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7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剪紙。
剪紙的種類有許多,比如:斗香花、窗花、喜花、鞋花、禮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旗幡等等。我這次只介紹剪紙圖畫、剪紙漢字和剪紙旗幡。
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想象中的畫面,然后再畫出來。
剪紙漢字也是先拿出一張紙,然后在上面寫出一些漢字,最后,再把漢字剪出來,還可以剪藝術字哩!我曾經也剪過,看起來非常的好看。不信你自己試試!你看了準會說特別漂亮。因為這是舊時候傳下來的一種文化。
剪紙旗幡我也做過,只不過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的。我先拿來一根一分米長的棍子,然后用一張A4紙折成一個三角形,最后,再把紙粘上去就做成了,你也試試吧!
中國還有很多中華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等等。怎么樣,咱們中國是不是有許多傳統文化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1月15日下午14時,北京小學“行君子品 做有德人”《弟子規》文藝演出在北京小學本部禮堂舉行。來自北京小學教育集團長陽分校、紅山分校和天寧寺分校的600多位師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共同觀看了這場由北京小學本部6個班188名一年級新生表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這次演出不是簡單地背誦《弟子規》讀本,而是把藝術表演、道德教育和語文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每個班的表演形式不同,各有千秋。臺上的小演員們表演得繪聲繪色、精彩紛呈,臺下的小觀眾們看得聚精會神、傾情喝彩。
“行君子品 做有德人”
北京小學作為一所“與共和國同齡,與首都同名”的重點小學,一直以來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承。他們不僅將國學經典《弟子規》確定為一年級新生必讀的校園讀本,還靈活運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傳承《弟子規》要義,讓孩子們行動起來,讓中華傳統文化“活”起來。
《弟子規》全文約1000字,是一整套系統化的“兒童行為守則”。《弟子規》教育孩子從小懂禮貌、講信用、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和別人平等相處等,而這正是一個人與社會接軌的通行證,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礎。
正如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所說:“在我們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到學校絕不僅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弟子規》教給每一個孩子、每一位成人如何在社會上待人交往,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學習并按其要求去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的孩子要從小了解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聽故事、誦讀古詩、背誦名言、文藝表演等形式理解其要義,學習中華民族英雄的愛國精神,讓我們的孩子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成為一名真正的優秀的大寫的中國人!”
眾所周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那么北京小學如何讓剛入學僅4個月的一年級小學生理解其要義并按其去做呢?
“不比成績比成長”
北京小學教育集團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他們集思廣益,大膽創新,從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發展階段出發,發揮本校靈活多樣的教學特色,選用孩子喜歡的舞臺劇等表現形式詮釋《弟子規》,并與實踐相結合,讓孩子從排練到演出,從學校到家庭,細微之處體會到《弟子規》的精神內涵。
在北京小學《弟子規》演出現場,一年級主任溫愛麗帶領一年級5班的孩子們表演完童話劇《感恩成長》后,激動地說:“我們的孩子在童話劇排練的過程中就學到很多。在挑選角色時,有的孩子只想演自己喜歡的.角色,我們就教育孩子要知道舞臺是圓,你要學會適應,勇于嘗試新角色,給自己一個新的空間,舞臺就是你的!還有的孩子在排練過程中會有一些小摩擦,他們通過學習《弟子規》也學會了互相禮讓,彼此支持,最后圓滿完成了這樣一部童話劇的表演。孩子們不僅樂在其中,更學在其中。我們的教學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孩子演出角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這過程中學會如何與其他同伴合作,如何適應變化、面對挫折。總之,通過《弟子規》表演,我們孩子的行為禮儀在一點點變化,國學經典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圖為北京小學一年級5班表演的童話劇《感恩成長》
孩子似一粒種子扎根沃土,要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成長慣性,北京小學不僅重視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重視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
“不比成績比成長。”北京小學一年級溫愛麗主任介紹:“這是北京小學秉承的教學理念,我們在做好基礎教育的同時,重視孩子的心理素質等其他方面的成長,我們與家長共同將《弟子規》及其他習慣禮儀規范落實到孩子的生活中,比如我們校方請家長參與到《弟子規》的表演中,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品讀國學經典,一起規范行為;校方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行為上出現偏差時,會及時與家長進行聯系和溝通,盡力讓每一個孩子的行為舉止都是合乎禮儀規范;我們還重視孩子不在學校期間是怎么做的,如寒假期間校方以行為禮儀圖表的形式,讓家長給孩子記錄下在假期時的行為表現,開學后班里會進行分析總結,找出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重點引導。”
可見,北京小學的國學教育工作體現在細節處,對孩子禮儀規范的引導也落在實處。
“少年強則國強! ”
一個孩子的考試成績會影響他的升學,一個孩子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境界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北京小學向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傳承國學經典,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更重要的是為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特別是愛國主義情懷,注入孩子的靈魂,讓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將來長大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我的理想是長大要成為一名建筑師,讓更多的人住上房子。”
“我的理想是長大要成為一名法官,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我的理想是長大要成為一名軍事科學家,保衛祖國!”
