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實用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豐富多彩!有詩、詞;有京劇、曲藝;有書法、國畫;還有對聯、燈謎、歇后語等等,但我最喜歡的要數中國的傳統節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陰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每年過年,街上到處是張燈結彩,人山人海,鞭炮聲此起彼伏。小朋友們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能看到精彩的春節晚會、能吃到豐盛的.春節大餐,還能拿到長輩們的壓歲錢。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最吸引我的還是能吃上我最喜歡的粽子。據歷史記載,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家人團圓。關于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故事,帶著這些憧憬,每年的中秋節,我都賞月。
農歷9月9日,是“重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登山,暢游歡愉。每到這一天,只要有時間,媽媽都會和我帶著爺爺奶奶去爬山,我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除上面的節日以外還有清明節、七夕節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我愛中國的傳統節日,更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彩旗飄飄。商場里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過年啦!媽媽會準備豐富的食物,還給我買漂亮的`新衣服。爸爸買了煙花和鞭炮,"砰,砰,砰。"鞭炮響起來了,煙花在空中綻開,五顏六色的彩條飄落下來,就像仙女散花,美極了。爺爺奶奶笑呵呵地發紅包給我們,還說:"新年快樂!學習進步!"我接過紅包,并說:"謝謝爺爺奶奶,祝你們健康長壽!"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進屋了,我們一邊吃水果一邊看聯歡晚會,真開心!
春節多么熱鬧啊!我愛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今天是我參加“國培計劃”(20xx)置換脫產研修培訓學習的第五天,也是中秋節假期的最后一天,由于明天就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中秋節了,所以走在師專的校園里,所有的一切都彌漫著過節的氣息。
學校門口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讓我們這些在師專學習的國培學員們也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起了自己家中的親人。餐廳旁邊的小攤上,開始零售的盒裝月餅,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了中秋過節的氣息;教室里,年輕的男男女女在精心布置著,準備晚上的中秋節聯歡會;校門口,一些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提著自己的大包小包,準備上車,駛向自己夢寐以求的`溫暖的小家。
來到教室,也許是由于明天要過節的緣故吧,學員們的臉上露出一絲喜悅的神色,互相交談著回家給孩子和家人帶一份什么樣的禮物,在他們的課桌旁,放著早已經收拾好的行李,只等著放學的鈴聲一響,就歸心似箭般地回到已經離別了一周的家中,正在這時候,大家的手機上收到了班主任韓老師發來的短信,在祝福我們雙節快樂的同時,告訴我們由于路遠的學員要回家過節,下午的課程安排取消,這個喜訊讓我們這些成人也歡呼雀躍了好一陣子。
終于熬到放學了,我們顧不上吃中午飯,就提著行李向公交站牌走去,此時此刻,中秋節回家團圓的信念就成了我們的精神食糧。
此時此刻,我想起了王維的那兩句著名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也許是我們中國人的共性吧!
最后,祝愿全體學員和老師旅途愉快!合家團圓!和家人過一個歡樂祥和的中秋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啊!有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勞動節,清明節,臘八節,元旦節……民間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有微雕,刺繡,剪紙,泥塑,皮影,吹糖人,磚雕,瓷刻,木偶,蠟染,臉譜……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除夕和春節,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陰歷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春節的前一天是除夕夜,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讓我在家帶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天漸漸地黑了,“年”來到了村里,可大家只聽得“年”的一聲喊叫,原來是因為那個乞丐身穿紅色披袍,還把老婆婆的家打扮的燭火通明,還放著煙火和爆竹。所以“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
沒過多久,這件事就廣為流傳了,大家都效仿那個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果然,“年”再也沒有出現過。
更因此,到了春節家家戶戶也會張燈結彩,所以,過年才有了貼窗花,放爆竹的習俗。春節更有拜年的`習俗,相互問候。還有吃年夜飯的傳統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吃一頓晚餐……還有許多習俗。
中國的習俗和傳統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的有進步。”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請“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二年級的語文課上,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節日中的傳統文化,我特別喜歡這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最愛的就是過春節,因為這是中國最隆重和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過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街上掛滿了紅燈籠,大人小孩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回家過年。這時,我遠在外地的姑姑姐姐們也都回到奶奶家,長輩們給了我好多的大紅包,爸爸還給我買了好多煙花和摔炮。天一黑,我就和姐姐們一起出去放煙火,我們玩得好開心,直到春晚開始,我們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家,然后與家人一起邊吃東西邊看晚會,精彩的表演讓全家人哈哈大笑,我真希望天天過年,天天這么快樂。
