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阿甘正傳》有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阿甘正傳》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阿甘正傳》有感1
珍妮說,阿甘你不懂愛。
阿甘從小到大都沒哭過,珍妮拒絕他的時候、巴布死了的時候、他的媽媽死了的時候,阿甘都沒有哭,但是珍妮死了之后,阿甘站在她的墓前哭了。我想阿甘最愛的人珍妮,他記不得很多事,但卻記得珍妮的每一句話,他總按照珍妮的話做,但是珍妮在即將要死的時候才回到阿甘的身邊。
珍妮的一生都是可憐的,所以她即將到達生命的盡頭時,對阿甘說:我們結婚吧。她明白阿甘是唯一能給她安慰的人。我想她同樣是愛著阿甘的,因為就算她不與阿甘結婚,她明白只需要她的一句話,阿甘也會養她們的兒子。
由于童年的`創傷以及成年后的吸毒經歷,珍妮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她在愛與不愛之間徘徊,不管是一開始還是結尾,她都選取了離開。如果珍妮是一只自由的鳥,她必須會選取留在阿甘身邊。她與阿甘一齊祈禱萬能的上帝,請讓我變成一只自由的鳥。珍妮死了的時候阿甘去她的墓看她,就在阿甘要離開的時候,樹上的鳥飛了起來。阿甘回頭癡癡地望著,那是珍妮在與他道別,珍妮微笑著說:我要走了。
生命快結束的時候你會想和一個人那么靜靜坐著,沉默著讓時間流逝,然后靠在他的肩膀上一覺不醒。那一刻,珍妮想到了阿甘。小時候的學校巴士上,珍妮讓阿甘坐在他的身邊,她們的命運從此牽絆。不論好的壞的,都緊緊纏繞在一齊。
珍妮說,阿甘你不懂愛。
阿甘說,我們結婚吧。
阿甘真的不懂愛是什么,他只明白他愛她就要保護她。阿甘每一次都盡全力保護珍妮,不想讓她受一點點的傷害。
是珍妮不懂阿甘的愛那么深沉,那總把她愛進骨髓里的感覺,珍妮不懂。
媽媽說,你和別人一樣。
阿甘和別人不一樣,他比任何人都要成功,他把上天給他的恩賜發揮到了極致。他的背總是挺得直直的,做事情一絲不茍,說話不拐彎抹角。他從不認為自己笨,也不喜歡別人說他是笨蛋,他總是說:笨是笨的作為。所以他是聰明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對的。
我很喜歡媽媽的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明白會遲到什么口味。媽媽總有辦法解釋的讓阿甘聽懂。
媽媽死之前和阿甘的談話沒有哭泣,像平常一樣說說話。因為阿甘明白,媽媽明白這一天總會來的。
經歷過太多生離死別的阿甘,阿甘最后發出了一聲請求:如果沒有死亡該多好。
如果沒有死亡,巴布能夠看到自己的愿望最后達成了。如果沒有死亡,媽媽會看到自己的孫子是多么可愛。如果沒有死亡,珍妮和阿甘該會是多么幸福。
如果沒有如果,阿甘不會在最后憋回去那句話不要上陌生人的車。
經歷了這么多,阿甘最后體會到了母親對他的勸導,巴布死前用芭蕉葉擋住流血的傷口,珍妮對他的情誼。
阿甘最后長大了,一切都不晚,珍妮送給他一份很好的禮物。
小阿甘。
讀《阿甘正傳》有感2
看過《阿甘正傳》后,我想我應該安靜地坐下來寫下自己想說的。盡管我想千篇一律的寫阿甘如何如何傻卻又執著,如何重情義,如何癡情,但是站在一個女生的角度,我還是決定寫他愛了一生的女人,一個幸福的女人——珍妮。
珍妮最初應該也是善良的。在所有人都歧視這個靠支撐架才能走路的阿甘,不愿意給他座位的時候,他站在車里孤獨無助的時候,她對阿甘說:“坐這里吧。”也許是因為她家境的貧窮和暴力使她也沒有什么朋友的原因,也許只是同情的原因,讓她去幫助阿甘,自此成為了一生的朋友,最后甚至是她的愛人,這些珍妮當然還都不知道。也是她,“跑!阿甘!跑!”讓阿甘擺脫了吱吱呀呀的腳撐,同時也無數次免于了同學的欺辱。這也許也奠定了阿甘成功的`一生。這時我想起外婆嘮嘮叨叨的話語:“不正常的孩子要離他遠一點,不要招惹麻煩上身。”
珍妮也只是為了夢想努力,方式不對的僥幸者。一開始我是討厭她的,他怎么能自甘墮落,一次又一次拋棄那么愛她、信任她的阿甘,我恨她恨的咬牙切齒,也許是我太過敏感和夸張,我憤恨地關了電腦,讓我可以繼續恨她,三天的情緒像漸變色一樣,終于平靜下來我又打開電腦繼續看下去,漸漸發現,其實是她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為著自己努力方式不對而導致墮落的人。