“我們的理想是要做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現在實現少年夢,將來實現中國夢!” 北京小學一年級4班全體師生清脆響亮、斗志昂揚的聲音環繞于禮堂的四周,臺下觀眾的掌聲擂動,共同呼應。
梁啟超曾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
北京小學開拓思維、創新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孩子的內心,用中華優秀傳統禮儀引導孩子的行為,把愛國主義思想注入孩子的靈魂!北京小學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孩子的境界,放大了孩子的格局,開發了孩子的智慧,只有這樣培養的孩子才是人格飽滿、人性光明、德才兼備,長大之后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人喜歡在春節時貼春聯,兩條大紅紙上寫著神采飛揚、對仗工整的詩般雅句,在左右門框或是門柱上一貼,喜慶吉利,熱鬧火爆,情趣盎然。
春聯的來源和形成,是從古代用兩塊桃木板畫門神開始的,到了五代時的后蜀皇帝孟昶,才第一次以桃木板寫對仗的詩句,出現了第一副春聯。宋代王安石的名詩《元日》中,仍吟詠“總把新桃換舊符”,說明宋代還用桃木寫春聯。
有人會問,古代為什么用桃木板去寫春聯呢?古時曾用竹板木板寫信、著書,寫對聯用板則不難理解,在沒發明和普及紙張時,用木板是十分正常的。之所以用桃木,是古人認為它是有辟邪作用的上好木料,晉代的《荊楚歲時記》說,“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掛春聯本來就脫胎于貼門神,為的就是消災辟邪圖吉利,此木既然是伏邪制鬼的.神奇仙木,故古人選用了它,就不難理解了。
春節時,人們還有在門上貼“宜春帖子”之習,意即適逢春日,萬事皆宜。北方農村至今此習仍盛,而且,姑娘媳婦們常戴自剪的春燕,或是趕集買來的燕形紅花。這也有講究,意思是喜迎候鳥春燕將北飛,象征冬去春來。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這一次,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走進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通過老師簡短的講解,我們才知道傳統文化像一本既精彩又豐富的書,好比一個藏滿寶藏的巨大寶庫。經過分工,我們小組將走進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對于這次的收獲,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網上,我一查找資料,就顯示出許多飲食的相關資料,如那些傳統的食品、飲食禮儀等等。傳統的食品有:可口的粽子、香噴噴的、熱乎乎的湯圓、誘人的糖葫蘆……一張張美食美味的`圖片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我還調查到了一些飲食小知識,如:早上起床空腹應喝一杯水,飯后不能做一些劇烈運動、動作,每天養成喝水的習慣等等,瞧,飲食也有這么多的小知識!
通過查資料,我還知道了許多的飲食禮儀,如:有客來時應把客請到客廳小坐。入座時,應先讓主賓入座,后主人;再女賓;最后才是男賓入坐,給客人倒酒時從右側倒起,順序與上面一樣,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后熱,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時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這是不吉利的哦!怎么樣,沒想到吧!飲食也有這么多講究呀!這些飲食禮儀都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哦!
想知道更多的傳統知識嗎?如果想的話,就和我一起去探索吧!愿這棵枝繁葉茂的傳統文化大樹可以繼續被我們的后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糖畫,我們小朋友再熟悉不過了,以糖為材料,以勺子為畫筆,以糖稀為墨,“大筆一揮”只一會兒工夫,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就在藝人手中活靈活現。這可是我們中華文明古國悠久的一門藝術呢!
我曾經就見過一個“糖畫陳”,他做的糖畫,吃了一口就停不下來,你可別不信!沒吃過的不會信,吃過的恐怕魂兒都勾去了呢!
