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的優秀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那么,什么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學教師的優秀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教師的優秀隨筆1
西方哲人說:“生命在自己的哭聲中開始,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這中間的過程就是幸福”。而幸福的根基在于健康,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境。健康的身體和心境是教師有效工作的重要保證,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境是我們教師一生的追求,更是我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長期的腦力勞動和繁重的教學任務已使不少教師身體不堪負重,要更好地教書育人,必須要強身健體。《教師最需要什么》一書中魏書生老師“松、靜、勻、樂”的養身之道值得我們學習。“松”就是“身體松”,教書、寫字、做題時各部位器官放松,注意力就集中了,輕裝上陣,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輕松的人。“靜”就是“心靈靜”,守住心靈的寧靜,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訓“才需學也,學需靜也,非靜無以成學,非學無以廣才”。寧靜方能致遠,“靜以修身”也。“勻”就是呼吸勻暢。保持勻暢的呼吸有利于身心健康,深呼吸“五口”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樂”就是確保自己處于快樂之中,以樂觀主義的態度面對人生。面對人生的挫折、誤會、是非仍能堅守內心的快樂陣地。堅守正念和樂觀,每天打開眉結,打開心結,面帶笑容。我們學習魏書生就要潛心學習他的養生之道。以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心態走上講臺,調動萬千思緒,使課堂充滿歡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勞逸結合兩不誤
在工作之余,教師應該懂得適當有益的放松和休息。如,聽聽輕音樂,悠揚清澈的旋律會讓一天勞累的身心得到舒展;做做運動,如慢跑,散步,跳健身操,球類運動等,讓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還可以和家人一起郊外遠足,回歸大自然,讓心靈得到安詳的休憩。只要能讓身心放松、舒展的有趣活動都可嘗試,既能保持身心健康的長遠之道,又能精神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良好心態長擁有
教師的付出是巨大的,而物質上的收獲卻不富足,需要教師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平常心,不要一味在乎物質利益上的得失,而要在心靈構筑起一方理想樂土,讓精神的享受成為激勵工作的.動力。生活上,不要一味與他人攀比,要知足常樂。抱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平衡自己的心理。更不要囿于一時的利益得失,而要著眼于自己的長遠發展。對工作盡職盡責,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抱著淡泊樂觀的心態對待工作與生活。相信,你會始終讓心靈永葆青春,因為心態好,一切都好。
三、高雅情趣要追求
有人說,一個教師的業余生活的豐富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教師的發展。聽起來似乎有些夸張,但細思量確實如此。教師的業余生活豐富了,身心放松了,既能陶冶性情,又能有效工作。甚至還會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動力支持。如,有的教師喜歡書法,而書法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為板書奠定基礎,一手好字就是一張亮麗的名片。有的教師喜歡音樂,不僅愛聽而且唱得很動聽。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在各類文藝活動中受人歡迎,使工作愈發有趣有味;還有的教師喜歡網絡思考與行走,堅持撰寫教育隨筆,既是真實思考的記錄,又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看來,高雅的生活情趣值得每一個教師去追求,既能讓你的生活豐富多彩又能巧妙地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只有教師的身心健康才會有高效的課堂和美麗的教育人生。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做起,努力為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人生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給未來一個燦爛的明天!