珍妮現在我確定,她是愛著阿甘的。我之前一直不明白她為什么一次次拋棄阿甘后又回來,也許真像之前她自己所想的,只是密不可分的朋友,兩個永遠不同世界卻仍可以在一起的朋友?當然不是,就像現在網絡說的,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藍顏紅顏,所謂的藍顏紅顏,一定有一方是深深愛著對方卻永遠邁不出那一腳跨到對方的界限,而另一方則呆呆的以好朋友的情感認為對方就是藍顏或者紅顏一樣,等到兩個人都邁開了跨越界限的步子,那就是最幸福的情侶,就像阿甘和珍妮一樣。
珍妮在吸毒絕望的,想跳樓的一瞬間,我肯定,我真的肯定她想的是阿甘,是傻傻的愛著她,信任她一定會回來的阿甘,于是她就回來了,又跟阿甘在一起,度過了纏綿悱惻的一整晚,但第二天的離開讓我以為他永遠不會回來,結果她寄了封信給阿甘讓他去找他。女人心,海底針,我現在懂了。她是抱著什么心態笑著臉迎接來找她的阿甘呢?我永遠都不懂。外婆還說:“女人要多長個心眼。”長多了心眼,心不就破了么。
我最終最終的確定,珍妮是幸福的,因為有永遠愛她的阿甘,有萬花筒一樣的人生經歷,盡管大部分都是不堪回首的,有著幸福安詳的最后人生,艾滋病也擋不住的幸福。這些就夠了。珍妮幸福之前承受的的會比現代任何一個女人都多,所以在最后對幸福的珍惜也是死命的,死命的去珍惜的。珍妮,做夢都是幸福的。
讀《阿甘正傳》有感3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就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正值炎炎盛夏之時,暑假也如期而至,有了更多的時間靜下心閱讀了。伴著清晨那一縷陽光和一絲微風,我用了幾天的時間重溫了美國作家溫斯頓葛魯姆的作品《阿甘正傳》,讓我平靜的心湖再次泛起了層層漣漪……
作者溫斯頓葛魯姆出生于1945年,曾做過戰地隨軍記者,后從事寫作,1978年后陸續發表了八部作品,頗受好評。小說中阿甘是常人眼中的弱智和白癡,但他天性善良單純,加上天賦異稟,使他先后成為大學美式橄欖球明星、越戰英雄、世界級乒乓球運動員、摔跤選手,國際象棋大師和商業大亨,還獲得肯尼迪總統的接見,約翰遜總統的授勛,成為了百萬富翁。
小說的結尾意味深長:“我或許是個白癡,但是,無論如何,我多半歲月都在努力做對的事。夢想終究只是夢想,不是嗎?所以撇開其他的不談,我認為,我永遠可以回顧過去,然后跟自己說,起碼我的人生過得并不乏味。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讀到這里,我不禁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這是對作者,也是對自己點了點頭。
在教學生涯中,我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有天資聰穎一點就會的;有踏實認真一學就會的;也有教了又教,轉身忘記的。甚至有個別家長說:“我這孩子不知道咋的,瞌睡特別多,生字記不住,簡直不是學習的料,我也沒辦法。”每每聽到這些泄氣的話語,我都會想到阿甘——常人眼中的白癡,堅持不放棄,尚且擁有轟轟烈烈的人生。作為教師,我們更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困生,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聽取他們的意見,多和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心情,幫助他們補習功課,激勵他們不斷進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桃李滿天下,家長的夢想是孩子金榜題名,孩子的夢想是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都應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進,即使在拼搏的過程中荊棘滿地,即使很多次努力之后仍會有失敗。但當我們回顧過去,最起碼我們努力過,拼搏過,堅持過,這也是我們的收獲,也是我們生命的意義所在。
