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農村扶貧攻堅情況的調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扶貧攻堅情況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按照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7月23日扶貧攻堅專項工作評議會議的總體安排,我鄉于7月27—8月3日,鄉人大主席團組織調查組先后深入xx、五星、大屋、南溪四個村。通過召開會議、個別座談、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對20xx年以來,我鄉扶貧攻堅開發工作情況開展了評議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鄉政府始終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業農村工作大局,理清扶貧思路,明確扶貧目標,強化扶貧措施,緊緊圍繞加快脫貧致富,改善基礎設施,民生生產保障,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為目標,持續開展專項扶貧、社會扶貧、部門幫扶“三位一體”的扶貧開發工作,農村貧困狀況明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
(一)新村建設逐步實施,農村民生顯著改善。
建成南溪、大屋、五星新村建設示范村,通過示范村的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大改善,村容村貌大改觀,農村文明大進步,農民收入大提高。
(二)產業扶貧有效落實,致富能力明顯增強。
通過技術技能培訓貧困農戶,資助貧困學生、醫療衛生救助以及“十大救助”政策的不斷落實,不斷激發貧困主體的動力和參與扶貧開發的積極性。按照市場導向、項目覆蓋、示范帶動、產業扶持的原則,形成了南溪村的魔芋產業、五星村的梔子產業發展。
(三)扶貧攻堅有序開展,精準扶貧初顯成效。
今年扶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鄉政府編制完成了全鄉精準扶貧戶幫扶總體規劃,156戶558人精準扶貧人口全覆蓋。在市、縣兩級大力幫扶下,xx鄉今年全面啟動實施“十里畫廊·銀杏谷”項目,扶貧攻堅工作進一步深入,大力推進項目扶貧、增收扶貧、教育扶貧、保障扶貧工程。基本形成“政府投、項目帶、群眾籌、社會幫”的扶貧格局。同時,鄉政府將扶貧攻堅工作納入個人考核,出臺了新的考核辦法,責任落實到個人,推進精準扶貧攻堅工作不斷深化。
(四)高山移民搬遷扎實推進,異地脫貧步伐加快。
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科學編制搬遷安置總體規劃,逐步實施計劃,安置高山搬遷戶26戶115人。同時,搬遷房屋與配套同步實施,做到新村建設與產業同步實施,基本做到“搬得出,移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一)新村建設規劃不盡合理,群眾參與不高。
公路沿線和高山社建設標準不一致。規劃實施隨意性大,特色亮點不夠突出,群眾參與新村建設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還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夠積極投工投勞,主動配合。個別村在農村建設中側重基礎設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對發展主導產業和引導致富能人返鄉創業重視不夠,各村主導產業普遍存在規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現象,難以形成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撐。
(二)扶貧攻堅項目實施難度大,任務艱巨。
我鄉共有精準扶貧156戶558人,分布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貧困程度參差不齊,大部分生產生活條件差、素質偏低、思想相對保守、致富門路不多。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始終存在,群眾因災、因市場等因素影響而致貧和返貧現象時有發生,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緩慢,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
(三)農業結構單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產業。
我鄉群眾經濟來源以打工和種植業,特別是以種植玉米和洋芋等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產業,傳統的農牧業和非農產業弱小,其產品產量低、質量差、增產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進示范村建設打造新農村。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逐村逐社充實完善規劃,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規劃引導新村建設,避免盲目建設和資源浪費。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原則,充分調動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加強項目整合和資金捆綁,鼓勵、支持、引進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新村建設。要結合實際制定出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長、中、短”適合本地優勢的產業,努力建成一批民風民俗、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美麗鄉村,確保新農村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二)明確任務,強化措施,打好扶貧攻堅戰。
緊緊抓住秦巴山區集中連片開發戰略和市紀委幫扶的良好機遇,嚴格落實擇貧而扶、扶貧到富原則,讓貧困群眾切實享受到國家扶貧開發的優惠政策。提升貧困群眾和農民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貸扶貧政策,全面推行小額貼息貸款。不斷完善部門包村、干部包戶精準扶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辦法,確保扶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三)創新模式,強化考核,切實做到精準扶貧“扶真貧”。
進一步夯實工作責任,創新工作模式,按照抓點示范,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和一個示范點一個發展模式的總體要求,著力突出政策扶貧,產業扶貧,技能扶貧,信心扶貧,增強幫扶實效性。增強考核制度,強化督促考評,增強工作能力,推動精準扶貧深入發展,確保按制度完成各項幫扶目標任務。
(四)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打造地方特色產業。
結合當地實際,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選擇適合本地條件,有優勢、有特色的農業和產品作為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引導農民規模生產,形成有特色的代表性的主導產業,使潛在的優勢盡快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創造最佳經濟效益。比如xx這幾年的生豬、土雞、烏藥等都很有名氣。
以上存在的三個問題和四點建議,請鄉人民政府于20xx年12月底全面整改完畢,并寫出專題報告整改落實情況,向鄉人民代表大會報告落實整改情況。
【農村扶貧攻堅情況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扶貧攻堅情況的調查報告12-13
(經典)農村扶貧攻堅情況的調查報告01-03
扶貧攻堅心得07-05
農村扶貧調查報告04-09
農村精準扶貧調查報告11-02
扶貧攻堅會議記錄07-02
農村情況調查報告01-16
鄉鎮扶貧攻堅工作簡報07-08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