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名著紅樓夢個人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1
每當我翻開《西游記》時,總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動活潑的,小時候的我讀起它來總覺得既過癮又有趣。但今時今日,不變的是那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我的領悟卻變了。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覺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有人還研究它的歷史背景、社會現象。但在我看來,他那曲折的情節中暗藏著人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在經歷了日復一日個性受約束的日子,二十一世紀的人們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個自由的化身:孫悟空。孫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宮,鬧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讀者一種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然而,每個人都明白,在現在,即使是將來,完全的自由終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終要受到這般那般的約束。盡管包圍著我們的是個受約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讓內心盡量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能夠無邊無際、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人被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所束縛,卻自得其樂,還覺得很滿足。經過幾百年的探索和發展,人們對物質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對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卻無端被抹殺了。總之,我認為現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種開闊進取,尋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西游記》中,竟深深蘊含著新世紀人們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為什么它能夠傳承至今了。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2
《水滸傳》乃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也是四部古典小說中最具爭議性的一本。為何?全因小說的中心內容觸及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造反。
雖然小說中的梁山好漢最終造反失敗,接受朝廷招安后更是成為朝廷鷹犬,奉命鎮壓其他造反者。于是,這便順理成章地引起后世論者的爭議,處不同政治立場或持不同價值觀的人對《水滸傳》有截然不同的.評價。各派論者更是紛紛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一時眾說紛紜,梁山好漢真是忠奸賢愚兼而有之。那么,梁山好漢們真如世人所說的一般,是真英雄、真豪杰么?籍此問題,我來說兩句。
梁山泊好漢均是英雄么?
何謂英雄?出類拔萃謂之“英”,有長才不世出,洞燭先機,明察世事,卓卓然如鶴立雞群,英姿勃發,可得其“英”字!“雄”者!父權千姓萬家,志于九州,氣吞海內,識人而又復容人。天下群豪無分男女老幼,甘愿納側棲身。如此霸氣,吾得尊其“雄”!
“英”這個字,說的便是有出類拔萃的大本領。“雄”這個字,則是魯智深、林沖、武松等豪杰的大氣概!
少了“英”字,志向再大,也抑郁難作。反之,沒了父權萬家的擔當,無論闖下多少豐功偉業,都只是自個兒淫樂業,百年后墳前凄涼,天下誰還會懷念他?
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中,吾認為只有一個人堪當“英雄”二字,他便是“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宋江!看小說中如何描述?曾有一道《臨江仙》贊宋江好處:
“起自花村刀筆吏,英靈上應天星。疏財仗義更多能。事親行孝敬,待士有名聲。濟弱扶傾心慷慨,高名水月雙清。及時甘雨四方稱,山東呼保義,豪杰宋公明。”
而在潯陽樓的一首反詩,更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道盡平生英雄志!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3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舊中國北平城里一個車夫祥子的悲慘故事。
青年農民祥子由鄉下來到城市,他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買上自己的洋車。終于,在祥子誠實努力的勞動中,祥子攢錢買到了他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于祥子來說,是那么重要——在他眼中,車能“產生烙餅與一切吃食”。可是命運捉弄人,他的車被亂兵搶走;當他再次攢足了錢后,又被孫偵探敲詐一空;后來他又被迫與虎妞結婚,因虎妞難產而賣掉了第三輛車。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自殺,使了他心中最后一絲希望也消失了。從此,祥子便喪失了對于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落為自甘墜落。正如本書所寫,昔日“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的祥子,成了“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這真是一個浸透了血淚的悲劇。
我不由地為祥子的命運所感嘆。祥子一開始是那樣老實善良,正直勤勞,可是在生活一連串的打擊下,他變了,變得不求上進,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他變得奸詐,甚至可以說是無恥。為了拿到錢,他什么都做得出。
讀到這些內容,我感到悲傷、憤怒。我對祥子的前后反差感到悲傷,也對他后來可恥的所作所為而憤怒。然而,我更多的是心酸以及失望。祥子生活的社會是黑暗的,軍閥、特務、車廠主們的面目也是丑惡的。黑暗社會中,人性變得扭曲,人與人之間充滿著仇恨。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社會環境下,祥子一類的下層市民被壓迫,祥子在接受了幾番打擊后終于明白:即使肯吃苦受累,即使心地善良,也不能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過上美好幸福的日子。祥子變得墮落,除了他本身的目光短淺、狹隘自私,更多的則是因為這種強大的社會壓力。
