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課評課稿[精品]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指導課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1
1、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鼓勵他們自主閱讀,在閱讀中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閱讀活動的核心目標。選擇《奧莉薇》這本圖畫書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是簡潔純凈的畫面有利于孩子們閱讀和理解故事,充滿童趣的生動情節,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這些都為幼兒利用自己的經驗理解圖書,進行自主閱讀,講述故事提供了先決條件。同時,書中出現的兩幅名畫《芭蕾排演瞬間》和《秋天的韻律30號》也為幼兒欣賞和感受藝術之美提供了機會。為幼兒大膽模仿創造了可能。
2、活動目標:
。1)自主閱讀圖畫書,嘗試講述自己喜歡的情節,感受奧莉薇的精彩生活。
。2)在自由描繪秋天的韻律中,感受繪畫藝術的美和創作的樂趣。
3、活動準備:
·圖畫書《奧莉薇》和PPT課件
·廣告色、繪畫紙
4、活動過程:
。1)觀察封面,導入閱讀
─你看到了什么?
─這只小豬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生呢?
。2)閱讀圖畫書,講述畫面內容
①出示第2、3頁
─你發現了什么?奧莉薇怎么了?
─為什么會這樣?
、诔鍪镜4-7頁
─奧莉薇和哪些家人在一起?
─她和可樂之間有什么有趣的事?
③出示第8、9頁
─奧莉薇出門前會做什么事?
─你發現了什么?
④出示10-21頁
─晴天、雨天奧莉薇都做了什么?
─奧莉薇在博物館里最喜歡哪幅畫?
─猜猜她在畫前在想什么?
─讓我們也用五分鐘,畫一幅波拉克的《秋天的韻律30號》
⑤嘗試創意繪畫,鼓勵幼兒大膽用色,表現秋天的.美。
欣賞、展示、交流并為自己的畫命名。
─奧莉薇會不會畫呢?又會發生什么呢?
⑥出示21-24頁
─媽媽看到奧莉薇的畫后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你的媽媽會怎樣?
⑦出示25-28頁
─晚上睡覺前奧莉薇最喜歡做什么事?
─她做了個怎樣的夢?
。3)談話交流
─看看封底,猜猜奧莉薇又準備做什么?
─你喜歡奧莉薇嗎?為什么?
─你覺得奧莉薇是個怎樣的孩子?
閱讀區的活動:
1、展示《奧莉薇》系列圖書,感受她的快樂。
2、每人一本用自己名字來命名的自制圖書,記錄自己的一天。
活動拓展:
1、參觀美術館,欣賞藝術作品。
2、參觀歌舞劇院,觀看芭蕾舞表演。
3、玩沙游戲,嘗試堆砌立體建筑物。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2
一、指導目的:
1、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幫助其進一步了解掌握課本知識。
2、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艱辛與汗水,體會他們崇高的精神、頑強的毅力和幽默感,引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震撼,進而再促進、加深學生對語文文本的學習。
二、指導重點
指導學生歸納閱讀方法,并實際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三、課前準備
1、課外閱讀《名人故事》
2、課外閱讀反饋卡。
四、指導課時:一課時
五、指導過程:
一、引入:
1、交流平時喜歡看哪些書?
2、說說看書的好處。
3、小結: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也說:“沒有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庇纱丝梢灾罆畬θ祟惖姆浅V匾。
4、平時課堂上老師都教了你哪些讀書方法?
。ňx、速讀、記讀、誦讀)
指名說出各個方法的用法。
5、回顧:教師介紹《孟母三遷的故事》,說說自己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
6、大家還想不想繼續讀《名人故事》中的好故事?
布置要求,讀《木匠祖師魯班》
(選擇自己常用的方法進行閱讀,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弄明白。閱讀完后要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二、生讀,教師巡視。
三、生匯報讀書所得。
1、提問:1)你是用什么方法閱讀這篇短文的?
2)在魯班身上發生了什么事?
3)你覺得魯班是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ǔ鍪緦W生找到的精彩句子,學生說說好在哪里?)
