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生物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特性。
2.能力目標:進行有關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
3.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勇于質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科技發展和學以致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說明酶的特性。
2.難點:酶的特性探究、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講授法,演示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讓學生觀看視頻:“生物酶牙膏”的廣告,并展示課前找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加酶產品。教師總結導入新課:酶已悄悄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的應用如此廣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聯系。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讓我們來一起研究吧。
(一)酶具有高效性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實驗,從這個實驗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許多,說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師:大量的實驗數據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正是因為酶的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滌劑——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強。
設疑:酶還有什么特點呢?
(二)酶具有專一性
教師出示資料:
無機催化劑催化的化學反應的范圍比較廣,比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質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還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多酶片是消化酶制劑,常用于治療消化不良癥,每片含胃蛋白酶不得少于48單位,含胰蛋白酶不得少于160單位,含胰淀粉酶不得少于1900單位,含胰脂肪酶不得少于200單位。
學生閱讀后,討論回答:
為什么許多加酶產品中的酶有多種類型?這說明酶還有什么特性?
學生:酶還具有專一性。
教師:專一性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學生: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
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舉例解釋酶的專一性。
知識應用:小方早晨起來發現昨晚塞進牙縫里的瘦肉絲依然存在,為什么瘦肉絲還沒被分解呢?
學生:……。
教師進一步設疑:許多無機催化劑能在高溫、高壓、強酸或者強堿條件下催化化學反應,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樣的條件呢?引入探究課題:“影響酶活性的條件”,酶活性就是指酶對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
由學生閱讀加酶洗衣粉背面的使用說明:用溫水浸泡后洗滌效果更佳。
教師:通過這個現象,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溫度會影響酶的活性嗎?
教師:請根據所學知識作出假設。
學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溫度的影響。
教師:如何檢驗做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呢?
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檢驗。
教師:大家說的很對。接下來就請大家分組討論,設計該實驗方案的。
用幻燈片展示實驗材料及用具,讓學生6-8人為一組,根據實驗材料及用具討論詳細實驗方案并將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期間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提示:該實驗中的自變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變量是什么?如何檢測?
討論結束后教師可選擇其中有典型錯誤的實驗方案分析,引導學生討論、質疑并尋找錯誤,最終完善該實驗方案。
請學生根據此實驗結論嘗試構建數學模型:繪制溫度影響酶的活性函數曲線,并用語言來描述溫度變化與酶活性的'關系。
知識應用: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保鮮的原理是什么?
學生:……。
教師出示資料:
經測定,唾液的pH為6.2—7.4,胃液的pH為0.9—1.5,小腸液的pH為7.6。
口腔溫度和體溫差不多,那么當我們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進入胃中以后,唾液淀粉酶還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嗎?胃中的蛋白酶隨食糜進入小腸后還具有催化功能嗎?
由學生做出猜想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問題轉換成“pH能不能影響到酶的活性”。請大家在課下設計“pH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方案,并去實驗室按照預定的方案進行實驗。
通過理論分析及實驗的預期結果,我們知道了酶的催化作用一般要在溫和的條件下進行,這就是酶的第三個特性: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
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酶的三個特性:高效性、專一性及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同時還一起設計了“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方案。在實驗設計中一定要控制好變量,避免無關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及結論。
高三生物教案2
一、工作思路
以研究的心態對待生物學教學工作,注重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反思,并采用行動研究法,站在新課程改革的高度來重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方式。
二、參與組員
肖彥春、何偉靜
三、時間
每周周二上午
四、地點
高三辦公室
五、工作任務
1、學習《生物新課程標準》,落實集體備課制度,進行課件、教學案例、習題等方面資料的積累和整理;
2、研究會考和高考的方向,組織組員出好期中、期末考試試卷和模塊考試試卷;
3、落實公開課的開設,加強新老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
4、結合我校生物教學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對我組的研究課題進行調整,積極貫徹學校關于“以課題規范科研,以科研指導教改,以教改促進教學”的'教、研、改一條龍整體工作思路。
5、建立課件庫
應科研室要求,從本學期第一節課開始,有意識積累教學課件。為建立課件庫做準備。何偉靜負責高二課件,肖彥春負責高三課件。最終進行編輯。
6、做好生物課題
本課題是《農村中學生物實驗替代材料用具實踐研究》做好實驗課前準備的研討及實際操作是本課題的必要前提
六、形式——研討:
1、課程進度
2、每課時的重難點
3、相關實驗分析
4、檢測學案題選編、考試分析
高三生物教案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教學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核心,以規范常規教學為基點,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的研究、實踐為重點,以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為切入點,以特色發展為突破點,力爭使學校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計劃:
二、教學重點工作
(一)提高教師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
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全體教師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領導做表率、骨干帶好頭、全員來參與,使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運作,全體教師要團結協作,拼搏進取、視團結為生命,互幫互助講奉獻,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凝聚團隊智慧,讓學生的成績得到切實提高。
(二)繼續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教師們繼續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學習本學科新《課標》。備課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切實做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施教;加強教學研究,狠抓過程落實。備課、講課、聽課和評課都以新課程為標準,教師們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切磋教學技術,改革舊的教育教學理念。讓現在新的教學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學工作扎實穩步的向前推進。
(三)調整教育常規要求,突出實效性。
教師教學常規本學期,將本著抓過程管理、突出實效的原則,對教學常規重點做如下要求:
1、備課:備課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備課至少要做到通讀全冊教材,熟讀單元教材,精讀課時教材。備課的基本要求是:在鉆研課標和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撰寫教案。做到:內容科學、準確、全面,結構完整;形式規范、合理、清楚;詳略得當,切實可用。教案應具有創新意識,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參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現行教案;教案在上課前編寫好。具體要求:具體要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合理使用教案。
