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此時的清明雖沒有春雨紛紛,但空氣中彌漫著的灰色調顯得感傷濃重,花兒似乎也憂憂黯然。
今天的小樹林比往常安靜了許多,我和刑姐照常一起練習太極步伐。暖暖的空氣流動著,此時還有一種異樣的聲音蒼涼傳來:“由悲痛的凝噎,變成沉悶的哭泣”。我發現這悲愴是一個男人的眼淚:他說他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妻子就在幾天前,離他而去,在這花開的季節,卻像落花一樣消逝了,從此天上人間兩相隔。不思量,自難忘,田間孤墳話凄涼……思妻心重,忍不住失聲痛哭。寂寞石凳,孤苦仃影。我不由得感嘆清明美麗的悲傷:人間四月繁花萬種,芳菲濃;陽光明媚滿面春風。也是思念親人悲切時,離愁別緒亦悠悠。滴滴淚水的哭訴,讓我感覺歲月無情,人生無常又無奈,時光如梭,歲月輪回有始有終;在世人生,一秋草木,最終回歸自然成泥做塵。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勸慰似乎顯得蒼白無力,徒增傷悲……只希望請春風把溫暖帶給他,散盡悲傷,放眼春光無限,珍惜以后的生活。
我們離開小樹林,刑姐,我、老師默默無語的走在返回的小路上,樹蔭下,地面草叢,星星點點無數朵藍色的花兒突然晃動著我的眼睛,我驚喜地說:好多漂亮的小花!刑姐說:滿天星;老師說:滿天的`星星都跑到這里來了……呵呵、是!真好,你看它們眨著清亮的小眼睛,露著迷人的微笑,和著春風舞動,溫婉雅致。有時的美好不是在遙遠的前方等待,而是就在我們的腳下,只不過腳步匆忙錯過而已。這小花兒多么神奇,就這么一小點兒,集聚一起載歌載舞,驚現清明。原來是她輕柔地告訴我們:清明雖是哀思親人的季節,卻也是美好的季節……請珍惜沾滿雨露的青春年華。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2
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斗中遠去。不知不覺中又是一年清明時。每年的清明時節總會有春雨相伴,仿佛老天爺都通曉人意,春風帶著一方鄉土的氣息,吹拂著每一個前來掃墓的人們。因為這一天,人們都會在這個日子里祭奠他們心里最親的故人。
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卻遠離故鄉,身在海外的建設項目,心中的思念之情彌漫著全身每一個神經,仔細想想!29年的蹉跎歲月里,太多摯愛的親人離我而去,如今我又該思念誰呢?
這些天看著親友圈發來的清明掃墓踏青的相片,看著那青山綠水,花枝綻放的自然風光,那人頭涌動的人群,布滿在煙霧繚繞的大山陵園之中,滿山遍野的墓碑像一塊塊告示的牌子豎立在青松樹下,人們彎著腰、鞠著躬,那虔誠的景象讓我熱淚盈眶。
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與先逝者相聚的日子,只不過一個在人間,一個在地下,彼此無法相見。那種情景,讓每一個逝去親人的家人,深深的感受到那份永別后的.凄涼。我們只有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唯一能做的就是告慰他們,告訴他們我們依然記得他們!依然思念他們!依然愛著他們!就在今天,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思念他們!緬懷他們!我們會送上一束鮮花,會點燃一對香燭,會焚燒一摞紙錢,會擺上一些瓜果,會用雙手拂去墓碑上的灰塵,會用金線筆重描墓碑上漸漸褪色的碑文,這些都是我們在尋求心靈的慰寄和寄托心中的哀思。
今年的清明節,我最思念的人,就是剛剛離我而去不久的舅舅,他享年90歲,滿頭銀發,和藹可親,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他用勤勞的雙手帶大了我的母親,也培育出五個優秀的兒女,他作為新中國第一批電建人,他把這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電力事業。
茫茫紅塵,陰陽相隔,嗚咽的凄風中您可聽到您最愛的外甥那深情的呼喚!舅舅,您在那邊還好嗎?那個世界可有春風煦暖?那個世界可有陽光燦爛?那個世界可有人為您遮風擋寒?那個世界可有人為您噓寒問暖?
寂靜的深夜,緬懷以故的親人,內心的疼痛也瞬間襲來,霎時蔓延全身……
離去便意味著永別,品嘗到了分離的疼痛,又怎能忍心再讓深愛自己的親人牽掛,擔心?
只是,遠去的記憶,逝去的靈魂,在我的心靈之中慢慢的遠去。日月交替,斗轉星移,我的生活依然會繼續,與其沉浸在心酸的疼痛里,倒不如將這深深的情意珍藏在心底。
人生就像一只蠟燭,一但點燃就不停的燃燒,一直到最后,火苗漸漸的熄滅,然后一縷青煙冉冉升起。我知道舅舅在這個世界上永遠的消失了,能留在這個世上的只有親人的思念和他的骨灰,每逢清明時,都會有親人來到他的墳頭上一炷香,撒一杯老酒,說上一些思念的話語。
親愛的舅舅;今年的清明節我不能來到您的墳前向你述說我的思念,但我會把心中的這份思念之情,化作一字一句的溫馨話語,讓它載著我這份崇敬的感情,隨著互聯網漂泊吧!愿您能感受到我心中這份深深的懷念之情!
