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你聽說過我們家鄉的楊家板龍嗎?告訴你,它可名氣不小,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文化遺產,還被載人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呢!
這條板龍歷史悠久,據說流傳至今已經有600多年了。因為亭旁鎮楊家村地處山區,木材資源豐富,當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龍的主體,所以得了板龍的命名。板龍全長400多米,龍頭長達5米,龍身由204段組成,每段長2米,龍的尾巴也有3米長呢!制作時,人們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橋的樣子,粘上金光閃閃的龍鱗,然后安裝在2米長的木板上,并且在小拱橋內安置了明燈。這樣,全村每戶制作一段龍身,段段相連,就成了造型占樸大氣、流光溢彩的板龍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節,人街小巷充滿了節日的喜慶。板龍出征了,這時需要600-800名壯漢共同托舉。前面有人象開路,接管仃雄獅,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獸陪伴。龍頭高昂,龍角聳立,口含寶珠,龍鱗耀眼,金光閃閃,龍身和龍尾隨著龍頭翩翩起舞,前不見頭,后不見尾,非常壯觀!
楊家板龍真不愧為天下第一龍,小朋友,歡迎你來一飽眼福啊!
小作者善于選材,將極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遺產楊家板龍呈現于我們眼前。全文語言精練,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首尾呼應。第一段問號引入,以“吉尼斯世界紀錄”啟下: 中間兩段分別寫了板龍的'制作和出征時的壯觀,用上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和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讓“天下第一龍”躍然紙上;最后讓我們不得不跟作者一起發出了帶感嘆號的驚贊。
尤其值得學習的是,小作者詞匯豐富,運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使文章文采飛揚,也讓板龍更顯氣勢、更為壯觀。我們仔細讀一讀,可以找到不少于20處哦!這可得靠課內外大量的閱讀和用心的積累。相信愛讀書、愛寫作的你,也可以這樣厚積薄發!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三年級中國傳統文化作文(春節、元旦、中秋節日)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顒幼兊卯惓XS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滿臉皺紋,雙手粗繭,歲月記載著您的辛勞,人們想念著您的善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健康與快樂永遠伴隨著您!”“呵呵,乖孫女呵呵···”“來,爺爺給你100元,當作壓歲錢!”“謝謝爺爺”說完在爺爺臉上烙上了深深的烙!
各位長輩也都紛紛給我壓歲錢!有100的、50的······壓歲錢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各位長輩們對我的期待與我對各位長輩的尊敬!
除夕的晚上,我匆匆地吃完年夜飯,就拿著十幾只花炮、一大把“狗尾巴”和一包鞭炮來到大門口,但天空早已是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升降落,時而如天女散花,時而如信號彈飛射,忽明忽暗,把夜幕點綴成鮮花的世界。這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煙花飛舞迎新年啊!
我先燃放完手中的“狗尾巴”,然后找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準備放花炮。我的花炮也很美,但最好看的要數魔術彈。你看,我點燃魔術彈的引線后,冒出的火花五顏六色,有紅色、黃色、綠色……一顆顆飛上天空,仿佛一顆顆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
鄰居家的小朋友也出來放煙花了,他們的煙花同樣是絢麗多彩,不一會兒,整個天空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馬上就要12點了!快把鞭炮準備好!”爸爸大聲地說。我點燃了鞭炮,接著趕忙捂住耳朵,但仍然無濟于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千家萬戶的煙花交錯升起,整個城市沸騰了,新的一年來到了。
······
點燃一個個煙花,讓他們沖上云霄。煙火色彩是美麗的,好像來年的日子美的讓人不及顧瑕!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獅子、風箏、中國織繡……但我喜歡的卻是其中的陶瓷。陶瓷可以分好幾種,如日用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等等。我通過網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制作過程,現在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練土將泥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泥土中的氣泡會令作品在燒制時爆裂 ,前功盡棄。二、成形 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種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狀。 三、泥坯裝飾 如果你要為你的作品進行上泥釉、化妝土、剔花等裝飾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時進行。 四、風干 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風干。一般一星期左右可以完全干燥。 五、素燒 將作品先進行900度左右的素燒。 六、上釉 素燒后就可以為作品上釉。 七、釉燒 將作品進行最后一個步驟——釉燒。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南宋官窯博物館玩。南宋官窯博物館不僅讓我知道了許多關于陶瓷的知識,看到許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還讓我親身體驗了一下陶瓷制作過程中的`其中一項,那就是——成形。首先,走來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著一塊干巴巴的泥巴,然后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邊,教了我一些讓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煽纯慈菀祝鲎鲭y!叔叔手里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里就不聽話了,我讓它寬,它窄,但當我讓它窄時,它卻又寬,真不知道泥巴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國傳統文化數也數不清,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有著許多許多的屬于它的故事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當情人節的玫瑰香彌漫了古城的大街小巷,誰還在七夕之夜遙望星河,期盼虹一般的鵲橋;當圣誕節的彩燈點點,裝飾了無赦樓宇,誰還在元月之時等待月上柳梢頭,驀然回首;當巧克力,咖啡已成為時下年輕人的最愛,誰還會惦記著走過外婆橋去吃那桂花糕?