我每次路過小街,就要買“糖畫陳”的糖畫。我走上前轉動木盤上的竹簽,停——“哦!是鳳凰!”,我興奮不已,這可是我第一次抽到鳳凰呢!糖畫陳笑著夸道:“小姑娘,運氣不錯啊!”話音剛落,糖畫陳將糖漿舀起一勺,畫出了鳳凰的動態。
他神色泰然,目不轉睛地盯著緩緩流下的糖稀,手起起落落,一會左,一會右,一會兒輕,一會兒重,滴、點、戳、壓,這些技法是如此熟練。我看呆了,手也不由自主地跟著他上下左右地揮動起來。風頭、鳳爪、鳳身,“刷刷”兩下就完成了,那可真是不費吹灰之力。鳳凰的身子完成了,接下來就輪到重頭戲了——鳳尾。他揮毫潑墨地畫了幾十條線,它們互相交錯著。糖畫陳的臉上流露出享受的神情,手上下起伏,揮灑自如,如同一位隱居的藝術家,情趣橫生。不經意間金燦燦的鳳凰羽毛豐滿了,展翅欲飛。這“鳳凰”如此活靈活現,真擔心他會從我手上飛走,忍不住緊緊攥住竹簽,一手還擋在上方。抿了抿,真甜!
我心里甜甜的,它不止是一種食品,還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一件耐人尋味的藝術品。糖畫陳那神乎奇跡的手法真令我拍手叫絕。那位糖畫陳見著我快樂的神情,也露出了微笑……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從現代追溯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們的失人,從他們身上演變而來的。比如,屈原是清明節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現在,絕對會是一位偉大烈士,供在中國最大的烈士陵園。
由于屈老的堅貞不屈,為國為民,不畏強權,誓死不做賣國的,寧可跳入江中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會為了一點小利益,而出賣國家出賣自己的人格,不會踐踏自己的尊嚴。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們為了紀念他,雖然他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但是現實中還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們在屈原自殺的江中劃著小船,撒著用葉子包著的米團,人們覺得這樣魚蝦就會吃這些米團,而不會吃屈原的軀體了。由此在江中劃船變成了賽龍舟,撒米團演變成了現在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日人們把那一日定位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的紀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們叫它“清明節”。
例如這樣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除夕春節為什么要放鞭炮,讓我來告訴你為什么。
相傳每年有一日,有個叫“年獸”來擾亂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糧食,毀他們的房子,弄的他們人心惶惶。可是看年獸那么兇惡高大,他們卻又不敢與之抗衡,終于有一日他們發現年獸怕響聲,于是家家戶戶都在年獸來的那天放起了鞭炮。年獸聽見這些鞭炮響聲,嚇得落荒而逃,人們終于又回到了平靜的生活。那天就成了除夕春節,就是這么來的,家家戶戶都要過年,給紅包,這樣才吉利,說這一年都會富富貴貴,平安無事。
這些都是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午的傳統文化節,所以源遠流長,就說明我例舉的僅僅是個皮毛,還有好多好多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就是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才會多姿多彩,這傳統文化代表了我國古代到今日,人民的`智慧結晶。
就是靠的這些傳統文化,而就是這些傳統文化是別的國家,甚至別的星球所沒有的,它們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是智慧,是結晶,是成果,所以它們會源遠流長。
中華傳統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你想模仿想復制那是遠遠不可能的。如果是簡簡單單的,有何是堪稱“傳統”這兩個字,就算再給你10年,50年甚至100年,它只會越來越神秘,你永遠知道的不是它的皮毛,其精髓不是精深,而是很精深,非常的精深。
所以我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是博大精深,是獨一無二的。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星期六我們班十六、十七組興高采烈、熱血沸騰地走進孝義文化館,與剪紙名人郭潤芝奶奶“零距離”接觸,體驗傳統文化-----剪紙的魅力。
慈祥、和藹的郭奶奶耐心地告訴我們,剪紙藝術在她家代代傳承,分為政治類、日常生活類等等。最有意義的`是郭奶奶還手傳手、口傳口的教我們剪紙了呢!奶奶還把剪紙的絕招,把剪刀當成筆,剪出自己的心花。
奶奶先教我們剪蝴蝶,可是蝴蝶好難剪呀,我們都剪成了“四不像”的美麗圖案。郭奶奶說:“那就從簡單的學起吧!”于是奶奶教我們剪“喜”字,我們跟著奶奶一步一步地剪,終于剪好了,我們剪得好漂亮、好開心。隨后我們參觀了《孝河兒女》、《懸空女回娘家》《獅子鬧春》等許多作品,剪紙線條如同行云流水,讓人百看不厭!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剪紙技巧,提高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家長評語:
這次實踐活動很有意義,對應的這篇習作更有價值,文中條理地敘述了活動的過程,實際剪紙的步驟,筆中洋溢著快樂。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中華傳統文化的作文07-03
傳統文化勵志作文06-30
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