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匯編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這幾周,體育教師在學校都在教我們武術操。
體育教師經常給我們說:“做這個操的時候要有力度,不要像軟麻花一樣。”我們個個都認真的學習,體育教師又說:“必須要練好武術操,因為這是要比賽的。”同學們一聽就更加努力了,不光認真的看教師的'動作,還在家里邊看視頻邊練習。我想:“我一定要好好練,給我們班爭光。”
經過這幾周的練習,我們前三節已經很熟悉了,現在正在練第四節踢腿運動。每個八拍的動作各不相同,所以要牢記每個動作在哪個八拍,這樣才能做好操。我每天回家都給爸爸媽媽表演,讓爸爸媽媽看看我做操時有沒有力度。爸爸媽媽總是對我說:“表現的很好,很有力度。”
同學們,只要有決心,什么事情都能做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呼—呼—”天空中展開了一朵又一朵五彩繽紛的煙花,我才想起—春節來了。
打開門,迎面的是一陣陣的寒風。家門兩邊沒有紅紅的對聯,門上也沒有倒貼著的“福”字,門口更美有掛上那一對紅彤彤的打燈籠,整個世界一點節日的氣氛也沒有。我疑惑了:為什么我沒有感到年味兒呢?
深思中,我的記憶又回到了以前。
小時候,春節是我最快樂的.日子。我可以穿上新衣服,一蹦一跳地去玩鞭炮煙花。“呼—呼—”笑看天空中的煙花,我可以在家里吃得肚皮圓溜溜的,幫媽媽整理好房間,開心地等待客人的到來。我們也可以在父母的帶領下到親戚家串門,吃飽喝足后,待會厚厚的紅包……
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過節時大家一個個都在家睡大覺,對那些節日傳統也越來越不上心了,反倒是對那些“洋節”十分推崇。
就拿圣誕節來說吧,這原本是西方的節日,但在現在的中國卻比春節還要受歡迎。圣誕節時,大街小巷里,掛滿了彩燈。窗戶上,盡是雪花片。家門口,都是一顆顆精心裝飾后的圣誕樹,大人小孩們都戴著圣誕帽。在平安夜時,水果店里還盡是一個個被彩紙包好的平安果,好不熱鬧!
我不禁感慨萬千:我們的傳統文化呢,它已經漸漸被我們中國人忘記了吧?
現在許多外國人,都在過中國節,而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竟然淡漠了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這些傳統節日中傳承的都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啊!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認為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對外來節日也要借鑒和包容,適當的把它融入到本民族文化當中,把傳統文化推向世界,融入國際社會!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要把這些流失的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京劇是祖國傳統文化之一。京劇,是流傳全國,影響最大的劇種,它以高超的表演藝術和擁有眾多名角,名劇目而成為中國戲曲杰出代表,飲譽世界。
京劇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劇,通稱黃皮戲。清乾隆五十年起,相續進入北京演出,同時吸收了漢調,秦腔,昆曲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融化,演變成一種新的聲腔,更為悅耳動聽,稱為“京調”。現在我們稱為京劇。京劇的角色根據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角色行當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點,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京劇的服飾有它獨立風格,色彩艷麗,描龍秀鳳,五顏六色,質量考究,在舞臺上大顯身手。京劇是以完整的故事情節,悅耳動聽的.聲腔,色彩艷麗的服飾,更用高超的表演藝術吸引了古今中外廣大觀眾,讓人們享受到了中國戲曲的魅力,也使人們從故事情節中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勸人為善受到教育。京劇是中國戲曲的魂寶,祝愿它繼續發揚光大,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于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七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壯族受漢族的影響,也很同情這對難得相會的夫妻。但壯人還另有說法,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后,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采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糍粑、糯飯,一直擺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這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里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奠都燒一些,燒過之后,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后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你從泱泱古國走來,滿身繁華;你從浩瀚的中原文明走來,帶著厚重的文化氣息;你從中華的歷史走來,帶著中國人的特點,剛柔并濟。
都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悠久綿長,先輩們的創作舉世無雙;都說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群星閃爍。但是,現在有多少流傳下來,不被世人遺忘呢?