不經意的,我們站在道路上才發現,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真的不一樣,那拔地而起的高樓和不斷提速的火車讓我們見識了迅猛的發展,可四目望去終究缺了點什么。失去的不簡簡單單是一塊磚,一片瓦,一座古城樓,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名片。
曾認為自己忠實于傳統,不經意才發現早已被多元化所包圍,最喜歡的肯德基、麥當勞是地道的“洋貨”,衣著的最流行品牌也只是中國制造而已,走在街上聽到的是夾雜著外語的國語,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哈韓族”“哈日族”。古香古色的故宮的一角是美國的星巴克咖啡店,純真自然的美景卻偏偏要用國外的大片里的仙境命名,外來文化如潮水般涌入,滲透到了每一個角落,而我們的文化呢,那種刻骨銘心的感覺漸行漸遠,那種魂牽夢繞的.情節煙消云散。
我懷念那些歷史的印記,懷念那古城樓上的一磚一瓦,懷念那古戰場邊上的一草一木,那是最寶貴的遺跡;懷念著清明時節暮雨紛紛,中秋的一輪圓月,與重陽的兄弟登高,那是千載的傳承。期盼著會有人吟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期盼著你我相逢時一壺濁酒,期盼著穿梭在老北京最地道的胡同,聽那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期盼著古老的船隊重起風帆,雄風不減當年。
我們不能如百年前那樣任人宰割,抱住自己的文化不能死守,更需進攻,那就必須推動我們的文化走向世界,就像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開班一樣,讓中華文化在世界生根發芽,每一個人都應當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是軒轅的后代,身上流淌的是黃河、長江的血液,加下踏住的是萬古神州,去感受唐詩宋詞的濃郁之風,去學習漢字書法的行云流水,去逆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去繼承父輩留下的思想文化……帶著我們的文化,感染每一個你認識的人,傳播到一切你所取得遠方。即使我們不是風,也要刮出一股中國文化的熱潮,即使絲綢之路已被漫漫黃沙掩埋,但我們就是文化傳播的使者。
那時,我們可以享受平安夜的燭火,卻更鐘情于除夕之夜的爆竹之聲;在感恩節去感恩父母,更不忘在新春之時拜年祝福;西餐的美味阻擋不了水餃的熱氣騰騰,南瓜燈才會與中秋之月相得益彰。那時我們可高聲吟唱“大風泱泱,大潮滂滂”,傳承不老,歷久彌新。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并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而科學精神又是通過儒學的要義體現的。儒學傳統中這一被傳統社會奉為經典準則的“以修身為本”的理論,同樣也適用于現代社會。建設起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根本在于每個社會成員的素質狀況。只有每個社會成員都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整個社會才能達到文明和諧之境。因而每個社會成員的和諧人生乃是組成和諧社會的基礎,而要達到和諧的人生,自然應從“修身”開始。
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結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儒家文化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這種凝聚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學文化中的和諧意識包涵天人關系的和諧與人際關系的和諧。關于人際關系的和諧,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過猶不及”,實質是強調矛盾的統一與均衡,強調通過事物之變的把握以獲得人際關系的和諧,避免和克服人與人,人與社會乃至國家、民族之間的對立和沖突。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凝聚之學的科學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它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對外兼容,這正是依靠儒學“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實現的。儒學在保持其學統傳承的同時,總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為主地匯通、吸收和融合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儒家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強大吸收能力和它強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兼容之精神。
