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學習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1
一、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基本內涵(基本特征):獨尊、至上、世襲。根本特征:至高無上。本質:君主專制。皇權具有隨意性和獨斷性,因此皇帝個人的品行和執政能力決定了王朝的穩定和興衰。
2、相權與君權的矛盾
丞相的職責:(略)
根源:制度本身。
歷代皇帝調整相權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權,加強統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彌補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3、漢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無能;為了抑制丞相的權利。
結果:中朝成為了決策機構,外朝變為執行機構;丞相權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現:是君主專制本質的反映。
4、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現于隋,完善于唐。
評價:三省分工明確,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證了皇權的獨尊(特點);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重大創新。是唐代社會繁盛的政治保障。
5、宋代:
措施:設副相、樞密使、三司分別分割宰相的行權、軍權、財權,確保君權的獨斷地位。
評價:相權進一步削弱,皇權加強;也給宋朝帶來了冗官、冗費問題,是宋朝中期社會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監察制度:
1、歷代王朝的監察制度: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監御使。
漢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唐朝:御史臺;宋朝:提點刑獄司。元朝:御史臺。
2、評價:
積極:在監督官員規范執政,防止官員的貪污-腐敗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局限:實際效能是有限的,無法從根本上監督和扼制官員的腐敗行為。監察官員并不能代表社會履行職責,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識拓展:刺史制度的特點:以輕制重(以小制大)。
三、選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祿制):
開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戰國。
選官依據:血緣和出身。
世襲。
2、察舉制:
開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漢;衰落于東漢。
選官依據: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
方式:自下而上推薦人才的為官的'制度。
途徑:征召、舉薦等。
特點:封閉性,民意無從體現。
3、九品中正制:
開始于魏晉,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選官依據:血緣和門第。
特點:世襲,等級森嚴。
4、科舉制:
開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依據:文學才能。
評價:
進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局面;保證了行政人員的來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學風氣;體現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試的內容和范圍不出儒學經義,尤其是到了明清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才。
四、地方行政制度
1、歷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秦漢:郡、縣;西漢中期后是州、郡、縣。
唐代:道、州、縣。
宋代:路、州、縣。
元代:
實行行省制(10個),形成:省、路、府、州、縣。
兩個單列行政區劃:“腹里”即中書省;宣政院(藏、青、川)。
評價:行省的設置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對于加強中央集權,特別是調整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明代:承宣布使司、府、縣。
清代:省、道、府、縣。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趨勢:
五、拓展與補充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職責:中書省(起草政令);門下省(審核);上書省(執行)。
2、宋代“二府”:即掌管軍事的樞密院(西府);掌管政務的中書門下(政事堂、東府)。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2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近代:歐美)
自查點:
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和發展歷程、特點?
美國共和制確立和發展歷程、特點?
法國共和制最終確立標志?
德意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背景、確立的標志、特點?
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過程:光榮革命:1688年,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
《權利法案》:1689年,確立君主立憲制,議會主權,國王受限
責任內閣制:國王統而不治,首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特點:①保留國王,實際上 “統而不治”的地位,作為國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國家的最高權力在議會,實行代議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并對議會負責。
二、美國共和政體
背景: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誕生,實際上是13個州的松散聯盟(即邦聯)
確立:1787年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貫徹分權與制衡,包括聯邦制原則、三權分立原則、人民主權原則
評價: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憲法,確立美國為聯邦制總統共和政體。②促進美國近代化的發展。
局限性:承認黑人奴隸制,印第安人沒有公民權,婦女地位低下。
發展: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9世紀中期,美國形成民主黨、共和黨輪流執政的格局
三、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背景:(艱難之路)1789年法國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國的確立。
確立:1875年初,國民議會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意義:從法律上正式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制共和國),標志著法蘭西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背景:俾斯麥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德國統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確立: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特點:皇帝不是虛位,而是握有實權。皇帝和首相掌握國家的大權。議會對政府沒有監督權。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學習總結07-02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12-14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0-17
(精選)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2-14
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5-14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05-05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大全(4篇)01-18
高中歷史必修一概括知識點3篇[通用]03-16
高中歷史必修一單元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