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有感
《開學第一課》有感1
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知道了第一個道理是潛能。節目主持人請出了舉重得過冠軍的人來參加活動。主持人問運動員什么是潛能,有的運動員說:“潛能是無限的”,有的說:“潛能是藏在心里的,需要我們去挖掘”,還有的說:“潛能是超越自我的'”。主持人宣布了答案:“你們說的都對。”潛能需要我們挖掘,有一位運動員打破了五次世界記錄,這就是潛能的自我超越。地震時桑棗中學的全體師生沒一個受傷,讓我們談談他們為什么地震時一個都沒受傷?哦,原來他們是經過刻苦練習的,他們有秩序、有紀律的撤離危險現場,所以沒一個同學受傷。
第二節課,主要講堅持,一名帆船運動員,她的膝蓋已經有問題,所以每天都要扎針灸,她不放棄訓練,放棄了就沒有今天奧運冠軍的好成績。第三節課是講團結,是姚明整個藍球隊員來參加,雖然他們沒有贏得這次奧運的冠軍,但是他們的團結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他們還進行了一場拔河比賽,最后兒童隊贏了,表現了我們團結精神。
《開學第一課》讓我懂得了知識就是生命,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
《開學第一課》有感2
昨天晚上,我與弟弟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給我,它讓我明白什么是孝。
其中,令我最為感動的是鄭淵潔鄭老師講的故事,他那年要用鋼筆寫作,又擔心在寫的途中沒墨了,他覺得很奇怪,于是想探個究竟,他便假裝出了房間,突然,聽到房間里有聲音,便進去看看究竟,他看見一個龐大的身軀站在桌旁正在慣著墨水,走近一看是父親。這個故事讓我尤為感動,鄭老師用自己的故事來證明“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上次過春節時,奶奶忙里忙外的不小心閃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動彈。我看著奶奶痛苦的樣子心里可著急了!怎樣能讓奶奶減輕些痛苦呢?忽然,我看到了躺在床上的熱水袋,想起每天奶奶為爺爺充好熱水袋,也許奶奶捂著熱水袋會減輕一些痛苦。于是,我急忙充好熱水袋,給奶奶遞過去。“奶奶,暖暖的熱水袋哦,盡情的.享受吧!要是冷了,您就跟我說,我再幫您換上熱水。”奶奶笑了,撫摸著我的頭說:“啊,我們的珊珊多孝順呀!”我打趣地說:“古有黃香為父親溫席,現有珊珊為奶奶充熱水袋!”奶奶樂了,我更樂了。接著握緊兩個小拳頭,又為奶奶錘起了背。
孝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開學第一課》有感3
9月4日晚8:00,我收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英雄不朽》節目,共分四個篇章分別為”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圍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精神指導,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的抗戰英雄故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左權將軍的事跡,他在抗日期間共給家人寫了11封信,就在第11封信送出第三天,日軍與八路軍打響了戰斗,左權將軍身為最高將領,沒有最先離開,反而留在了隊尾指揮戰斗,不幸被敵人的`炮彈擊中,英勇犧牲。那時他的女兒左太北還很小,對父親的印象是從紀念館里銅像得來的,當節目組把左權將軍的銅像贈予左太北奶奶的時候,在場所有人都已是淚流滿面,我也被這種場景所感染。一寸山河一寸血,如果沒有戰士們的浴血奮戰,那我們的國家就不復存在,那我們的民族就不復存在,那人民的自由和尊嚴就不復存在,我們今天享有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看完了節目,我很受鼓舞,感到自己很幸運,出生在和平年代,要珍惜和平時光,刻苦學習,學好本領,將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盛。
《開學第一課》有感4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莫過于是無殼雞蛋孵化實驗了。
看到這個實驗名,是誰都會大吃一驚吧,無殼的雞蛋怎么可能孵化?不然母雞生雞蛋時還要蛋殼干嘛?其實不然,只需要用保鮮膜替代即可,但說著容易,實則異常困難,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節目中的王源哥哥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撕下一塊保鮮膜,將膜放在雞蛋上用力扯,但不能扯破,讓膜基本呈雞蛋狀,并且澆上抑菌水,防止細菌滋生。接著,他將乳酸鈣和蒸餾水倒入膜內。然后,便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將已經孵化了兩天的雞蛋打開并將蛋清和蛋黃毫發無損地倒入保鮮膜內。由于雞蛋已經孵化了兩天,異常脆弱,很難打開。只見他快速且用力地打開雞蛋,讓蛋內部進入膜中,可就在這時,悲劇發生了,掉進保鮮膜的`蛋黃分裂了!這也就意味著一只未成形的小雞的死亡,實驗的失敗,以及之前的努力白費了,這時,不管是誰都會沮喪吧,但他并沒有放棄,而是開始準備下一次實驗,結果還是失敗,再試一次,還是失敗,再試,失敗……終于,在第四次嘗試中,他成功了,全場都為其歡呼,我的心也沸騰了。
