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集錦13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
這個寒假,我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書的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深深折服了我: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極力量(憤怒、怨恨、自卑等),這兩股力量就像是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而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教師,更應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以影響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那怎樣才能做一個幸福的人呢?這本書中第一篇第4小節如是說:幸福的人大多樂于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傳播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擁有幸福,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所以讓學生因為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教師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
至此,我聯想到上學期發生在我班的一件小事。有天大雪,學校廣播提醒大家地面濕滑、注意安全,請班主任老師教育本班學生不去操場玩耍。而一年級的孩子對銀裝素裹的世界充滿了好奇,雖然課間我站在班級門口看著他們,但還有個別學生以上廁所為由而從側門跑出去在操場上撒歡一樣的玩耍。上課后,孩子們返回教室,沒有出任何安全問題,但我仍然教育了跑出去的他們,但孩子們卻表現出對外面世界的無限好奇,他們說起雪中世界的時候眼里全是光亮。當時我并沒有多想,甚至對他們對規則的無視有些氣憤。但回到辦公室,與同事交流后,我才疏解了心結,玩樂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安全的基礎上保障孩子們視野的開拓也無可厚非。事后,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也以更加平和的姿態投入到教學和管理的過程當中。
同時,在讀了這本書后,我更加明白了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的鍛煉身體。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對于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用快樂的理念和態度打造幸福的生活,用我們的榜樣效應帶動學生和家庭的和睦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也為推動社會和諧文明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最后,愿所有老師快樂生活、積極工作,做幸福感爆棚的好教師!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2
1、據一項調查研究統計,在心理學中消極研究和積極研究的對比是21:1。
鼓勵個人的成長,增進個人的健康比治愈自己的強迫行為和強迫觀念容易,也遠比治愈真正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容易的多。
消極研究多用于心理治療,是為了解除痛苦,把人從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中解放出來,恢復健康,但是難度比較大,占用了過多的精力和資源。積極研究多用于預防和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康復后的積極恢復,促成人向健康的方向變化,增強了應對挫折和不良情緒的能力,但是對已經陷入心理障礙的人作用有限。只關注消極研究會讓人只看到人性中消極的、黑暗的一面,而積極研究關注人性中美好的、善的一面,同時從這兩個角度看問題才會對人性有一個合理的認識。積極心理學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形成了一種平衡。
2、目前現實中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障礙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一方面人們的意識程度提高了,對于不良情緒障礙的認識水平、診斷水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提高了,也就是說以前不良情緒障礙同樣存在,只不過
由于以上原因人們沒有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不良情緒障礙,沒有診斷出來而已,并不是不存在。另一方面不良情緒障礙在客觀上確實增加了,1、隨著社會和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要求提高了,也就是說對于生活的滿意度標準提高了,而滿足需求資源的有限和匱乏特別是優質資源的稀缺始終存在,因此滿足需求的難度也提高了,需要的受挫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2、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和對物質、精神追求的不平衡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對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過度追求和對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培養方式降低了我們的適應能力。3、信息的泛濫和傳媒的發達等原因讓未成年人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沒有有效應對方法的時候就受到了不良文化信息的影響,辨別能力不夠容易被誤導,應對方式不合理容易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
3、為什么應該研究和推廣積極心理學?