春節過后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晚上,我打著媽媽給我買的漂亮燈籠走上了街頭。在大潤發超市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猜燈謎,我們猜中了好幾個謎語,贏得了好幾個獎品,好開心啊!回到外婆家,全家人團團圓圓地吃了香甜的元宵后,我又在外婆家樓下和爸爸放起了煙花,我跳啊、叫啊,整個小區都回蕩著我快樂的聲音。
我最愛的就是這兩個傳統節日。當然,中華優秀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專屬于中國人的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些美好的文化,并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一天,叔叔和嬸嬸請我們一家去餐館吃飯。鄰桌坐著兩個西裝革履的小青年,他們點了四涼三熱一湯,要了一瓶白酒。倆人上來就大口喝酒,吆五喝六,劃拳“猜色子”一頓喧囂,每道菜都是“蜻蜓點水”地吃了幾口,湯似乎根本就沒動。一瓶酒見底后,倆人面紅耳赤地就拍拍屁股結帳走人了。服務員將剩下的大半桌的菜全部倒入垃圾桶中。
我問服務員:“姐姐,你們這里吃剩下的飯菜可以打包嗎?”服務員說:“可以呀!”我十分納悶:“剩下這么多菜,他們怎么不打包帶回去,熱一熱還可以繼續吃的呀?”服務員不置可否地說:“可能怕麻煩,也可能愛面子吧!”服務員又說:“我剛剛從農村出來打工不久,看到那么多的飯菜都白白地倒掉了,真的也很心疼。我爸爸媽媽常說,浪費糧食就是犯罪的!”
浪費糧食就是犯罪!這句話讓我震驚了許久……
我們離開時,我讓服務員姐姐把能打包的都帶走了,包括幾粒“水煮花生米”。
千百年來,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上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教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我們好象更加“健忘”了,把好習慣拋棄了,卻養成了奢侈浪費的壞毛病,在攀比心理的左右下,浪費現象甚囂塵上。我粗略的計算了一下:中國目前有13億5千萬左右人口,除去嬰兒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不能主觀消耗糧食的老人病人,至少還有10億左右,10億人,每人每天節約20克糧食,一年下來,全國就能節約73萬噸的糧食。73萬噸,足足夠3000人生活一年了!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看看西部地區的記錄片,還有那么多的人為一日三餐而發愁……我們國家每年還在大量地進口糧食。想想那句:浪費糧食就是犯罪,我們是到了檢討自己的時候了,我們到了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做勤儉節約之事、拒奢侈浪費之行的時候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中國有許多的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們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且傳統文化為出現斷層,但隨著漢字的簡化,城鎮化建設的推進,生產力的發展,曾經優美的傳統文化正在消逝,正在淡出我們的生活。
我們的漢字是很典型的會意字,漢字簡化之前,我們看到一個字就大概知道它的意思,而另一邊的聲旁也讓我們更能便于識記,每一個漢字都是古人對自然的理解,這也是一些珍貴的'研究歷史的材料,而每一個漢字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但在漢字簡化之后,它卻不再具備這些特點。它已經不能很直接地表明這個字代表的意思,它的簡化也給大家識記增添了許多困難,它也無法再承載古人的某些思想。
科技的發展也是漢字傳承路上的一只攔路虎,人們幾乎不用再寫字,只用拼寫拼音再選擇字,這也造成了現在的人們提筆忘字的現象。我國出現的重理輕文之風也令傳統文化的傳承面臨困難,我國比外國人在學習理科上要強得多,我們在理科學習上是領先的,這也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如其他國家的原因。
傳統的節日也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淡去,現在有些人記得這些節日的原因不過兩點:一是一般的傳統節日都是法定假日;二是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美食。傳統節日本身的意義也沒有多少人在乎了。說到中秋節,大家想到的是月餅,而說到端午節,不由自主的會想到吃粽子。這是傳統節日主旨淡出人們意識的一種表現。有多少人會在聽到端午節的瞬間會反應出這是紀念屈原而定的。
我的家鄉是在農村,小時候家鄉過春節時會敲鑼舞獅,雖然那獅子不太可愛,但也會把春節的熱鬧氣氛推向高潮。現在只能在電視上看到舞龍舞獅的場面,讓人不經覺得遺憾。很多傳統習俗已經消失不見了,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不再有那份閑情逸致了,而是選擇在家里玩電腦,看著手機。
在這傳統文化不斷逝去的時代,連我國的國粹也避免不了被淡忘的命運,我國的戲曲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曾經是大家閑時聚會的主要娛樂節目,愛好者也不少現在卻被什么好萊塢電影壓制。這和我國沒怎么開設傳統文化課程也有一定關系,在中國應試教育的氛圍下,傳統文化的學習已不太被重視,一些學校課程表上寫得好好的一兩節課的書法,最終卻被語文課取代,去學習一些死板的如何應對考試的技巧。
因為社會的各界人士的不重視,以及科技生活登上主流的舞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愈來愈困難。雖說在物質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陳舊的東西應摒棄,但應取其精華,去之糟粕,保留古人留下的傳統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已迫在眉睫,讓我們把那些已消逝的傳統文化找回來,把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保護起來,多加學習、推廣,好好的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傳統也有它的年輪。擁抱著新年輪的我們總會視舊年輪為傳統,故在眾人眼里,傳統成了過時守舊的代名詞,更有甚者為其涂上蒼白的毒粉,以屏蔽所謂蟲害,殊不知有些優秀的文化傳統也一并被屏蔽了。
從蒲扇、芭蕉扇乃至檀香扇到電風扇再到空調,社會是發展的,沒有理由去制止善意的改造。改造后的物品暢銷于市場,那改造前的傳統呢?那蒲扇、芭蕉扇的淡淡清香呢?
