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老師》閱讀試題與答案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有考試,接觸到試題,借助試題可以對一個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大家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好試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師》閱讀試題與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老師》閱讀試題與答案1
我的老師
魏巍
(1)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老師蔡老師。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只有十八九歲,是一個溫柔美麗的人。
(2)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
(3)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我現在還記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園子里,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4)她愛詩,并且愛教我們讀詩。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教我們讀詩的情景,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圓天蓋著大海,黑水托著孤舟,遠看不見山,那天邊只有云頭,也看不見樹,那水上只有海鷗……
(5)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像這樣的老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們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
(6)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我父親那時候在軍閥部隊里,好幾年沒有回來,我跟母親非常牽掛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來,把兩個有象征記號的字條卷著埋在香爐里,然后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兇。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那時的我,真好像父親死了似的那么悲傷。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呵。
(7)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愿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道您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至于暑假,對于一個喜歡她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么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里,席子鋪在屋里地上,旁邊點著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時候,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8)母親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9)“找蔡老師……”
(10)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11)“不是放暑假了么?”
(12)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母親把我拉回來,勸了一會兒,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
(13)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一共選取幾個經典事例?7分
答:①蔡老師假裝發怒;②老師教我們跳舞;③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④老師教我們讀詩;⑤我們看老師寫字;⑥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⑦我夢里尋師。
2、第(2)自然段中的“從來不”與后一句中的“僅僅”是否矛盾,作者這樣用詞究竟是為了表現什么?3分
答:不矛盾。因為“僅僅有一次”這一次也并沒有真的打罵我們,與“從來”相符合,體現了蔡老師關愛學生,疼愛學生,溫柔善良的品質,所以并不矛盾。
3、我用兒童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這里是什么意思)4分
答:“狡猾”是貶詞褒用,狡猾本意是詭計多端,不可信任;在這里寫出“我”的調皮、機靈,表現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
4、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章第(12)段中的畫線句?3分
答: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往事比喻成珍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多少年來把這些往事猶如珍寶似的埋藏在心的深處,表達了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
5、文章結尾處寫道:“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分
答: 這句話表面是說我想什么時候可以再見見我的蔡老師,深層含義是孩子愛老師竟到了難分難舍的地步,作者實在壓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強烈地抒發了對蔡老師的思念之情。
《我的老師》閱讀試題與答案2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迎春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春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藍天上,—架架風箏在同白云戲耍,引得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云端。
③這時候,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風箏。
④劉老師教我們歷史課。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從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有一次,他講課講到女媧造人的時候,笑著對我們說:“女媧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變成人。由于女媧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了一條腿的。”教室里自然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后,每個學生的心頭都泛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添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⑤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寫板書的時候,他用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道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
⑥他的課講得極好。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使我們激動得落淚。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常常哽咽,使我們沉重地低下頭去。后來,我考入大學歷史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
⑦他喜歡在課堂上讓學生們述說自己學習的心得。倘若有同學說得流暢、深刻,他便,靜靜地佇立在教室一角,微仰著頭,瞇起眼睛,細細地聽,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樂曲。然后,又好像從沉醉中醒來,長舒一口氣,滿意地在記分冊上寫下分數,大聲地說:“好!滿分!”倘若有同學說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關切地瞧著同學,一邊細聲說:“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邊不住地點頭,好像那每一次點頭都能給學生一些鼓勵。這情景,今天想起來,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