我深愛的舅舅,希望您天堂的生活過的開心!快樂!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3
季節到此,氣清景明,春意盎然,陽光明媚,百花絢爛,田野明凈,有諺語曰: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清明是忙碌的季節,一年之計在于春,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前奏。
清明也是多雨的季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的雨細如柳絲,如簾如幕,連綿不絕,它沖刷不了路上行人的哀思,清明是掃墓祭祖的節氣。不管你萬般富裕,還是一貧如洗,或者身在千里之外,還是蝸居在家,清明必是你心中牽掛的日子?鬃诱f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也許你不記得親人長輩的年齡生日,但即使在他們離世多年,你一定記得他們的忌日,一定不會忘記清明掃墓祭奠,這也許是你一生必做的功課。
百善孝為先,清明祭祀正是“孝”的體現,孝是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人必項有孝心,親人長輩在世時,需孝敬孝順,親人長輩過世了,要舉行莊重恰當的喪禮,祭奠時要敬重真誠,這樣做才能使社會道德風尚日漸淳厚,我為清明道路的擁堵,行人的接踵而點贊,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孝心所在,美德之弘揚。
什么是孝?論語曰:“生,事之以禮,死,喪之以禮,祭之以禮”,由孝心至孝行的`升華,蘊涵了儒家仁義禮智信孝悌的傳統美德。孟子說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佛教忍辱經“善之極,莫大于孝,惡之極,莫大于不孝”,老子認為“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意思說立身,當以孝為先,“道”也具有偉大而崇高的母性。每個人都會老去,都會變成那一抔黃土,一座墓碑,你身前怎么孝敬親人長輩,怎么對逝者祭奠追思,自然會影響到后輩的至孝行為,有誰想成為被人離棄的孤墳野鬼?孝是行動的表率,當你為母親端水洗臉時,你的兒女日后也會為你洗腳按摩,當你每年為親人長輩祭祀掃墓,你的子女也會沿著孝行之路,一代代傳承下去,這也是你落葉歸根,百年身后的回歸之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人生是一座里程碑,它鐫刻著一代代人生死的軌跡。
在明媚的陽光下,在綠草叢中,一座座墓碑莊嚴安寧,它是駐守在生者心中的紀念碑,逝者己去,親人緬懷,鮮花清酒代表親人的思念,在天在地,永不相忘。“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李白的絕句寄托了生者的哀思,透徹了生命的意義,我們要不辜負逝者的愿望,珍惜生命,用感恩的心去體會親人的愛,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過往,用這清明的朗朗乾坤寫意幸福美滿的人生。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4
對于清明,我頗有感悟,想到過清明要去掃墓,覺得有些怕;清明又可以放假,又覺得有些高興,也不知自己是否真正的去感受清明,更不知人們是怎樣對待清明。
“兒子,走啦。”隨著父母的呼喊,我們上了車,往老家趕去。車上,我瞥見高速路旁的山上有許多人在掃墓,我不禁沉思:清明,對于人們來說真的這么重要嗎?但仔細的看,我發現人們不是在真正的掃墓,而是在攀比?,那邊的人燒的是高等的香、名貴的冥紙,用的是質地好的`掃把;這邊的人燒的是更高檔的香、冥紙,用的是更漂亮的掃把。這還是真正的掃墓嗎?我望著這些人,有些傷感,千年的文化就這樣散去,現代的攀比則迅速崛起,既然是這樣,又何必去掃什么墓、祭什么祖呢?
到了老家,我隨著父母來到祖墳前,開始一系列的祭祖活動。燒香時,我又瞥見有幾戶人家正在掃墓,他們不像我在車上看見的那樣,而是用樸實的用具,真誠的心去掃墓的。我又有些欣慰,畢竟千年傳統還沒有完全散去,還有些殘存在民間里。
掃好墓,祭好祖,我們又坐車回去。路上,我特地看了一下掃墓的人們,他們正互相指責、謾罵,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清明,一個佳節,又是一個消退中的佳節,只希望人們能放下攀比心理,做到真正的掃墓、祭祖,千年民族文化才能回到民間。
下雨了,或許老天也在為人們的行為感到悲哀吧。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5
清明是個讓人充滿哀愁的日子,正如杜牧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句無意吟唱,卻喚來人們數百年的愁思斷腸,借這兩句詩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與回憶,則是懷念與悲傷。
從古至今,悼念,是它永恒的主題。對所有的人來說,清明節都注定是一個傷感、悲傷的日子。昔日朝夕相處的親人己遠去,那份痛苦與無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活著的人,注定要背負失去至親至愛的痛苦。以前我對清明的感覺很淡,直至父母親去世后,我才覺得清明這個節日的沉重,總會讓我回想起父母生前的那些片斷,重溫那些遠逝的親情。
每逢清明,我總會懷著一份濃濃的思念之情,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經遠去的父母,他們的背影和關于他們的溫暖記憶。仿佛就走進一個生命疼痛的季節,由此便想起了我遠在天堂的'父母,爸爸媽媽,您們在天堂還好嗎?
