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守靜
長安這古都,在歷史文化的長河里,守著這份靜謐,卻忽聞時代的喧囂。
——題記
你是浩浩史冊里溫存的那一縷墨香;你是朱弦震顫后的裊裊余音;你是皇冠上托起的熾熱太陽。千百年來你于無聲中見證歷史,于靜謐中淺吟歌詩。是你嗎?長安。
你是我心中—個永恒的傳說,無怪乎我要追尋夢的翅膀,以朝圣者的姿態奔向你。你一定還是那個恬淡安靜的處子吧?阿房的舞漾得你柔波婉轉;華清池的水洗得你鉛華盡去;豐鎬的國風吟得你意氣風發;未央的宮燈照得你神采奕奕。將士的劍,揮H{無盡邊關意;思婦的淚,釀出無數離別情。廟宇下的.風鈴隨風搖蕩,伴隨著遠方的黃鐘大呂之音直貫蒼穹。你的情,編織了無數醉人的夢,引得世人深陷在那個無言的傳說里。
當我走近你時,我怕我的腳步驚擾了你,震落了美人臉上凝香的淚。然而我卻于無聲處聽驚雷,如夢初醒的,是我,不是你。車水馬龍的嘈雜聲震破了我的耳膜;鱗次櫛比的摩天樓刺穿了我的心;霓虹燈的光輝使我彷徨迷離。剎那,朱弦斷、明鏡決。葡萄美酒夜光杯,灑了;銀燭秋光冷畫屏,倒了;士人置于溪中的流觴,覆了。酒隨溪水滔滔向東流,一如我的記憶,和著淚,一去不復返。你在詩詞歌賦里向千百年來的世人承諾的那一抹靜呢?滾滾駛來的現代化的車輪終究碾碎了你的錦繡華裳嗎?你的風姿是那么多文人墨客的拓荒。你負了義山的那一只青鳥,負了貴妃的回眸一笑。商鋪的叫賣聲,街頭藝人的嘶吼聲,汽車的鳴笛聲,工地的打樁聲……—切都急切地拉我脫離夢境,回望現實。守靜,真的就那么難嗎?
我默默地撫摸你的城墻,想再聞一回淺吟低唱;乜摧p羅小扇撲流螢,你嘆息了嗎?再聽長笛一聲人倚樓,你哽咽了嗎?護城河的柔波搖碎了月亮,恰如你的盈盈眼波,帶著一抹無聲的笑。我恍然大悟了。這里不過是西安,哪里是長安?長安,依舊在潑墨山水里,在繡娘指尖的金線流光里,在太白的俠骨柔情里,帶著那份神秘邈遠的靜,守護無數遙遠的秘密。然而若要融入此夢,亦需使自己靜心,枕琴聲醉于此間。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長安。
不是長安
這篇文章是在考場土約用一小時寫成的,但它的知識儲備卻需要許多年。古人說,讀書如銷銅,作文如鑄器——只要金屬熔化了,倒進模具里一鑄即成。所以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同學們寫文章干巴巴,沒東西,主要原因是不讀書,肚里沒貨。本文化用許多古詩名句:“舞殿冷袖”“春寒賜浴華清池”“青鳥殷勤為探看”“回眸一笑百媚生”“輕羅小扇撲流螢”“長笛一聲人倚樓”等,妙語連珠,自然流暢,含蓄雋永。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面對潮來潮去的現代文化,我們有太多的惘然。去年隨風而來的“韓流”席卷中國,一時,韓國眾歌手的唱片專輯在國內盛量發行。其發行量甚至超過最新修訂《新華字典》的兩到三倍!洞箝L今》的收視率超過了四大名著電視劇中的任何一部。
一股今人狂熱卻又冰涼的風刮過來,它迎面飛來的時候,我的心中泛起波濤洶涌的激情,臉上久已的燥熱被那種清涼所澆滅。等它離開后,心里變得那么空虛,臉上千瘡百孔,面目瘡痍,狼耤,狼耤,這種感覺無法讓你生存下去。
精神文化的傳承,現代文化的沖擊,何從?何去?