從阿甘的身上我還看到了人生路上應學會不放棄,要樂觀向上,努力奮斗,積極拼搏。不用太在意一些東西,人生路上還有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獲。不要輕看一個人或是某個事物,再丑陋的東西都擁有美好的一面,并善于發現。無論是自己愛的人,還是愛自己的人,請不要輕易傷害。
“人生就如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的味道。”無常是人生的常態,只要我們內心堅定,充滿正能量,擁有足夠的努力和執著,我想每一塊皆會甘甜。
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讀《阿甘正傳》有感4
對于我,《阿甘正傳》并沒有給我帶來想象中的震撼,取而代之的卻是對電影本身和自我的審視。
首先在人物形象方面,阿甘雖然被介紹為一位智商不健全的人,但在電影中并沒有過多地表現他“傻子”的一面。在絕大多數人心中,所謂智商低一定是講話都講不清楚、不明事理、思維緩慢的人,但影片中這些“特質”都沒有被明顯地表現出來。相反,阿甘十分清楚“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這句話的含義,從這一方面來看,阿甘并不是個傻子。更不可思議的是,阿甘有他特有的長處:從小跑步飛快,青年時很適合當兵,戰后乒乓打得很棒,中年時懂得追求理想與愛等等。正如許多感嘆“傻人有傻福”的人所感受的,阿甘似乎不再是個“傻子”,而是一個十足的幸運兒。
這也許和我們心中的設定有所偏差――為什么?我本是來看一個傻子是如何艱苦地突破社會的重重障礙,通過極為痛苦的“破繭重生”而重新定位自己的呀!為什么阿甘的成功來得那么幸福快樂呢?是電影表現出現差錯了?
這是我一開始的想法,其實不然,電影之所以沒有將阿甘的人生苦難化,是因為他想用更樂觀的視角記錄一個“原本不幸者”的人生,用更客觀的鏡頭講述每個人都經歷的坎坷。我相信你不會忽略阿甘在車上沒位子坐時的無措、被惡童追趕的恐懼、心愛的珍妮掉頭而時的無奈……也許你對此不屑一顧――這些都只是阿甘暫時的弱勢而已,后來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那么,這就是電影告訴我的,在我生活中的許多不幸只是暫時的。也許有些時候,我們會覺得某些不幸因素會影響很長的一個階段、甚至是人的一生,我們因此感到無奈、痛苦,并不斷地掙扎在因素限制的人生中,這樣甚至會致使因素存在得更長久。而這部電影就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成功的正面例子:阿甘有一個極為長久的、客觀的不幸因素,即智力低下;以及眾多如上文所述的外界影響因素。但電影逐漸地隨著阿甘的成長將這些因素淡化,用阿甘單純看世界的眼光告訴我們:不要考慮那么多所謂的影響因素,我們只不過是在享用一盒未知的巧克力,我們只要用心走完人的一生,所謂的痛苦并不需要深思熟慮地考慮怎樣承受,繼續走下,我們擁有愛、擁有自己真正的心靈,這便是幸福的一生。電影給我們的視角,沒有刻意地刻畫阿甘對不幸的抗爭,而是每當阿甘面對那些“不是很甜美的巧克力”時,呆呆的裝作不理解或忽視,甚至是轉身筆直地、卯足了勁地奪命狂奔……也許這就是這部影片帶來的簡單、溫暖的正能量。
關于智慧
阿甘的成功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困惑――既然一個智商低下的人可以獲得成功,那我們為什么還要拼命學習、追求智慧?做一個認知能力、反應能力、學習能力低下的人不是依然可以擁有幸福嗎?更勝者,“越聰明,活著內心越痛苦”的說法也是一次次地不斷被證實。對此,我與其他人也曾有探討,但他們并沒有能夠給我滿意的答案。我想,大概是因為大家對智慧的定義是曲解的――很多人認為學習知識基本上就是智慧的全部內容,如果憑這一點來看阿甘的成功的話,智慧真的與成功無緣了。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學習知識,只是通向智慧、可見的、被大多數人使用的一種“捷徑”,是的,沒有一條道路比知識與智慧連接得更為緊密了。即便如此,我們看似擁有許多知識的人,往往卻不能夠將真正的智慧引入生活:眾所周知,我們在學校學習的許多深奧知識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少會運用到;許多學生讀到了博士學位,淵博卻局限的知識卻只是可憐地被運用在每學期的論文上。