這次的實驗,讓我想起了一年前的我和那時的“瓶子吃雞蛋”實驗。當時,學校開展了一個科學小實驗活動,于是,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我也不例外。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開始準備實驗材料并開始實驗,可意想不到的是,我在實驗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難題,“怎么才能讓火在瓶子里長時間燃燒呢?”我苦思冥想,試了各種方法,糟蹋了一個個雞蛋,還是沒想出個所以然。經過一次次的失敗,我漸漸的得出了一個方法:在瓶內加入酒精,再將火柴丟進去即可。就在這時,我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瓶口太小。于是我又得重新尋找材料……經過一晚上的失敗與努力,雞蛋終于如理論所言“撲通”一聲掉進比它要小很多的瓶子里。這時我的心里像綻開了一朵花,有種說不出的興奮,也許這就是勝利的喜悅吧!
這兩場實驗告訴我:任何事都不能輕言放棄,堅持下去,說不定在不遠的未來,勝利在向你招手呢!這時你如果放棄了,將辜負多少人對你的希望?,所以,加油努力吧!
《開學第一課》有感5
本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論起中華的驕傲,最先想到的就是漢字,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一筆一劃,都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僅“正”“直”兩個字就可以看出中華的文明。由此可見,學好漢字才能更好地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
漢字結束后,想到的便是“琴、棋、書、畫”,人們經常在這幾方面進行比賽。但,這幾場比賽卻讓人們大開眼界,機器人VS人類,這特殊的比賽不由得讓人多看幾眼,成敗也更加引人心神。
棋:“阿爾法圍棋”程序VS世界圍棋冠軍柯潔,雖然這一次比賽柯潔以3:0的成績落敗,但柯潔那永不服輸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現在“阿爾法圍棋”已經宣布退役,但它無懈可擊的表現讓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強大,不由得感慨科技的進步。
琴:意大利機器人“特奧”VS徐子航,在這次的“人機作戰之速度大比拼”中,雙方均演奏了《野蜂飛舞》這一曲目。“特奧”以52秒的成績領先徐子航2秒獲勝,但演奏技巧還有待提升,可以說人機各有優勢。雖然“特奧”在技巧方面還有不足,但還是體現出了設計師們的強大,他們賦予了機器以藝術的生命,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人腦利用機器的強大,這也是我們人類的一種進步。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其中的文學更是重要的一環。中國的詩詞數不勝數,更以唐詩、宋詞、元曲而聞名,可以說文學是中國人心底的共鳴,是人類情感的依附、情感的歸宿。將一生用來翻譯詩詞的徐老爺子說,詩詞有三美:內容美、形式美、音韻美。徐老爺子至今依舊每天堅持翻譯,并且認為—“人生最大的樂趣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本次觀看《開學第一課》感觸頗多,更對中華文化有了一個更深刻的了解,并為此感到深深的驕傲。
《開學第一課》有感6
中間的時候,里面還插入了一個感人的小故事,主要講的就是:一個小姑娘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幸好在她的母親生前將她托付給了一個阿姨,才有幸沒有被餓死在路旁。從此,這個小姑娘就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了阿姨家。但是,厄運降臨在了這個和睦的家庭里。阿姨癱瘓了,剛開始,家中的叔叔還能安心照顧臥床不起的阿姨,但是,沒過多久,叔叔不再想照顧阿姨,就扔下阿姨和小姑娘自己走了,就這樣,這個沉重的擔子就落在了這個年僅八歲的小姑娘肩上。每天,她都要將阿姨背到輪椅上帶她到屋外兜兜風,透透氣,還要給她擦擦臉,收拾收拾東西,洗洗衣服最重要的是,這個小姑娘還要上學!自己來不及吃飯就不吃了,拿一塊饅頭往嘴巴里面一塞,哄哄自己咕咕叫的肚子。然后就趕快做點飯,一勺一勺的喂給只養了自己三年的養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姑娘考上了大學。然而,在這之前,她照顧了養母12年。
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個小姑娘擔起了一個連成年人都有可能擔不起來的“家”。
小姑娘是靠什么擔起了這個家呢?這個問題在我的腦海里徘徊。嗯,想出來了,她,靠的是自己的信心和毅力還有自己本質的善良。正是這種信心、善良和毅力,讓她跨過了命運給她設的障礙,讓她成功的`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一個感人的故事,里面折射出了女孩兒與養母一起度過的12年風雨艱辛,酸甜苦辣。
現在,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幸福呢?如果有,那這個故事就會變得有價值了,因為,這是我們所有人的精神食糧!
