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我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我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我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我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圣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么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我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淀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著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我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我國人,每一
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我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并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著,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昆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個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彩帶時,當在傳統節日里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后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喜歡的傳統文化———春節我喜歡的傳統文化—————春節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我們為什么要過春節呢?是因為傳說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到除夕這天都要來欺負人,人們都很害怕,都紛紛上山躲避。有一個老人他身披紅袍,身旁生著一堆火,竹子噼里啪啦地響著,“年”獸見了大驚失色,偷偷地逃跑了,這事在村里傳開了,大家每年到這時都這樣做,“年”獸逃跑到山里,再也不敢回來了。每年除夕這天我和外公、外婆、妹妹都要一起包春卷,外公負責調春卷的`餡,我和妹妹把春卷皮一張張分開來,外婆就負責包起來。晚上大家都團聚在一起吃我們親手包的春卷,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除夕這天晚上我還要放鞭炮,在炮聲中迎接新年來臨。新年我家門上都要掛上對聯,還要穿新衣服,大人去寺廟燒頭香,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好運。過年我們小朋友還有紅包拿,我恨不得每天都過年該多好呀!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我們將世代流傳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書法,是一門藝術。我認為它是所有藝術中最絢麗的,因為它可以觸動我們的靈魂。當情緒高漲得不到宣泄的時候,寫寫字,一切煩惱就都煙消云散了,而生活又變得美妙起來。
書法是我國四大國粹之一,學習書法可以突出一個人的素質,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古往今來,我國的書法家數不勝數——王羲之的《蘭亭序》、《十七帖》,張旭的草書令人贊嘆不已,宋徽宗的書畫無人能及,柳公權的《金剛經》也為出名。
雖然我是五年級下學期才學的書法,但是我們卻像是一塊磁鐵一樣深深地黏在一起了。學書法的第一天,老師教我們這樣拿筆和寫字的姿勢,有了一點點基礎的我,常常是寫得最好的,學完最基礎的姿勢之后,大家看著老師寫的那筆走龍蛇的.字,也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試一試,看自己能不能像老師一樣寫出那樣好看的字,可是老師卻讓同學們都從基本筆畫學起,顯然大家都有些掃興,結果寫出來的卻像是一根根被啃過的骨頭。老師還告訴了我們,書法這種東西,主要就是要去練,并沒有什么捷徑、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寫好它。現在我的毛筆寫得還算不錯,但還不是最好的,所以我要再接再厲,爭取把毛筆寫得更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知道我的書法之路還很長,我愿做那“臨寒獨自開”的圣潔的梅花。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因幾句口角,陜西張智偉、郭亮和王云璋3位花季少年便對女乞丐李文蘭施以長時間的暴打;而當受害者拖著受傷的身體尋求幫助時,人們表現出了驚人的麻木:衛生院值班醫生眼見其渾身是傷,卻不采取任何診治措施;派出所接到報警后三個小時才派了名司機去處理,村支書非但不采取救治措施,反與派出所商量如何將李送出轄區之外……于是,一條有望得救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新華社8月5日報道)……
很顯然,張智偉等人的殘暴是令人發指的。即便面對“孩子”這樣一個無比廣闊的群體,張智偉等人僅僅是極端的個例,但人們還是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或許一切都緣于偶然,我們甚至可以進行這樣的設想:如果“孩子們”沒有喝酒,他們就不會酒后“鬧事”了,如果“孩子們”后來沒有找到李文蘭,也就不會再發生“乞丐之死”了……
但偶然之外的必然是當我們的'孩子們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將自己擺放在高位將旁人視為卑微的時候,他們也就喪失了對生命最起碼的敬畏之心,于是旁人的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也就隨之貶化。我不知道,當孩子們用菜籽桿插進李文蘭的下身的時候,在他們眼中,作為乞丐的李文蘭是否僅僅是一只螞蟻——在很多的孩子的游戲中,屠戮螞蟻的方式往往是用最小的一個手指頭掐死它,或者是抬高腳,然后狠命下跺。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暑假期間,我看了《中國詩詞大會》,那膾炙人口、博大精深的詩詞深深地震撼著我!
中國的詩詞真美,它天然去雕飾,自然純粹;它香氣馥郁,四季飄香,它悠長繾綣,綿延古今!
