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東京夢華錄》有感作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東京夢華錄》有感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直對那個永寂了千年的遙遠故國懷揣著好奇之心,欲窺攬她曾如驚鴻一掠而過的孤影芳華。
很早就對孟鉞的《東京夢華錄》略有耳聞,那時我知道它與同時代的著名畫家張擇端所著《清明上河圖》被視為姐妹之作,都對研究北宋歷史具有極高價值,它們雙姝共艷,綻放出盛極一時的絢爛之花。
初次翻開此書時,作者以他華麗的開篇《夢華錄序》就已輕易地將我帶至了當時人人眼中那個其樂無涯的華胥之國。
“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
在那一個又一個華燈初上,簫鼓喧空的東京,在每一時令,都有不同節日民俗抑或皇家慶典。天子親臨寶津樓觀騎射,或于那臨水殿觀水戲獻演,一如“水秋千”、“水傀儡”、“弄潮兒”抑或是那“金明池爭標”都是禁中官家最喜愛的表演。亦可頻觀公主下降,皇子納妃的盛景。
每三年一度皇帝都會于瓊林苑賜宴新科進士,每每讀到此處我不禁莞爾,想著那宴畢之后那些自聞喜宴上歸來的翩翩綠衣郎于那金明池畔,他們之中的某一位年少清俊,眉目疏朗,策馬緩緩行于紫陌花叢之中。臨岸春日里的楊花裊裊飄零,墜落在他戴的白絲方巾上。他牽唇淺笑,徐徐引袖拂去,卻惹得周身一路寶馬香車上的仕宦小姐們紛紛搴簾回望,頻頻顧盼。
市井亦是生動有趣,暮春嘉月,便有沿街肆坊叫賣者上市時令鮮花:“是月季春,萬花爛熳。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晴簾靜院,曉幕高樓,宿酒未醒,好夢初覺。”
這樣的北宋都市生活也真是珊珊可愛。北宋經濟與文化的繁榮昌盛,至此窺來也自然可見一斑了。仿佛夢游于華胥之國,可以窺見皇家天顏的簫鼓喧天,亦可享盡市井勾欄的燈火輝煌,其樂無窮。
我也終于明白,這場華胥夢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人不愿復醒。若是我,必定也十分向往回到那個時代。那是一個物阜人杰的太平盛世,春風上國繁華。
作為一卷最具有寫實性的作品,此前我一直更樂意將它與《清明上河圖》視為去汴京游玩最好的攻略指南,有機會必將一游。然而只是轉瞬,卻驀然驚覺那個為人稱道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消逝在了那九百多年前的漫漫時空之中。
孟鉞寫完此書是在南宋紹興十七年,距靖康二年已過了整整二十年。
那是整個王朝陰影下揮之不去的夢魘,靖康二年,金兵南下,金戈鐵馬之中無情地踏碎北宋江山,狠狠地撕毀那幅描繪在人們心里已久大宋錦繡盛世下的鶴瑞呈祥圖。試可想他們昔日的道君皇帝,郁然嘆息那沿路怒放的如荼杏花,他的淚水悄然灑落故土,卻終在他北狩途中一騎絕塵的馬蹄下被無聲湮沒。
掩卷之后,我慶幸自己在捕捉到了那個時代驚鴻掠影的同時,心下亦是無比滄桑,那場夢終究是有盡頭的,而人卻終究不能沉湎于那日經久遠的過去,卻又無法承受現實的降臨。于是,那夢華也終究成了夢魘。
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他曾蒼涼地立足于南朝半壁江山的邊緣,舉目臨江遠眺,卻是止不住地掩袖獨泣:此刻那輪映照于江流上的寒月似乎仍舊是舊時初到東京時于那州橋之上看到的明月,然而,他竟也不知,究竟是誰打碎了他曾認為會始終圓滿如初的金甌…是北宋的統治者自身?還是金國的野蠻夷狄?我想,其實這都已不重要了。
我一直認為很少會有人愿意記下屬于自己的那個時代,因為古往今來實在有太多的文人學士更愿意去總結已過去的歷史興衰或是將美好的希望寄托給未來。
亡國的無盡愁思被他巧妙的無聲化作于字里行間,其實并不難看出,那每一篇憶往昔舊事將之寄于紙張間向后人娓娓道來展現盛世的背后,是作者如何泣盡心血獨自悵顏的惘然來默默傾訴自己對故國家園的懷念。
【讀《東京夢華錄》有感作文】相關文章:
夢華拂過東京處初中歷史07-03
參加位夢華講座有感范文推薦06-28
昨夢錄閱讀答案08-04
電影東京審判有感范文04-01
讀沉思錄有感02-26
余華《活著》有感03-29
讀《 懺悔錄》有感04-02
讀《歌德談話錄》有感10-22
讀《歌德談話錄》有感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