2、討論后完成表格。(學生展示)
3、小結:真高興!同學們能運用平時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了,本節課老師最主要指導同學們怎樣閱讀名人故事,《名人故事》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等著大家呢!希望同學們以后用心去讀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3
今天上午聽了李玥的一節《魯賓孫漂流記》課外閱讀指導課,老師精心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李老師從語文的角度向學生推薦文中的優美語段,指導閱讀方法。在這一過程使學生真正掌握了課外閱讀的方法。 所謂“閱讀指導課”,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形成自能讀書能力和習慣的課程。閱讀指導課類型繁多,例如讀物推薦課、閱讀方法指導課、閱讀欣賞課、閱讀匯報課等,老師們可根據教學目標的設計來把握課堂教學的側重點。一堂好的閱讀指導課首先就是要讓學生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讀懂一篇文章或書中的一個章節。其次要讓學生學會質疑,并且能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共同解決一些問題。第三,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能習得一些讀書的方法。最后就是將這一閱讀過程遷移到課外,以形成有效自讀的能力。堂課中既有讀書方法的指導,又不乏片段欣賞、好書推薦,各有各的'亮點。李玥這節課重點是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整節課教學環節緊湊,合理。通過本節課,可以看出李玥的進步,不管是從教態上,還是從整個教學設計,還是學生的表達能力上,都能看出六年級師生的共同進步。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4
課外閱讀指導課是一種新的課型,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開拓學生文學眼界、激發學生文學興趣、豐富學生文學積累,這是一種充分展現“以人為本”理念的教育教學行為。
面對這種新課型,我們至少應該去思考三個問題:什么叫做“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特點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實施“課外閱讀”?
聽了這五節課,我有了三個感悟:
1、“課外閱讀活動”必須要讓學生閱讀精品。
2、“課外閱讀活動”必須要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否則就是“花架子”、“無效勞動”。
3、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多讀課外書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倍喿x指導課就是點燃課外閱讀這“火藥”的導火索。
這五位老師執教的五節課,都做到了這幾點,而且做得相當不錯:
1、閱讀的都是精品如:安徒生童話、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余光中的鄉愁、曹文軒的《青銅葵花》
2、教會學生閱讀方法:魏老師注重指導誦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有感情,詹老師注重指導讓學生邊讀邊畫線做好記號,這一點很重要。通過讀書卡讓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教學童話故事時,注重積累、讓學生在讀童話故事中明理。謝老師教會了孩子如何讀整本的書:
作者曹文軒在《追隨永恒》中寫道:"能感動孩子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一一生死離別、游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羹和殷殷情愛……感動孩子們的,應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是永在的。"這些都在書中有所體現,都是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需要追尋的永恒的內涵。學生在閱讀過程往往比較難發現這些內涵。
謝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青銅葵花》的教學中恰到好處的幫助學生發現了這些內涵:他從青銅葵花遭受的苦難和感受到的幸福兩個層面挖掘有關句子讓學生讀、交流、感悟,學生在閱讀交流中懂得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里,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著。學生讀懂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讓學生讀懂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學生也模模糊糊懂得了“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文中字里行間充盈著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謝老師讓這種真情濕潤著每一位學生的眼睛、震撼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所以謝老師已經點燃了這根“導火索”,相信在他的指導下,清新而淡雅的“書香”已經飄滿他的班級。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5
之前一直迷惑,如果讓我去上課外閱讀指導課,我該怎么去上?怎樣把它上好?上周有幸聽了侯老師和倪老師的兩節課外閱讀指導課,讓我澄清了迷惑,更加清晰了課外閱讀指導課的教學思路和在指導中如何落實課外閱讀教學目標。兩位老師的課不僅讓孩子們在愉悅的閱讀過程中獲得了知識,積累了詞語,最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們樂讀、高興地去讀,在讀中慢慢體會金波詩歌的童趣和愛,豐富陶冶孩子的情操。