每逢清明,父母親不知不覺先后都離開了我們。當工人的父親(因病于2008年3月31日18.20時逝世,享年88歲)、當農民的母親(母親因腦溢血于2005年6月11日10時過世,也是端午節那天,享年80歲),他們相繼離開我們己七、十年了。父母雖然沒有給予我們留下多大的物質財物,卻生育我們、教育我們、幫助我們個個成才,事業有成。
每逢清明,陰陽相隔,唯一隔不斷的是那思念之情。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這么多年來,您們的音容笑貌總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腦海和夢中。每當這個時候,兒子多想長時間留住您們在記憶中的那些鮮活畫面,每次都想回憶起關于您們的點點滴滴,唯有把對您們的千般思念萬般牽掛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刻在兒的心里。
記憶中,我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母親常常嘮叨著她的信念:只要你們幾個孩子每天能吃飽,能讀得起書,將來都能成上家,這輩子她就滿足了。母親為我們這個家,傾注了畢生心血,養育了我們四個子女。我們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內衣褲都需要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縫制,鞋子當然也是親手做,那時可不像現在隨處可買,即使有賣,這么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買不起。
記憶中,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集中國婦女的各種優良品格于一身。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只有吃盡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艱苦樸素,當時少年時穿的衣服破了再補照穿,我穿不得衣服還留給弟弟穿。每年過年他總要給我們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還在穿。一直以來,母親就是陽光雨露滋潤兒女成長,就是參天大樹為兒女遮風擋雨,因為母親的守候我們的生活才充實豐滿,因為母親的關愛我們的生活才幸福溫馨。
記憶中,平凡是父親一生的寫照。父親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當采購員,工資在當時還算是比較高的,但要養我們,還要照顧農村的爺爺奶奶,所以每個月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記得小時候每逢春節回家總是帶來蘋果與梨子,當時,計劃經濟條件下是稀少的,物帶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為貴。60年鬧自然災害,那時過著吃不飽挨餓的日子,他卻省吃儉用帶回來糧票給我們買些玉米面與小麥面,那時年代屬于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里佩服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記憶中,省吃儉用歷來是父親的品德和作風,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只有吃盡苦中苦,方知甜中甜。1976年我在部隊當排長帶新兵到上海,我帶我的團長郭本江一起到父親單位,晚上他作客買了三、四個菜擠在那6平方米的房間里請吃了頓飯,在那個年代里也算是客氣的,就寢也在這間房子里,只有一張床,我與團長郭本江睡在那兒,他卻到單位的值班室挨了夜,早上還買來了早點。至今這一切都記憶猶新。
如今,自己也是逾60歲的人了,想起父母親,我的心中悠然涌起對父母親的崇敬!父母生前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渴的精神財富,至今記憶猶新。雖然平時更多的時候常常想念他們,但在時下清明將至的時刻,那種想念的感覺特別的強烈。您們離開我們已經多年了,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這多年來,您們的音容笑貌總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腦海和夢中。每當這個時候,兒子多想長時間留住您們在記憶中的那些鮮活畫面。
如今,爸爸,媽媽,您們走了,帶著對我的深深掛念,遺留給我永無償還的機會。雖然您們去了遙遠的天堂,但在兒子心里您們從未離開,您們在兒的腦海里仍然是那樣的清晰,給兒子的影響依然是那樣的深遠。
如今,陰陽相隔,隔不斷的是那思念之情。兒子我秉存了您們的血脈與人品,一直都遵循著您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樸實教誨。雖然父母不需要我們回報你們的愛,因為這愛是無私不圖回報的。但兒女是不會忘記父母的愛,會永遠牢記父母的恩。
如今,兒子也退休了,可身體還健康,家庭生活很幸福,你的孫子孫媳婦及他們的女兒、兒子一切都順利。如果您們雙老在天堂有知,我想您們一定會很高興的。請您們放心吧,我們都會好好的生活,以告慰您們的在天之靈!
最后為天堂的父母親送上一首詩:
父母雙親歸鶴去,陰陽兩界各離分。
脈脈溫情浮腦際,諄諄教導涌心間。
長跪沉吟呼父母,短吁哀嘆喚蒼穹。
哽咽無語淚雙垂,紙化灰蝶舞在襟。
思念父母心欲碎,唯寄哀思予清明。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心情隨筆】相關文章:
清明節思念親人07-03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詩句06-28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短語08-31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說說03-29
清明節思念親人寄語06-24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文案03-30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寄語11-09
清明節思念親人經典句子10-29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祭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