《開學第一課》有感7
今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乘著夢想的翅膀。夢想是什么呢?我心里有這樣個疑問。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比如: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音樂家———太多太多了。看完了《開學第一課》我清楚地認識到:一個人有夢想固然很好,但是一定要堅持,才能實現。
看了這一學期的《開學第一課》后,最令我感動的是廖智姐姐,她曾經是一名舞蹈家,跳得非常棒。可惜的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受了傷,最終雙腿被截肢,她成了殘疾人!不能走路了,更不能跳舞了,非常可惜。過了不久,她裝上了假肢。她有一個強烈的愿望——重返舞臺,之后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最終成功了!
她動情的述說完自己的`故事之后就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看著她依舊優美的舞姿,我心底對她的敬佩之情再一次涌滿了心間。廖智姐姐太勇敢了,我一定要向她學習!回想我自己現在正在學鋼琴,常常是剛彈了一會兒,就不耐煩了。看到別的同學都出去玩,我也想出去,我就總和媽媽提要求,媽媽不。答應,我就不高興了,不想練習了。然后我找借口一下上廁所,一下偷偷地玩一會兒,其實就是在耗時間,最終進步也不大。我今天看完廖智姐姐的故事,回想我遇到的困難,跟廖智姐姐相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
我下定決心,做什么事,遇到任何困難,決不退縮,努力實現我心中的夢想!
《開學第一課》有感8
9月1日同學們開學了,在這特殊的日子里中央電視臺在晚八點播出了《開學第一課》這一節目,該節目形式獨具一格,深入淺出,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今年《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奮斗成就夢想”,看完節目之后也頗有感觸,相信對于今年的主題,相信不同的人看了便會有不同的感受。下面就是僅代表我個人的想法與感悟。
一個人要成就自己的事業,不經過失敗,不經過挫折,不花費較大的功夫是不可能成功的。艱難困苦甚至失敗打擊固然會留下難以忍受的痛楚;但也正是在這種痛楚下才孕育出了一個個生命的奇跡。
我們都知道逆流而上的魚兒,一路過險灘、趟急流、穿漁網、躲水鳥、過山澗、擠石隙、上高原、覽冰川、雖結局并不圓滿,但魚兒可能并不后悔。因為美在過程,人生亦如此,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拼搏出的精彩與輝煌。
在這短暫的人生中如果沒有一個能使自己為之奮斗的夢想,那人生將變得暗淡無光,即使平安無事也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快樂。成功更是與我們遙遙相望。此時,我們才能深刻感受到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深刻含義。
實現一個夢想不僅僅是堅持不懈,更要有向困難發出挑戰的勇氣。理想,每個人都會有,可是為了理想去努力,去奮斗而實現理想的人卻并不多。有些人只會空想,他們只會常立志,而不會立長志,他們只是幻想家。而努力實現理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有遠大的理想是一件好事情,可只去盲目地追求,是不行的。哪怕你去天天向著月亮,向著流星許愿,也沒有用!只有為理想努力,奮斗,才能實現它。
常言說無智者,常立志;有智者,立長志。一個人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卻整天無所事事,遇到挫折就退縮,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這樣的人是不會成功的。而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之后,一直朝著理想努力,這樣的人才會成功。
盲目的追求是枯死的花朵,永遠也不會盛開!而真正得努力了,就一定能靠近自己的理想,夢想!讓夢成真!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夢想,擁有一個實現的目標,擁有一個前進的方向。人生就是一個擁有夢想,追求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
正值青春的我們擁有春天的朝氣,擁有夏天的熱烈,擁有秋天的成熟,擁有冬天的堅強。因為我們年輕,我們有資本去挑戰,有資本去奮斗,有資本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生命的光彩是需要綻放的,人生的價值是需要創造的,青春的夢想是需要奮斗的。年輕的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干實事,堅持不懈圓夢想!