因為首先集中研究有用的東西至關重要,會變成現實,在世界上起更大的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領域的研究學科是重要的,這是因為快樂并非對痛苦的否定,擺脫我正在經歷的抑郁或者焦慮并不意味著我同時就變得快樂了,情況并非是這樣,問題不會這樣被解決。最后預防在今天來說非常重要,預防困苦,不管是抑郁還是焦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專注于培養積極心態來解決。
4、專注于有效方法的重要性: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成一種變化,讓心理學從只關注補救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到同時建立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專注于研究有效的東西至關重要,不管是對我們自身,還是對我們的關系,對于其他人和社會,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多有效的東西。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專注于研究有效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于我們提出的問題的本身,好的問題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問題可以引領我們去探索未知,讓我們去關注我們忽略了的重要的東西。
5、幫助高危人群的研究。
開始時是消極研究,考慮的問題是為什么這些人會失敗?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個人,病態的文化造就病態的人。這些人的失敗中的確有文化因素和環境因素,但是要改變對人造成不良影響的環境和文化因素難度很大,付出巨大收效甚微,甚至情況還會繼續惡化。后來出現了范式轉移,也就是問了一個相反的問題,同樣是面對不理想的現實環境,為什么有的人成功了?把關注的焦點從環境轉向個人,對成功的原因進行研究,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問題的實質研究出了有效的東西才能模仿和推廣,對大家起作用。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3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單腿直立站在街上,許多人來到他身邊圍觀,那個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酸痛,周圍的好心人都為他出主意。一個醫生說,我這里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個人吃下止疼片后說疼痛沒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個按摩師說,我來給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后說自己感覺上身的壓力很重;一個和尚說,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飛起來,這樣就會感覺很輕,那人想著想著差點摔倒;這時一個孩子走過來告訴他,你為什么不用你的另一條腿呢?這個故事里有積極心理咨詢學的理念,它告訴每個人更好的調動他最大的資源。用積極、全面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他的問題。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積極心理咨詢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它倡導心理咨詢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咨詢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咨詢學。“積極心理咨詢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為積極心理咨詢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并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咨詢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
通過學習這份積極心理咨詢學的材料,我感到積極心理咨詢學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必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下面的一段文字給了我極大感觸:作為老師,我們對學生的關注不只停留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我們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幫助學生增強應對心理咨詢困擾的能力,發揮其自身積極力量,并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的這些力量和潛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發掘潛能,利用積極力量來完善自己。平時我在教室里確實關注多的是學生的問題,孩子們周記里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級里不好的方面。有時默寫或測試下來或某個學校活動中雖然有表揚的人,但多數會強調某某人如何不認真準備,導致成績不理想或影響了班級形象等等。挖掘的負面的東西比較多。我確實需要動腦筋改變策略了。但如何下手呢?很幸運的是在這份材料的后面提供了五個活動,這五個活動大同小異,主旨都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重建自信,幫助他們認識到消極自我認識的危害及消除方法,進一步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從而積極應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而且這些活動的可操作性都很強,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對于我今后方法的改變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想我應該時時記住:教育的目標不在于發現“學生的問題”,更不是發現“問題的學生“,而是發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優勢和潛能。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塞里格曼和契克岑特米哈伊在《美國心理學家》上發表《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標志著積極心理學的誕生。積極心理學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探索人類幸福和快樂的奧秘,并幫助人們獲得快樂和幸福。我們都知道,心情的好壞可以影響著我們做事情的效率。學生學習也是一樣,沒有好的心情,學習會下降。快樂的學習,不僅記憶深刻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的教育也倡導快樂學習,在玩中學習。積極心理學是幫助人們獲得快樂和幸福,把它應用在教育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等。
從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輔導。
1.培養自主意識,塑造獨立人格。
2.坦然面對挫折,學會樂觀自信。
3.和諧人際關系,創造積極環境。
4.正確認識自我,充分發揮潛能。
5.實現多遠價值,幸福勝于成功。
一、培養自主意識,塑造獨立人格。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目,父母對于孩子的期望很大,希望他們都能出人頭地、望子成龍。從小,家長就把孩子以后的路都鋪了起來,上什么樣的小學、中學、高中、大學,一步一步都是家長安排好的。孩子要做的,就是學習,除了學習以外,孩子不會做任何事情,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意識,不能獨立生存,對于家長有著很強的依賴性。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會出現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所以,要培養他們自主意識,實行自我管理,塑造獨立人格。
著名的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家弗蘭克爾認為,人最終是自我決定的,盡管在很多時候,外部環境支配著人,但是怎樣對環境進行反應卻是由我們個人決定的。無論我們的外部環境是如何的,我們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道路,選擇改變的方式和立場。我們自身的決定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懂得運用自己的選擇自由,就能促進自己的人格健康發展;如果他們放棄自己的選擇權利,只會跟著父母的意識走,就會妨礙人格的健康成長。自我選擇后,還要學會自我的管理,當孩子選擇了一條路,他們還需要學會獨立面對和處理一些生活、學習中的事情。要學會從四個方面進行管理、目標管理、時間管理、技能管理和財務管理。
二、坦然面對挫折,學會樂觀自信。
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心煩氣躁,學習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當代學生,從小父母就鋪好道路,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比普通人的反應會更大。學生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挫折呢?主要是學習上的挫折,人際關系上的挫折和情感上的挫折。
當代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到工作,每一步父母都給安排好了,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按著父母的意愿去生活和學習。他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不敢去面對,有的還消極處理這些挫折,似的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惡性循環之后,他們就完全的消極小去。當代學生要學會去面對挫折,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順風,有時候也會有逆風。父母雖然都安排好了,但是以外總是會出現在人生中。順利,我們知道去面對,那么也要學會面對挫折。樂觀自信是打敗挫折的最好武器,化悲觀自卑為樂觀自信。首先要改變消極的思維方式,讓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看到它的光明之面。然后改變消極自卑的行為方式。在生活4 和學習中,坦然面對任何事情,主動和別人交往、公共場合大方不回避等,積極融入到集體當中。
三、和諧人際關系,創造積極環境。
和諧的人際關系,對每個人來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生活的'需要 , 更是走向社會的需要。交往效果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心理健康和成長發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盡快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適應人際環境。如果能主動交往,熱情待人,豁達處世,盡快與大家融為一體,便可順利打開局面,盡快消除陌生感,適應人際環境。同時,可以增進團結,有利集體。和諧的人際關系會使同學之間會齊心協力,學習高效而愉快。反之,人際關系緊張,必然內耗叢生,強散無力,缺乏生機。怎樣做才能有很好的人際關系呢?
