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的作文 篇1
春節到了,我為媽媽制作了一張賀卡。賀卡上面畫了些小樹,小魚,還有些禮花一樣的裝飾物。把它折成房子的樣子。媽媽接過它,展開就看見我寫的春節宣言:“媽媽,我會努力學習的”,媽媽親了親我的臉蛋,笑得開心的極了。
這次的一次自測考試,有一道題是寫出三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第一個是爸爸的生日,第二個是媽媽的生日,第三個是我的`生日。媽媽檢查我的作業,看了我寫的答案,思考了一下。問我為什么寫這幾個日期。我知道,爸爸的生日我肯定是寫錯了,媽媽的可能也寫錯了,我嘀咕著:“我不知道,就隨便寫了幾個”。媽媽在我錯誤的答案旁邊寫著爸爸的生日1月17日,媽媽的生日5月18日。她說:“這個你應該要記住。”
春節的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我最熟悉的就是家鄉的春節了。我的家鄉在甘肅成縣,人們通常習慣把過春節叫做“過年”。家鄉的春節從臘月就開始了,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結束。這段時間到處都充滿著年味,熱鬧非凡、一片歡樂。
先說臘月里,年的感覺最先從街道開始,各種店鋪張燈結彩,把豐富的貨物從店鋪里搬到店門口,吸引人們前來選購。貨物真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街道里整天人山人海,人們都在購置年貨。各大超市收銀臺前隊伍排的長長的,全是手里拎滿年貨的'等待交款的顧客。對小朋友最具吸引力的就是縣城北邊的鞭炮市場了,哥哥帶著我不知道一天要在那里轉多少圈。大的花炮我們小孩不敢買,只能買對我們永遠充滿誘惑的夜光花和拌炮。走在路上手里拿著小拌炮一走一扔,噼里啪啦的,惹得路上行人紛紛回過頭來看。晚上外出拿著夜光花,點著一路小跑,四濺的火花明晃晃的,像一顆顆星星從我們手中灑落下來,把我們美得就像自己是小天使一般。
不知不覺間,大人們把喜慶的春聯貼上了,把家里裝扮一新,迎接春節的到來。
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吃團圓飯,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大人還給我們小孩發紅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壓歲錢,這是我最盼望的,因為這些錢我可以裝在新衣服的口袋里,在除夕晚上壓完歲后,就由自己支配,在來年干些有意義的事。還有,我很期待自己能在吃餃子的時候吃出餃子里包著的銅錢或者水果糖。我們這里有個風俗,在大年三十晚上包餃子時,大人會拿一枚銅錢或者水果糖包在餃子里,誰要是能吃出銅錢或者水果糖,就預示著來年這個人會比其他人運氣好。我們會爭相多吃餃子,都希望自己能吃出里面的銅錢或者糖。大人們總是很慈愛地看著我們,不想著和我們搶。我現在懂了,大人是在希望孩子們來年一切都比自己好。當然了,無論誰吃出里面的錢或糖,我們都會很高興,一起祝福他。整個夜晚大家喜笑顏開,其樂融融。到了晚上12點,幾乎家家都要燃放花炮,煙花爆竹齊鳴,整個夜空成了花的海洋,成了不夜天。也許這就是真正的歲末年初、辭舊迎新的時刻。
到了大年初一,就是親戚朋友互相拜年的時候了。大家你來我往,帶著誠意,彼此祝福,別提有多熱鬧了。
大概到正月初六,周圍農村,各個機關單位組織的社火隊開始出來鬧新春。演社火的有老人、有孩子、有叔叔阿姨,你看他們裝扮成古代的、現代的角色,有跳的、有唱的,節目內容豐富多彩,全城的老百姓都沉浸在新春的快樂里。這種活動大概要持續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的時候,以猜燈謎、吃元宵等傳統節目作為結束。新春的慶祝活動也就接近了尾聲。
瞧!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你們那里的春節都是怎么過的呢?
春節的作文 篇3
春節,在我國人民心目中是農歷一年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來臨,千家萬戶寫春聯、貼春聯,是上千年來流傳下來的象征吉祥、表達人們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風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按照當代藝術大師周汝昌先生的話說,“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春節就戶懸“桃梗”,又稱“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春聯》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后,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從傳統春聯“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也看出春聯與桃符的關系。
什么是桃符呢?據《淮南子》說,這種“桃符是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兩旁。或者還畫上這兩個神象——左神荼、右郁壘。古人是以桃符上書畫此二神來壓邪的。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門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親寫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自孟昶題桃符以后,文人學士便群起效仿,把題春聯視為雅事,于是題春聯之風便逐漸流傳。
但是,到時了宋代,“春聯”還是稱之為“桃符”的。聯語卻不限于題寫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聯”。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聯語,且把粉紅箋寫出。有些人集詩經古語,有的集唐宋詩句。相傳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閣立春聯:“北陸凝陰盡,千門淑氣新。”這是春聯中掛人齒頰的
【春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回憶春節作文-春節作文01-25
春節作文02-05
《春節》作文04-07
春節的作文01-05
春節的作文07-26
春節經典的作文06-25
春節的作文07-02
★春節的作文07-03
春節作文07-02
春節的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