現在的生活條件優越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們要學習駱駝祥子一開始奮發向上要強的精神,而不能學習他后來的墮落。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4
小說以奧利弗·崔斯特的悲慘遭遇描寫出了處于19世紀下的英國窮苦人民的生活境遇,揭露了維多利亞盛世下英國繁華背后的貧困和陰暗面。善良與罪惡是貫穿小說的兩大主題;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英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大;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的原則使人們心生貪念,導致人們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扭曲。在小說中,因貪婪而走向犯罪的費金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他貪婪、殘暴、吝嗇,把偷來的東西私藏起來,留給自己用;身為統治階級的教區干事邦布爾先生,對窮苦人民不但沒有憐憫之心,而且還辱罵、鞭打他們……奧利弗在這種惡劣的社會環境下成長,卻依然保持著一顆善良和純潔的心靈,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他在先后被布朗羅先生和梅萊夫人一家收養后,心存感恩之心,幫助這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并且在被收養后,他還不忘迪克給予他的鼓勵和關心,要求去教區看望他,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奧利弗難得可貴的仁愛思想。此外,代表著善良、樂于助人、關愛他人的布朗羅先生和梅萊夫人一家,是狄更斯所弘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仁愛思想的'最高體現,與帶給奧利弗悲慘童年的冷漠、殘忍的費金、索爾貝里、甘菲爾德、邦布爾等人形成了鮮明對比。另外,奧利弗與布朗羅、梅萊夫人一家最后的幸福結局和費金等人的悲慘結局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旨在突出人們在墮落后,失去道德后的悲慘下場;這種“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德觀達到了抑惡揚善和教育人的作用,告誡人們在物質利益至上的資本主義制度下要堅守自己的道德,要經得住誘惑,不能輕易動搖。不難看出,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思想是狄更斯所認為的可以拯救社會的一個方法,但這未免過于簡單,只是狄更斯的一個幻想,他并沒有提出實質性的方法。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5
四大名著,深邃而又神秘,這個寒假,我解讀了最難解讀的一本奇書——《紅樓夢》。
紅樓夢主要講了封建社會里,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富到衰的全過程,刻畫了種種對封建社會的憎恨與無奈,在封建社會里,事實都用權力說話,無人相信法律對于他們來說是公平公正的。
這本奇書看一遍甚難懂得,只有仔細琢磨,才能懂得其中的含義。那通靈寶玉,是賈寶玉的靈魂,佭珠仙草為了報答神瑛侍者——賈寶玉對他的灌溉,化作林黛玉淚灑紅塵。前面一段的太虛幻境,別有一番韻味。說是紅樓夢,其實本意就是石頭記,那塊女媧補天留下的通靈石,造成了一場未完待續,永遠無法結束的夢境。
最然我憎恨而又同情的便是王熙鳳,他害死尤二姐,心狠手辣地逼迫了多少無辜的人。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性格潑辣,十分惡毒的人,但是我認為,在這樣昏庸無能的社會,她無心無力,為了生存,為了自我利益,他不得不這樣做,這一切,都是自找的。
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就像一盤碎渣,賈母覺得林黛玉身子弱,又看到寶玉和黛玉的愛情,不覺同意了寶釵做寶奶奶的位置。而林黛玉,則因疑心和嫉妒身亡。一個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一個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兒。如何攀比?黛玉對寶玉來說,只有憐愛。透過寶玉的眼睛,這位“豐年好,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千金小姐美中有自然,她那雪白一般的酥臂,肌膚潤澤,仿佛“一池出芙蓉”,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林黛玉,這朵病態的紅玫瑰,如果在一起,紅玫瑰就會凋謝。薛寶釵,則是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的是白玫瑰,在賈寶玉心中永遠取代了這個位置。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6
很慶幸看到最后結局是美好的,讓我松了一口氣。這本書涉及到了很多人,涉及到了很多善惡美丑,不管你是否處于上層還是底層。文章中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奧利弗,羅斯,布朗洛先生,費金,賽克斯和南希。
這本書的線索是奧利弗的身世。一開始他出生在貧濟院,吃不飽,穿不暖,被人欺負,被勢力,欺軟怕硬,怕老婆,懦弱的牧師欺負。被騙去做棺材鋪的學奴,強迫奧利弗做自己不愿的事情,法律的公平下竟是如此的.不公平,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只能服從。后來奧利弗終于忍不住摧殘,跑了出來,跑去倫敦,在倫敦遇到了最大的敵人猶太人費金,他們這一群犯罪團伙讓奧利弗偷東西,盜竊,但是奧利弗是天性善良的,他不能做這些事情,他知道只要是做了就不會有回頭路,每當要求他做這些事,他飽受煎熬,恨不得去死,奧利弗被打被罵,被強迫做過不想做的事情,甚至被槍打到過,他都堅強的活了下來,就像剛出生那樣,頑強。后來他遇到了好人布朗洛,羅斯等,他們把他帶進了正常的生活。南希是個可悲的女子,他痛恨塞克斯將他帶入這一行,但她無能為力,和無奈,她不能離開了塞克斯,她可能是愛他的,她羨慕羅斯能過上這樣好的生活,并且心地這樣的善良,她告了密被發現,被塞克斯打死了,看到南希被打死的時候,心里是憤恨的,怎么能這樣的殘忍。罪犯們有時候也是無奈的,因為他們一出生就貧窮,沒有人看管。
故事的最后描繪了很多美好的畫面,和搶劫犯們最后受到處罰的畫面,很美好。要時刻保持善良的心,對生活充滿熱愛,不管生活多苦多累,都要回報以歌
【讀名著的個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讀名著的讀后感07-04
中外名著紅樓夢個人讀后感06-22
名著的讀后感01-10
經典名著讀后感07-01
名著讀后感04-13
名著讀后感06-14
名著讀后感[精選]08-05
讀西方教育名著的讀后感07-01
讀名著的讀后感1000字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