現在部分學生過分崇尚過“洋節”,要過圣誕節,要過平安夜,可是他們不明白,咱中國人除舊迎新的除夕之夜就是中華民族的平安夜,學習西方,平安夜吃蘋果,說實話,蘋果到處都是,但咱中國蘊含親情的餃子,恐怕很難找到吧?
有人過父親節,有人過母親節,我們不否定這種作法,但我們都要清醒地認識到,父親節母親節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過這個節日?告訴那么迷失方向的中國人,每天對父母付出自己的`孝心,在外工作能常回家看看,那么天天都是父母的節日。
咱們有什么樣的文化,有什么樣的傳統,有什么樣的風俗,咱的老祖宗都給咱留下來了這樣那樣的叮囑。咱們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可謂世界一流,可如果你們放下祖宗的東西,仿效別人和你驢唇不對馬嘴的東西,是不是有一點上墳不帶紙——惹老祖宗生氣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潘昕東,你和洪凱昕一起表演相聲吧!”隨著褚老師一聲“令”下,大家都鼓起掌來,我只得苦笑起來,像《金錢的魔力》里的托德那樣不自然,臉上的笑容凝成熔巖一般。天哪,褚老師竟讓我在周末文藝演出中表演相聲,要知道,我向來就是個嚴肅的人,缺少的就是幽默細胞,萬一不小心……我不禁擦了一把冷汗。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我們班的'周末文藝演出了。相聲作為熱門,排在壓軸登場。在后臺,我緊緊握住話筒,汗如雨下,把話筒也搞得“滿身是汗”。雖說我是個小配角,大也容不得我半點疏忽。終于,到了我們的相聲了,我忐忑不安地走上臺,邊走邊想:一定不能出錯,一定不能出錯……臺下的同學們一聽相聲上場,早已熱烈地鼓起掌來,這反而讓我更緊張了。
“電話人人都會打”,嗯,哎呀,不好,平時背得滾瓜爛熟的詞竟讓我一緊張忘了,還好洪凱昕用眼神提醒了我,才沒有釀成“大禍”。接下來,因為我慢慢習慣,克服了心里恐懼,越講越順,隨著一個個高潮,臺下的掌聲也一浪高過一浪,我和洪凱昕一起享受這給我們的美妙的掌聲。最終,洪凱昕的“現在都八點半了”一錘定音,場下掌聲響徹云霄,我們在掌聲中走下臺去。這時,我才發現手中的話筒已經被我的手汗浸得不成樣了。
這第一次講相聲的經歷,不僅在我鮮有的舞臺經驗里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還讓我明白了只要克服心理恐懼,一切都不是問題!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剪紙吧!