自信的態度,于相對成功的人士而言,他們不會隨波逐流或唯唯諾諾,有自己的想法與作風,但卻很少對別人吼叫、謾罵,甚至連爭辯都極為罕見。他們對自己了解相當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們的共同點是自信,日子過得很開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會溝通的人。體諒他人的行為。這其中包含“體諒對方”與“表達自我"兩方面。所謂體諒是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并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在經營“人”的事業過程中,當我們想對他人表示體諒與關心,惟有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由于我們的了解與尊重,對方也相對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因而做出積極而合適的回應。
四、正確認識自我,充分發揮潛能。
認識自我是自我意識的認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識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調節控制的心理基礎,它又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觀察的基礎上對自身狀況的反思。人認識自我,不僅要認識自己作為人是何以存在、已經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和怎樣存在的,而且要探索自己作為人在未來的發展中應當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和應當怎樣存在。通過這種探索,以便進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更好地存在下去。人是這樣一種存在物,他并不滿足于既有的現實生活和現實存在狀況,并不停留在已經成為的東西和已經成為的樣子上;他總是力求創造新的生活,創造新的存在狀況,使自己在規定性上不斷得到充實和豐富。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只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那么只有嘆息命運不公,并且越來越無能!開放潛能有個前提,就是認識自我,當你看清楚自身之后,才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潛能,把它開發出來,就能成功。
五、實現多遠價值,幸福勝于成功。
我們的人生價值是什么?有的學生認為是好的成績,有的認為是好的生活,有的認為是有金錢和地位等等。我們的人生價值只有一方面么?不,我們可以擁有多遠價值。我們在實現這一個價值的時候,也可以實現另外一個或者多個價值。這樣,就有多個支柱去支持我們獲得幸福感。
人的生存是為了得到幸福,可是在現在的社會,很多人認為幸福就是擁有很多的物質財富,其實,幸福是我們的感受,可能一句話一個動作,都能讓我們獲得幸福的感覺。成功是我們的追求,可能成功了,我們也感受不到幸福,有時候也會覺得失落。幸福,勝于成功。
幸福勝于成功,那么我們只需要享受幸福,不追求成功了么?不是的。成功是目標,幸福是過程,是成功的源泉。幸福帶給我們快樂、滿足等積極的情緒,讓我們有更多的力量為我們的目標去努力。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5
上本門課程前,我以為自己心理是很健康的,所以對心理學一直沒有什么概念,也沒想過它是否能幫助自己。可是在上了老師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以后,加上做了些小練習和對比案例,我漸漸發現自己心理健康程度也不是自己以為的那么好,感覺我還是缺少了“自我認同與自我接納”。以前以為自己就是這樣:沒什么特長,不夠帥,不夠高,不夠聰明,也沒什么錢,對人生沒多大追求,過過小日子就得了。嘴上這么說,心里還是對自己不滿意,別人長相帥我就羨慕他生了一副好皮囊,別人個子高我就羨慕別人高,有錢的我也羨慕,智商高的我也羨慕。這時候難免對自己不滿,巴不得趕緊投胎轉世到一個有錢家庭,有一個完美的身體。這種心理我自己一直沒有注意到,直到我上了《積極心理學》
上本門課程以后,開始懂得了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我也開始對自己進行剖析,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照著課堂上老師教的那些理論去想,我懂得了我是沒有接納自己,我不認可自己,我總是在羨慕別人,卻沒有向導其實自己也有那么多的優點,根本不比從前羨慕的那些人差多少,只是我自己缺少對自己的信任和贊美。優秀的人,也會有不優秀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正視自己,接受自己,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積極的自我。就以我自己為一個例子,我從曾經的不懂得接納認同自己。自從開始學了《積極心理學》章課后,想通了其實優秀的并不只是別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在心中永遠可以欣賞自己的魅力,接納并認同自己。積極的認同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的存在和完整性,不因為自己有缺點或一件事做不好而過分自責。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未經過自己同意而出生的,既然出生了,我們就要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我們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在我們生命中三萬天的日子里,我們只能對自己的生命充滿珍惜與感激,充滿熱愛與欣賞。作為人,我們在人性上應該是積極的,在整體上是可愛的,在生命上是唯一的。我們既然存在了,就別無選擇,只能爭取幸福和快樂,我們只能選擇有利于自己生命的樂觀精神。這種來自生命源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賞就是原本存在于人心深處的積極性,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只是現實中這種積極性特別容易受到壓抑。