而與此相反,阿甘雖然幾乎沒有知識和所謂的“手段方法”,但他卻在用心生活、用心愛他人、用心愛祖國、用心保衛理想和尊嚴、用心做他自己。我想這就是屬于阿甘的智慧,一種簡單、令人幸福的生活智慧。我想我們找到了答案,智慧,脫離智商知識因素存在于生活之中,是可能的,它將創造一種簡單的幸福感;反觀自身,我們用知識在生活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智慧,是極好的,它將帶來更加多元、更加深刻、并更富有意義的人生。當然有的人覺得,智慧會帶來憂慮,其實這種憂慮會帶來更加深刻、與眾不同的價值
智慧的價值無限而多元,阿甘的智慧讓我們學會簡單生活、幸福地活著。
關于理想
過覺得和一個傻子談理想簡直可笑。但電影卻告訴我,當傻子擁有理想、并為之不顧一切地付出努力和堅持的時候,是多么讓人動容、多么勵志。
第一次談到理想時,珍妮問他:“你有夢想嗎?你夢想成為什么人?”,“我將來不成為我自己嗎?”這是他的回答。一開始以為他似乎是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后來才知道,這是一個多么珍貴、美好的理想!“成為我自己”,這個理想看似簡單易取,但事實上,在社會中的許多人往往迷失了自己,并為此痛苦不已。楊瀾在《成功,沒那么痛》一文中曾說:成就,從發現自己開始。我想,當我們大談特談自己所謂的理想,想成為各種成功人士或下一個誰誰誰的時候,就應該捫心自問一下――我真的是在做我自己嗎?也許當你收獲了當初夢想的名利時,再反觀內心,一切就來不及了。這里,珍妮也許是電影中設置的一個對比。
第二次說起理想,是當阿甘遇到了巴布這個一直夢想開捕蝦公司的朋友。不幸的是,巴布卻葬身沙場。或許出于友誼,也或許是因為阿甘心中對生活的熱愛,阿甘將這把理想之炬接到了自己手中,并為之付出行動、堅持,甚至用這個理想拯救了一個毫無理想、茍且偷生的中尉。精彩的創業故事數不勝數,阿甘也許只是其中渺小的一位,他并沒有驚人的創造力和別樣的眼界,他只有對理想最忠誠的追求和上帝給予的幸運。電影在這里也許只是想表現一下理想的巨大影響力:堅定的理想可以感染他人,使你的'精神在他人身上被體現;堅定的理想可以拯救個人,使個人活得更加充實、有意義。
第三次的理想體現在阿甘一次看似沒有任何目的的長跑中。許多人覺得這段場景說的是堅持,但我覺得從阿甘最后一句話“我累了,我現在想回家”來看,這一段并沒有體現所謂的堅持。我想這里體現是阿甘和整個社會關于理想的矛盾。阿甘只是想跑步而跑步,沒有目的,有的人把這種行為簡單地歸結于自己想干什么就做,對此我不置可否。但當我們看到那些更隨阿甘跑步的人――他們有的覺得阿甘是為了爭取某種權益而跑步,他們有的覺得阿甘為大家帶來了希望,他們有的堅信阿甘具有創造天賦……阿甘似乎是一個偶像般的引領,于是他們跟隨著阿甘,想找到心中的“答案”。可當阿甘停下后,他們所有人卻都是一臉茫然。他們以為自己以堅持跟隨可以找到夢想,直到最后才暴露了心底最迷茫的一刻。在當時的美國,這一代人正是那時的“垮掉的一代”。但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其實有的也只是表面上“跟隨性”的理想,往往突然發現理想的荒誕和看似無意義,就極可能不知所措、陷入迷茫。所以在這里,我想阿甘告訴了我:不要為了擁有理想而擁有理想,更不要附著他人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寧缺毋濫。首先還是必須尊重自己的內心。
關于愛
一個充滿愛的人生才是成功的,阿甘無疑又一次詮釋了這一點,并成為這部電影的主要旋律之一。對于母親,他能夠理解母親的每一句話,并記住;他用心走好一生,并有了作為;當他聽到母親生病時,飛回了母親身邊,用自己的理解送走了不可挽留的母親。這是對關心自己的母親的愛。對于朋友,阿甘能夠竭盡所能地關心他,在生死線上拯救他,為他延續夢想、照顧家人。對于珍妮,雖然我并不認為阿甘真的給予了她想要的愛情(因為阿甘并不理解珍妮),但阿甘卻用愛為她搭建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這樣,也許是珍妮終其一生掙扎反叛的最好的結果吧。