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弊、“喜”字等老表示慶賀。
剪紙所刻畫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來看看這張“仙女下凡”吧!四位仙女神態各異,舞姿翩翩,她們的手臂上纏繞著輕盈而柔滑的絲帶,正隨風輕輕擺動。再看這張“松鼠摘葡萄”。只見它搖著蓬松的大尾巴,小眼睛緊盯著紫瑩瑩的大葡萄,生怕被其他小動物給搶走了。
剪紙中還有有趣的民間故事呢!這幅剪紙講的'就是“老鼠娶親”的故事。瞧!小老鼠們抬著大花轎,新郎得意洋洋,大花貓在一旁羨慕得不得了。原來,故事是這樣的:鼠父親想給女兒找個好女婿。鼠母親說太陽最棒,太陽說云最棒,云說風最棒,風說墻最棒,墻說老鼠最棒。最好,小老鼠娶到了新娘。
多么精美的剪紙!真令人愛不釋手!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王開嶺曾經提到:文化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正是這個宗,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身份的認同。想來的確是這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未間斷過,因此文化成為每個時代的“宗”,成為人們奉行的事物,成為永恒。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大致可分為三段時期。第一段時期是從天地初開到19世紀初,在此期間,歷史舞臺上有過百家爭鳴,有過焚書坑儒,有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儒家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學派。儒學的核心“仁”和“禮”成為維系社會安定和諧的“工具”,也鑄造了無數英雄氣節。
第二段時期是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末期,列強的入侵,帝制政治的腐敗,使中國文化日益暴露出不能與時俱進的窘迫,不少思想家宣告西方文化優于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并要求全盤西化,但時間證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性,在此期間,中國傳統文化雖停滯不前,但從未間斷,并將最珍貴的部分保留下來。
第三段時期是20世紀末至今,我們如今擁有的文化稱作現代文明,它將傳統文化再次煥發出新的光芒,時間濾去了傳統文化中陳舊的積習,對那些精粹思想加以發揚,融合形成現代文明,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現代文明隨著時間的流逝終將會成為傳統文化。
在社會中生活,因此我對于古時與當今社會生活方面的文化感觸較深,首先是衣著方面。中國傳統的服飾帶有明顯的階級色彩,衣服的面料、顏色、款式、圖案都成為區別貴賤尊卑的標志,其中以皇帝的龍袍為最高級,黃色是土地的顏色,象征著占有天下的統治者,因此皇帝的一切服飾幾乎都是黃色的。而平民只能穿不著一色的白衣。反觀如今,人潮中有著無數種色彩、樣式,顏色用來襯托人的美,用來顯露人的心情,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顏色,穿著任何顏色都與身份、地位、階級無關,色彩的禁錮被打破,因此我認為服飾文化的發展是進步的。
快與慢也是深刻的體會。古代社會是慢的,而現代社會卻是快的。古時寫一封信、等一封信是慢的,卻也存在著等待中想象的幸福,而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卻使一封e-mail在兩三秒內穿越大洋、越過山巔來到地球的另一端,極速卻少了等待的幸福。古時的饅頭是手工制作的,慢工出細活,嚼在口中是溫暖的味道,具有人情味,而現代卻出現了大機器生產下三秒制作一只灌湯包的極速,但每每看到那從同一個模具中制造出的食物,總是容易失去食欲。中國傳統文化是需要泡一杯茶,靜下心去體驗去感受的,靜心養神,樂亦在其中矣,而現代文明更像是一杯速溶咖啡,快節奏的生活有些浮躁,但不是全部的浮躁。
慢給予人感受的時間,快給予人感受的東西,前者要求質,后者要求量,說不上誰好誰壞,就全都交付時間去過濾、去積淀吧,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
在傳統社會沒有新航路,沒有麥哲倫,有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節奏,那時的文化安靜又古老;現代的社會有計算機,有汽車,各國文化思潮迅速沖擊、交融,卻失去了慢生活的悠閑。我們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下來,這里的繼承是指整個社會的精神氣質的繼承,而不是將文化典籍束之高閣或封藏在計算機的某一角落,繼承也是一門學問。當然我們也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一個方向,發展才是硬道理。