⑧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⑨當一天的功課做完,暮色還沒有籠罩校園上空的時候,常常有成群的學生到操場上來看他放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讓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扯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竄入云霄。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臉上飄起得意十足的稚氣,仿佛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那時候,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年過五十的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⑩離開他已經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飛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的夢幻的風箏永遠陪伴著我的心,在祖國的藍天上翱翔。
8.通讀全文,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所寫的幾件事。(3分)
9.賞析文章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0.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劉老師的性格特征。(4分)
11.文章第⑦段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寫的方法?有何作用?(4分)
12.有人說本文的標題太一般,不如將它改為“記憶中的風箏”。你認為哪個標題更好?為什么?(4分)
答案:
8、(3分)劉老師笑談殘腿;劉老師寫板書;帶我們放風箏;讓學生訴說學習心得。(3分)
9、烘托人物心情,為下文回憶劉老師帶我們放風箏一事做鋪墊。(3分)
10、(1)坦然、樂觀;(2)敬業;(3)慈祥、愛學生。(4分)
11、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劉老師對學生的贊賞和鼓勵,也表現了劉老師慈愛的性格特征。(4分)
12、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4分)
《我的老師》閱讀試題與答案3
我的老師齊白石
①白石老師平時作畫,既不看真實的對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樣“憑空”自由自在地在紙上涂寫,但筆墨過處,花鳥魚蟲、山水樹木盡在手底成長,而且層出不窮,真是到了“胸羅萬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②有次我在江南寫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樹下休息,仰觀天際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見過。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葉及松塔的形態,原來就像一幅白石老師的畫。這使我感佩老師作畫不僅是從造化入手,而且觀察得是那樣細致,認識得是那樣深刻。過去有人批評國畫家的“憑空”作畫就是不重視生活,殊不知優秀的傳統畫家都是把觀察生活、認識生活作為藝術修養極其重要的部分,當他正式進行創作時,認識生活的階段已經成為過去。我們不能設想白石老師一邊執筆一邊觀看,能畫出今天這樣生動的小魚小蝦。
③白石老師晚年作畫,喜歡題“一揮”兩個字,不了解的人就會聯想到,大畫家作畫,信筆草草,一揮而就。實際上,老師在任何時候作畫都很認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從來就沒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樣信手一揮過。他寫字也是一樣,有人請他隨便寫幾個字,他總是把紙疊了又疊,前后打量斟酌。有時字寫了一半,還要抽出筆筒里的竹尺在紙上橫量豎量,使我這在旁邊幫忙按紙的人都有點著急,甚至感到老師做事有點笨拙。可是等懸掛起來,這些字畫馬上又會使你驚嘆,你會在那厚實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④老師有句詩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藝術家往往只愿把有豐富滋養的甜美成果分享給人,卻不愿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問白石老師在他的藝術修養上下過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鐵杵磨成針”來作比也并不怎么過分。就以老師畫案上那塊硯臺來說,那是一塊又粗又厚的石硯,但以老師作畫之勤,經過千萬次的研磨,硯底有的地方已經很薄。近年別人給他磨墨時,他總是囑咐往厚處磨,不要把硯底磨穿了。勤學苦練,功夫不可間斷,是歷代藝術大師的名言,白石老師就是身體力行的典范。
⑤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白石老師的釣絲小魚圖。圖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風吹動的釣絲,下邊是幾條被釣餌所吸引的小魚,墨色淡淡的。畫面似乎沒有什么東西,但是,我們眼前卻似乎浮現出這樣的場景-晚風習習,天邊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邊觀看游魚,閑適愜意。畫面上那一根釣絲給人無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覺。這張畫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白石老師感覺的敏銳和感情的真摯。更可貴的是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與我們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覺有什么疏遠和隔膜。
⑥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詩人去訪問老師,老師畫了一幅牽牛花送他。畫面中的牽牛花迎風向露,欣欣向榮。詩人站在畫前激動地說:“這花的艷麗生動使我感到在枝葉間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說:“這不僅是一棵花,這是東方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頌。”在國際和平獎授獎儀式上,藝術家郁風代白石老師致答詞:“正因為愛我的家鄉,愛我的祖國美麗富饒的山河土地,愛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費了我的畢生精力,把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感情畫在畫里、寫在詩里。直到近幾年,我才體會到,原來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⑦我很喜歡白石老師九十多歲時畫的一棵棕樹。棕千筆直沖天,棕葉下垂,筆力之雄健真可說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說畫里的棕皮、棕葉的質感如何的神似,只想說我感到的那種震撼人心的`氣魄,正如畫上題字“直上青霄無曲處”傳達出的中華民族雄邁、昂揚、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誰,站在白石老師的作品之前,都會感到清新蓬勃的氣息、雄強健壯的力量撲面而來,心胸為之一快,精神為之振奮。
⑧白石老師逝世前,還是經常不斷地創作,這些作品精神飽滿,一點未見衰頹之氣。他九十六歲畫的一幅秋海棠,紅光滿紙,神采煥發,濃艷至極。另外一幅萬年青,真有一種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賞畫思人,對白石老師“一揮”的題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1.文章先回憶了白石老師(1)“憑空”作畫、(2)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三個細節,然后談到釣絲小魚圖、牽牛花圖、棕樹圖等畫作體現的藝術追求,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感佩和懷念。(2分)
2.作者認為白石老師的“一揮”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大畫家作畫,信筆草草,一揮而就”。結合全文,說說你對白石老師的“一揮”有哪些理解。(4分)
3.結合上下文,簡要分析第⑦段中“撲面而來”一詞的表達效果。(3分)
4.作者筆下的齊白石老師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精神品質?依據文章內容列舉三點。(3分)
【答案】
1.“一揮”題字;“將穿”石硯(評分:共2分)
2. 白石老師平時作畫,從來不會一邊執筆,一邊觀看真實的對象或者草稿,而是胸羅萬象,“一揮”而就,這體現白石老師對生活的觀察和認識細致又深刻;白石老師的作品,精神飽滿,有一種永不衰竭的生命力,總是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一揮”是白石老師作品中的精神力量的揮灑,是白石老師高超的藝術境界背后對家鄉、祖國、和平以及一切生命的熱愛的情感的揮灑。(評分:共4分)
3.“撲面而來”把白石老師的作品中蘊含的氣息和力量寫活了,寫出了我看到白石老師作品后心胸為之一快,精神為之一振的精神狀態,表達了我對白石老師及其作品的熱愛。(評分:共3分)
4.①對生活觀察細致,認識深刻。白石老師的作品取法生活,但作畫的時候是“憑空”作畫。②作畫或者寫字很認真,很慎重。白石老師給別人寫字的時候,前后打量斟酌,橫量豎量。③作畫勤勞,白石老師使用的硯臺經過千萬次研磨,都快要把硯底磨穿了。④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白石老師把一個普通人對家鄉、做過、一切生命的熱愛都畫在畫里、寫在詩里。(評分:共3分)
【《我的老師》閱讀試題與答案】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閱讀試題及答案06-24
雪的哲學試題閱讀答案06-23
成語與廣告閱讀試題及答案12-12
《我的老師 》閱讀答案06-24
《我的老師》的閱讀答案03-01
中考名著閱讀試題以及答案06-24
迷霧森林閱讀答案及試題分析07-03
我的老師魏巍閱讀答案06-25
我的老師 魏巍閱讀答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