩子們該去上學了,大人們該去工作了。大家都在企盼著下一個元宵節,下一個更熱鬧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