侯老師選取了金波兩首比較長的詩,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來和大家分享詩歌所反映的一個主題,在一個接一個的朗讀中,在音樂的感染下走進文本,走進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但在對詩歌個別主題的概括,我覺得可以再對學生多作一些引導,讓他們自己悟出其中的韻味,效果可能會更好。
倪老師的這節課,讓我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我覺得是意猶未盡。他選取的詩歌都是比較短小精煉的`幾首。通過前面兩三首詩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感受金波詩中的童真和文字排列的趣味。接著出示五首小詩,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互探討對詩的理解,充分貫徹運用了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對于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非常有益,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認真借鑒。
總而言之,我覺得兩位老師的課都做到了課外閱讀指導課中的兩個關鍵詞——興趣和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不斷體會、積累、感悟,使讀書有了收獲,并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6
鄭老師執教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是一節中年級段的課外閱讀指導課。聽了鄭老師的課后,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敬佩”。敬佩鄭老師勇做“吃螃蟹第一人”,在語文研修活動中開了一堂新興的中年級段課外閱讀指導課,引領學校的語文教師關注、重視課外閱讀指導課;敬佩鄭老師勇將未試教的.課展現在聽課老師面前,不經修飾雕琢,“原生態”、“純天然”。
很慚愧,我從未真正接觸過中高年級段的課外閱讀指導,對這一板塊的教學認知處于朦朧狀態。平時我也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但只做到推薦書目、學生自由閱讀、寫閱讀筆記或讀后感進行交流,僅此而已,已無良策。聽了鄭老師的課,以及其他老師的點評后,又激起了我對課外閱讀指導的興趣與信心。
鄭老師執教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時代廣場的蟋蟀》分為簡介導入、整體了解、思想交流、思念家鄉,告別紐約四大部分,思路清晰,環節連貫,看似簡單,內涵卻很豐富。在教學中,將朗讀、想象、感悟等語文實踐融合在一起,努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其中,鄭老師特別重視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如外國的地名和人名讀起來特別拗口,難記,于是鄭老師指導學生采用重復、諧音聯想等方法進行識記,效果顯著。
評課后,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課外閱讀指導的關鍵”。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讀書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興之所至,則不由自主地被書中人物、故事所吸引,廢寢忘食是常事。如若此,何用教師苦口婆心地勸讀、教育?所以,我們的語文組長章秀平老師亦強調:“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要苛求學生體會到友情的珍貴、懂得感恩等!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以后的課外閱讀指導中,我們應該圍繞“激發閱讀興趣”這個目標,根據書籍內容的特色,努力尋找興趣點,引導學生進入書的世界。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7
課外閱讀指導課是一種新的課型,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開拓學生文學眼界、激發學生文學興趣、豐富學生文學積累,這是一種充分展現“以人為本”理念的教育教學行為。
面對這種新課型,我們至少應該去思考三個問題:什么叫做“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特點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實施“課外閱讀”?
聽了這節課,我有了三個感悟:
1、“課外閱讀活動”必須要讓學生閱讀精品。
2、“課外閱讀活動”必須要教會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否則就是“花架子”、“無效勞動”。
3、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多讀課外書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而閱讀指導課就是點燃課外閱讀這“火藥”的導火索。
魏老師執教的節課,做到了這幾點,而且做得相當不錯:
1、閱讀的是精品故事《窗邊的小豆豆》
2、教會學生閱讀方法:魏老師注重指導誦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有感情,指導讓學生邊讀邊畫線做好記號,這一點很重要。通過讀書卡讓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教學童話故事時,注重積累、讓學生在讀童話故事中明理。謝老師教會了孩子如何讀整本的書:
