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端午節作文[優選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 篇1
六月二日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走到廚房正看見母親、奶奶和爸爸在熱火朝天地不知道在做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節啊!我去洗了手,擠進母親和奶奶的中間,只看見一些綠綠的葦葉、黃黃的糯米、紅色的豆子和一捆捆線。我尋問奶奶粽子到底怎么做?奶奶用柔和的聲音說:“首先把葦葉圍成一個漏斗形狀,把糯米放進去,然后按住再裹起來,最后用線捆起來。看一個粽子就做好啦!”我看著奶奶的做法也隨手拿起了兩片葦葉開始包了,我好不容易把葦葉包成了一個漏斗形狀了,我把糯米放進了皺巴巴的葦葉里。
咦,為什么糯米會從下面漏出來呢?我低頭一看原來底下有一個很小的洞,我輕輕地把葦葉收緊一些,可是天不從人愿葦葉破了。“唉!”我開始不耐煩了,母親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對我說:“寶貝,別灰心,多做幾次就會了。”說著母親拿起葉子包了起來,看,小巧玲瓏的葉子在母親的手中變成了一個綠油油的大粽子。我驚呆了,母親包粽子的'速度竟然這么快。我暗暗下決定:我一定要把這粽子給包好!
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我終于包出了一個像樣的粽子,不管它很難看,但是我還是很欣慰的,因為它是我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才包好的。
啊!這次的端午節過得真給力啊!
端午節作文 篇2
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 不知道的那我告訴你們。
奶奶說是這樣的:“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風俗與紀念屈原有關。傳說屈原投江后洹羅江附近的漁民聞訊立即駕漁舟趕來搶救。為了盡快救到屈原的遺體,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擔當漿片,幾個人劃著一只船,爭先恐后,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沒有找到。這里的.漁民耽心屈原的遺體被魚吃掉,就用竹簡裝米丟在水里,讓魚去吃,免得傷害他。東漢初年(公元1世紀)長沙有個叫區回的人,白天睡覺,夢見屈原對他說:“聽說你要來祭我,我很感謝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給蛟龍搶吃了,希望你用楝樹葉把桶塞好,外面用五彩絲線纏起來,因為蛟龍怕這些東西,區回就照他的話去做。這就是五月五日————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包粽子的由來,據蕭梁時吳均(續齊諧記)說:“世人作粽,并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汩之遺風也。”
端午節作文 篇3
陽光輕輕的灑落在窗簾上,透過紗紗的簾子照耀進我的臥室。
睡意朦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筆袋里翻出了我的寶貝——五彩繩!端午節的帷幕從此拉開。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著艾草,給孩子系上五彩繩,提前為孩子包好粽子,還有些人家會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去賽龍舟……
清晨的太陽似乎有些嬌羞,躲在云朵后面探頭探腦的。來到飯桌前,看著深綠色的粽葉包裹著的粽子,聞著陣陣飄香的粽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準備的用艾草水煮過的雞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縈繞。我的媽媽在廚房里忙進忙出的,雖然開著窗,清涼的微風悄悄拂過我的媽媽的臉頰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舊是一滴一滴的順著我的媽媽的臉頰滑下。我抽了一張餐巾紙,小心翼翼的給我的媽媽擦拭臉上的汗珠。一瞬間,童年的無數回憶在腦海中重現,那些塵封的回憶在眼前浮現。我的媽媽從小為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我的媽媽都會提前好幾天準備好五彩繩、粽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我的媽媽總是寧愿自己一大清早的離開被窩起來忙活也不會把我從睡夢中叫醒。
看著我的媽媽臉上的汗水,淚水不禁浸濕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終于等到我的媽媽去上班啦!