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張民族合照。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除漢族外的五十五個民族,身著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如此盛大而莊重,真是一朵朵燦爛的花。反觀漢族,再普通不過的白色短袖襯衫、牛仔褲、運動鞋,這身簡潔的著裝,在其它民族華美的服飾中多么突出,多么刺眼。莫非漢族人就只能穿外來的短袖襯衫、牛仔褲嗎?
你要問,漢族人有自己的服飾嗎?當然,我最愛的,便是漢族的服飾——漢服。
曾經聽過一個新聞,有一個女孩兒,穿漢服去逛街,卻被人認為是日本的和服,當街被打。當時,我多么氣憤,怒氣占領了胸腔。打她的人可都是漢族人啊!我們竟然連自己的傳統服飾長什么樣都不知道!而日本把自己的傳統服飾——和服當做最重要的珍寶,唯有最重要的節日,才拿出來穿。而漢族,重要的日子男生穿西裝,女生穿晚禮服便為隆重,可是,這些衣服都不是我們民族的。
誠然漢服寬幅大袖,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現代的生活節奏,就像不停旋轉的陀螺,快到讓人無法琢磨。但是,漢服給人的感覺是那么寧靜、優雅,仿佛與世隔絕一般,卻有一種從容與淡定。從這么一件衣服上,看出了漢族男兒的錚錚鐵骨,漢族女兒的溫柔細膩;看出了漢族的繁榮與鼎盛;看出了漢族祖先的智慧。
想當年,李白、杜甫的'空國情懷;項羽“背水一戰”的決然;岳飛的誓死抗金,為國犧牲的精神,似乎都蘊藏在了漢服之中。
不是我不喜歡現代,現代科技發達,經濟繁榮,公平、民主,這都是古代比不上的。我只是想要中國人憶起自己的“根”。
我希望漢族人能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愛護自己民族的傳統,不要讓它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之中,成為過去。不止漢服,其它很多也是。
古人的文化,博大精深,就以漢服為例,它看上去華麗優雅,飄飄欲仙,其實卻有很多內涵。唐裝領口內方外圓,意味著天圓地方;皇帝冕服上有著像征著皇帝地位的十三章紋;而頭上的“冠”也有講究,兩耳外垂下的“充耳”是提示帝王聽大臣們的意見。就連衣服的顏色,也有講究,霸氣的冕服代表著皇帝的至高無上,而女子的服飾更是體現出女子的溫柔,卻又有一些“巾幗不讓須眉”的味道,不由讓人想起花木蘭,樊梨花這些女中豪杰。
國家是由一個個民族組成的,而世界又是由一個個國家組成的。若是連民族的傳統都保護不好,何談守護國家的文化?
別看傳統文化是過去的文化,但是如果沒有了它,那么一個民族就如同沙灘中的一粒沙子,變的平凡無奇。正是有了傳統文化,民族才會獨一無二。
愿中國傳統文化流傳萬年,永不凋零;愿先賢精神,萬古流芳;愿廣大炎黃子孫,銘記先祖,不忘初心;愿先人遺志,永世流傳;愿中華文明,走向輝煌!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賽龍舟,春節吃餃子……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春節倒貼福字的來歷。
從前,有一個大官,他命令大家在過年的時候貼福字。在一次過年,那位大官想了解了解百姓過得怎么樣。大官走在大街上,他發現了一位人家把福字倒著貼,于是,那位大官叫士兵把他們全家抓進了府里。大官審問其中一人,道:“你怎么把福字倒貼了?”那人顫抖著說:“大人,把福字倒貼,讀起來就是福到,所以小人就自作主張將福字倒貼了……”大人聽了,感覺很有道理,不但沒有罰他們一家,還獎勵了他們。
我們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奇妙啊!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石矸街道馮家小學303班三年級:董柯雨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在其久遠博大之中,卻“統之有宗,會之有元”。若由著述載籍而論,經史子集,萬億卷帙,概以“三玄”、“四書”、“五經”為其淵藪;如由學術統緒而言,三教九流、百家爭鳴,則以儒、道兩家為其歸致。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至于文學、藝術皆根植于上述思想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以地方為特色的區域文化,其中不乏下里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但有許多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部分逐漸散失了,于是傳統文化傳承就突顯出了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在經濟社會告訴高速發展的今天,拜金主義、虛無主義等社會意識形態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傳統文化中其中許多的重要環節已經出現了缺失的情況。在這種環境下,不乏有一批諸如馮驥才、余秋雨等學者以不同的方式開展對傳統文化的搶救、傳承和弘揚的工作,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此次的兩會上,陳愛蓮委員的提案“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快國家軟實力建設”獲得40余位委員的聯名支持。40位委員分別來自僑聯、宗教、科技、婦聯、致公五個界別。