曹文軒在《追隨永恒》中寫道:"能感動孩子們的東西無非也還是那些東西一一生死離別、游駐聚散、悲憫情懷、厄運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獨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脈脈溫羹和殷殷情愛……感動孩子們的,應是道義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這一切是永在的。"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需要追尋的永恒的內涵。學生在閱讀過程往往比較難發現這些內涵。
文中字里行間充盈著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魏老師讓這種真情濕潤著每一位學生的眼睛、震撼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所以謝老師已經點燃了這根“導火索”,相信在他的指導下,清新而淡雅的“書香”已經飄滿他的班級。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8
楊老師執教的《昆蟲記》是課外閱讀指導課,老師精心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楊老師從《昆蟲記》一書封面到目錄的指導,每一頁都從內容上作了詳細地介紹,娓娓道來,學生對整部書先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接著,楊老師又從語文的角度向學生推薦文中的優美語段,指導閱讀方法。在這一過程使學生真正掌握了課外的方法,這在學生自薦語段階段可見一斑。最后,楊老師不是放任自流讓學生自己去讀,而是針對書的篇目劃分時間有步驟有計劃地去讀。使閱讀真正有實效。整堂課楊老師指導的又細致又有趣,學生完全沉浸于昆蟲的世界中。課上,楊老師較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鼓勵、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求知欲。
由于昆蟲的世界與我們的現實世界是有差異的,所以,每次指導到昆蟲的`特殊的生活習性時,老師總是留下懸念,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相關篇章,自己去了解。整堂課,楊老師注重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傾聽學生的表達和反應,及時作出評價,并隨時鼓勵學生,誘發學生深入閱讀,翱游于書海中,是學生的閱讀的點燈人。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9
指導目標
1、通過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指導,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進一步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
4、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教學重點
1、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進一步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尤其是它的科學性和幻想性。
教學難點 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課前準備
師生共讀《海底兩萬里》。
指導過程
一、展示導入
多媒體展示片段:
A、滿地都是腔腸動物和棘皮動物。變化不一的叉形蟲,孤獨生活的角形蟲,純潔的眼球蟲,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聳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蟲,肌肉盤貼在地上的白頭翁(?贾贸梢黄ǖ。
B、我看見水中浮著很長的海帶(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狀)、紅花藻、葉子很纖細的鮮苔、很像仙人掌的薔薇藻。我注意到較近海面的一層是青綠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紅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處,形成海底花園和草地。
學生齊讀這兩個片段。
師:這兩個片段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們出自哪部作品?
學生回答:《海底兩萬里》。
二、閱讀體驗
1、暢言讀后感
師:我們已經閱讀了這部作品,你有沒有自己閱讀后的感受?
學生暢言讀后感。
2、精彩片段賞析
師:在你的閱讀過程中,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著你?用十分鐘時間搜尋并做出自己的賞析。
。1) 學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詞語,并選一處或兩處在旁邊做眉評。
。2) 學生交流自己的賞析。
示例:
“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點五是水,百分之二點七左右是氯化鈉,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鎂、氯化鉀、溴化鎂,硫酸鎂和石碳酸”。
評:通過尼摩船長這句話我們可以體會出海水中分的豐富,數字描寫非常精確,所以體現出尼摩船長知識的淵博。
3、幻想與現實的聯系
師:《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據你的了解,書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經變成了現實?通過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說與科技發展的某些關系嗎?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預設:
由于作者勤奮好學,所以他符合科學原理的幻想成為他別具一格的特色,當今社會海底潛艇與深海漫步已不單單是幻想。由此可見具有創造力且符合科學的幻想,始終引領預示著科技的發展。
三、歸納總結
師:從剛才同學的賞析中你能歸納出這部小說的特點嗎?