中學教師的優秀隨筆2
上海的雨來得沒有任何的征兆。昨天還艷陽高照,可今早一起來,天空便掛滿了漫天的雨絲。
撐起傘行走在前往跟班學習的路上,一路積水,一路風雨。鞋濕了,衣濕了,背包也濕了。
當我們通過教學樓來到辦公樓的時候,看到每層樓都鋪上了紅地毯。問一問負責打掃衛生的阿姨,地毯由誰來鋪?為什么要鋪上地毯,阿姨回答說:“由我們來鋪,鋪上地毯是因為雨天地滑,怕學生摔著、摔傷。”簡單的問答,讓我看到了學校管理分工的明確和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想了想,鋪地毯的事,如果是在我們那,根本就不會去想著要做。即便是想到了,也會安排學生來完成,根本不會安排給專門的人員來做。再想一想,雨天怕學生滑摔、滑傷而鋪上地毯,這是“以人為本”,進一步講就是“以生為本”。
其實,在上海師三實驗學校,類似這樣的基于學生的人文關懷隨處可見。電源開關上的“節能也是一種進步”,從節約的角度提醒學生要做一個懂得節約的人;進入教學樓的每天都變換著的“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方形地毯,從時間的角度告訴學生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要珍惜時間;每間教室外的班級文化建設牌,從課表、班級口號及班規等方面告訴學生要記得每一節課的任務、班級口號的踐行和班歸的約束,要不斷地努力奮斗,使自己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現代人;……
所有這些,無不體現著上海師三實驗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何謂“以人為本”,這應該就是最好的體現。在這樣充滿著人文關懷的校園中學習、生活和交流,學生獲得的不但是每日劇增的學科知識、不斷豐厚的道德素養,更獲得了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人文情懷。
中學教師的優秀隨筆3
本以為上好課不容易,不曾想,監考考也可難。
學生一進考場便要跟他們三令五申,老生常談重點強調考試紀律云云,或聲威震天警告,或苦口婆心告誡。有些時候效果不好,在于監考的時候,去的太早。
學生臨考本就浮躁,很多人也正想試探試探監考老師的脾氣,若是好脾氣,那么某些“別有心思”的同學就開始心中暗喜,如是碰見硬脾氣的老師,那就自認“倒霉”,但不論如何,學生是不會放棄試探監考老師這一事情的,不論是不是由他來實行。
偌大的考場,以一抵四十,不容得半點馬虎,在開場白環節,我覺得更好的方法可以適當在第一科開考前十分鐘進場的時候稍微晚上那么一小會兒。等他們亂成一鍋粥時候,以迅雷之勢到班,然后怒目圓睜,以霹靂怒吼讓學生沒有招架之式,然后迅速發卷開考,讓學生摸不著你的監考風格,只知道可能是“難啃的骨頭”,如此一來,一般不敢“輕舉妄動”當然,這種方法不宜多用,畢竟“傷人三千,自損八百”。
還有一種便是用幽默輕松的語調,讓學生知道你“不好惹”。第一科開考前,我就以幽默的口吻說到:“同學們,今天你們被我監考,算你們命不好!”
學生一聽,來興趣了。“我們咋命不好了?”
“我八科監考結束后至少會抓到一兩個同學,說不定在座的就有曾被我抓到的同學,你說,你們碰見我,不怪你們自己,怪誰呢?”
聽完這句話,學生的表情十分豐富。有的在點頭微笑,我估計是平時比較誠實且踏實的學生,他覺得自己有機會脫穎而出了;有的心中叫苦不迭,暗叫不好,臉上還是得堆滿笑容地同意老師的“嚴厲”,這種孩子臉上的表情最為豐富,讓人忍俊不禁;還有一些放生大笑和暗中竊笑的。真是一幅蕓蕓眾生圖,實在是姿態百出。幽默完之后,還是得按套路出牌,重申作弊的弊端已經將要接受的處罰,甚至把今年高考作弊入刑都搬了出來警告他們,誠信應考,沉著答題。
分發試卷完畢之后,監考老師就進入一個相應的“緩和期”,因為學生答題剛剛開始,多數同學都處在感知試卷之中,無暇他顧,而監考老師這個時候只能將自己“放空”,就是一個“思維清零”的過程,重新通過檢查答題卡中個人信息的填寫、發型穿著、答題字跡和做題速度等來綜合評定,列出一些“重點關注”對象,做到“心中有數”。
答題期間,主要注意的還是發出聲響或不斷扭動身體或放手在桌下的同學,這些同學也可能有嫌疑,當然大多數肯定是誠信應考的。這個期間,監考老師就像是偵探一樣,對于蛛絲馬跡毫不放過,并做出自己的預設,而且暫時摒棄平時看待學生的“人性本善”的觀點,秉承的荀子“人性本惡”,對于所有同學都加以排查,直至確定重點監管對象。
在考試結束前的三十分鐘,那就是監考老師的“攻堅期”,這個時候一定要適時地進行考試時間的提醒,另一方面要進行言語警告。我對考場學生說:“有些人已經按耐不住,蠢蠢欲動了,什么是”蠢蠢欲動“,在考場上任何試圖違反紀律的行動,都是愚蠢的,所以叫蠢蠢欲動!不要輕易嘗試放縱的.滋味。”
除了言語的鞭策,更重要的加強來回巡視,尤其是“重點學生”的監測,要在不同角度掃視全班,不同視角網網能發現蛛絲馬跡,有次我看有個學生離垃圾桶過近,就讓她稍微移動下離遠點,沒想到她很激動,而且手臂一定按在同一地方不動。我一猜,肯定有事,果不其然,讓她站起來之后發現居然有小紙條。她在靠墻的第一排,就在我眼皮底下,我卻忽視了,所以不同角度地查看很有必要。
等鈴聲一響,更是有些同學渾水摸魚的時候,這個時候除了全體起立、放下手中的筆之外,教師還需要站在高處,俯視全局,及時制止,等所有同學答題卡正常收上來并核對信息正確后,才算是完成一場戰斗。有作弊的,抓住了,怕處理重了,孩子心理抑郁,處理輕了,縱容作弊行為;沒抓住,又感覺對誠信又努力的學生不公平。而且,”取證“也是難題之一。
從“突擊戰”、“言語戰”和”攻堅戰“到貫穿始終的“心理戰”和密切關注,確實費人心神,監考,想說愛你不容易!