我開始搗鼓,尋找家里的繩子,最好是能找到顏色鮮艷的。費盡千辛萬苦,歷經重重磨難,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會做啊,不過沒有我可以學嘛。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抬頭竟然已經十點半了!苦心人天不負,在萬般努力下我成功啦!雖然賣相不好看。
暮色開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紗衣,我的媽媽回來了。我悄悄地背著手走到我的媽媽身邊,推著我的媽媽讓她坐下,而我則蹲下讓我的.媽媽伸出手默默地給她系上屬于她的五彩繩。我的媽媽的淚水在眼里打轉,或許她從未想過她的女兒會給她系上五彩繩。
端午節到了,往年都是我的媽媽為我系上五彩繩,都是我的媽媽給我帶來溫暖的祝福;今年我來給我的媽媽系上五彩繩,換作我來給我的媽媽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繩把我和我的媽媽緊緊地系上,一根五彩繩延續了我心中的那點祝福!
端午節作文 篇4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跟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云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么,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跟楚懷王的后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跟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采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后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一個瘡癤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過后的艾葉采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熏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干,擰成“煙繩”,夏天用來熏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可以辟邪保平安。剛扎上時,色彩很鮮艷。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據說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來曬干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一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去瓜地,說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作文 篇5
勤勞的大公雞還沒睡醒,太陽公公就被這濃濃的粽香給吸引了起來。還在睡懶覺的我隱隱地感覺到有人在自己的手上系些什么,睜開朦朧的睡眼舉起手才發現原來是五彩繩,心里一陣歡喜"端午節終于來了!"
我的家住在美麗的長白山腳下,充滿了大自然的氣息。雖然沒有賽龍舟這種隆重的比賽,但卻充滿了濃濃的鄉情。
天才剛剛透出一絲光亮,我和媽媽就一同去大河邊洗臉。我們到河邊已經有許多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來洗臉了,清澈的河水撲在臉上舒服極了。洗完臉后,我和媽媽一起去河邊林中采艾蒿,準備回家插在大門上。回來的路上遇到了賣香包的老奶奶,我很喜歡香包,媽媽就給我買了一個又香又漂亮得香包。回到家后,奶奶包了許多香噴噴的`粽子,還煮了茶蛋,貪吃的我放下手里的艾蒿和家人一起品味著粽子和茶蛋。
端午節雖然沒有元宵節的花燈;沒有除夕夜的晚會,但她擁有自己那份最獨特的味道。家鄉的端午充滿了濃濃的鄉情。我喜歡端午節——它充滿了一種特別的氣息。
端午節作文 篇6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天早上四五點鐘左右,媽媽就叫我起床去踏青,無奈,我只好跟著媽媽踏青去了。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江邊兒,我和媽媽加快腳步來到浮橋旁,準備過橋。我不慌不忙地走到了浮橋中間,一艘船駛來;浮橋開始劇烈的搖晃,我立刻抓住媽媽的手,來減輕自己的`擔憂。終于過了橋,我們來到江北,我看見有許多花,就采了一大把。可是我不知道艾蒿長什么樣,媽媽采了一把艾蒿,讓我記住艾蒿的樣子。不一會兒,我也采到了一把艾蒿,媽媽說:“端午節用釆來的艾蒿洗臉洗手,不招蚊蟲叮咬。”我馬上用艾蒿,洗臉洗手。
走了一段兒路,看見了一個涼亭兒,里面有許多人,有的人帶了寵物。有的寵物,看見人多就害怕;有的寵物見人多,就高興,高興得都想在水里洗個澡。
我們休息的差不多了,回家的路上我們買了五彩繩,媽媽說戴上五彩繩并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場雨時把它扔掉,就能除掉霉運氣。我們還買了葫蘆和香包。
我回到家,就累得躺在了沙發上,我看見媽媽把雞蛋和粽子端了上來,勞累頓時一掃而光。我吃得狼吞虎咽,爽口舒心。
我喜歡端午節,我一定讓端午節傳承下去。
【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兒時的端午節06-27
端午節作文:美味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 :歡樂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童年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民間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家鄉的端午節06-26
悠悠端午節_端午節作文03-25
端午節作文:幸福的過端午節06-26
關于端午節作文:家鄉的端午節06-27
描寫端午節作文:童年的端午節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