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這次小隊活動太有意義啦!開開心心包粽子,團團圓圓做湯圓,紅紅火火寫“福”字……年,蘊含著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個個都有它那美好的含義。
包粽子是這次活動的重頭戲。阿太還特地趕來教大家包粽子呢!我學著阿太的樣子,選了一片又大又長的粽葉,折出一個角,然后用勺子勺了幾粒米放在角里做鋪墊,接著拿起一顆紅紅的棗兒放進去,最后勺了一大勺赤豆糯米倒進角。再把粽葉一折一彎,用細線捆好。一個生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自信地又包了一個,結果粽葉破了,赤豆糯米漏了一桌。我重新選了一片好的粽葉包,又破了,再換再破。當我沒勇氣再包時,看看小伙伴們,也有不少漏米的。我的自信回來了,又繼續包。一個,兩個,三個…….哈哈!我包了五個!看似簡單的'小粽子,竟那么這么難包,阿太包的那么熟練真讓我佩服!
大家笑著寫“福”字時,濃濃的墨香和一個清秀的毛筆字讓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詩:一路香風吹笑聲,千里紅紗遮醉玉。這正是寫春節時的情景的。包湯圓了!揉,壓包,一個個有大有小的湯圓就做好了。白白胖胖的小湯圓,為活動添加了幾分年味兒。
歡笑,紅色,祝福……聯結著親朋好友的美好情感,葉聯結著大家的友誼。最后,祝大家羊年吉祥,“羊”帆起航!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二胡的悠揚踩著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彌漫著空氣,讓我不覺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倫理、無一不體現著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場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后春筍紛涌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說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而反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后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一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精神,體現了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滾襲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著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欲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進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記得魯迅曾說“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美國總統也曾說“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淅淅小雨盡苦泣。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漢字它是有生命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一撇一捺都有他們的來歷。漢字的演化不是憑空想象的。例如:人字的“人”,是由人躬身垂手勞作,逐漸逐漸的被古人用繁體字來形容了,一代一代的把“人”字簡化,后來就形成了簡體的“人”;又例如:休息的“休”,它的演練是這樣的,有一個人累了,靠著一棵樹來休息,而樹也可以是木,后來古人不斷地發現和不斷地演練,形成了現在許許多多的漢字,然而用這些漢字,就逐漸組成了漢語。漢語的演變證明了這是一種藝術的結晶。
自古以來,許許多多的古人都喜歡去鉆研我國的漢字藝術——書法。有些人甚至以此作為一生的愛好,比如說:王羲之、歐陽旭、顏真卿……他們都是一些書法家,都是去鉆研我國漢字的名人。至今,去鉆研中國文字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有大部分的人幾乎都是用電腦、手機來打字。有的語文老師都是用電腦來上課,而這些有生命力的漢字就被這樣所替代了,沒有它原來的藝術,原來的魅力。但是,有許多的外國人都來鉆研漢字,因為那些外國人佩服中國古人把那方方的字,用毛筆賦予了漢字的生命,寫出漢字的魅力,寫出漢字的獨特,寫出漢字的風采。在現今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用筆寫漢字的人越來越少,而外國人來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很多時候,看電視就能看見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習寫漢字,他們想學到寫漢字的輕快捷潔,想學到中國漢字的表現風格。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這些漢字都體現著中國的文化、素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是祖國的`花朵,我有權把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很多時候,我都會把毛筆拿出來練習毛筆字。毛筆可以讓一個浮躁的人平靜下來,而他的一筆一劃都牽連大自然,你與漢字、漢語融為一體,就等于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是一個休養生息的好方法。
現在,我想對同齡的我們說“不要把漢語的文化漸漸淡忘,不要一次一次的消磨它,不要讓它與古人隨風飄逝。”我們現在更要去鉆研傳統的藝術,不要讓外國人搶去了,不要讓電腦打字代替了它,讓它永遠伴隨著我們,讓它的魅力能展現出來,讓漢字的文化氣息能不斷地涌現出來。
在當代社會中,中華文化出現了混亂。漢字的錯誤書寫,文字濫用,說話不規范等等問題,使得中華文化的精華,優秀無處可見。古老優秀的中華文化正在漸漸消失。中國的漢字也是危危可及的。
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優秀的中華文化被我們淡忘。現在留下的只有被物質所填滿了的人們。多數人都不去重視漢字的書寫,語言的規范。人們漸漸迷失了自己,丟棄了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認識不到它的重要性。代表國家的文化已丟失,還有什么能夠留下呢?