最后,我們在影片結尾又看到了飄轉的羽毛。我想,這也許是象征我們命運飄忽不定,起點不定,過程有起也有落,但總要落地。我們的命運也許受許多因素的限制甚至擺布,但其實我們活著也像那起舞的羽毛一樣,本身就是一種簡單的美、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存在。正如阿甘母親逝世前所說的:“你要憑著上帝給予的做到最好”,不僅對于阿甘,對于我們每個人,這便足夠了。
讀《阿甘正傳》有感5
編者按:小說《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在別人眼里很傻,很白癡的阿甘,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樂于幫助他人,最終受到了肯尼迪總統接見的故事。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所有人的眼里,阿甘很傻,他是白癡,他另類的,他沒有將來。所以從小到大,阿甘受到同齡孩子的欺負。“當白癡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別人會嘲笑你,對你不耐煩,態度惡劣。吶,人家說,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訴你——事實不一定是這樣。”就像是他說的那樣,當白癡的滋味兒不好受,阿甘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不公平。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著這樣的同學,他們的成績不好,于是他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就像阿甘那樣,差生也想要有好的成績,但是他們做不到,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確實有這方面的缺陷。
我們每天都在說要樂于助人,不要妄自尊大。可是事實呢?當我們看到不如自己的弱者的時候,我們真的做到善待他們了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啊!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著脆弱的地方,對于弱者,我們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辭和表情,很可能一個嘲笑的聲音,就會讓他們痛苦不堪!
阿甘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所以他成功了;阿甘的那些嘲笑著同學們,他們嘲笑著自己的同伴,顯得淺薄而品質惡劣。現實中總是弘揚那些真善美的人們,卻往往忽視,其實最大的真善美并非需要你做出多么偉大的壯舉,可能首先的第一點是——尊重別人,學會尊重別人,也是我讀這本書很大的收獲。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阿甘雖然智力不高,但他很善良,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感恩著幫助自己的人,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也都會遇到一些人,給予我們一些意見,幫助我們成長。對于幫助我們的人,也應該像阿甘這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因為當我們在逆境的時候,是他們給予了我們幫助。
阿甘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在很多人眼里這是一種偶然,但是我不覺得,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正是因為阿甘在奔跑上的努力,所以他能成為棒球明星,所以他能受到總統的接見,而這件事也說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抓緊自己的閃光點,并為之不斷地努力。阿甘的特長是奔跑,你的特長是什么呢?
