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心得體會之是責任,更是奉獻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心得體會之是責任,更是奉獻,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心得體會之是責任,更是奉獻1
這學期我們教研組開展了題目為《蒙臺梭利數學教具的研發、玩具變教具》的專題研究活動,圍繞著此項專題內容并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本學期我設計制作了分類、排序及設計作業紙等內容的數學學具共5套,書寫操作案例6篇,拍攝學具照數十張。下面在此談一談我在制作數學學具方面的體會。
(1)學具制作思路。
在對幼兒日常活動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在指導幼兒掌握奇偶數內容方面的教具存在欠缺,因此我決定制作奇偶數分類的學具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奇偶數概念。
(2)學具制作準備。
既然是制作就會需要一些材料,于是,我購買了一些彩色卡紙及復印紙等又找來一些彩色即時貼的下角料,另外將剪刀、裁刀、尺子、膠水以及彩筆等必用物品也都準備齊全,這樣就可以結合構思進行制作了。
(3)學具制作過程。
我想,我的自制學具過程與別人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制作的過程中,按照原有的設計思路制作的基礎上溶入更貼近實際的內容罷了。也就是說,在制作的過程中,隨時改進不足,以求制作的'學具更適用。如:在制作10以內的奇偶數分類時,開始我并沒有想制作控制板,只是準備做“奇數”和“偶數”兩個字卡,可是在實際制作過程中我發現用奇偶數的兩個控制板比用字卡更好,于是就改變了原來的計劃,使學具更為實用。
(4)學具的完成。
當一種學具制作完成后,我們先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案,一方面供指導幼兒學習使用,另一方面可供別人了解和使用學具之用。然后將學具投放使用。
(5)學具的開發。
制作好的學具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通過觀察會發現它有新的操作方法。有時是我們自己的感悟,有時是鑒于幼兒操作的啟發,還有時是同事間交流萌發的新思路。如:在觀察幼兒操作10以上的奇偶數分類游戲中,使我想到了用此學具還可進行奇偶數排序活動,于是當時我就和孩子們進行這項活動,效果還不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之后他們還經常做這項工作。
以上是我在制作數學學具方面的一點體會,總之,通過制作數學學具,使我獲益匪淺,同時,更讓我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我想,它也許會成為我的愛好,今后將會做得更好,我會為之努力的!
教師心得體會之是責任,更是奉獻2
今秋,由于學校新建教學樓,學校決定把六年級遷到校外。我和其它12位六年級課任教師的上班地點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剛剛聽到這一消息,好幾位老師心里是不情愿的,因為老師們有這樣那樣客觀存在的困難。例如,徐金釵老師年齡大了,得在兩個教學點奔走;我本人,尚小梅、陳海平老師的孩子都在“總部”上學,我們卻在另一個地方,下班后還要去學校接孩子;肖方方,沈軼群老師上班的地點離家更遠了;劉紅霞老師的孩子上初中三年級,正需要照顧……當然,老師們并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而選擇逃避,想到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也要面對同樣的困難,大家都選擇了克服。大不了多走點路,早些從家里出發,晚些回家……老師們欣然前往六年級教學點——縣工會院內。
還記得8月31日上午,我們一行13人,從“總部”出發,一路說笑,都想看看新校園的模樣。來到目的地,黃校長已經在這里等候我們了。校園操場里堆放著工人們運來的桌椅,四個教室分布在二、三、四樓,打開教室,覺得像是塵封了許久,桌面、地面都是灰塵。感覺這里的教室比“總部”寬敞一些,這讓大家高興。又打開大家最關心的辦公室,大家都驚訝了:一間20多平米的屋子里,擺了四張床,還有洗澡間,有空調。我們都不信這就是將來的辦公室,結果打電話詢問后才知道確實是真的,并且床沒有其它地方擺放,這該怎么辦?黃校長說:“把床堆放在墻邊,然后再搬13套桌椅進來吧!”說干就干,我,張云飛,王昊,黃校長幾個男同志,都動手行動起來。干著干著才發現,這個屋子根本就擺不下這么多辦公桌椅,無奈云飛至今還在和張娟共用一個辦公桌呢!