這份飽含深情的提案指出,為更好地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國家軟實力,就必須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發掘民族和諧文化資源,并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推動傳統文化傳承中正本清源,讓文化精華不要在利益面前迷失。另一方面,在社會上,對于傳統文化創新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是在韓國搶注“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后,有關我國將春節等傳統文化節日伸遺的工作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不難看出,如今的整個社會都已經逐漸地意識到了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重要性。
當然,也有一些聲音,認為傳統文化的創新也很重要。在這里,我們其實并不否認一部分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的作用,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傳統文化的創新是應該首先以傳統文化的傳承為前提的,沒有傳承,哪來的創新呢?不論是最近易中天的品三國,還是于丹的.讀論語,都是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創新。事實上,創新只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一種手段,目的還是傳承。毋庸質疑,作為目的的傳承顯然要比作為手段的創新更加重要。更何況,現在諸多的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大部分也只是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外表,而無法撼動傳統文化的內核,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說這種所謂的創新重要性大于傳承呢?
不過,有少部分的真正創新的確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內核,形成了所謂的新文化形式,但改變傳統文化內核的成果是怎樣的呢?且不說大話西游,大話三國之類的惡搞文化,就便是最近的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許多現代戲說的歷史劇,也不過是現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被流行元素所扭曲的結果。另外有一些文化悲劇也是在這種創新的背景下發生的,諸如納西族、東巴教等例子,結果只能使本以十分脆弱的傳統文化走向毀滅,所以我們說這樣的創新不僅對傳統文化沒有好處,反而有害。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經過了時間的考驗,蘊涵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因此,在時代今天的我們,就更應該努力傳承傳統文化,繼承并使之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期盼已久的“走進民俗傳統文化”的活動,終于在我們明鏡小學的操場上熱熱鬧鬧的舉行了。
我們在張老師的帶領下,興高采烈的來到了“拉白糖”的地方。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這個糖是怎么拉出來的'呢?同時眼睛目不轉睛的盯著叔叔。只見:叔叔把一大團糖(像面粉一樣的)套在一根木棍上,繞過來粘在一起,然后,向后面拉長。這樣,一遍一遍的重復著。
越拉越白,越拉越長。在我們焦急的等待中終于拉好了,可以吃到垂涎欲滴的拔絲糖了。這時,張老師說:“吃的時候,一定要拔出絲來。”我聽了,一次次的嘗試,哇!真的好好玩哎,即可以吃又可以玩。真的哎,真的可以拔出絲的!好神奇啊。我禁不住叫了起來。可沒過多久,我覺得這樣一小口一小口吃不過癮,干脆全部塞進嘴里,一個字“甜”!
接著,張老師又帶領我們來到了小廣場上的“爆米花“制作點。映入眼簾的并不是爆米花機器,而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們穿過人群,來到了機器旁。只見大爺坐在小板凳上,右邊一個木頭做的風箱,右手不停地在拉動著。左邊一個黑黑的機器,里面裝有米或玉米。時間到了,只見大爺用一個大麻袋蓋在機器上。然后手握住一根木棒,一只腳踩在機器上,用力將木棒往前一推,“砰”地一聲響,一股白色的煙霧冒了上來。我們興奮的往前擠,用手抓了一大把,迫不及待的放進進嘴里,咦,怎么是淡的呢?沒有加糖啊!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隨后,我們這群快樂的小吃貨們又吃了甜甜的凍米糖,糯糯的麻糍,美味的豆腐腦……今天可是當了一回美食家了。
我們戀戀不舍的回到了教室。張老師教我們如何剪窗花。我們跟著視頻,先畫畫,再沿著畫好的剪下來,感覺剪的不錯,栩栩如生。
今天的“走進民俗傳統文化”真是太有趣了!既有好吃的美食,又有好玩的剪窗花。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12-17
傳統文化作文07-02
讓傳統文化回家作文12-14
傳統文化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