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華大學校長講話
清華大學校長講話1
同學們、老師們: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我校累計授予博士、碩士學位恰好超過3萬人的時刻,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首先,我代表學校,向今天畢業的研究生、向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獲得者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為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全體研究生導師和廣大教職員工,向積極支持研究生們刻苦學習的各位家長和親屬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今天,是大家依依惜別的日子,也是共同追憶在清華度過的美好時光的日子。幾年來,同學們熱心投身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從XX年開始,我校被sci收錄的論文數保持全國高校首位,XX年sci論文被引用篇數也躍居高校首位,其中研究生作為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超過了50%;XX年,我校9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近6年來總共獲獎48篇,也居全國高校之首;我校榮獲各類科學技術獎勵的重大科研項目中,更是凝聚著研究生們的智慧和心血。
廣大研究生在良好校園文化和學術氛圍的營造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共有5587名研究生參加的博士生學術論壇已舉辦了80期,而“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和土木系承辦的“cib國際學生學術論壇”的成功舉辦,標志著我校首先開展的這一活動開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廣大研究生踴躍參加的“博士生報告團”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受到各地的歡迎;在“挑戰杯”等課外科技賽事中,不少研究生以優異成績為學校爭得了榮譽。
明天,你們就要踏上新的征程,絕大多數同學將離開清華園,走向一片新的天地。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大家提出兩點希望和囑托。
第一、終身學習,迎接挑戰。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面對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知識行業所創造的巨大財富,知識的擁有者有理由樂觀地相信,未來是屬于他們的。毫無疑問,樂觀和自信的生存態度,對于將要走向社會的你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在這同時,還必須保持一份清醒。這是因為,知識能夠創造財富,但并不意味著擁有知識就一定能夠創造財富。要真正做到讓知識為社會、為人類創造財富,必然有一個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過程。
在座的各位同學,能夠抵制種種外界的誘惑,堅持在自己選擇的學術領域中探索,獲得了博士碩士學位,證明了你們的毅力和能力,說明你們在學業上是成功的;同時,能在一個得到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享受著豐富的學術資源,而又相對自由、純潔、輕松的環境中專心于學問,又是非常幸運的。此時此刻,你們或許在感慨求學的艱辛,或許在品味畢業的喜悅。而我在這里提醒大家的是,要清醒認識到自己現有知識的局限性,實際上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共同反思的問題。
應當看到,同學們已經走過的求學之路,是在一系列選拔、考試制度之下,在他人指導、幫助之下完成的一段學習歷程。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還大量存在著中小學甚至大學本科階段為考試升學而學習、研究生階段為獲得學位而學習的現象。在研究生培養中比較注重學生在某一具體問題上的精進,容易導致在理論和實踐上寬廣基礎的欠缺。近年來由于人們對技術特別是實用技術的過分崇拜,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人文素養的提高和自身的全面發展。另外,學校教育即便再全面,也做不到將所有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加上我們的教育中常常是理論講解多于實踐教育、知識傳授多于能力培養,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的許多能力和素質,還要大家到工作實踐中進一步去感悟、去學習、去掌握。
因此,同學們順利畢業并不是學習過程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學習階段的開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古人所云,恰可以用來概括當今的終身學習理念,那就是把學習和生活融為一體,使學習成為一種個體發展的必然需要,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理工科的畢業生,要多了解社會科學、人文與藝術學科是如何認知和影響世界的;人文社會學科的畢業生,也要了解自然科學、生命科學是如何認知和影響世界的。最終,每個人通過對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的契合,更全面、更均衡地認知世界、認知自我,從而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在你們未來的征程上,挑戰與機遇并存,壓力產生動力。我殷切希望同學們充分認識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終身學習理念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第二、錘煉品格,追求卓越。