阿甘告訴我:即使是在逆境中,一個人也能取得不菲的成績,我們不能像人生低頭,只要是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并且不斷努力,就會煥發出別樣的風采,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永遠要有向上的決心,就像阿甘那樣,活出自己的人生!
讀《阿甘正傳》有感6
說到《阿甘正傳》應該很多人會知道,因為這是很知名的一部電影。我前兩天正好看了這一部電影。你們猜我為什么會知道這部電影呢?不是因為他太出名了,也不是因為我爸爸媽媽告訴我這部電影,而是因為《曉松奇談》里面談到了這部電影,于是我就決定看一看這一部電影。
看完這一部電影,我發自內心的想:這部電影真好看呀!我發現這一部電影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就是將阿甘本人放在那些黑白的紀錄片里面,我們這個時代將新的人物拍在舊的電視劇里面很容易,但是《阿甘正傳》是二十多年前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導演一定是花了很大的功夫。看這部電影時,我很想知道小Forrest寫給他媽媽珍妮的信里面會寫什么呢?我問媽媽,媽媽說要是我是小Forrest,我會跟媽媽說什么。我想我要是小Forrest,我會跟媽媽說,我很想念她,希望她在天堂里健康快樂,過得好好的,還有我和爸爸相處很好,爸爸愛我,我也愛爸爸!通過《曉松奇談》我知道了阿甘是右派的代表,珍妮則是左派的代表。右派是比較相信上帝,保護自己喜歡的人。左派則是比較民主一點的'。不過我還不是很了解左派和右派的區別,希望以后可以多點了解。
這部電影的情節很特殊,是中年人阿甘在等車時向陌生人開始說自己的故事,說著說著又到了自己現實的生活中。詳細情節怎么樣,我就不說啦。我建議大家都可以看一下這部電影。
讀《阿甘正傳》有感7
看了阿甘的故事后,我深切地體會到,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舊社會生活的困難,當我看完了這本《阿甘正傳》,我總在想:阿甘的身世到底是怎樣?是闊得不得了?還是和他現在這樣,一天到晚,只要干完活,就一定是無所事事?
像阿甘這樣樂觀的人,在舊社會,是不是很多?還是一個比一個悲觀?阿甘這種性格,讓我自悔不如,要是我能交許多朋友,每天快樂地玩,該做什么做什么,這樣的我,才是最好的`!只要我能把握時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什么我在什么時間可以完成,我一定不會經常反感爸爸,而爸爸也不會說我為什么不完成作業等等的話,不再嘮嘮叨叨地煩著我。
阿甘的生活,我發現,現代的人從不會過這種生活,每天干完活,上街逛一逛,湊湊熱鬧,招惹一些人來戲弄他,打他。還參加一些政府反對的事,加入革命黨,使得他最后被政府槍斃,還讓人說他壞。我想問,現在,還會有人要這樣做嗎?
最后,我還想知道,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的中國人被他貶得一文不值,可他也是中國人啊,難道,魯迅的文章,中間還有別的用意嗎?
