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參觀元書紙的制作過程
暑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湖源李家村的元書紙基地參觀了制作元書紙的整個過程。
來到造紙基地,我們走進一個大門,看到屋子左邊堆著一些元書紙。右邊有一個木頭架子,上面吊著一根大木頭,掛著一根手腕粗的竹繩子,下面放著一疊厚厚的紙。聽老板說這是用來把紙壓緊的。現在有了現代化的方便省力的工具代替了這個架子。沿著墻壁放著幾張用黃布鋪蓋的桌子,上擺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造紙工具,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如煤油燈、蓑衣、竹水罐和竹飯罐。媽媽說,以前的人上山砍柴干活就用這種竹制的罐子帶水和干糧的。看著這些東西,我仿佛看見人們腰上別著柴刀,肩上背著水罐,手里拎著飯罐上山砍竹子的情景。這些東西就地取材,壞了天長日久就會腐爛成泥,真正環保啊!
穿過屋子,有一條崎嶇不平的小路,路兩旁是一些平房。遠遠的,我就聞到了一股特別的怪味兒,媽媽說這是紙漿的味道。走進右邊第一間屋子,里面有一個大大的石盤,直徑足有兩米,上面立著一個石碾子,高度足足到我的眼睛。石盤上有一點用石灰浸泡過的竹纖維的痕跡,估計這里是把竹片碾碎的地方。
第二個屋子會是干什么呢?我想著,走進了第二間屋子。一陣強烈的捶打聲傳入我的耳朵。我一看,一個石臼里放著一些粗粗的竹纖維,一個大錘正在自動打這些竹纖維,不一會兒就打成了碎末。
第三間屋子就是元書紙最后成形的地方。這里有一個高高的彎彎曲曲的水槽,里面是一些正慢慢移動著的像玉米糊一樣的黃紙漿。原來,打碎的竹子還要經過這個水槽進行碾壓,注入一定的水配制成紙漿,經過一根管子引到一個方方的池子里。這時已經看不到紙漿的樣子,只感覺水池里的水渾渾的。一位叔叔雙手拿著一個長方形的像篩子一樣的工具在水池里一撈,再讓水瀝干,然后把這個“篩子”放在旁邊一疊正在瀝水的紙上,輕輕一抖,一張薄薄的紙就從“篩子”上褪了下來。
這時候的紙還是濕濕的,如何把它弄干呢?我走進路左邊的一間大屋子,沿著幾級臺階走上二樓,只見樓上立著兩面高高的鐵墻。四位阿姨正用特制的刷子,動作嫻熟地把濕濕的紙往鐵墻上刷,后一張剛刷好,前一張已經干了。原來這兩面鐵墻是兩個大烘缸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元書紙的歷史已有1900多年,至今雖然有了更先進的造紙工業,但元書紙的制作方法卻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真是偉大啊!一張薄薄的紙要經過那么多步驟才能完成,多么不容易,我們平時一定要節約用紙呀!我又想到,我們的學習也像元書紙的制作一樣,要花時間花心思,一點一點磨礪,最后才能出彩。
【參觀元書紙的制作過程】相關文章:
制作彩燈過程06-21
小制作的制作過程作文07-02
制作過程的作文08-10
豆腐的制作過程12-11
[精選]制作過程的作文02-13
制作過程的作文(精選)10-18
制作過程的作文[經典]11-18
制作過程的作文【精選】12-02
(精選)制作過程的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