我輕輕翻開《唐詩宋詞》,和詩人一起暢游在自然山水之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水綠山青,正是天然之色彩。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像香。”這是四季飄香之氣息。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千里黃云百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這鳥鳴猿啼風吼雨聲,實乃天籟之音,綿延悠長,繞梁不絕。
古詩詞不僅處處描繪著自然萬物,也深深寄托著人們的感情。
詩詞中有真情。“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慈母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摯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思鄉情……這濃濃的感情,無一不體現出中華兒女的真性情!
詩詞中有大義。岳飛精忠報國,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戰無數,以至于匈奴兵對他聞風喪膽,他率領的岳家軍打出了我堂堂中國的威風。“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舍命為國、堅守情操、誓死不屈的英雄氣節,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什么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
靜夜中,晨日里,每當我一卷在手,讀著讀著,就會神游在古詩里。忘記陪伴我的只是簡單的桌椅,也常常忘記我只不過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吟誦古詩,我仿佛來到智慧的源頭。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在古詩里,我們中國人的美在古詩里,我們中國人的歷史也在古詩里。中國的古詩詞是傳統文化中一朵永不凋謝,瑰麗的奇葩!
中國詩詞你最美!一景一物,一花一草。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感受,就能遇見最美的它!
我喜愛中國詩詞的唯美!但我更愛我們偉大的祖國!身為中華的炎黃子孫,我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盼啊盼,終于盼到了除夕。全家人忙活了一天,一桌豐盛的除夕大餐,吃得我們個個肚皮圓鼓鼓。我們吃完了年夜飯,我們一起就去陽臺上看煙花。
我們站在陽臺的玻璃窗前,被外面的景色吸引了。只見一個個小火球“砰”的`一聲飛上了天,在聲聲巨響中,小小的火球在天空中組成朵朵煙花,變幻著色彩和形狀。我想那煙花肯定在向人們祝福,一年里快快樂樂,平平安安。
關于年,其實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呢!傳說遠古之時有一只巨大的年獸,一到大年三十,就出來干壞事,搞破壞,人們都痛恨它。后來老百姓發現年獸害怕紅色的東西和巨大的響聲,于是一到大年三十,人們就在外面放煙花,窗上貼紅色的東西,年獸只能不去老百姓家干壞事了。以后這個習俗就流傳下來。
除夕有好多習俗,吃餃子、年糕,貼春聯、年畫、掛燈籠,放煙花、炮竹。大家張燈結彩,除舊迎新,合家團圓,其樂融融。
今年過年我又有不少收獲。在這里,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天天有好事發生!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問我家鄉有什么民俗,東北二人轉就是一絕。
二人轉是東北傳統風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為表演演員,以板胡、鑼鼓為伴奏工具,以簡練的臺詞,粗獷的唱腔為特色,以唱、說、做、舞為表演手法,以手絹、扇子為道具。該表演形式簡單,幾十個觀眾和兩名演員組成的一個露天小劇場,但卻深為人民所喜愛,東北人們喜愛聽二人轉甚至到了“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的程度。連周總理當初路過吉林看了一場二人轉,都贊嘆道:“二人轉不愧為中華文藝瑰寶之一,應該好好發揚”。
二人轉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幾種,其中廣為流傳的是:人們在田間地頭干活時,又累又無聊,有兩個人想了一個辦法,將農田種菜的事件及村子里發生的喜劇性質的事改為唱詞,給人們表演出來,慢慢就演變成了今日的二人轉。
二人轉以它那獨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詞博得了人們的喜愛。而且二人轉有著自己獨特的演繹風格,在正戲表演之前多加一個“小帽”。俗話說“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調,唱戲的白搭,看戲的外落。”現在,小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二人轉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雙回門》《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轉”這種民間藝術形式,給人們帶來無限歡樂。人們喜歡它,也在發展它。很多地方辦起了二人轉培訓學校,使得這門民間藝術得以廣泛流傳。而因二人轉一炮走紅的轉星也不在少數,除了眾所周知的趙本山,還有小沈陽,孫小寶等。他們在春晚的亮相,給億萬人民帶來了很多的歡笑。
二人轉就是我們的民俗,也同樣是中國老百姓的喜愛,我衷心地希望它發展越來越好。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
傳統文化作文精選12-15
傳統文化深思作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