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勤勤懇懇,用自己的行動充實青春的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成就青春的夢想,用拼搏成就夢想。
通過觀看這期《開學第一課》,能讓我們明白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珍惜時間,特別是作為青少年的我們,珍惜自己的青秋,努力學習。在現實生活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理想目標,并且積極前進。我們沒有權利說問題的難易。敢闖敢干,大膽實踐,問題才會逐漸解決,知識才會逐漸積累,能力才會逐漸提升。
《開學第一課》有感9
今天晚上八點---九點半我準時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每逢開學的時候,全國學生都要看《開學第一課》。
電視當中的一位老伯伯和動物非常親密,他發現了動物的美。甚至連自己家的'家禽,也當一個活生生的人養著。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老伯伯的貓張秀英和狗二鍋頭。在老伯伯的眼中任何一個動物都和他有親密的感情。鄧麗老師是偏遠山村小學最好的一位老師,鄧老師雖然不知道什么是舞蹈、什么是藝術。但依然是他們的舞蹈、畫畫老師。鄧老師用舊課桌合起來當舞臺,用紅舊單子當紅地毯。大家雖然沒有上過真正的舞臺,但是卻感受到了老師的愛。我們身邊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老師為了讓我們感受到幸福。費盡心思地想、設計。一個班就是一個集體,一個集體的隊員就應該互相幫助。好學生給學習有些落下的同學補習,中等生和優等生繼續開鑿其他知識。告訴其他同學們。大成哥哥善于發現,他發現只要會發聲音的物體就能成為樂器。比如說:水管、花生、梳子等等。我已經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制造。改天我來教教大家。大家只要善于發現,就一定能發現新奇的世界。
希望大家在新的學期里從差等生變成中等生、從中等生變成優等生、從優等生變成尖子生。大家加油!
《開學第一課》有感10
開學第一天,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了我”,課堂分為四個方面——“孝”“愛”“禮”“強”來一一介紹的。是啊,父母把我們帶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教會我們許多生活、做人的道理,今天我再次感受了“孝”的真諦。
第一節課中,工人何紅濤72歲的'父親何遂立十分喜歡熱鬧,便和附近的老人組成了一個藝術團,整天在一起打腰鼓、拉二胡、吹嗩吶……開心極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些老人都相繼離開了,只剩下孤孤單單的何爺爺一人。漸漸地他變得沉默寡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兒子——何紅濤為了讓父親高興,決定帶上他去旅行。為了使暈車的父親能夠神清氣爽,他給自己的摩托車進行了改造——裝上一個座背。一天,何爺爺正在屋里休息,兒子突然跑進房間,拉著父親的手,告訴他要和他一起去周游世界,趁父親手腳還利索。這一走便是六年,父子倆去過了北京、陜西、山西……兒子從不覺得累,父親也非常開心。何紅濤的事跡詮釋了“孝”的真諦。
我很慶幸上天賜予了我最好的父母,他們不僅教會我生活的技能,還教會我明白“孝”的真正含義。暑假,爺爺過生日,媽媽親手做了一大桌豐富的壽宴。在唱完生日祝福歌的那一刻,媽媽深情地對爺爺奶奶說:“謝謝爸爸媽媽給了我這么溫暖的一個家!”爺爺奶奶熱淚盈眶。從那一刻起,我懂得了“孝”的真諦就是在平常生活中讓父母長輩快樂。
放學回家,我親手沏好了一杯茶,遞給下班回家的媽媽,媽媽臉上笑開了花,直夸我是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其實我知道,是觀看《開學第一課》,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要愛家人,敬長輩,孝長輩!