從前我并沒有做到“無條件地接納自我”,總是用自己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所以心里藏著對自己的不滿意和對別人無休止的羨慕和欣賞,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自己是“那么優秀”,不再做事那么有積極性,開始懶惰,甚至放棄了很多好的鍛煉機會,僅僅都只是因為自己沒有去相信自己其實也是很優秀的。現在看來,以前的那些心理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那時對于自己的態度是較為苛刻的,總是在挑剔自我,只是有條件地接納自我,只是當自己的行動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別人的贊許時才會接納自己。可是如果根據一個人行為表現不到這些條件時,就會貶低自己。這樣,從邏輯上說,貶低自己和夠定自己其實幾乎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為你不可能永遠取得成功。其實,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誤,而且經常還會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犯錯誤,成功不少時候都是取決于外在條件,所以不應該太較真結果。
所以,我們要學會做一個積極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會否定自己的人格和人性,從不對自己在整體上做消極的評論,我們要知道,作為一個人是不能被否定的,正如一句名言“一個人,你可以消滅他,都是你永遠不能打敗他,我們要積極地勇敢地去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面對自我時,對自己坦誠與從容來自一種內心的力量,這種自信導致一個人接納自我、肯定自我,擁有平凡而務實的精神。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6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調適》我懂得了作為教師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學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輔導是義務教育階段必須進行的一門課程。如何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問題塑造完整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調適和輔導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著手:
教師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本身難免形成一些壓力。因此,我們要先處理好自身的心理問題,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問題影響到學生。教師作為一個心理輔導者要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自我調適。教師要從各方面尋找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尋找解決的方法。這些方法也可間接地遷移到學生身上,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心理問題。教師有良好的思想學生才會有良好的思想。
做學生心理咨詢師:教師平時不僅要處理好教學上的問題,還要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拿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教師要給學生親切平易近人的感覺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心理問題說出來,同時說話要算數,要講信用,不能把學生的私事說出來。學生有問題要第一時間解決,給學生重視他的感覺。
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當我們遇到學生的心理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沮喪,學生會很失望。我們夠減少這種失敗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師本身要認真學習心理學,而且要不斷地更新知識,適應學生心理開展的需要。
提高對心理輔導的認識:隨著的快速開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因為家庭和社會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與日俱增,門制定了心理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的方針政策,要求教師本身要提高對心理教育的認識。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7
怎樣才能過上最好的生活?正在蓬勃發展的積極心理學提供了很多答案:我們要善待他人,關懷他人,寬恕他人的過錯,在日常生活中秉持和藹與慈悲,以及樂觀對待未來。按照這些簡單的方法去做,就能讓我們保持健康快樂。
世上大多數的事情都不簡單,這個問題的答案也一樣。善無恒善,惡無恒惡。友善和關懷是好事,只要你善待和關懷的人值得你這么做。寬恕他人能帶來滿足感,除非被寬恕的人不愿彌補自己的過錯。對未來保持樂觀可以讓你精力充沛并感到快樂,除非你是一個賭徒并相信下一盤賭局能大贏一筆。
我們已經把某些心理特質和心理狀態標識為“積極”,把其余的`那些標識為“消極”,但研究人員吉姆·麥克納爾蒂和弗蘭克·芬查姆認為,“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并沒有積極或消極的本質;相反,心理特征促進還是破壞幸福,取決于它們在什么情境下發揮作用。”
我們如何從積極心理學中去掉積極?麥克納爾蒂和芬查姆認為,我們不要再假設像友善這樣的“積極”心理特質永遠有助于增進幸福,而應深入去了解友善、關懷、寬恕或仁慈在什么時候、對誰、在什么情境下才能真正增進健康快樂。此話何解?
