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作文(合集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蕩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這時《親愛的安烈德》作者之一的龍應臺女士所寫的。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與她的大兒子安德烈合寫的36封家書的合集,在這36封家書中,兩母子以通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與看法,并征求對方的意見。信中還有許多引人深思,感慨萬分的道理和句子,像第26封信《孩子,你喝哪瓶奶?》中,龍應臺給安德烈舉了一個例子,你是追趕壞的,還是去享受好的呢?還有在最后一封信《偉大的鮑勃迪倫與他媽》中,安德烈說了一句話“馬克吐溫說:‘我判斷一個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這本書還有很多類似的引人深思的好句,激發人們的思維。在書中,我看到許多讀者的來信,除了表示感謝,還有許多的認同與爭論,讀者與書本一起成長。
這本書非常的有益,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讓我知道了作為母親,她們的擔心,她們的關愛,她們的嚴厲等等,背后都藏著一顆愛我們的心。當然,這本書也談到了許多世界時事,豐富了我的知識量,也讓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有所改變,讓我今后更加公平地去看待這類事情。
良書,就是益友,這本《親愛的安德烈》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我的媽媽。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一口氣讀完了《愛的教育》這部書,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人人都需要愛,每個人都離不開愛,愛就在我們的身邊。《愛的教育》這本書道出了親人之愛,師生之情,同學之友愛,愛國之情懷……文中老師的每月故事、親人們的信,既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更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但是,故事中的一字一句中都蘊含著強烈的“愛”的感情,每個故事都是以“愛”為珠串聯起來的,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因此,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愛的真諦,同時也讓我陷入了對愛的.沉思……
讓我一次次陷入沉思的就是《小抄寫員》這篇每月故事。朱里奧的家境很貧寒,因為他父親工資很低,又必須養活全家人。所以,為了貼補家用,他除了正常的公務以外,還經常聯系一些公文來抄寫,常常抄到深夜。朱里奧總是懇求幫父親抄寫,但都被父親委婉地拒絕了。于是朱里奧只好在午夜12點趁家人熟睡時悄悄起床幫爸爸抄寫字條,就這樣他堅持了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朱里奧沒少挨了爸爸的責罵,但他為了減輕爸爸沉重的負擔,只是咬牙堅持著,從不說出事情的真相,因為他深深地愛著他的父親。終于,在一天深夜,爸爸發現了朱里奧為他抄寫字條的一幕,爸爸激動又愧疚地抱住了朱里奧,父子倆緊緊擁抱在了一起,此時,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愛就是朱里奧最大的幸福了。當我讀完這篇故事時已是淚流滿面,想想自己平日里衣食無憂的生活,稍不順心就要沖父母發脾氣。再看看朱里奧貧寒的家境,而他卻那么體諒理解父親,我就感到很內疚。記得有一次:我的情緒不太好,飯也不合胃口,吃飯時心不在焉,吃了兩口就放下了筷子,不想吃了。媽媽關心地說:“多吃些,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當時我非常生氣,大聲嚷道:“真煩人,都說了我不想吃,還讓我吃,拿我當飯桶了,不吃還想硬塞”。媽媽見我滿臉的怒氣,只好悄悄地收拾了
碗筷。其實,我是不懂媽媽的良苦用心,她只是想讓我多吃一點,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好學習。但任性的我卻對媽媽不理解。現在,想起這些我真的很慚愧,與朱里奧相比,我真的是太渺小了。所以我默默許下諾言,從今往后再也不惹爸爸媽媽生氣了,要學會體諒他們,替他們分擔憂愁、減輕他們的負擔,從《小抄寫員》這個故事中我深深感悟到了:愛是對家人的理解、支持與信任!