網絡東西日益豐富,出現漢字錯誤數不勝數,比如一些網絡語言,“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沒有了漢字的正確書寫。只是沉浸在娛樂中,許多人都會寫錯字,這并不是疏忽而是一種認可,認為自己寫的字是正確的。但其實并不是如此,寫錯字已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一種固定思維模式。
最近,國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出現了“漢語熱”“漢字熱”等一系列的節目,并開始推廣。像什么“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些節目也隨著漢字熱逐漸興起起來。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華文明古老厚重又炫彩多姿,其中最具有特色的莫過于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這里我想簡單地講述一下清明節。
大約每年的公歷四月五日是清明節。相傳清明節是人們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忠義之士介子推而設立的。這天家家戶戶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所以清明節又被稱為“寒食節”。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作為節氣是指天氣開始慢慢變暖可以春耕播種了。路邊的小草逐漸煥發出生命的綠色。大地積聚著蘇醒的能量。
清明做為習俗又是個掃墓祭拜故去親人的節日。這天人們攜帶灑食果品跟鮮花來到親人的'墓前,清除雜草,擺上供品,向逝去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
清明正是春光明媚的時節,人們三、五成群春游踏青,感受著春天的盎然生機,體會著大自然的美好。唐朝詩人杜牧有詩繪《清明》,北宋張擇端名畫《清明上河圖》也以它的傳世向人們展示著清明時節大地的勃勃生機以及城市的繁華與人們的忙碌。
清明,它涵蓋著人們對先人的追思也表達著人們對無限春光的美好期待!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寶貴財富。它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鮮明,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結晶。
我無法用取之不盡的形態來描述傳統文化,因為它有著取之不盡的形式。說起傳統文化,就好像把空氣握在手里,只不過它不在我們手里,而是無處不在。但在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總能感受到傳統文化中傳統道德的光芒和力量。
我認為,擺在我們面前最現實的傳統文化是尊老愛幼,讓老人過上幸福的生活,讓孩子快樂成長;誠實守信,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不互相欺騙;要勤奮;如果是學生,就要努力學習;如果你是工人,你應該努力工作,務實,認真做事,實事求是,不要空想
傳統文化中有“孝為先”。古往今來,有多少德高望重的圣賢和孝道楷模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年輕的時候能看到什么,學到什么?
香九歲,可以復習。融化四歲,可以讓梨。我們是否認真體驗過《三字經》中的句子?母親早逝時,9歲的黃香知道自己是為父親“范喜暖被子”。今年4歲的孔融尊敬長輩,尊師重教,選擇最小的梨來吃。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品質啊?
古代有這樣的東西嗎?是的。”我不知道撒嬌是什么感覺。就是那個年輕人說的。他只是個普通的年輕人。靠著虛弱的雙肩,他承擔起了照顧一位精神病父親、供養兄妹上學的責任。他就是大學生的'苦難——洪占輝。
但我也很擔心和害怕。因為在我能看到的人當中,像黃翔、孔融、洪占輝這樣的人太少了。它們只是漫天飛舞的幾粒黃沙。相比之下,現在的孩子學會了自私和風騷,強迫父母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向父母發泄不滿。我擔心我們的傳統文化會失去給一代人,他們在面對社會時不知所措。
我熱愛傳統文化,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深入人心,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又來到了。在牛郎織女凄美而浪漫愛情故事的渲染下,七夕節越來越得到俊男靚女們的恩寵,那么,如何才能度過一個浪漫的七夕節?在筆者看來,傳承傳統文化的七夕更加浪漫。
七夕節,既來源于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成為情人節,也因傳說中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多情的典型女性形象,是令人尊敬的勞動巧手,所以歷代的婦女都要在農歷七月初七這天,去向織女乞求勞動技巧和婚姻匹配的巧,又名乞巧節。其實,不論是七夕節還是乞巧節,若能在表達愛情中增添些許乞巧的味道,七夕自然會與眾不同且浪漫十足。
在古代的乞巧節當天,姑娘們乞巧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愿景美好,趣味十足。乞巧,之于古代,就是勞動技巧和俘獲愛情的巧,之于當前,雖然方式可以不同,但內涵卻保持一致,就是生活的技巧和愛情的保鮮劑,而這正是傳統七夕節留給后人的文化精髓,即只有辛勤勞動、熱愛生活,才能體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的浪漫愛情。
可如今,在商品經濟時代,浪漫似乎變得很奢侈,姑娘們,在網上網下,吃飯、看電影、買衣服、鞋子、包包,收男朋友送的各種禮物,一天下來,心情美麗了,可錢包卻空了,而且這種心情上的愉悅往往是來自消費的快感,跟浪漫愛情似乎沒太大關聯,姑娘們自然也體會不到愛情的'甜蜜。所以,要想過個浪漫七夕,不妨多一些文化韻味,少一些消費氣息,傳承乞巧文化精神,曬一曬辛勤勞動、熱愛生活的精神狀態,正當其時。
趁著七夕節這一天,做一頓豐盛的浪漫晚飯、拌一碗新鮮的水果沙拉、烘焙一份可愛的餅干甜點、獻上一蝶可口的壽司料理,曬一曬養花的成果,聊一聊讀書的心得等等,無數種乞巧、獻巧、得巧的方式,都值得試一試。如果不會做,可以網上學習,如果不熟練,可以多練習幾回,因為姑娘們的任何一次努力和成長,戀人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慢慢滋養出愛情的甜蜜。
七夕節既是情人節,也是傳統節日。作為情人節,獲取和經營愛情的能力與智慧是浪漫愛情不可或缺的養分,無關時代;而作為傳統節日,七夕節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新時期更值得被回味、被傳承。在這個七夕,期待姑娘們能多些乞巧的活動,在傳統文化精髓中找尋到浪漫、甜蜜的愛情。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