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邵寧《平民記者看上海》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邵寧《平民記者看上海》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識邵寧,從邵寧身上看到的,總是那種脫不了的平民情結。我在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記者也要有自己的一招一式,邵寧的招式是什么呢?讀完《平民記者看上海》,答案自明,邵寧的招式就是:招招不離人間煙火,時時關注民生波瀾。
記者需要聆聽,早先的《新民晚報》就有一個不變的宗旨,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新民晚報》記者,邵寧進報社受的也是這方面的熏陶吧,她從老報人手里拿下“接力棒”,從民間吸取營養,猶如“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奔走在街道、里弄——潛心傳承文脈,悉心聆聽民聲:在浦東爛泥渡路的一間小閣樓里,她發現了含辛茹苦撫養棄嬰十多年的廣西婦女藍金亮;在新村的“英語角”,她遇見了不取分文教了幾百名學生的洋老太施璐碧;在定海街道十九棉居委采訪老支部書記馬荷琴奉獻社區的故事時,采訪對象竟倒在她的面前……
新聞傳播學中有一種“平民化新聞”,它倡導平民視角,報道的主體是普通老百姓,報道的內容是普通百姓的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喜怒哀樂等等。邵寧立志做一個平民記者,她采寫的稿件幾乎只有一個主題:反映老百姓心聲,為老百姓解決難題。她收到過聾啞人要求工作的來信,接到過勞動者權益受侵害的舉報電話,也為許多貧困的大學生、患病的孩子向社會求助,她融入群眾中,憂民之憂,使這一份工作變得更有意義。
記者零距離聆聽并不容易,它需要一種吃苦精神,吃苦也許是平民記者永遠擺脫不掉的命運,卻是現代記者必備的素質,邵寧就是這樣,她用這種自覺的零距離聆聽感悟生活,寫出了鮮活的作品,并以她那特有的平民之光溫暖了讀者的心……
【邵寧《平民記者看上海》讀后感】相關文章:
上海蘇寧1200的待遇怎樣?07-13
最美孝心少年邵帥07-06
平民美食養血效果似阿膠06-27
平民阿拉棒的制作方法06-26
文學歷史文化與平民追問06-28
端午是一個平民的節日作文精選06-27
邵怡青的自我介紹范文07-04
蘇寧實習報告02-02
蘇寧個人總結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