從《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我懂得了:愛,是彼此的相互關愛,愛是付出,愛是奉獻!愛,能使我們心靈相通,愛能使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讓我們向周圍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讓生活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吧!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今天,我看了《笑貓日記》里的一本《想變成人的猴子》,我想:笑貓是怎樣遇到猴子的呢?看了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杜真子的媽媽嫌笑貓太臟,怕會教壞杜真子,所以把笑貓趕出家門,結果笑貓在老老鼠的幫助下躲進了老老鼠的夏宮,在一天早晨,笑貓意外發現一個對對眼老頭正在瞅著鞭子,讓一只小猴給他掙錢。笑貓用它的叫聲,提醒了馬小跳和他的伙伴去搶救猴子,終于救了猴子,笑貓就是這樣認識小猴的。
到了家以后,猴子老是學人的模樣,愛說:“是不是這樣就會變成人了呢?只有人才會這樣”有一次猴子因為看見馬小跳的爸爸馬天笑炒飯,猴子也裝模作樣的`學著炒飯,到了最后笑貓看見了說:“是不是這樣就會變成人呢?只有人會炒飯。”笑貓常對京巴狗地包天說:“這只猴子想變成人已經想瘋了,唉!真不知道他為什么想變成人,當動物不好嗎?”地包天也常對笑貓說:“貓哥,那猴子是不是已經瘋掉了?”笑貓頭上時不時的出汗。
猴子第一最喜歡馬小跳的朋友毛超,那是因為毛超的臉超像猴子,第二喜歡馬小跳,第三喜歡杜真子,第四喜歡唐飛,第五喜歡張達。笑貓最喜歡馬小跳,然后是杜真子,唐飛、毛超、張達。
最后,猴子被馬天笑送回了山林。
在這篇課文我學到了,不能像猴子一樣,欲望不能太大,要像笑貓一樣冷靜。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喜歡上幾米的書是從他的畫開始,圖畫很精致,每一幅畫都詮釋著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現代都市人的真實寫照,清新舒潔的文學語言,給人一種熟悉的,敢想而不敢言的感覺,令人遐想,引人深思……
在一次意外中邂逅了幾米的新書,欣喜中把它“領”回了家,坐在書桌前開始細細品味幾米的新作——《躲進世界的角落》,躲進世界的角落——幾米——小妖讀后感。
“我心里有一個小孩,每當她覺得與世界格格不入,她就躲進角落。”作者在最后的編輯筆記里讓我們有一個安靜的空間去思考。世界在現實和虛擬中來回轉換,每一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小孩,那是另一個自己,喧鬧的世界,復雜的生活,當生活充滿失望、寂寞、寥落、無趣、迷惘時,我們開始學會躲進世界的角落,躲進那屬于自己的空間。為什么要躲進世界的角落呢?是因為太寂寞嗎?還是不喜歡這個世界的喧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去躲進角落,那是一種釋放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回短暫的安寧,就像幾米說的,躲進世界的角落,保持安靜,忘記時間,做回自己。
世界真的如幾米所說的很奇妙,它讓人快樂,也讓人憂傷,讀后感《躲進世界的角落——幾米——小妖讀后感》。它大方地讓人懷抱希望,也殘酷地要人面對失望。有時可以說,躲進世界的角落是一種逃避,選擇逃避憂傷、失望等等,但我們不可能一直躲在那里,我們還是要面對,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無奈,躲進角落只是為了給我們時間去確定自己的方向,去堅定自己的信念。幾米說,但是如果我們輕易放棄我們該做的,世界同樣也會放棄我們。角落不是給我們逃避的地方,我們要學會的是從那安靜的角落中領悟生活帶給我們的挑戰,還有,那永不言棄的堅定。
躲進世界的角落,想把角落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想忘記一切,好好享受屬于自己的時光,想看時間過了很久以后的世界,但其實世界沒有變,依然什么都在,但無論世界有沒有變化,我們都能接受,讓我們一起笑一笑,重新面對這個奇妙的世界……
——“我心里有一個小孩,她每一次躲進角落,都只是暫時的缺席。因為,她需要一點時間,重新找到她在世界的位置。”
以前讀童話的.時候
最最喜歡的角色是《皇帝的新衣》里那個大聲說出真相的小孩
沒有閱歷,所以不必做作
沒有負擔,所以不必虛偽
好像是《蘇菲的世界》里說過,世界每天都是新的,而老去的是我們
看幾米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曾經也有過那樣鮮銳的視角和鋒芒的個性,
只是在時間和壓力的共同作用下被磨平了
什么時候抹去心上的灰塵,或許下面還會露出原本鮮明的顏色罷~
~~~~~~~~~~~~~~~~~~~~
生活是無法被記錄的,但可以被歌唱,我們要歌唱了。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今天,我終于看完了《你是我的妹》這一本書。
這一本書的作者是彭學軍,這本書是一本親情小說。主要講了作者少女時代隨著母親下放湘西兩年中心靈成長的歷程,描述了兩個家庭中幾位半大女孩在苗家山寨中發生的.故事。故事中有淳樸的民風、奇異的習俗和靈山秀水迷人的韻致;有作者、阿桃、妹、老扁幾位女孩之間生死不渝的親情;有阿桃和龍老師之間那清純而憂傷的愛情;有阿秀婆瘋癲、怪異的行為。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比作者大好幾歲的阿桃。因為我覺得,阿桃是一個盡心盡力的好姐姐,同樣,也是一個善解人意、舍己為人的好人。在這本里面,記錄了阿桃幾件事,但令我最深刻的還是阿桃為了妹,舍棄了自己的婚姻,卻把妹給換回來了。但命運總喜歡捉弄阿桃,后來在龍老師結婚以后,妹卻被野豬給殺死了。
在這本書里,我知道了自己該好好珍惜美好的童年,的確,童年是一本多彩、厚重而又有人的書,但只有在長大后發現,這本書讓我們終身難棄地翻閱著。
讀后感的作文 篇6
書就像是你的一位朋友,無聊時可以和它說說話,書也像一位老師教會你許多知識;書更像一位老人,告訴你很多人生哲理。
在假期里,我讀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使你自己成為珍珠》。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自以為是全才的年輕人,畢業后屢次碰壁,就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痛苦之下他來到了海邊,想自殺。一位老人看見了,并救下了他,還和他說:若要自己卓然出眾,那就要努力使機自己成為一顆珍珠。