終身學習,是完美人生的重要方面。而真正完美的人生,不僅在于知識的不斷豐富,更在于品格的不斷完善。因此,我們在學習新知的同時,還要努力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爭取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人品不端,難以安身立命;患得患失,事業難有所成。在生活實踐中培養和陶冶健康高尚的人格,將是更加重要的學習過程。
在此,我送給大家八個字:“篤信仁厚,慎思勤勉”。篤,是持之以恒,自強不息;信,是誠實守信,實事求是;仁,是寬容仁愛,處事大度;厚,是為人誠懇,厚德載物。慎,是謙虛謹慎,取得成績不自大;思,是深入思考,面臨問題不盲從;勤,是刻苦勤奮,一生上進不懶惰;勉,是努力奮勉,遭遇挫折不自棄。
以上所講知識的豐富、品格的健全,都是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談人生的完善。我覺得,僅有這些對于一位清華畢業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將所學貢獻于我們的祖國和人民,貢獻于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才是完整意義上的完美人生。近年來我們時而聽說,有些畢業生“小富即安”,如果這種思想成為清華學子的追求,那確實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不少同學很熟悉的`一句武俠名言叫“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么學之大者呢?更是要為國家、為民族、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建校90多年來,絕大多數清華人是勇于承擔大任的。“兩彈”元勛、“神五”功臣、學術大師、治國英才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更多的校友則在平凡的崗位上,腳踏實地、志在高遠,默默地肩負著國家和人民賦予的重任。有一位年輕校友喻寶才,1987年畢業后到東北老工業基地工作。他以振興國企為已任,在大慶石化一干就是16年,贏得了工人們的信任和愛戴,從一名車間技術員成為石化公司總經理。XX年,當他被調任蘭州石化公司總經理時,上千名大慶石化的工人揮淚相送,連曾經被他批評過的干部也舍不得他走。喻寶才校友的成功,源于他選擇了責任。剛才講話的雷增光校友也是如此。這些勇于承擔重任的校友,是浩瀚太空中閃亮的星辰,他們書寫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清華人。
值得欣慰的是,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國家經濟、科技、文化、國防等各個領域的重要部門、重點單位建功立業,顯示出清華人勇于承擔責任的品格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精神。大家看到,當今世界中,自然災害、戰爭沖突、重大疾病、環境污染、能源危機、貧富差距等問題還在困擾著人類,各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當代中國,正處于經濟改制、社會轉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大量的高層次人才。我衷心希望同學們像你們的前輩學長那樣,為國分憂,為民造福,今日從這里啟航,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之旅。
同學們,清華永遠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家園。希望你們常回來看看,你們是母校永遠的牽掛和思念!
謝謝大家!
清華大學校長講話2
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舉行清華大學20xx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學校和各位老師,向你們致以最衷心和最熱烈的祝賀!
清華,承載了大家最美好的一段青春時光。四年來,你們每天騎著自行車穿行在清華園。清晨到圖書館前排隊占座,黃昏去紫荊操場揮汗如雨;在課堂上傾聽思考,在寢室里夜話人生。你們是最后一屆記得十食堂的同學,是清華路、學堂路、紫荊路命名后第一屆畢業的同學,也是讓當年的“校內網”、現在的“人人網”風靡起來的第一屆同學。
四年時光,我也與你們共同經歷了很多:還記得你們在紫荊樓前,為汶川災區群眾獻血的長龍;也記得在主樓前,你們為玉樹人民祈福的身影;還記得國慶六十周年慶典上,你們在天安門前整齊通過的方陣;更記得北京奧運期間,你們在水立方志愿服務的笑容
前年冬天,我參加同學們舉辦的“與校長面對面”活動時,有同學問我:怎么看待來到清華的每一個學生我說,我把你們每一位都看作一塊“璞玉”,希望你們在清華獲得充分的滋養和磨煉,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在過去的四年中,學校也正在通過各種方式,來為大家創造這樣的環境和空間。比如吸引更多國際一流學者到清華任教,如施一公教授等;比如改革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如清華學堂計劃的設立和經管學院的通識教育改革;再如加大力度推進國際交流,在你們中間,超過20%的同學擁有了到海外學習訪問的經歷。當然,我們還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夠,比如清華總體上對課業的要求比較嚴格,學分績的壓力比較大,給大家自主學習的空間不足,對同學的個性發展和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支持不夠,一些教育改革的舉措也未能惠及每一位同學,等等。
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謝大家,感謝你們對母校的包容與熱愛,感謝你們伴隨清華一起成長。相信在這里留下的所有幸福或苦澀、進步或彷徨、成功或遺憾,都會化為屬于你們每個人的終身難忘的清華記憶!