萬變不離其宗,縱使世界如何變化,文化始終是不變的東西,它如同夜空中的北極星,是我們的信仰,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民間流逝,而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捏泥人。現在估計有些人都不知道捏泥人是什么,捏泥人其實就是捏橡皮泥。∧馨涯嗳四蟮梦┟钗┬ど鷦颖普骅蜩蛉缟,也只有民間藝術家了吧。
那一次,我見到了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他是一位老爺爺,捏泥人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大盒橡皮泥,一些刻刀類的工具。由于現在捏泥人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捏泥人的老爺爺面前圍攏了一群人。我湊上前去看,只見老爺爺面前的桌子上放著許多捏好的泥人,有手持金箍棒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維護世界和平的奧特曼,還有呆頭呆腦的豬八戒……
真是惟妙惟肖,現在,老爺爺正在捏一條小金魚,只見他取出一塊紅色的.泥,東按按,西按按,不一會金魚的身體就被捏出來了,老爺爺又取出兩小塊黑色的泥,用手指一壓,兩顆黑眼睛就鑲上去了。最后,老爺爺給它按上了一條扇子狀的尾巴,頓時,一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躍然指間。老爺爺剛捏完,又有人邀請老爺爺捏一個豬八戒。老爺爺先捏了一個豬八戒的身子,又做了豬八戒的袈,九齒釘耙……我發現老爺爺的那雙手雖然布滿老繭,卻靈活自如,短短兩三分鐘的時間,一個鮮活的豬八戒就引起了周圍一片叫好聲。這就是一位捏泥人的民間藝術家。我希望像捏泥人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被我們保護住,不被時間沖淡。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2月9日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了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對聯、燈謎、酒令、歇后語等;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各種民俗等。但在所有的傳統文化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間出現了個叫夕的怪獸,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傳流下來,人們為了慶祝除掉夕,就把臘月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正月初一叫做“年”。
我每年都要回老家過年,年年都很熱鬧。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了春聯,還有的人把燈籠掛在大門上,張燈結彩,看起來非常喜慶。晚上,兒女們都回來和老人們團聚在一起,大家一邊吃著豐富而美味的飯菜,一邊看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說說笑笑,直到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整個城市都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花炮聲,各種各樣的禮花映在黑夜上空,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大年初一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無論大人小孩都穿著新衣服,拿著各種年貨互相串門拜年,我也總是在這種時候收獲好多的壓歲錢。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嘴里說著吉祥的話。這樣喜慶的.氣氛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民安國泰逢盛世,風調雨順頌華年”道出了新年的期盼;“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點明了天下學子的抱負;“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描出了甜美愛情的模樣。
一字一句,一聯一對,上下相應,平仄相和,妙趣橫生,雅俗共賞。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對聯已經走過了數千年,從最早的桃符“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到如今形式多樣的春聯、壽聯、挽聯,無一不體現著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國土茫茫,萬里無疆;中華之魂,傳揚四方。新春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溫柔的記憶,如今,張貼對聯仍是家家戶戶喜迎新春最重要的習俗之一,盡管各種打印的華麗春聯橫行于市,可在街頭巷尾,依舊可見,一套掉色的舊桌椅,一硯墨,一支筆,一沓大紅正丹紙,寫成的春聯整齊地掛滿一墻,似鮮血明亮,如紅旗飄揚。寫字的大多是已退休的老人,兩鬢斑白,銀絲摻雜,字寫得端端正正,行云流水,如群鴻戲海,似舞鶴游天,這種簡單又傳統的春聯,是許多人熟悉又溫暖的春節回憶。