他們提出三個方法:
考慮情境。
為了理解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什么時候是有益的,我們需要把它們放在社會情境中進行考慮。“積極”心理特質和心理過程并非所有情況下都是積極的,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中它們實際上是有害的。寬恕你的配偶可以增強你們之間的關系,如果她的過錯只是忘了關燈,而且你很清楚她對自己的疏忽感到難過。但如果她不斷在你朋友面前貶低你,還從不感到后悔,那么寬恕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做法了。
考慮對象。
積極心理學運動幫助心理學家認識到,我們不能僅僅通過關注人類的問題去理解人類的整體狀況。同樣,我們不能僅僅通過關注那些快樂的家伙去理解如何提升幸福感。為了解開健康快樂生活的奧秘,我們不僅要在那些最佳生活的人身上,也要在那些生活一團糟的人身上,檢驗心理特征的效果。有可能樂觀只對某些人有益,他們擁有某些值得期盼的東西。為了搞清楚這一點,我們不僅要在擁有光明前程的大學本科生身上,也要在被診斷為四期癌癥的病人身上,開展研究。
考慮時間發展。
大多數心理學研究是橫斷研究(在同一時間測量一群人的感受)。為了了解心理特征如何影響幸福感,我們需要開展縱向研究(對同一群人在他們生命的若干不同時期進行測量)。這很重要,因為研究人員發現的在短期內有益的東西,長期來看可能是有害的。通過友善相待而不是相互批評以解決嚴重關系問題的夫妻,在當下報告稱,他們對于夫妻關系的感覺變好了,但長期來看,他們的滿意度低于那些更多相互批評的夫妻。為何如此?那些相互批評的夫妻實際上處理了他們的問題,這幫助他們改善了關系。
積極心理學運動廣泛傳播,讓我們從心底里接受了這個運動。治療方法、自助書籍和提升生活的應用程序正在集中推廣積極心理特征,例如更加友善和寬恕。但如果像友善和寬恕這樣的心理特征對于每個人而言并不一定是有益的,那么我們需要謹慎對待,只在它們有可能發揮作用的情境中推廣它們。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8
在學習了一個學期的心理課后,我覺得我了解到了很多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識,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選了這門課,但是上了幾節課后,我覺得這課其實還挺不錯的,因為它讓我意識到生活中的壞習性,讓我潛移默化中改變著自己。
我記得課堂上老師告訴向我們提問,有沒有誰堅持每個禮拜鍛煉身體的,我站起來說我每個禮拜堅持打排球,快走,走健美操,老師說這是個好習慣,要堅持,除了下雨我一直堅持著,其實我個人覺得鍛煉身體鍛煉得不僅僅是身體,還有意志和心態,不開心的時候,不要給自己時間過多糾結其中,生活中難免不開心,其實我覺得也是那么回事,很多時候,就算是郁悶,也要學會給自己找個出口,之后我們又看了人的身體結構的視頻,覺得很有趣,很奇妙,原來人的`身體結構以及器官功能還可以被解釋為這樣,并且,我也懂得器官也是有感情的,需要被好好照顧。心理的健康與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生活中的很多小習慣和行為方式累積形成的,因此關注自己的日常行為和心理健康很重要。
老師剛開學的時候有要求我們可以記錄自己每個禮拜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然后通過郵件發給老師,我只發過一次,不是我不愿意發,只是因為生活中太多事情需要花心思,所以便忽略了這點,但是i,生活中我也是個愛記錄的人,我非常喜歡看書,平時看到有共鳴或者深的我心得東西我都會記錄下來,久而久之,我就有一本又一本的記錄了我生活片斷的寶典,我稱之為”sunny daily”,哈哈,其實這也是一件很有愛的事情,對吧?另外,誠實的講我也逃過幾節課,老師每次不點名,不強迫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其中,我非常地佩服和尊敬您,您是真心實意的和我們交流身心健康方面的問題,不是為了僅僅完成老師的任務,所以,我由開始的不情愿變得很主動。
這篇論文,寫得并非標準,我只想借助這個平臺和老師像朋友一樣交流,說實在的,我覺得自己是個比較奇怪的人,認識的朋友都覺得我是個開朗的女孩,但當我一個人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非常安靜,并且非常享受一個人的感覺,一個人做一輛公交車,聽著陳奕迅的歌,看著林夕寫得的歌詞,喜歡村上春樹和柴進,喜歡復古和文藝的東西,也學跟著畫畫,這些看起來我似乎是個文藝的女孩,但實際上我又是班長,別人覺得我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很強,每次我決定參加一個比賽,班級的也罷,個人的英語競賽也罷,我總會得到名次,所以,我有的時候我很矛盾,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自己也一片混亂,不過總而言之,我的生活還比較充實。
這個學期從這堂課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更加關心自己的身體,更加珍惜朋友和家人,希望老師也一直心情身體都好好嗒!共同進步!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9
怎樣讓積極心理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接近,怎樣在我們的問題學生中提高積極心理學的影響,看了這本書我得到了受益匪淺的啟發,深知這門學科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把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并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獲得良好生活。