操場里的學生桌椅要朝教室里搬啊,黃校長提意幾個男老師完成這個任務。于是,我們四個男同志都行動起來,一次拎四把椅子往教室里搬起來,不一會兒全身是汗。女教師們看在眼里,也紛紛幫忙來了,她們個個不比男同志差,一次也拎起四把,一會就滿頭大汗了。一操場的椅子不一會就擺進了教室。徐老師卻因此傷了腰。
下午,學生按通知都來到新教學點報到。對這個陌生的環境大家都有一股新鮮勁,于是在老師的帶領下,把教室打掃的煥然一新。
學生安全問題始終放在校長和大家的心里。這里的'周邊環境比較復雜,一是臨街,車輌較多,二是路邊的網吧和游戲室有好幾個,三是這里沒有門衛。學生如果課間跑出校園,存在安全隱患。學校充分考慮這一點,決定花錢聘請一名門衛,一是控制學生課間出校門,二是負責全校的公共衛生。有一名退休的阿姨應聘而來,經過幾個星期,老師們都對她的工作表示肯定。人很勤快,心很細,責任心強,在她的努力下,學校環境十分潔凈,學生沒有一人課間時間出校門。
9月1日如期開本上課,第一件事就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老師們向學生解釋了轉校的原因,分析了在這邊上學給大家帶來的不便,并向同學們提出了克服的辦法。學校向每位同學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向六年級家長做好解釋,爭取理解。
為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學校要求:每天值班的教師早上和中午提前到校;上課老師課間時間不能離開教室,直到下節課老師到教室方可離開。結果讓我們感動的是:不值班的老師比值班的老師來的還要早,早早地來到各自教室組織學生學習;下節課上課的老師,會提前到教室去,做好上課的準備,也為上節課老師減輕負擔。我和云飛,作為值班領導,每周值班次數在二到三次,不僅負責教師考勤,還要負責全天學生的安全及辦公室的衛生,往返“總部”和教學點之間為大家服務等,從沒有怨言。
有老師戲說:你們在外面是“山高皇帝遠”,沒有校長管,多好啊!其實,我們這邊的教師和在“總部”一樣,嚴格執行考勤制度,模范遵守學校常規教學,堅持開展常規教研活動。老師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導學案、高效課堂建設的問題,大家都想把課堂教學搞好。并沒有誰想到“鉆”紀律的空子。
眼前的困難在一件件的解決,辦公室的床也即將搬走,辦公用的網絡和電腦也會馬上解決,這使我們的工作越來越有勁頭。
我想,老師們所做的這一切,不僅僅是責任心的表現,更多的是為了學生,在默默奉獻著自己。因為我在想:老師們完全可以按要求的時間到校,何必要提前來呢?門衛阿姨如此辛勞,絕不僅僅是為了一月的600元的薪酬,更多也是對學生的愛心吧!但愿能按學校領導的指示,保證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安全,圓滿完成任務,將學生平平安安帶回“總部”學校。
教師心得體會之是責任,更是奉獻3
新理念下的小學數學作業必須積極設計形式多樣、具有童心童趣、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的數學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愿做”、“愛做”、“樂做”,成為作業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逐步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目標。如何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呢?我以我的教學實踐和學習體會,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選擇性作業,讓學生體會成功。
人的身心發展存在個別差異性,這直接導致了人的能力的層次差異。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發現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布置作業時,我將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類,必做題是基礎知識,要求全體同學都會,而選做題則根據實際情況,課堂時間等,精選設計作業題,在數量上有彈性,不搞一刀切,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通過剪開長方體和正方體盒子,理解“表面積”的定義后,呈現兩個例題分別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對優秀生來說該知識在認識了長、寬、高的時候就已經能獨立解決了。因此我在設計作業時分為以下三層:學困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基本圖形就可以了,如課本的第2、3題,中等生要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夠正確能計算魚缸、手提袋等的'用料,直接進入課本4、5題的練習,優等生要解決如粉刷教室墻面、貼游泳池磁轉之類的問題,并嘗試計算雨水管、火柴盒之類的特殊物體的表面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練習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注意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所以設計作業時,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著手解決,品嘗成功的喜悅,而且要為智力水平較好的學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水平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二、童趣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參與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一種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
三、生活化作業,引導學生參與實踐。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又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用武之地。為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結合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并逐步培養用學生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制作性作業,使學生成為創新者。
數學作業不應受學科的限制,應加強學科間的聯系。因此作業時可讓學生動手進行一些小制作,作一些小研究,以此引導學生探索。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之前,布置學生如下作業:請你能給家中的長方體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好嗎?學生會動手進行大量的操作,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表面積的含義。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再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一課后,組織學生收集了大量的葉子,并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創作一幅美麗的軸對稱樹葉貼畫。這樣的作業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當然,數學作業的設計除以上情形外,還有很多的類型,如準備性作業,資料收集性作業,數學日記的撰寫,小調查報告等,同時各類型的作業也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彼此包蘊的,只有善于布置形式多樣的作業,才能使課內、課外融為一個整體,使預習、鞏固、拓展三段式作業的布置渾然一體,自然天成,使作業不再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的花樣復合體。使它能夠最大限度的使學生在愉悅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的愉快而豐富的經歷,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協調發展,數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教師心得體會之是責任,更是奉獻】相關文章:
國旗下講話:青春更是一種責任01-17
感恩奉獻責任活動總結12-15
教師敬業奉獻心得體會11-27
教師信仰與奉獻心得體會02-12
室內設計師培訓說陽臺的裝飾更是點綴之筆嗎06-21
教師無私奉獻的心得體會12-15
教師奉獻精神心得體會06-21
《侵權責任法》之醫療損害責任解讀07-04
小學語文教師先進事跡:負責任,講奉獻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