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的人文之化,中國突出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儒家學說則更是這種精神的體現者和者。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是血與水、源與流的關系!案裎、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得說來,就是究天人之際,明修身之道,述治國方略,求天下為公,最終實現天人和諧的境界。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通過儒學體現,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優秀的儒家文化價值理念,“以儒治世“被歷代統治者所推崇,現實的需要,促使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價值選擇,用歷史的眼光和時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揚和傳承優秀的中國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中國的未來而奮斗。
《儒家和諧思想的當代價值》中對和“為貴的價值取向”和“思想與規范”的深入講解,可以認識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理念。
1、國家間相處的和諧理念:“和而不同” 。
“和而不同”簡而言之是指承認“不同”,在“不同”的基礎上形成“和”,從而在本質上達到相近或相似!昂汀、“同”兩個概念,都是講同一性的,但內涵卻有很大不同!巴笔侵阜裾J矛盾,不承認差異的同一性,而“和”則是承認有矛盾,有差異的同一性,因此“同”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維,而“和”則是一種辯證的思維。
儒家文化提倡的“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補互濟;第三,整個局面因之而和諧。在與異民族相處時,儒家把這種“和”的觀念置于具體的民族關系中,出現了“和而不同”的理念,這一點與西方的'民族觀念很不相同。今天,“和而不同”這一古老的觀念仍然具有強大的活力,仍然可以成為現代國際社會發展的一項準則和一個目標。中國奉行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的外交政策正是這一思想的鮮明體現。所以說,“和而不同”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理念。
2、國家內政外交的和平理想:行“仁政”、修“文德”。
“仁政” 愛民、“文德”教化是儒家思想在內政外交上的理想期求。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的華夏民族和周邊的夷、狄、戎、蠻等諸少數民族進入地緣政治時代。在處理華夏民族與周邊民族關系上,儒家主張修“文德”的對外政策。從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出發。顯然,受著如此“仁政” 愛民、“文德”教化和平思想深遠影響的中國決不會干涉別國內政,不會主動發動侵略其它民族、國家的戰爭,更不用說侵占其它國領土。所以,中國的崛起只會壯大國際社會上的和平力量。
3、國民個人修身的溫和信條:“誠”、“敬”、“信 ” 。
儒家傳統思想非常重視對國民自身進行修身的倫理道德教育。在此問題上,儒家強調“誠”“敬”“信 ”的和平修身信條,并形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對于保障國家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誠即真實無妄,敬即主一無適,信即真誠忠信,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沒有誠、敬、信,人就不能稱其為人,當然,沒有誠信人類也無法和睦相處,更談不上社會的繁榮昌盛。儒家思想主導思想潮流數千年,它所倡導個人要“誠”“敬”“信”的價值觀使得中國民眾自古形成熱愛和平的歷史傳統和心理基礎,也保證了它的崛起只會是“和平崛起”。近年來,由于中國信譽較好,其投資環境也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成為吸引外資的大國。中華民族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是講求誠信的,都是負責任的。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只要合理地開掘儒學傳統資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就會以新的方式與世界文化、現代文明并存,并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將會建構一個更好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類共同追求的理想。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周六,正是初夏好時節,我參加了威海晚報小記者團的一次特別有意義的活動——去小蘋果親子樂園學做陶藝、糖畫等。