滴墨于清水,起初并未起色,但隨著漣漪的重疊,最終一池的黑色遮蓋了質樸的清水。蒲扇折了可以仿制,而很多類型的文化喪失了便再難復制。對于一棵樹來說,新舊年輪是不相同的,舊年輪更加凝重,而稚嫩的新年輪與之相比顯得不堪一擊。浮華的現代文化較之于傳統文化同樣顯得蒼白無力,而為何它會突然興起而且幾乎湮沒了傳統文化呢?是物質社會的迅速發展超越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步伐,在全球化大潮氣勢洶洶撲面而來時,人們為了適應新世紀日新月異的變化,拓寬了新舊年輪的邊線,進而造成精神需求的空乏,以至于當我們享受到圣誕的西方氣息、情人節的玫瑰花香時,全然忘卻了那象征喜慶的鐘聲里的.那一份溫馨。
當然,傳統文化的年輪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著瑕疵,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促其生長,畢竟傳統不是單純的枝干,它有著意識,是存在于參天巨樹中的魂魄。這個時代,它正默默地將其年輪交錯融合。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學會澆灌傳統文化的大樹,它會因你的澆灌而老樹開新花。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要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數不勝數,如剪紙、對聯、古詩、傳統節目,春節是大家最重要的節日了。
據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節它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后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紅紙剪一個“福”字貼在門上,在紅紙上寫一些吉利話也貼在門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紅色就再也不敢來了。從此人們年年貼春聯,;流傳至今。每到過年,街上彩旗飄飄,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小朋友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禮花滿天,與家人一起吃餃子看晚會,精彩的表演引的大家哈哈大笑,如果天天過年該多好。
春節過后就是元宵佳節,也是團圓節,這天吃元宵、猜燈謎,寓意家家團團圓圓,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無比幸福快樂。中國傳統節目豐富多彩,讓大家的傳統節日永遠繼承下去,讓大家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漢字具有非凡的魅力。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優美的詩。學習漢字的方法有很多,如通過字形、結構、偏旁等識記漢字。但是,我認為最為有效的識字方法還是《有故事的漢字》所采用的`字源識字法。字源識字法從漢字的小時候入手,也就是甲骨文(金文)入手,講漢字的造字本義和演變過程,這樣,我們對漢字就有一個“通史”而不是“斷代史”的了解。孩子對漢字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都了解了,學習漢字就不覺得枯燥了,而且記得扎實,不容易寫錯字、別字。
比如給孩子講解“羅”字,“羅”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小鳥被網罩罩住了,上面字形是甲骨文“網”字,表示捕鳥的罩具,下面是一只“鳥”的形狀,表示小鳥被罩在網罩里。所以,“羅”字的造字本義:用網罩捕鳥。后來,由本義比喻引申出動詞“招致、收攏”,如“包羅萬象”;還引申出名詞“網罩”,如“自投羅網”;后由“網罩”又引申出名詞“松軟的絲織品”。這樣,知道了“羅”字的本義,我們便很容易理解成語“門可羅雀”了。后來在漢字簡化過程中,簡體字的“羅”將“鳥”字簡化為“夕”,從字形上已看不出來她的本義了。
我們只有通過這種尋根溯源法,熟悉了漢字的起源與演變,才能了解漢字背后的故事,而有了故事,才算是真正知道了這個字。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12-17
傳統文化作文07-02
讓傳統文化回家作文12-14
傳統文化作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