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撰寫歷史杰出人物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肯定對各類事跡都很熟悉吧,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撰寫歷史杰出人物事跡,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撰寫歷史杰出人物事跡1
兩千多年來,一個不朽的生命隨飄著粽香的端午,跨越秦漢,穿過三國,并著兩晉南北朝的腳步觀看了隋唐五代的世情,踏著宋元明清的歷史昂昂而來。無窮的歲月沒能將他掩埋,高貴的品格流傳千古,這是怎樣的偉大與永生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生之年,他所熱衷的朝廷危在旦夕,“讒人間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最終使他遠離眷顧的楚國與懷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他想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顧,然而,畢竟“獨柱擎天力弗支”,終其一生,他沒能,也無法延續趙宋王朝的社稷。“寧溘死以流之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面對渾濁的現實,最終,“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博聞強志,嫻于辭令,唯那浩然的《離騷》更令人稱贊不絕。“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秀美的文辭與高潔志行相互輝映,渾然一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而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寧赴長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這種精神又怎能不令人敬佩!
生于王室,忠于楚國,為楚國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自古以來,又有幾個大臣像他一樣?恐怕屈指可數矣。“雖流放,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軍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他存君興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又有誰能勝過?寥寥無已也。治國、政治、外交、無所不能,這杰出的的貢獻無人能及!
然而君王昏庸,“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便屈原英雄無用武之地,卻“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不向世俗低頭,正道直行的高貴品質,毅然“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所有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其品質難能可貴!
他,將踏著無窮的歲月凜凜而去。
撰寫歷史杰出人物事跡2
一次,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說:“東格拉底這人很不怎么樣!”蘇格拉底問:“這話怎么說?”柏拉圖說:“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并且不喜歡你的扁鼻子。”蘇格拉底笑了笑,緩緩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很不錯。”
柏拉圖問:“你怎么會這樣認為呢?”蘇格拉底說:“他對他的母親很孝順,每天都照顧得非常周到;他對他的'老師十分尊敬,從來沒有對老師不恭的行為;他對朋友們很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別人的弱點,幫助改正;他對孩子很友善,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做游戲;他對窮人富有同情和憐憫,有一次,我親眼看見他搜出身上最后一個銅板,丟進了乞丐的帽子里……”
“但是,他對你卻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圖說。
“孩子,問題就在這里,”蘇格拉底站起身來,慈愛地撫摸著柏拉圖的肩頭,說,“一個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別人,常常會把人看錯。所以,我看人,從來不看他對我如何,而看他對待別人如何。”
撰寫歷史杰出人物事跡3
蘇東坡在落難的時候,才在岸邊寫下“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樣完美的詩句。
受到皇帝賞識時,蘇東坡的書法漂亮、工整、華麗,而且得意。因為他是一個才子,才子總是很得意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讓很多人受過傷,他得意的時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別人沒有他的才氣,當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難時寫的書法,這么笨,這么拙,歪歪倒倒卻變成了中國書法的。
他原來是朝廷大員,但因為政治,朋友都避得遠遠的。當時他的朋友馬夢得,不怕政治上受連累,幫蘇軾夫婦申請了一塊荒蕪的'舊營地使用,蘇軾始號為“東坡”。
蘇東坡開始在那里種田、寫詩,他忽然覺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爭這些東西?
那時候,他寫出了的詩。他有米可吃了,還跟他太太說,讓我釀點酒喝好不好?他還是要喝酒!“夜飲東坡醒復醉”是說,晚上就在這個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歸來仿佛三更”說的是,回來已經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鳴”是說,當地還有一個小孩幫他管管家務;“敲門都不應”是指蘇東坡敲門小童都不應。在他之前的詩里,敲門都不應,他肯定就要發脾氣了,現在就算了,他頗有興致地走去聽江水的聲音,“倚杖聽江聲”。
蘇軾變成了蘇東坡后,他覺得丑都可以是美。他開始欣賞不同的東西,他那時候跑到黃州的夜市喝點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壯漢,那個人把他—在地上說:“什么東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這里混得怎樣!”
他不知道這個人是蘇東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蘇東坡忽然就笑起來,回家寫了封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為人知。”這真是了不起的生命過程!他過去為什么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認識他,然后他常常不給人好臉色,可是落難之后,他的生命開始有另外一種包容,有另外一種力量。
歷那些爭名爭利,最后變成一場虛空。蘇東坡寫過一首很有名的詩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意思是:我回頭看我走來的這一生,心很靜,也就無所謂了。
撰寫歷史杰出人物事跡4
美國前總統里根小時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一雙鞋。鞋匠問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頭鞋還是圓頭鞋?”里根不知道哪種鞋適合自己,一時回答不上來。于是,鞋匠叫他回去考慮清楚后再來告訴他。過了幾天,這位鞋匠在街上碰見里根,又問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舉棋不定,最后鞋匠對他說:“好吧,我知道該怎么做了。兩天后你來取新鞋。”
去店里取鞋的時候,里根發現鞋匠給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頭的,另一只是圓頭的。“怎么會這樣?”他感到納悶。“等了你幾天,你都拿不出主意,當然就由我這個做鞋的來決定啦。這是給你一個教訓,不要讓人家來替你作決定。”鞋匠回答。里根后來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從那以后,我認識到一點: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猶豫不決,就等于把決定權拱手讓給了別人。一旦別人作出糟糕的決定,到時后悔的是自己。”
【撰寫歷史杰出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鄧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跡09-23
歷史先進事跡07-01
歷史名人事跡11-13
歷史名人事跡11-16
歷史上的名人事跡06-25
中國經典歷史名人事跡09-14
歷史上的名人事跡01-18
歷史英雄人物事跡11-15
歷史名人事跡常用11-20
歷史名人事跡大全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