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河南傳統節日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河南傳統節日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沿著漫漫的歷史長河,穿越到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官員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但他懷才不遇,被貶官流放。后來屈原的國家滅亡了。屈原心如刀絞。他在農歷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后一首詩《懷沙》,然后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自盡了。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爭先恐后地劃著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尸體,于是用那棕葉包著糯米扎好扔進水里,給魚蝦去吃,端午節就由此而來。
隨著兩千年了歷史過去,人們逐漸淡忘了一些端午節的習俗,但河南那一帶還保存著一些的民俗。
河南農村的端午習俗豐富多彩。有民謠這樣說:“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說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節里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早上,人們吃粽子以此紀念屈原。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一個普普通通的粽子,寄托了長輩對晚輩的祝福與希望。
河南當地不僅有端午食粽的習俗,還有系五彩繩的習慣。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各家大人大事之一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這天佩戴香囊的,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河南的端午節還有很多民俗,比如:喝雄黃酒、插艾葉、回娘家、賽龍舟、吃雞蛋等。河南的節日習俗猶如天上星星,數也數不完,而且又是那么的有趣!
【河南傳統節日作文】相關文章:
河南家鄉的作文02-02
河南的特產作文01-19
河南家鄉的作文【熱】02-08
河南家鄉的作文【推薦】02-05
河南家鄉的作文【薦】02-05
【熱】河南家鄉的作文02-05
【精】河南家鄉的作文02-05
【熱門】河南家鄉的作文02-05
【薦】河南家鄉的作文02-05
【推薦】河南家鄉的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