(1)各種課型(包括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講評課、作文課)都要有書面的教案。電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傳統教案應有的環節外,還應根據需要增加具有課件、資料庫、友情鏈接等能夠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的新環節。
(2)要求重教法、學法指導的設計。針對本班學生具體情況,教案要有自己個性化的改進或創新。
(3)備課要有個人教學工作計劃、單元計劃和課時計劃。
(4)每節課要有知識、能力、德育目標、重點、難點、學具等,教學過程(導入、教學方法、學法指導、例題、練習、歸納、板書設計等)、小結、作業分類設計等。
(5)要有單元教學后記或反思。
2、聽課:
(1)聽課記錄重在體現評課意見,包括他人評價和自己的評價;
(2)每學期聽課節數不少于12節。
3、作業:日常作業要求教師本著分類(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分成2—3類)、適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則,批改要規范,要求有等級、鼓勵性評價、日期,等等。
具體安排:
第一周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二、三周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四周復習檢測、
第五、六周基因的本質
第七、八周基因的表達
第九周基因的本質、表達復習、期中復習備考
第十、十一、十三周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復習檢測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十九、二十周期末復習備考
高三生物教案4
一、版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設計內容:
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1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
三、設計理念
在實施新課程中,需要構建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生物科學素養。使學生由以前的“學會”到“想學”再到“會學”,“引導──探究”發現式教學法就是在這種理念下應運而生的,該教學法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引導──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來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為設計理念。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該理念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協作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不僅重視知識的獲取,而且更加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問題的推動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第1課時——酶的作用,主要探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該內容以第4章第3節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中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學“消化”為基礎。學習本節利于“細胞代謝的學習”,利于選修模塊中有關酶的應用、微生物發酵、蛋白質提取和分離等知識的學習。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酶在代謝中的作用
(2)技能目標: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按所設計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正確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3)情感目標:
、僭u價自己的實驗結果,②參與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3.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確定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酶的作用。
[解決方法]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入酶的學習。通過實驗、資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都與酶的活動有關,活細胞內全部的生物化學反應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體內,大約每分鐘要發生幾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么多的化學反應之所以能在常溫、常壓下進行,完全是因為酶的作用,酶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在化學反應中是怎樣起作用的?顯然應是本節課內容的重點。
教學難點:
、倜附档突瘜W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诳刂谱兞康目茖W方法。
[解決方法]
、倮媒滩纳闲蜗螅庇^的圖解和文字說明,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谕ㄟ^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特點,及控制變量的方法;罨苓@個名詞在高中生物教材體系中是第一次出現,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瘜W反應之所以能進行,就是達到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來不能進行反應的物質發生了反應,是增加了反應物的自由能,還是降低了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實驗和類比,必需要讓學生理解。在過去幾年的高考中,雖然出現了實驗設計,但在教材中沒有關于控制變量的內容,在本節教材介紹了控制變量的系列名詞,但對剛剛接觸高中生物實驗的學生而言,不能說不是一個難點。
五、設計思路
從物質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需要能量入手,引出第5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再從教材提供的問題探討──斯帕蘭札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進入學習情境,是有趣的,并能和學生已有經驗──對消化酶的了解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對無機催化劑的知識基礎切入,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既然學生們知道無機催化劑的作用,就讓學生通過比較實驗來認識酶的催化作用以及與無機催化劑的差別。教師在安排學生做實驗時要注意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落實好本節課的目標。本節課的實驗需要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建議教師利用直觀的手段(繪圖或電子幻燈等)將實驗的裝置特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裝置分別向學生展示,以增加學生實驗操作和討論的效率,或者采取分組實驗進行實驗討論(此法效果很好)。
在學生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體會什么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什么是對照實驗,再通過對實驗中自變量改變訓練學生在實驗設計中如何控制變量。顯然,這種編排有助于引導學生學會確認和控制變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通過親身感知酶的作用,順理成章引入酶在化學反應中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知識點。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圖、圖解和文字敘述,指出酶能夠顯著降低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通過形象、直觀的圖解和文字說明以及繪制“沒有催化劑、無機催化劑、酶的催化效率曲線”的比較,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酶催化作用更加顯著),利于學生理性認識。
六、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實驗材料、器材
七、課前準備:
分組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材料用具的準備;ppt課件制作。
高三生物教案5
教學目的
1、新陳代謝的概念(A:知道)。
2、酶的發現過程(A:知道)和酶的概念(D:應用)。
3、酶的特性(D:應用)。
教學重點
1、酶的概念。
2、酶的特性。
教學難點
探索酶的專一性和高效性的實驗。
教學方法
自學與實驗探索相結合。
教學用具
實驗五、實驗六所需用具和藥品(見課本),光合作用反應式、有氧呼吸和氨基酸縮合形成多肽反應式的投影片,酶的活性受溫度影響的示意圖投影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受pH影響的示意圖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第二章中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細胞的一些知識。在第三章中,我們將學習生物新陳代謝的知識。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礎,只有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生物體才會表現出其他生命活動。因此,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那么,新陳代謝究竟是指什么呢?