學生歸納,教師作預設性總結:
(1) 科學:①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識,一一體現了出來。
、跒槲覀兘榻B了豐富的海底知識,如形形色色的軟體動物和海帶,斑駁密集的珊瑚王國等。
、廴藗冄兄瞥龅恼鎸崫撍c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
。2) (2)幻想:本書寫于1870年,那時世界上還未研制出潛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無人知曉,本書的作者幻想出尼摩船長研制了潛水艇并帶阿龍納斯教授一行游覽了長達兩萬里的海底世界,觀賞到海底五彩繽紛的美景。而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才研制出真實的潛水艇。
。3) 小說: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都具備。
四、深度鑒賞
“救命!救命!”我喊著,兩手拼命劃著向林肯號泅去。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礙事衣服濕了貼在我身上,使我的動作不靈。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氣了!…… “救命!” 這是我發出的最后呼聲。我嘴里滿是海水。我極力掙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淵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來了,我聽到,我的確聽到在我耳朵邊響著這樣的聲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著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從容地游泳!蔽乙皇肿プ∥抑覍嵉目等麪柕'胳膊。“是你呀!”我說,“是你呀!”“正是我,”康塞爾答,“我來伺候先生!熬褪莿偛诺囊蛔舶涯愀彝瑫r拋人海中來的嗎?"“不是。為了服侍先生,我就跟著先生下來了!這個好人覺得這樣做是很自然的!“戰艦呢?”我問。“戰艦哪!”康塞爾轉過身來回答,“我認為先生不要再指望它了。"“你說的什么?”“我說的是,在我跳入海中的時候,我聽見舵旁邊的人喊:‘舵和螺旋槳都壞了"“都壞了?"“是的!被那怪物的牙齒咬壞了。我想,林肯號受到的損壞雖然只存這么一點兒,可是,這種情況對于我們是很不利的,因為船無法掌握方向了。”“那么,我們完了!”“也許完了,” 康塞爾安靜地回答,“不過,我們還可以支持幾個鐘頭,在幾個鐘頭內,我們可以做不少的事!"康塞爾這樣堅定和冷靜,鼓舞了我的力量。我用力地游著,但我的衣服像鉛皮一樣緊緊裹著我,很妨礙我的動作,我覺得很難支持下去?等麪柊l現了這一點。“我想先生一定會允許我把衣服割掉!彼f。他在我的衣服下面放入一把刀子,很快的一下,從上至下把衣服割開。然后,他敏捷地替我脫衣服,我就抓住他泅水。
很快,我也給康塞爾脫掉了衣服,我們彼此輪流在水上“航行”?墒,我們的處境仍然十分危險:可能我們掉下海的時候,人家沒有看見,也可能看見了,但因為戰艦的舵壞了。不能回到這邊來救我們。現在我們只有指靠大船上的小艇康塞爾很冷靜地這樣假設,并計劃著隨后應做的事。多奇怪的性格!這個冰一般冷的人在這里好像在自己家里那樣!
現在我們唯一的生路,就是希望林肯號放下小艇來救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盡力支持,時間愈久愈好,等待小艇到來。我于是決定節約使用我們的力量,使兩人不至同時筋疲力盡,下面是我們的辦法:我們一個人朝天躺著,兩臂交叉,兩腿伸直,浮著不動,另一個人泅水把前一人往前推送。做這種“拖船”的工作,每人不能超過十分鐘,我們這樣替換著做,我們就可以在水面浮好幾個鐘頭,也許可以一直支持到天亮。這是碰運氣的事!不過希望在人心中總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們又是兩個人。最后,我還要肯定一點——這看來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絕望”,現在也辦不到!戰艦跟那鯨魚沖撞的時間是在夜間十一點鐘左右。
所以到太陽升起,我們還得游泳八個小時。我們替換著游,游八小時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當平靜,我們還不至于過度疲勞。有時,我的眼光想看透深沉的黑暗,但什么也看不見,只有那由于我們游泳動作激起的浪花透出一點閃光來。在我手下破碎的明亮的水波,點綴在鏡子般閃閃的水而上,就好像一塊塊青灰色的金屬片。
閱讀上面的文字,然后進行個性化點評。
。ǹ紤]到學生所讀的書版本不一,以上文字單獨打印,分發給學生,學生點評后交流,如若時間不允許,可延至課外作書面點評。)
個性化點評要點:在“林肯號”戰敗后,這三個人被拋到了海中。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寫了人物在極度緊張、恐慌中的心理活動,仿佛使人身臨其境。主人公之間的友誼和偉大的忠誠也令人感動。
五、課堂總結
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成功地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并在小說發表25年后,人們制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這也正是《海底兩萬里》這部科幻小說經歷一百多年仍為廣大讀者所喜歡的原因。
六、拓展訓練
運用本節課所學的閱讀方法,閱讀《名人傳》,并把閱讀所得整理成讀書筆記。
七、板書設計
海底兩萬里 凡爾納
科幻小說
科學 幻想 小說
物理學 潛水艇 人物
生物學 海底世界 情節
化 學 環境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相關文章: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03-15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06-03
閱讀指導課的評課稿06-24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5篇03-15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6篇04-18
閱讀指導課評課稿7篇05-19
習作指導課的評課稿03-30
作文指導課評課稿11-13
小學語文閱讀課評課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