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1
如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近日聽到某縣扶貧辦的同志說了這樣一句值得玩味的.話:“扶貧工作,就像點穴治病。我們實施的‘點穴式’扶貧,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準度,取得明顯成效。”
“點穴式”扶貧,形象生動,實質就是精準扶貧。
點穴治病,識穴為先。識貧,就像識穴,須練就堅實的識功。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調查、反復核對、查缺補漏、認真分析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在此過程中不能有一絲懈怠,來不得一點馬虎,摻不得一點水分。不難想象,調查走馬觀花、分析大而化之、統計粗枝大葉,怎能精準識貧?
點穴治病,“點功”為要。精準扶貧,講究精準施策,因地制宜、因戶而異、因人而異,必須“點對點”服務、“一對一”救助、“多對一”幫扶,不摘帽不松勁,不脫貧不脫鉤,扶上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淺嘗輒止。真正落實好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工程,做到分門別類、分層實施、分兵突圍。單就“發展生產”而言,面廣量大,方法眾多,尤須練好點功。發展什么、怎么發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樣,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鍋粥,而需要科學評估、審慎決策,鍥而不舍、馳而不息,抓緊抓好。
點穴治病,合力為上。精準扶貧,需要齊心協力、凝心聚力、合力實現。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協調運轉、協同發力,落實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調、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諉扯皮、敷衍了事。
點穴治病,祛病為本。點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貧的目的在脫貧。精準扶貧重在解扶貧中的難題,破脫貧中的瓶頸。只有減少盲目性,增強針對性,突出協作性,提高實效性,才能真正讓貧困群眾祛貧根,奔富路。
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2
通過近期的一系列扶貧工作,我個人覺得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扶貧工作的長期性。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我市的扶貧開發任務則更為艱巨,進入全面攻堅階段,要適應新階段扶貧開發形勢和任務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堅持和完善開發式扶貧的主要做法,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發展,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強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努力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增強信心,盡快完善扶貧工作的新體系。在長期實踐中,特別是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扶貧開發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經濟發展為帶動力量、以增強扶貧對象自我表現發展能力為根本途徑,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與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普惠性政策和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銜接的扶貧開發工作體系。在工作實踐中,我們一定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行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制度相結合,做好本地區本單位的扶貧開發工作。
三是明晰思路,努力構建扶貧工作的新格局。中央確定了專項扶貧、產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面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大扶貧工作格局。這為新階段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搭建了平臺,創造了條件。作方西部貧困地區,我們一定要適應新形勢,對接新政策,立足國家大扶貧格局,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堅持精準扶貧,做到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統籌兼顧,合力并舉、全面開創扶貧開發工作新格局。
四是結合實際,全面建立扶貧開發的新機制。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強化扶貧開發工作責任,推行精準扶貧,落實“1236”扶貧攻堅行動,建立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重點扶貧地區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要改革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考核辦法,調動各級部門推動扶貧開發的積極性。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協調指導,積極推動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工作新格局,特別要注重搭建運行規范的平臺,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建立完善貧困地區涉農資金整合機制,加強扶貧資金管理監督。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宣傳,營造扶貧開發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了解當前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工作所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明確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找到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掌握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相關實用技巧與方法。
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3
通過近幾年開展幫扶工作,深入到貧困戶家中,和他們的接觸,讓我對扶貧工作有了一點感觸和體會,深刻認識到扶貧不是簡單的給錢給物,單純給錢給物雖然幫助貧困戶解決了一時之急,但解決不了他們的長遠發展問題,要想徹底讓貧困戶脫貧,我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引導:
一是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優勢產業、提高勞動力技能,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持續發展。針對每一戶的具體情況,因戶施策,定規劃,幫助每一戶貧困戶發展增收產業,達到穩定脫貧的目的。