《開學第一課》有感11
今晚八點準時打開電視收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今晚的節目以英雄不朽為題共分為四部分分別是,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第一課先由90高齡的秦怡奶奶親自講國歌的由來,以及它鮮為人知的故事,并由Tf Boys帶領小朋友們唱國歌。還有左權將軍的女兒為我們講述她的父親寫給她的11封家書,讓我們懂得了,先有國才有家的道理。第二課,講得是勇敢,由史爺爺給我們講了放牛英雄王二小原型的真實經歷。在南京淪陷時,德國人拉貝,靠自己的力量挽救了許多中國人的性命,其中有一位夏奶奶給我們講了她真的實的遭遇,告戒我們不要忘記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勇敢就是讓我們勇于擔當,不懼困難。在第三課里,孫爺爺向我們講述了,八路軍冒死解救飛行員的.事情,以100多人的傷亡換回了五名飛行員的安全,還有當年飛虎隊的醫生的孫子杰西也來到中國。并由馬天宇演唱了《友誼地久天長》團結就是要做到彼此相互信任,互相幫助,合作共贏。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最后一節課里,小朋友們在八路軍司令部舊址體驗當一回小八路軍,抗戰老兵們自我介紹深深的感動了在場的每個少先隊員。
看完這個節目后讓我更加懂得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啊!使我堅定了好好學習的決心,讓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為做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并要做一個愛國,勇敢,團結的中國人。
《開學第一課》有感12
2023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主題。在這堂課上,我們有幸聽到了兩位英勇的飛行員——陶偉和張威的親身經歷,他們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展現了解放軍戰士的無私精神和英勇犧牲。
通過陶偉和張威的講述,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解放軍戰士為了保家衛國、捍衛國家利益而不畏犧牲的精神。他們在戰場上冒著生命危險,駕駛著殲-20飛機,為第九批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非常敬佩和感動。
陶偉和張威的故事告訴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應該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感。我們應該秉持著強國復興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努力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堂課讓我深刻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做出貢獻。無論是飛行員、醫生、教師還是工程師,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奉獻來推動國家的發展。我們應該學習陶偉和張威那種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我們才能更好地為國家服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高尚的.品德,秉持著愛國、敬業、奉獻的精神,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通過這堂開學第一課,我深刻認識到了作為中國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將牢記陶偉和張威的故事,時刻保持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人民的關懷,努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為實現強國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開學第一課》有感13
今天看了《開學第一課》,感觸非常深,我很關注的是兩個殘疾人劉偉和楊孟橫,他們兩個人都截肢了,先說楊孟橫吧!他很喜歡游泳,他很希望能夠參加殘疾人運動會,于是他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練習,可是,在那次考試時,楊孟橫只拿到了全國第九名,他非常的傷心,于是他就在日記里寫到在游泳時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游泳,不要在想起那令人傷心的`過去。而劉偉,當他在學校里聽到了優美的旋律時,他就愛上了鋼琴,因為他是一名殘疾人,而且沒有手,所以他就用腳趾頭去彈琴,雖然很臟,但是他彈得真的不亞于健全人,我非常的驚訝。
沒個人都有夢想,就算是死了的人之前也有夢想,只是你們不知道,但是我希望,那些已經去世的人的后代,能夠為他們傳遞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人都要去實現,因為我們有夢想,因為我們有希望!
《開學第一課》有感14
羅伯特·舒勒曾經說過:“奮斗的過程中,常會遭受到挫折,唯有堅持到底,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引用開頭,耐人尋味,引出下文。)
奮斗,是萬物之父。不必說陳景潤用了幾麻袋稿紙最終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也不必說屈原小時候無論刮風下雨躲在山洞里偷讀《詩經》,最終成為一位偉大詩人;單說俞敏洪高考英語從33分到90分自我鼓勵考上了北大,最終創造了新東方外語。這一切就足以證明:奮斗,是萬物之父。(舉例論證,文章顯得洋洋灑灑,值得借鑒。建議:可以排比舉例《開學第一課》的'精彩內容,為下文論證做好鋪墊。本段所舉事例,在道理論證和比喻論證中出現,文章就更有厚重感和內涵了,望你認真揣摩!)