21世紀的社會已不同于過去的任何時代,人類的'一切活動都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得更幸福。在這樣一個追求幸福的時代,人類已不再需要消極來時時對自己發出警告,而是需要積極來增強自己的 力量和信心,這是我們當前社會的最大實際需要。積極是人類固有的一種本性,但這并不就意味著人類的積極本性在任何情況都自發地表現出來。人的心靈中有著天生的積極種子,而這些種子能否順利發芽生長,還要依賴后天的其他條件。這就如農民播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能否生長發育,除了依賴種子本身的特性之外,還要有適宜的環境氣候和后天的精心照料——澆水施肥,從某種程度上說,積極心理學就是為了營造一種能促使人類的積極本性生長發育的環境,同時也是為了人類尋找一種為自己心靈中積極種子澆水施肥的方法和途徑。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它也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心理學不僅僅是關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學,它也是關于工作、教育、愛、成長和娛樂的科學。具體就研究對象而言,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分為三個層面,在主觀的層面上是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 幸福感和滿足(對過去) 、希望和樂觀主義(對未來),以及快樂和幸福流(對現在),包括它們的生理機制以及獲得的途徑;在個人的層面上,是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靈性、天賦和智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這些品質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體的層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個體成為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寬容和有職業道德的公民的社會組織,包括健康的家庭、關系良好的社區、有效能的學校、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
面對問題學生,由于家庭和社會的環境,他們在思想意識方面、行為規范方面、學習方面、心理方面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他們對學習沒有正確的認識,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自信心,表面上看他們滿不在乎,其實他們很自卑,很消極。而積極心理學家們研究了很多案例,例如在同樣惡劣的環境下為什么有些人能保持自己,而有些人卻成了問題人,到底是什么使有些人能總是有尊嚴地活著。他們發現,只有人自身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如愛心、勝任、愛美性、樂觀、勇氣、工作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等)才是預防問題產生的最好工具。
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或社會具有的問題要做出積極的解釋,并使個體或社會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對問題學生,我們要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問題之所以會產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 對問題,更有助于問題本身的解決。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發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著力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0
我把自己定位為終生學習者。也就是說,如果我的存在不被任何人記得,在宇宙的浩瀚中短暫而不留痕跡,那我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理解這個世界。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是我與生俱來或童年環境有關所有擁有的,為此我感到非常慶幸。畢業以來,我除了工作需要的產品設計類,另外也接觸了很多學科領域,雜食者,什么都想觸碰想觸摸,都想了解背后的原理,都想運用于生活中,想體驗不同人的生活想接觸不同的“世界”,所以覺得時間不夠用,覺得顧此失彼,覺得留給每天晚上精進的時間太少太少。所以陷入彷徨、焦慮、孤寂等負面情緒時間黑洞,消耗太多的精力,長此以往也降低了自己的.平均幸福水平。
也許是積極行動帶來的好運氣,近兩個月開始了以考研為目的的心理學學習,接觸新領域,新鮮而有趣,雖然每天看和思考的時間不多,但確實是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情緒、動機與人性本能上。尤其看了哈佛幸福公開課程,從新認識到一直被忽略的常識,或者應該說通過課程了解了常識背后的機制,知曉了為什么,從而更認可了“常識”,我希望能在信息洪流中緊抓不放這些常識,并進一步理解。
古語云“攘外必先安內”,最近意識到不能只是在自控力上東打一炮西挨一槍,也不能只在思維上鍛煉出批判性。我需要的是系統認識與運用,系統的對“我”是如何運作的,如何才能使之運作得更良好,更逼近與“我”的目的進行探究,不求簡單的答案,但求深入全面思考后,把握之。
你必須激起自己100%要立刻改變的意愿,也就是不是"想要"改變,而是"一定要"改變。我時常問一些想要減肥的人:"你們在座有想要減肥的,請舉手!"我看一下,當然就有很多人舉后,有些人身材已經很瘦還要減肥,也不知道他到底舉手要干什么。"你們想減肥想了多久了?"他們說好多年了,我說到底多少年?他們說有20年了,我說了沒有?他們說當然沒有。我說因為你們只有"想要"減肥,而不是"一定要"。
所以說任何習慣都可以改變,可是你必須先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而且是現在就要改變。同時你必須,現在一定要改變,而不需要十幾次。
第三個步驟,打斷自己的慣性。
比如說想要減肥的,建議下次你去餐廳的時候,就拿大堆的食物,當你要吃的時候,你就大聲地喊說:"我是一頭豬。"在餐廳里大聲吼,很多人就會看到你,覺得你這個人很奇怪。你有這樣的經驗,你可能會嚇一跳,自己會覺得很丟臉,所以下次一拿很多食物要吃的時候,就會想到此次慘痛的經驗,這樣就可以停止自己的行為舉止。或是每當自己有負面情緒和時候,告訴自己"停止",這樣一句話,你就會立刻振作起來。
很多習慣之所以沒有辦法改變,是因為慣性沒有被打斷。當你在抽煙的時候,你可能把煙反過來抽,一下燙到嘴巴,說:"啊!好燙。"打斷慣性是很重要的。或者你喝啤酒,一次喝25瓶算了,喝到全部吐出來還要繼續喝,滿臉都沾到這些東西,你覺得實在太惡心了,下次一定要戒掉。
所以打斷慣性是很重要的,之所以習慣沒改掉,因為慣性沒有被打斷。
第四個步驟,必須要輸入新的慣性或是新的習慣。
舉例,當你想要每天吃蔬菜水果的時候,你覺得有益于身體,那你是想打斷以往肉食過多慣性;可是你辦公室附近都是一些牛排、炒菜、炒肉或是一些肉羹、肉圓之類的餐館,這時你可能會習慣地說:哎呀!算了!另外一家好遠,就近吃了吧!