這篇文章使我深受啟發,讓我悟出許多道理。其實這個年輕人不需要傷心,可以繼續找下去,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一份工作。年輕人也不必傷心,但也不可以太高估自己,而掉以輕心。俗語說得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巴普洛夫曾經說過:"無論在什么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評價的多么高,但你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是一個毫無所知的人。"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和這個年輕人一樣,有同樣的沮喪,但也有許多截然不同的人。我的`一個朋友,他很謙虛,總是喜歡發掘別人的優點,來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使自己成為一顆珍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己在生活中的坐標,才能卓然超群。,也許你現在還不是一顆珍珠。但要學會磨礪自己、堅信自己總有會成為珍珠的那一天,是珍珠總有發光的那一天。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句話:若要自己卓然出眾,那就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顆珍珠,即使于黑夜之中也要發出你的光彩。
讀后感的作文 篇7
記得初中時即在河南路科技書店買了《蘇菲的世界》,那時貝塔斯曼剛推出,自己完全是被那些嶄新的封面和包裝所吸引,興沖沖買了兩三本書,回家還寫了篇“買書,是因為封面精致緣故”的“感悟”。小時候看書慢,一字字啃到23頁便覺費神看不下去,于是乎扔進書櫥,一擺十年之久。現在整書櫥,太多兒時買來未讀之書了。雖有仰望星空般看幾百年前過去的感覺,實則嘆息自己在青春年少時失卻了多少啟蒙良機,懵懵懂懂。蘇菲亦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如果當時能有幸讀完,想必那種親臨故事情節,所受震撼之感要比現在強上千百倍。可又會有所質疑,如果當時讀它,自己又能讀懂多少呢?因為專業之故,自己是帶著淺薄的西方文化背景來讀的,書中的涉獵,有些使我溫故知新,有些解答我的疑問,有些開啟了新的觀點和視角,才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可是小時候沒頭沒腦,嚼起來會否覺得生硬呢?未知。哲學是博大而深奧的,只怕此刻的我,也未能將這本啟蒙書如數讀懂吧?成長和讀書就是在不斷地探索中相輔相成,在矛盾中取進呢。
Sophie是智慧的意思,書名取《蘇菲的世界》,將讀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質疑這個世界,質疑自身,開始了一程奇幻之旅。作者巧妙的情節構思,使讀者不禁對自己的存在也產生了疑惑,仿佛我自己就是蘇菲,或蘇菲確實存活在我們的意念里。每一個哲學派別的講述,我們都似親身活在那些哲學家眼中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思索將我們帶入不同的宇宙觀中。智慧,源自于我們本身,發人深省。
文史哲不分家,《蘇》將哲學概況的通俗演繹,解答了我許多以前唐唐課上似懂非懂的內容。從自然派,古典派,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啟蒙運動,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到現代的存在哲學,不僅僅是文學常識,歷史背景,藝術形式的介紹,還有自然科學,政治經濟等。其實,世界百科不分家,而哲學,就像百科的起源和索引,于是《蘇》能像行云流水般在各個領域中自由過渡。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哲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前因后果,稟性所帶來的喜怒哀樂,也都能從中找到對應。找到了原因,我們往往就能知道下一步如何走,如何保持和諧,如何追尋適合自己的生活。哲學將我們從兔毛深處中沉睡麻木的我們拉出來,試圖看清我們自身,看清這個世界。
讀后感的作文 篇8
前些日子,我閱讀了許多名著,其中有一部名《童年》的名著,反復讀了幾次后,我的心情難以平靜。故事是圍繞一個叫阿廖沙的小男孩開始的,由阿廖沙父親不幸病逝開始,經過阿廖沙一點一點的成長,更了解了社會的真實,然后因為母親的病逝而被外公趕走到人間結束。
阿廖沙在這段日子里,認識了貪婪、自私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以及喜怒無常的外公,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殘酷、野蠻、愚昧、貪婪,這是一個典型的舊社會的小市民的家庭。第一次我閱讀的時候,曾認為這本書內容就是批判沙皇時期的黑暗與舊社會人無知、貪婪。其實不然,但我第二次閱讀時才發現,這并不是單單的黑暗,在主人公的身邊其實還有許多正直、善良的`人,例如阿廖沙的外婆,她用故事教導著阿廖沙成為一個不向丑惡現象屈膝的人;還有樸實的“小茨岡”教會了阿廖沙如何去面對生活的困難……等等還有許多人,在潛移默化的教導阿廖沙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如果沒有他們,我敢肯定阿廖沙一定會變成一個貪婪、自私、無知的人。很多人讀完這本書都會認為阿廖沙生活在一個黑暗的時代,其實如果你再仔細的閱讀,一會發現,在這黑暗的年代也不缺少希望與光明。的確,永遠都不會沒有希望。雖然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充滿光明的時代,但總有一些事令我們絕望,但是,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我們只要有信心與勇氣,光明終究會到來。作文
【讀后感的作文】相關文章:
意林讀后感作文_讀后感01-10
讀后感作文精選06-22
讀后感作文03-10
讀后感的作文04-10
讀后感的作文(精選)10-13
[精選]讀后感的作文11-29
讀后感的作文(精選)11-22
【精選】讀后感的作文10-11
【經典】讀后感的作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