此去經年,良辰好景應猶在,卻道物是人非事事休。算起來,爺爺去世約莫有七年了,那時,還有許多自家寫春聯的,也還容易買到印有龍鳳呈祥金紋的正丹紙。每當過年,爺爺就會鋪上紙,表情認真嚴肅。施之以墨,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寫“五湖四海皆春色”,書“萬水千山盡得輝”。橫平豎直,如中國人的脊梁,;剛勁有力,如中國人的筋骨。然而如今,家里也用上了打印春聯,不再有紙墨幽香,奶奶也不再認真看著揮墨如云煙的春聯,盡管她一向不識字。
“書必有神、骨、血、肉,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蔽以砸詾樽謱懙貌诲e,也曾試探著寫過春聯,但我發現,寫在紙上,大小不一,或歪或斜,不夠方正,不夠大氣。寫字,寫聯,真的是靠長期的積淀和修養。
紅色中華,浩浩然正氣于身;書墨憶古,句句聯筋骨育人。之前的書法老師,六十多歲,很是和藹,夏天的時候穿一件純白的短袖,天天執筆,卻從不染墨。他說他退休前,在學校里除了體育什么都能教,卻認為書法是每一個學生首先必須要學的。記憶猶深,在書法課上教的第一個完整的字就是“人”,簡單兩筆,卻很不容易寫好!斑@個字的.慢慢練,一直練,有些人啊,一輩子都寫不好這個字!睂懽秩缱鋈,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紅色的春聯是對往昔的感慨和明朝的期盼,剛勁的筆畫是不屈不撓的堅韌和堂堂正正的大氣。
對聯之下,中華之根;書法之上,民族之魂。無論你身處何地,是居住港澳臺的同胞,亦或是漂泊異國的華僑,中國人,就是我們共同的身份。鑄造我們的,是中國精神。連接我們的,是中華文化。
遲遲鐘鼓,中華文化從歷史長河中流淌而來,源遠流長,綿延不絕;耿耿星河,中華文化亮之于今世,永耀于后人!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齊白石曾說:“作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則欺世,似則媚俗!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愛國畫,因為我愛祖國,也緣于我的爺爺,他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他的作品多種多樣,把祖國描繪的栩栩如生,有花鳥畫、山水畫,尤其是牡丹和貓,美麗動人,另我羨慕不已。
于是,我便央求爺爺教我國畫。剛開始學時,爺爺問我:“梅、蘭、竹、菊四君子,是學習國畫的基礎,你想先學哪樣?”我看他畫的'菊花又大又美,就選擇了菊花。爺爺說:“好!‘秋菊能傲霜’,就從秋菊畫起!睜敔斚冉涛椅展P,再教我蘸墨,然后讓我臨摹。呀,國畫的學問還真多!我興趣十足,學著外公的樣子,勾、圈、染、點,練了一遍又一遍。每當我想打退堂鼓時,爺爺就會鼓勵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比菊花、竹子、蘭花,我畫得最好的是梅花。
爺爺教誨我說:“梅花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古人說,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畫梅花,重要的是要體現了它的品格!蔽宜贫嵌芈犞瑢W著爺爺的樣子,畫梅骨、勾花朵、上色、點胎。爺爺對梅花的要求特別嚴格,我畫了一遍又一遍,有時候是哭著鼻子畫完了。功夫不負苦心人,在犧牲了無數張潔白的宣紙后,爺爺終于拿著我的作品含笑點頭,我樂得心花怒放。有一張墨梅,還參加了學校的書畫展,上了電視,我纏著爸爸把畫拿去裝裱,掛在客廳,每當聽到客人的稱贊時,我都會自豪地笑了。如今,我與國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我愛國畫,愛我的爺爺,更愛我的祖國。是
他教給我欣賞國畫的能力,引我進入國畫的大門,讓我懂得了在國畫中感受生活的美,體會做人的品格。雖然爺爺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教誨我會永遠銘記在心——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但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
說起春節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它長得非常兇殘,居住在海底,每當除夕夜晚,它就會上岸,到附近的村莊吞食牲畜,傷人命,所以大家都會躲到山上。有一年除夕夜晚,正當大家紛紛逃亡的時候,有一位老翁站在大家面前,他長著蒼白的胡子,看上去十分和藹,他說:“讓我來對付它,它怕紅色和響聲。”人類都在門上貼上了紅色的對聯,用竹子相互敲打,發出“咚咚”的響聲!澳辍笨吹搅,聽到了,嚇得落慌而逃。這個習俗在周圍的村莊也流傳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也變得十分富裕,對聯被燈籠代替,竹子的敲打聲變成了煙花爆竹。大家吃過年夜飯,在空曠的地方去放煙花,在“噼里啪啦”的響聲中,煙花也在空中綻放,像花朵爭奇斗艷,像流星雨,像花瓣,像天女散花。有黃、紅、綠……把天空打扮得五光十色。
春節真快樂!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