你必須找一個好的彌補方案,所以你必須打聽到一個固定的餐館,它可以提供你要的食物,你每天去那個地方要求他改變菜色,這樣就等于有另外一個新的解決方法,你才可以形成素食的新習慣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1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單腿直立站在街上,許多人來到他身邊圍觀,那個人抱怨自己的腿非常的酸痛,周圍的好心人都為他出主意。一個醫生說,我這里有止疼片,你吃下去就好了,那個人吃下止疼片后說疼痛沒有了,但是腿很僵硬;一個按摩師說,我來給你按摩一下,那人按摩之后說自己感覺上身的壓力很重;一個和尚說,那你就想象自己是一片羽毛,能飛起來,這樣就會感覺很輕,那人想著想著差點摔倒;這時一個孩子走過來告訴他,你為什么不用你的另一條腿呢?這個故事里有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它告訴每個人更好的調動他最大的資源。用積極、全面的態度去面對和解決他的問題。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解決問題的人。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它倡導心理學研究積極取向,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詮釋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為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并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
通過學習這份積極心理學的材料,我感到積極心理學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必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下面的一段文字給了我極大感觸:作為老師,我們對學生的關注不只停留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我們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幫助學生增強應對心理困擾的能力,發揮其自身積極力量,并幫助學生看到自身的這些力量和潛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發掘潛能,利用積極力量來完善自己。平時我在教室里確實關注多的是學生的問題,孩子們周記里反映的也大多是班級里不好的方面。有時默寫或測試下來或某個學校活動中雖然有表揚的人,但多數會強調某某人如何不認真準備,導致成績不理想或影響了班級形象等等。挖掘的負面的東西比較多。我確實需要動腦筋改變策略了。但如何下手呢?很幸運的是在這份材料的后面提供了五個活動,這五個活動大同小異,主旨都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重建自信,幫助他們認識到消極自我認識的危害及消除方法,進一步提高對自我的認識,從而積極應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而且這些活動的可操作性都很強,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對于我今后方法的改變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2
轉眼間將近學期末了,這意味著要和積極心里學這門課說再見了。還記得第一節課鄒老師就給我們出了一個演講的題目:為什么選擇積極心里學這門課,想從中學到什么。這個小環節讓我們來自不同學院的同學互相都了解了許多,使一向枯燥無味的選修課活躍起來了。回想起當時選課的時候在電腦屏幕上看到“積極心理學”,我就果斷按下了確定,積極心理學一個非常吸引人的話題與學習目標。
作為一個大三學生,即將畢業的我也曾過著渾渾噩噩的大學生活,從大一到現在兩年來我沒有考過什么重要的證書,沒有做過瘋狂的事。自從上了積極心理學這門課我找到了自我,不應該沒有目標的活著,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有時我也消極、沮喪、抱怨……鄒老師告訴我們要時刻鼓勵自己,心中默念我會成功的、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做好。很多癌癥患者因為擁有積極的態度堅信自己會好起來的,最后都戰勝了病魔,所以沒有什么可害怕的,只要我們的意念夠堅定。不要時刻想著自己一定會失敗,那即便是你努力的去做了,成功的機率也不會太大。
老師還給我們播放了視頻,讓我們真正了解了生命的產生,精子卵子的結合產生受精卵,受精卵逐漸發育成嬰兒,大到人身體中的`器官,小到細胞的變化,這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切身的知識。
老師是一個十分親切并且非常負責任的老師她會照顧到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會和全班同學互動使我們有了很強烈的存在感。她教我們要學會寬容,寬恕別人,樂觀的對待每件事。課堂上同學們不亦樂乎說著自己想要改變的目標,有的想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想交更多的朋友,有的想要要戒掉電腦游戲留出充裕的時間來學習。而我的改變目標是改掉我急躁的性,我是一個天津人典型北方人的急脾氣,有著耿直爽朗的做人原則,可是我的性子比較急,遇到急事不能再盲目的慌張,要更加鎮靜理智的尋找解決的方法。
我們要多方面探尋問題產生的原因,問題之所以會產生,肯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看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更有助于問題本身的解決。積極心理學提倡用一種開發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人,強調心理學要著力研究每一個普通人具有的積極力量,更是一種理念。其實快樂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只要樂觀積極的去對待會收獲不一樣的精彩。做一個善良、寬容、快樂的人吧!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 篇13
