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
在平時的學習中,是不是經常追著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漢字的發展歷程: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圖畫文字”出現。
(2)象形字后來逐漸符號化,脫離圖畫,形成漢字。
(3)至商朝,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其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2、書法藝術的形成:
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中國書法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點:
(1)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鐘繇、王羲之貢獻。
(2)唐代楷書步人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分別被稱為歐體、顏體和柳體,成為后人學習、臨摹的范式。
(3)魏晉以來,草書盛行不衰,名家輩出。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
(4)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書,歷來備受世人喜愛。
二、筆墨丹青中國畫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
(1)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是其中的杰作。
(2)戰國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晉時期,顧愷之留下了《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佳作,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
(4)隋唐時期,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創作出《游春圖》《步輦圖》和《送子天王圖》等許多優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6)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三、京劇的出現
1、發展歷程: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
(2)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
(3)明朝時候,江蘇昆山一帶形成的昆曲,流傳甚廣。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
(5)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后來的京劇。
(6)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藝人。
世界近代現代的國際關系,若依據國際關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國際政治格局的發展變化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進行分析。
1.從17世紀下半期至一戰為第一時期。此時歐洲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國際關系的中心舞臺在歐洲。在這一時期,歐洲列強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殖民霸權展開激烈的角逐和斗爭,最終導致了一戰的爆發。
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的國際關系:時間為17和18世紀,其中法國、西班牙、荷蘭和英國四大商業強國的沖突,構成了這一時期國際關系的中心內容之一。在這場斗爭中,先是英國打敗西班牙,17世紀下半期,英荷之間又發生了三次戰爭,結果荷蘭的殖民優勢被摧毀;在北美,英國奪取了荷屬阿姆斯特丹(改名紐約)。17世紀晚期到18世紀,英國又同法國多次發生戰爭,奪取了法屬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廣大地區,并奪取了法國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盤。在長期殖民戰爭中,英國掌握了海上霸權,搶占了廣大殖民地,成為世界上的殖民帝國。這一時期,新崛起的俄羅斯帝國與瑞典的北方戰爭、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擴張,構成了國際關系的第二個內容。彼得一世、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的擴張表現在領土的侵占,這與英、法等國殖民地擴張有所不同。同時,此種擴張更多地帶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擴張,則是早期資產階級原始積累的性質。在這一時期,強國之間的關系隨著各自利益的需要而變化,如普奧,既有戰,又有結伙瓜分波蘭的舉動。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國際關系:時間從18世紀法國開始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止。18世紀以前,封建君主國家對國際事務擁有重大影響。法國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體系。歐洲各國封建勢力內外勾結,組成反資產階級革命同盟。因此這一時期的國際關系首先表現為法國與歐洲列強的關系。在法國中,先是普奧組成干涉軍,失敗后,英國為同法國爭奪中東的利益和進行海上爭霸,組織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國革命。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后,法國與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間的關系,是新生的資產階級政權與傳統的封建勢力之間關系的繼續,并使新生政權得到鞏固和發展;法國與后來反法同盟之間的關系,帶有明顯的爭霸特點;而對西班牙和的進攻,則是侵略行徑。1815年,拿破侖戰爭失敗后,戰勝國召開了維也納會議,建立了具有一定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個國際政治體系--維也納體系。當時的歐洲列強俄、英、普、奧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在歐洲劃分了勢力范圍,奠定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政治格局。這個體系的特點是:封建國家在其中占據支配地位,組成了多極均勢結構,以恢復、鞏固歐洲封建秩序,消滅各國革命為目的。19世紀中期,為了爭奪海外殖民地和歐洲霸權,資本主義列強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導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國際戰爭,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為爭奪土耳其,英、法、俄之間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在德意統一過程中,也滲透著復雜的國際關系,德意志統一進程包含有普奧與丹麥的關系、普奧之間的關系和普法之間的關系。意大利統一主要體現了奧意的關系、意法的關系、法奧的關系等。
【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二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總結02-20
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2-10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知識點11-08
(經典)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知識點01-20
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三教案12-31
必修二歷史知識點11-07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知識點【熱】01-06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創新》知識點07-03
高中歷史必修知識點歸納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