提問:請一位同學說出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ɑ卮穑郝浴#
講述:上面幾種細胞器的生理功能我們都可以用化學反應式表示出來。
(教師放投影片: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有氧呼吸及氨基酸縮合形成多肽的反應式。)
講述:上述反應都是在活細胞中進行的,這些化學反應發生的過程。就是生物體內進行新陳代謝的過程。因此,我們可以說,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
講述:生物體內這些化學反應,在生物體內溫和的條件下(常溫、常壓)很快就能完成,這全靠生物體內的催化劑——酶的作用。那么,酶的本質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
這些都是本節課重點探討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酶的發現”。
閱讀后,教師要求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討論后學生回答:
1、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巴蘭讓尼設計的實驗,其巧妙之處在哪里?從這個實驗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2、 20世紀30年代以來?茖W家相繼提取出多種酶的蛋白質結晶,這一事實說明酶的本質是什么?
3、 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又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這一發現使酶的概念又擴展成什么?
4、酶從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發展到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導致酶概念發展的'因素是什么?
(回答:略。)
講述:從發現酶到認識酶的本質,都離不開科學實驗,可見實驗對科學的重要性?茖W實驗可導致科學的發展,生產實踐同樣可導致科學的發展。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實驗,也要重視生產實踐。
酶既是生物催化劑,它和無機催化劑相比,具有哪些不同的特點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索。
講述:過氧化氫(H2O2)在Fe3+的催化下,可分解成H2O和O2,動物新鮮肝臟中含有的過氧化氫酶也能催化這個反應。據測算,每滴氯化鐵中的Fe3+數,大約是肝臟研磨液中過氧化氫分子數的25萬倍。從數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劑的容液中,Fe3+數遠遠大于過氧化氨酶的分子數。如果現在我們想弄清楚Fe3+與過氧化氫酶,哪一種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設計這個實驗?
(回答:略。)
講述:要比較Fe3+和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設計實驗中的其他條件應該相同,如兩個試管中過氧化氫溶液的量應該相同,Fe3+和動物肝臟也應盡可能同時加入兩個試管中。
(學生按實驗步驟分組實驗。)
提問:
1、你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哪些實驗現象?
(回答:略)。
2、從這個實驗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回答:過氧化氫酶的催化能力強。)
講述: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和Fe3+相比,要高很多。事實上,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無機催化劑的107~1013倍。上述實驗說明了酶的一個特性——高效性。
酶還具有什么特性呢?讓我們繼續通過實驗來探索。
講述:淀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性糖,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蔗糖在酶的催化下能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果糖、葡萄糖均屬還原性糖。還原性糖能夠與一種叫做斐林的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沉淀,F在給你淀粉酶溶液,要觀察淀粉酶能催化哪種糖水解?應該如何設計這個實驗?你又怎么能知道淀粉酶催化了糖的水解呢?
。ɑ卮穑郝,然后學生按設計步驟實驗。)
提問:
1、哪個試管加入斐林試劑后再加熱會出現了磚紅色的沉淀?