二是扶貧扶志,把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要改造客觀世界更要改造主觀世界,要解決志氣貧困、思想貧困的問題。扶貧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扶人,把人由懶扶勤,由弱扶強,而不是“扶”表格數據、“扶”檔案資料。要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堅持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在幫助貧困人口改變生產生活環境的同時,努力改變他們的心理環境,把解決思想更新觀念作為扶貧的先導工作來抓,讓農民群眾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濃厚氛圍。對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貧困戶,采取正面引導、典型激勵等手段,幫助他們克服消極心理和思想障礙,樹立自強自立的精神,主動尋找發展機會,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
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4
做好扶貧工作,最需要走群眾路線,最應持之以恒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以群眾為主。
一、走訪困難戶方面
1、帶著細心去走訪,做到有得有失。走訪戶前,要認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五保,低保,扶貧戶,勞動力情況等)。群眾對政策的知情
2、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盡可能地到群眾家中
3、在走訪過程中,看到部分群眾生活相當艱苦,特別是一些因病殘導致家中(群眾年老、身邊無人照料、房屋破舊、生活貧苦),要在走訪時一一記錄。
4、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困難群眾時候,要將群眾當自己的親人,朋友,細心傾聽群眾意見。
5、要改變工作作風。在處理困難群眾問題時候,要結合有關政策的基礎下,走訪群眾時,很多群眾都積極配合,他們對我們的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也許有時候走訪了不一定能解決什么問題,但我們來了。經常走訪是拉近要與群眾間的距離。
二、對制定幫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
1、持之以恒開展幫扶。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堅持不懈,從不氣餒。
2、結合被幫扶對象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對象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的群眾重點關注。
3、加強與村、鎮、縣溝通聯系,給予困難群眾創造合適的就業機會,致富條件。
進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難,切實解決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力求從根本解決問題。
在走訪群眾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了解,大多(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種田為主,而一般留守無經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為自己給家庭帶來負擔。
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現在經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
在物質上幫助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傾聽,要帶著誠心去走訪,做到將心比心。在走訪過程中,盡可能地到群眾家中看異常是一些因病殘導致家庭貧困的現實(群眾年老、身邊無人照料、要在走訪時一一進行了解記錄。要調整好心態。在走訪困難群眾時候,要將群眾當自我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
三是制定幫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研究實際情景,因地制宜,合理進行調整。持之以恒開展幫扶。精準扶貧是一長期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的努力。應根據結合被幫扶對象的實際特點開展幫扶。在幫扶對象中,因病致貧,因貧返病加強與村、鎮、縣溝通聯系,給予困難群眾創造適宜的就業機會,致富途徑,在走訪群眾時,家中大部分是與老人交談,見到年輕人不多,根據了解,大多(做雜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種田為主,而一般留守無經濟來源,很多老人都有認為自我給家庭帶來負擔。還要多鼓勵他們要樹立信心、振奮精神、我相信,任何困難都是暫時的,雖然此刻經濟生活條件較差,但大家首先要要認真學習致富技能,拓寬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
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5
教育扶貧就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德意識和掌握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來實現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護自然界的目的,同時以較高的質量生存。在扶貧脫貧工作中,應注意發揮教育的作用,讓知識產生動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戶問題,促進經濟的增長,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社會。
當前,我國城鄉居民受教育機會不平等,城鄉教育資源不對稱、不平等,教育扶貧能把更多的資源引入西部和農村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教育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不僅能讓貧困人口“站起來”,而且要能夠“走得遠”,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讓知識改變孩子命運,讓孩子改變家庭面貌。在精準識別貧困戶的工作中不難發現,貧困地區人員的人口素質不高、缺乏文化水平、缺乏技能是致使難以脫貧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知識培訓進行教育扶持,如:聯系培訓公司進行廚藝培訓等,幫扶人員到貧困戶家講習等,通過各種方式使貧困地區的人口無論從思想文化素質,還是技能水平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這也是扶貧攻堅工作能夠進一步推進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扶貧先扶志,教育扶貧不能落后就是要求轉變傳統的扶貧觀念,把人才培養工程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項目統籌規劃與實施,只要人才質量有了保障,扶貧脫困就有了希望。通過教育扶貧的`方式提升貧困地區人口素質、文化水平,幫助貧困群體快速脫貧致富。幫助貧困地區的孩走出山區。教育扶貧讓優質的教育資源滋潤貧困地區,使更多的山區孩子都能感受公平的教育,同時也增強貧困地區人員的自我發展能力。完善的教育資助體系,可以確保教育扶貧能夠得到實效,實現精準脫貧,確保全國同步建成小康。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精準扶貧”,是新時期對扶貧工作的新論斷,是對黨的扶貧理論的新發展。擺脫貧困需要智慧。培養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窮根,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再窮不能窮教育。
【個人扶貧工作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扶貧工作心得體會08-11
個人精準扶貧心得體會05-10
農村扶貧工作心得體會01-29
個人精準扶貧報告02-09
扶貧心得體會范文06-24
健康扶貧心得體會12-08
個人扶貧工作年終總結06-27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材料08-23
扶貧工作總結02-07
2017關于扶貧心得體會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