(這一段要補入必要的道理論證和比喻論證,文章內涵才豐富,請你補上!)
奧巴馬曾說過:偉大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贏得的。我們的歷程中,從來沒有走捷徑或是退而求其次。是的,千百年來,又有誰不是靠奮斗而取得成就的呢?(恰當引用名言,畫龍點睛,值得借鑒!)
奮斗可以戰勝困難和挫折,也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在這個充滿機遇的新時代,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讓我們一起奮斗吧!(蘊含哲理+感召結尾,升華主題!)
《開學第一課》有感15
電影的定位是反映校園欺凌問題,讓觀眾認識到校園欺凌帶來的巨大危害,它不但會改變人生,更會索人性命。
什么是校園欺凌?就是指由少數人組成的群體,對個別人進行圍攻、羞辱、孤立、毀謗,并對其身心進行持久的傷害。那么,被欺凌的為什么會是ta?不知道,或許ta太漂亮,或許ta學習太好,或許ta太懦弱,或許ta出身卑微,或許ta怎么都叫人看不順眼,但是,這都不是ta的錯。
陳念在受審時曾質問懷孕的女警官:“我是被欺凌者我有錯嗎?我尋求過幫助,可是有用嗎?如果是這樣一個不安定的社會,你忍心把你的孩子生出來嗎?”這些話擲地有聲,然而,也說到了關鍵點上,那就是家庭教育!
反觀魏萊何以成為校園欺凌者,她家境富裕,她的媽媽言語中帶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她認為自己的女兒是最優秀的孩子,她給她規劃好了一個光明的未來。因為高考失利,魏萊的父親一整年都不跟她說一句話,她來到這個學校復讀,她要成為她父母期望中的人上人,她不允許別人比她強,她靠著自己的.美貌和金錢,無所不用其極的欺凌成績優秀的胡小蝶,胡小蝶不堪受辱跳樓自殺后,她不但一點都不追悔,轉而繼續欺凌成績好的陳念。她像惡魔一樣狠狠地捅人一刀,又像天使一樣帶著笑容去安慰,她不知道什么是犯罪,她冷血,而她的內心,是不是也在渴望真正的關愛呢?這難道不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嗎?為什么女兒內心那么陰暗,而父母就一點都沒有察覺呢?魏萊欺凌團的另一個女生,父親接到處理女兒的通知來到學校,二話不說就是暴打自己的孩子,這難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嗎?
再來看看學校方面,只注重升學率,一個生命不在了,只賠了些錢就了事。警察到學校調查,當上課鈴響時,學校領導居然說:“讓她去上課吧,她們高三的時間耽誤不起。”難道一條逝去的生命真的不及幾節課重要嗎?
還有警方,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取證不足、缺少直接證據,所以即便陳念報了警,警方也無法對欺凌者給予懲處,尤其是這些未成年人,只能交回學校給予相應的處罰。可是,為什么取證不足?因為學校的無關痛癢,因為學生們的冷漠。高考,也是一場競爭,這就是現實。
其實,不只是學生們的冷漠,還有群眾的冷漠。陳念在小巷里被欺凌的時候,那么長的時間,那么大的動靜,沒有一個人發出一聲正義的吶喊,沒有一個人打一下110報警,只在最后時刻,從一扇窗子后面,傳來一聲“再鬧就報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這場暴行。
再看看那些被欺凌的對象,幾乎毫無例外的,生活在底層社會,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自身弱小,性格自卑懦弱,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和保護,淪為被欺凌者時不敢聲張。這不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嗎?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十七八歲,本該是最美的青春年華,那些即將成人的少年本該在陽光下大聲歌唱。然而,在陰影里,藏著什么誰知道呢?不要因為一時的欺凌,而成為一生的影響。
校園欺凌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它需要家庭、學校、警方以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共同努力,關愛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已經足夠,憑借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想起了東野圭吾《白夜行》里的這段話,想起了雪穗和桐原。
【《開學第一課》有感】相關文章:
開學第一課有感06-23
開學的第一課有感06-25
《開學第一課》有感12-17
開學第一課有感作文07-03
開學第一課有感 作文07-03
開學第一課有感范文05-31
開學第一課有感300字07-03
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精選11篇)10-10
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精選11篇)10-10
秋季開學第一課有感(精選6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