。ɑ卮穑涸诩尤肟扇苄缘矸鄣脑嚬苤。)
2、出現磚紅色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略。)
高三生物教案6
一、指導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界定的基本理念為指導,規劃生物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感悟、體驗、發現中使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發展實踐、合作、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并且在學生自我表現和課堂交往互助經歷的有效體驗中,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學習成就、平等意識都得到提升。
二、教學建議
1.備課組長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難易標準。
2.新課階段應把重點放在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上,并完成課本習題及相應的補充題,每單元結束,組織一次單元自測,幫學生進行自我檢查。
3.教研組要有切實可行的教研計劃,大力開展教改實驗和專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的內容要逐一落實,并有所創新。在教法上“講授法、自學法、訓練法、探究法”相結合點,提高教學效率。
4.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物的習慣和興趣,特別應注意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生物知識的能力。教師應開展如何挖掘新教材的能力價值和思想教育內容,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專題研究。
5.突出生物學科的特點,加強實驗教學。
6.加強對聯系生產、生活和現代科技成就的習題以及學科內綜合習題的訓練。
7.認真落實教學常規,備課組長要認真督促檢查,其方式方法應與高三年級相同。
三、教育教學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轉變教學理念。
(二)加強集體教研,精心進行學案設計,確保和諧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完成。
教師認真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所以必須加強集體備課,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流于形式。備課組成員就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有關重點怎么突出。有關難點怎樣突破以及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選擇、用什么方式呈現給學生等加強合作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其次、強調每個老師就每一課內容備自己的教學個案,各抒己見,百花齊放,而且就各個班學生不同的特點,備教法和學法。然后是精心設計學案,使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
(三)改進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中既要重視概念、原理等知識體系的教學,又要防止“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理論,輕實踐”、“重理性,輕感性”、“重接受,輕創新”等傳統教學弊病的重演;既要重視讓學生全面掌握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又要重視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重視新課程與傳統教學的繼承與銜接,從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水準。
(四)精選試題,提高做題的有效性,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進行的是必修三的學習,必修三教材的編排從知識結構上很好的體現了從個體到生態系統層面上穩態的存在及其調節過程,也將不同模塊的相關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條理化,體現了生態系統和生物圈是生命系統的最高層次:即細胞——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具體來說,本模塊知識可分為兩大部分:第1——3章是個體水平內環境穩態與調節;第4——6章主要從宏觀方面闡述生命系統的構成、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等。必修三教材的知識框架很清晰,很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穩態是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細胞、生物體、群落和生態系統在有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時,必然會使其相對穩定狀態受到影響,但通過調節其穩態都能夠得以維持,這也是細胞、生物體乃至整個生物界能夠存在并且不斷發展的基礎。
高三生物教案7
一、指導思想
遵照高中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育人第一,升學第二。全面落實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2)面向全體學生;
(3)倡導探究性學習;
(4)注重與生活實踐的聯系。
二、任務和目標
本學期教研室下達的任務是授完生物必修1—《遺傳與進化》。我們的計劃是在圓滿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要實現一下目標:
1、首先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學生從興趣出發,主動參與課堂,自主學習。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好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學習習慣決定學生的一生。要教給學生了解生物學特點,并掌握學習生物學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漁”。
3、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使學生扎實地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為培養學生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4、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學習,將探究式教學與講授式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努力開全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注重生物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的聯系,培養學生遷移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學。核心概念對學生概括和運用知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須加強核心概念的教學。
三、教情、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師得到充實,由兩位生物教師擔任生物的教學任務,可以說壓力很大。為了保證教學的質量,我們生物備課組將加強集體備課,未經集體備課的課不上。我們平時要加強對課標、教材的研究,確保準確把握教材,少走彎路。
我,F在有學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個教學班,其中文化班8個,藝體班2個,每人5個班,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進步,但總體來說,學生基礎較弱,學習習慣不好,智力水平還可以,學生的自治能力較弱,學習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標任務的具體措施
1、加強集體備課:每周有一次大集體備課:確定下周的教學進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習題(考慮學生的實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的試題)、作業情況;協調各班的進度;反饋上周各班學習情況、完成作業的情況;安排下周的觀摩課,評課的時間、地點。
2、改進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績優秀的'學生進行自我總結,然后進行總結,介紹給學生,讓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師要挖掘教材中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方,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語言的感染力)。
3、加強學生生物實驗的能力:課上時間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操作事項的說明,課下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教師提前準備好實驗材料,學生在周六、周日去實驗室做實驗)。
4、自我發展:本學期除了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學校的學習任務之外,我要通過報刊、網絡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積極參加各類教科研,積極撰寫教學論文、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開展生物興趣小組活動: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原則在學生自動報名的基礎上開展活動;顒用2周開展一次,時間利用課外時間(晚上7:30—8:30),開展的內容包括:學習方法指導、重點難點突破、典型習題點評、講座等等。
【高三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三生物教案01-17
生物高三二輪復習教案范文12-20
高三生物復習教案范文03-15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水分的散失01-06
高三生物教案15篇[優秀]01-17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08-26
生物教案:生物的特征08-27
生物高三知識點06-02
初中《生物的變異》生物教案03-25
生物教案:生物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