積極心理學,以前的我并不是很了解,總以為心理學是一門學了之后可以看穿別人心事的神奇學科,于是抱著好奇的態度選修了一門學科,我開始漸漸發現,心理學更多的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和放松自己。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老師放的視頻,有關系吸引定律這個秘密,我覺得非常好奇,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很難讓人相信,但是看了幾次之后,我覺得他們說的非常有道理,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心想事成吧。視頻里面說了很多故事,猶唯記憶深刻的就是關于堵車的片段,他說你有沒有覺得每次你遲到了或者是出門晚了,你就心想不要堵車堵車,可是偏偏賭的機率是90%,這就是吸引定律,你在想一件事,那么世界甚至宇宙都會改變。他無法判斷是你想要還是不想,總之他被你所吸引了。
我感覺老師很善于觀察學生。不僅僅是觀察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同時也包括觀察自己。在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就是觀察自己。良好的自我觀察力能夠是你及時的發現并抓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在不斷的自我調節中完善自己。要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同時要注意時時刻刻鍛煉自己的觀察力。
上了心理課我認為自我調節是心理學的重點,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去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放松自己,做瑜伽啊,多鍛煉啊,與人友好相處。
微笑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微笑不僅僅能讓對方感到放松,還可以讓你充滿自信。面帶微笑,表明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人交往,使人產生信任感,容易被別人真正地接受。微笑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當你微笑時,別人喜歡你,同時微笑也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當你在工作生活中碰到困難,用微笑去處事應變迎接挑戰,或許你會發現微笑能夠解決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為你帶來成功。
擁抱也是人與人交往間必要的方式。兒時多擁抱,成年壓力小。美國埃默里大學一項動物實驗發現,觸摸和緩解壓力之間存在重要關聯,特別是在生命的早期,人類也是如此。兒時多擁抱可以使孩子進入成年之后更好地應對各種壓力。我記得特別清楚的就是老師說,輕輕撫摸會緩解我們的疼痛感。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瑞典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皮膚加到一定溫度的時候,我們會發出一種“哎喲”聲。此時此刻,如果用刷子輕輕刷一下皮膚,疼痛就會減輕一些。看到這里我們也就明白了,父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倒會本能地把他抱起來或者主動吻一下,這樣擦傷的地方會感覺好一些。位于利物浦的英國科學節日協會的人說,當一個人面臨危機的時候,如果把手臂放在他的肩頭拍一拍或抱一抱,對方也會覺得是一種安慰。在上心理課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對我來說是挺新奇的概念。
心理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心理學與我的生活有著越來越密切的關系,它幫助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通過心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更加了解到,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學的日子,又走進第三個年頭了,也許日子應該倒著來算了,就剩一年半的大學生活了。很多人不明白大學到底學到了什么,不都是在混日子嗎?其實我覺得大學里不僅僅是學習了專業知識,像心理學這樣的選修課我相信對我們的人生也是受益匪淺的。有些知識或許是不復習就會忘記,但是我覺得心理學本身的吸引性和老師上課的趣味性,這樣接收下來的知識是不會忘記的`,在今后的生活里都是有用武之地的,我之前在準備教師資格證的考試,其中有一門教育心理學,心理課的學習對于我學教育心理學非常有幫助,我深深的感覺到認真學習了解過心理學的老師和一般的老師在對待學生,教授學生的方式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我以后也會好好的研究心理學,我相信這對我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幫助!我會保持對心理學的熱忱,好好運用老師所教的心理學的知識,用心對待他人,對待自己。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學的心得體會03-02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11-16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06-28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12-07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精選)01-15
積極心理學07-20
積極心理學07-22
積極心理學課程心得體會02-23
關于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03-29
學習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