中學教師的優秀隨筆4
第一重境界是不讀書。這類人純粹不喜歡讀書,甚至于討厭讀書。這類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只有傻子才讀書,他們不肖于讀書,也看不起讀書人。事實上,不讀書也很正常,既不影響當官,也不影響發財。“劉、項從來不讀書”,不也能“成王稱霸”。有資料顯示廣東千萬富翁中小學水平的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我認為“讀書改變命運”是個偽命題,讀書改變不了命運。但讀書肯定能改變些什么。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改變人的修養,“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以厚德載物”。不讀書的人盡管不影響升官發財,但缺少文化,顯得粗俗不堪,“質勝文則野”。比如,劉邦除了天生的政治智慧,剩下的就只有粗俗和無賴了。普通人沒有劉皇帝那樣的天賦和命運,沒有文臣武將出謀劃策,又不讀書,就只剩剛愎自用式的粗魯了。
教師不讀書,也能教出好成績來。畢竟受過十幾年教育,還是有一些知識的。再加上幾年教下來,本學科的那點知識也爛熟于心了。我認為應試教育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就能使學生考好。而教育應該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才能起到教育效果。聽課多了,常看到一些教師把課上的'形式多樣,熱熱鬧鬧。但總感覺除了熱鬧和形式多樣以外,課程簡單的可以不用上了。因為教師講的那點東西學生都懂。如果是為了熱鬧,讓學自己去玩,會更熱鬧,更開心。總之這些課缺乏內涵,沒有深度,也就沒有多少教育意義。這些教師不是不想上出有深度的課,而是自己也不懂多少。尤其是文科老師,不讀書,真上不出有內涵,有品位的課。
第二重境界是目標明確的讀書。其實這一境界也不能叫讀書,應該叫看書或背書。因為目標很明確,就是為了考試,升學,獲得某種技藝。學生讀書,成人的各種考級、考試都屬此類。這類人讀書是為了用,為了某種功利。不是出于興趣,考過了,就徹底告別這些書了。每年高考后,大學畢業后,各校園的大規模焚書現象皆出于此。大多數的讀書人止于此境界。這一層次的讀書,有很多好處。例如可以考上一所好點的學校,學到一定的技術,獲得一定的職位,或者獲得一定的名譽。人們平常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主要指這一境界的讀書人。雖然不是出自興趣,由于形勢所迫,也能讀一些書。讀總比不讀好。而且單從實用角度講,讀這些書也夠用了。教師的各類培訓,考核,布置的讀書,大都是這一層次。這類讀書能使教師在本專業中不致落伍。
第三重境界是沒有目的的讀書。這一境界的人讀書沒有目的,沒有功利,沒有任務,純粹是興趣。就像有人喜歡釣魚,有人喜歡養鳥,有人喜歡下棋,有人喜歡攝影,有人喜歡跳舞,有人喜歡游戲一樣。不僅僅是愛好,甚至有點癡迷。被俗事纏身時,偷得浮生半日閑,泡一杯清茶,捧一本書。一邊品茶,一邊讀書。那是何等愜意。告別一天的忙碌,靠在床頭看一會兒書,便會把工作的煩忙,家事的瑣碎,生活的不如意拋到九霄云外。假節日,一杯茶,一本書,一張躺椅。賞花,品茶,讀書。那是怎一個休閑可以描述。但不會像玩游戲,讓人癡迷到忘了一切。讀書就是同圣賢、大師、經歷豐富者的精神交流。會讓人發現自己的許多不足,看到父母之恩,會讓自己想想最近是否盡了孝心。看到夫妻之情,會使自己想起近來是否冷落了愛人。看到家庭教育,會讓自己反省教育子女是否過失。看到朋友之誼,會讓自己省視與朋友是否疏于聯系。
這一境界的人書也讀得很雜,古、今、中、外都讀,三教九流皆嘗。有的可以精益求精,反復品讀,比如經典。有的可以快速瀏覽,不求甚解,比如通俗小說。“無為而無不為”正是這種沒有目的,沒有功利的讀書,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讀書會演好生命的角色,使之偉大;讀書會珍惜生命的存在,使之勃發;讀書會點燃生命的火炬,使之輝耀;讀書會散發生命的光熱,使之升華;讀書會開拓生命的領域,使之無垠;讀書會叩響生命的深處,使之永恒;讀書會領悟生命的真諦,使之達觀;讀書會創造生命的內涵,使之珍惜。當教師備課,講課時你讀過的那些東西會一涌而入,不僅成為你的資料,更會內化為你的思想。一節有思想的課,想不深刻都難。
【中學教師的優秀隨筆】相關文章:
中學教師優秀教育隨筆10-22
中學教師新教育優秀隨筆10-22
中學教師隨筆03-20
中學教師教學的隨筆09-23
中學教師教學隨筆07-17
中學教師讀書隨筆03-20
中學教師教育隨筆04-30
中學教師幸福隨筆10-22
教育隨筆中學教師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