今天的畢業典禮以后,你們中有不少人還會繼續留在清華園,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但也有很多人將要離開這里,到國內外新的地方去學習、工作、生活。無論走到哪里,“清華”已經成為你們身上最深的烙印。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到“行勝于言”的校風;從“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會通理念,到“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的實踐精神;從“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術品格,到“從我做起,從現
在做起”和“我愿以身許國”的強烈社會責任意識,再到“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體育傳統這些都是你們的精神財富,也是母校對你們的殷切囑托。多少年后,老師教給你們的許多知識也許已經過時或者已被遺忘,但我相信,清華的精神將融化在你們中大多數人的血液里,體現在你們的行動上。
此時此刻,如果讓我送給同學們一段臨別贈言,我想站在今天這個時代,再來闡釋一下我們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何謂自強不息我校老校友、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棣先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965年,林家翹先生應邀到芝加哥大學訪問時,曾對他說:“要緊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萬不要作第二等的題目!”這就是老清華人的抱負——做事就要做到一等!今天的中國正在崛起,未來的幾十年,中國將在世界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這個時代的清華人,我們沒有理由不樹立這樣的雄心和抱負。我衷心地鼓勵各位同學,不要隨波逐流、小富即安;更不要朝秦暮楚、輕言放棄,而要堅持理想、追求卓越,做出第一等的事業!
何謂厚德載物清華的建立與國恥相連,救亡圖強、愛國奉獻從來就是清華人心中最重的傳統和責任。大禮堂西側聞一多先生塑像旁邊,刻著他的一句名言:“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我相信清華的同學都有這樣的熱忱,我更期望大家能夠把自己的.熱忱化為一生都堅定和堅持的行動,為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而努力,不因社會的磨礪褪色,不因個人的坎坷動搖。魯迅先生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我衷心希望各位同學在未來的道路上,無論從事何種職業,無論處于何種情況,要“做第一等的事業”,“做中國的脊梁”!
同學們,你們是清華在百年華誕前送別的最后一屆本科生。“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清華過去百年的輝煌,是由你們的學長擔當起來的,而清華新百年的光榮,則寄托在你們新一代清華人的肩上。我衷心希望你們不負清華的培育,也衷心地祝愿你們每一位都健康、幸福、成功!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畢業典禮講話
原標題: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新語)
今天,你們畢業了。我祈求你們離校后,都能過著不負此生的生活。
首先,我希望你們能儉樸地生活。快樂與金錢和物質并無必然關系。溫馨的家、簡單的衣著、健康的飲食,就是樂之所在。漫無止境地追求奢華,遠不如儉樸生活能帶來幸福和快樂。
其次,我希望你們能高尚地生活。務必莊敬自強,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勢之人,也不可做損及他人之事。
其三,我希望你們能謙卑地生活。要有服務他人的謙卑胸懷,時刻不忘為社會、國家以至全人類出力。
我相信,一所大學的價值,不能用畢業生的工資來判斷,而應以它的學生在畢業后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為依歸。
今天,你們畢業了,我送你們錢穆老師的一番話:你們一個人怎么樣做人,怎么樣做學問,怎么做事業,我認為應該有一個共同的基本條件,就是我們一定先要認識我們的時代。我們生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就應該在今天的時代中來做人、做學問、做事業。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這是一個個人主義抬頭的時代。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不應只顧自己的利益,不要過于自以為是,而要學會多聽別人意見,考慮各方看法,協力實現夢想。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是非難辨的時代。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來那么簡單,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細分析,深入了解。大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獨立思考。
這是一個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時代。金錢、地位、權力,為世人追逐,道德和價值觀的培育,卻漸漸被人遺忘。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但愿你們不要讓利益掩蓋良心,我們所追求的,理應是較名與利更能持久的東西。
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虛懷若谷,以遠大眼光,包容態度,帶領我們的時代。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為了個人利益,埋沒良知。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認識時代,引領潮流,不流俗、不盲從,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各位畢業同學,當我誦念你們的名字時,我默禱你們都能不負此生。
【清華大學校長講話】相關文章:
清華的寄語12-06
清華培訓總結05-06
清華emba面試06-29
清華 emba 面試06-29
游清華作文10-14
水木清華是什么意思- 水木清華成語接龍06-22
秋游清華有感作文07-02
清華的寄語5篇12-13
清華mba就業前景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