一路上歡聲笑語,不知不覺就到達了目的地。我發現這里有寬敞的教室,有廣闊的草地,還有好玩的娛樂設施,感覺真是一個好地方。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來到教室里學做槐花餅。老師詳細向我們介紹了槐花餅的做法,并將我們分成小組自己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個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槐花餅就出現在同學們的手中了。
做完槐花餅,終于盼望到了我最期待的活動——做陶藝了。我走進教室,發現桌上擺放著很多塊棕色的東西,摸上去涼絲絲的、黏黏的`。教陶藝的老師告訴我們:它的名字叫做陶泥,是專門制作陶藝的泥土。老師教大家如何用陶泥做一只小豬形狀的花盆。首先,要取一大塊泥,做成小碗的形狀,當做小豬的身體。我拿了一塊泥,在手中捏著,不好,一不小心我把小碗做成了一個盤子!我忙又調整,終于做出了一個完美的碗形。
接下來該做小豬的腿了,這可是很關鍵的一步,因為它要支撐起整個胖胖的豬身體。我認真做好它的每一條腿,又仔細做它的眼睛、鼻子、尾巴。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只可愛的小胖豬呈現出來了,它一臉天真地望著我,好像在問:“我可愛嗎?”我心花怒放,特別有成就感。
隨后,我們又體驗了做糖畫的活動,還玩了很多有趣的游戲,在小蘋果親子樂園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上午。在我看來,這次活動不僅有趣,更是對傳統文化的一份傳承。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中秋節的月亮特別圓。所以又被稱為“團圓節”。
今年的中秋節我過的很開心,爺爺奶奶全來了我家。我們一家歡聚一堂,共享受著一桌豐盛的晚餐。飯桌上,董事的'妹妹給爺爺夾了一塊肉,我給爺爺倒了一杯酒。爺爺樂的合不攏嘴,直夸我們是孝順的好孩子。
吃過晚餐,爺爺給我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聽的津津有味。這時候媽媽端來一盤月餅和一壺桂花茶,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喝桂花茶,一起觀賞懸掛在天空的那輪明月,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度過了美麗而溫馨的中秋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次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
今天,老師就讓我們欣賞了四幅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幅就是有著紅色色澤的“好朋友”剪紙。在圖上我看到了一頭老牛定定的站著,眼睛呆呆的'看著遠方。牛角上有兩只小鳥正在嬉戲玩耍,可開心了!而牛背上呢?是一個孩子在使勁地拉下面另一個孩子的手。看到這兒我不禁想到了一個故事。
夏天到了,大娃和二娃帶著草帽去放牛。在半路上大娃和二娃一直在玩耍,而老牛在想:今天我一定要吃到最美味的青草。突然,二娃看見了遠處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河旁邊有著遼闊的草地,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看到這番景象的二娃不禁被吸引了,他再也忍不住激動的心情,便從牛背上跳了下來跑了過去。大娃看二娃從牛背上跳了下來便立即把牛拉住,但怎么拉也拉不住,因為老?吹矫牢兜那嗖萁谘矍安荒芊艞墶4笸蘅蠢吓_是不停下來只好用鞭子狠狠地打了牛幾下,無奈的老牛只好乖乖的停了下來。興奮的二娃跑到了草地上坐了下來。霎時間,他聽到了老虎的咆哮聲,回頭一看一只強壯的老虎張著血盆大口站立在他的眼前。見此情景的大娃迅速拉著無奈的老牛往二娃那兒趕去,二娃看大娃來了便跑了過去抓住大娃的手一起跑了出來。驚慌失措的老牛在大娃的引導下跑了出來,最后兩人和老牛都得救了。但是二娃怎么上都上不到牛的背上。在一旁的老牛抱怨道:“現在的孩子太頑皮了,不但差點兒因為他們丟了性命,現在又不斷的蹬我。啊!我美味的青草呀,什么時候才能吃到啊!”可是,大娃和二娃聽不懂老牛在說什么,聽見牛叫個不停在一旁的大娃和二娃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無奈的老牛只好呆呆的站著。這時,大娃再次伸出了手,讓二娃抓住他的手把他拉上來。在下面的二娃不禁愣住了問道:“你為什么要救我?”大娃笑著回答道:“因為我們是朋友呀!”這時,二娃激動地淚水溢滿眼眶,深情回答道:“嗯!”從此大娃和二娃變成了最好的朋友。
看了這個小故事你一定動心了吧!對,就是這樣,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就是這么神奇,這么的美不勝收。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了解了解。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傳統文化的中學作文06-28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
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