讀《阿甘正傳》有感8
《阿甘正傳》這本書的封面上畫著一個年青人在羽毛上奔跑。還沒讀書本內容之前,我感覺很奇怪封面為何這么設計,讀完這本書后我才明白:封面上的這位年青人就是阿甘,而阿甘是一個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的人。
阿甘是一個白癡。在他剛出生時,他的父親被一大網的香蕉砸死了。小時候阿甘經常被別人欺負。長大后,他住的學校宿舍里的溫度高達四十五攝氏度,而且到處都是蟲子。然而沒過多久,他被學校開除了。之后被調到了軍營。在一次戰場中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有一次阿甘在洗澡時差點被炮彈炸死。由于他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被美國總統親自授章并成為了航天員。在太空飛行時,宇宙飛船出了故障,掉在了食人族的領地,阿甘差點被吃掉。
阿甘所遇到的困難都是那么大,甚至多次遇到生命危險,但他仍然很樂觀、仍然能堅持不懈,這令我非常地敬佩。我想到了自己平時遇到的一點點困難總會想著退縮。比如,平時單元考試考得不夠理想,我就很氣餒,甚至會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還比如,在體育課上跑步,當我感覺很累的.時候,我就想中途放棄,甚至還埋怨老師要求太高。但是讀了《阿甘正傳》之后,我很受啟發,我鼓勵自己在困難面前不要退縮,要學會迎刃而解。而讓我最受啟發的就如阿甘所言:我永遠可以回顧過去,然后對我自己說:“起碼我的人生并不乏味。”
讀《阿甘正傳》有感9
在同學的欺辱下,阿甘跑掉了腳上的助跑器,跑進了橄欖球場,跑出了越南戰場,用乒乓球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三次跑進白宮接受總統接見,跑出了億萬財富,四次橫穿整個美國。幫助珍妮和丹中尉從打擊中恢復并實現各自的夢想。
福布斯·甘這個被認為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最終成為了橄欖球明星,大學生,全國知名人物,捕蝦船船長,還得過榮譽勛章并多次受到總統的接待。這不是諷刺。我想我們大家都錯誤的理解了聰明的真正含義-----善良和單純才是上帝賦予我們最聰明的財富。在阿甘單純的眼光中,最美的事物是暗夜中的星星,黃昏中的晚霞,沙漠中的朝陽。單純是一種美德,執著則是一種戰無不勝的.品質。阿甘以他執著戰勝了生命中一切艱難險阻,在人生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奔跑著。
歷史塵埃落定,阿甘有了兒子,他的兒子將有嶄新的生活,一切不復重演。阿甘站在珍妮的墓前,這是催人淚下的一幕。無論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在什么樣的境域中。阿甘以他不帶任何偏見雜質的眼睛去看世間的一切,他用他的思維方式引導我們大家共同回顧,這樣我們才更容易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讀《阿甘正傳》有感10
媽媽總說我:“我一回到家,沙發、椅子就帶電,因為我坐不住;小貓又開始釣魚了,因為我做作業總是三心二意。這不,在這個五一節,爸爸讓我抽空看一本書――《阿甘正傳》。阿甘是一個弱智、頭腦簡單、想問題單純、目標單一,有時甚至是有點傻的這么一個人。當一群孩子要欺負他的時候,他的女伴告訴他,快跑!腳跛的'他聽從了,沒命的跑,快得超過了正常的男孩;球場上,教練告訴他:“什么都別想,搶著球就跑!他又聽從了,結果他跑來了大學畢業證,跑成了球星!他上越南打仗,他的上級告訴他:“遇見危險就跑,他再次聽從了,結果不但平安歸來,還跑成了國家英雄。
特別是阿甘的上級,從一開始就想當一個戰爭英雄,結果失去了雙腿,還被自己看不起的傻瓜阿甘求了一命。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阿甘的成功秘決,也理解了爸爸要我看這本書的目的:一是要盯著目標行動,并且始終如一。
二是他上越南戰場,從來沒有想當一個英雄,結果卻成了英雄,還受到了總結的特別接見。這是不是正好印證于丹阿姨說的那句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讀《阿甘正傳》有感11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曾經說過:“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而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阿甘正傳》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勵志書籍,也是青少年時期值得閱讀的書籍,能夠讓人受益匪淺,接下來分享一下我對這本書籍的閱讀感受。
故事的主人公叫阿甘,美國人,從小就有生理缺陷,是個低能兒并且腳有毛病。也許上天就是如此公平,替他關了一扇門的同時也替他開了一扇窗,上帝賜予阿甘一個好母親。阿甘雖然低能,卻在母親的教育下懂得什么是愛,并且喜歡上一個叫珍妮的女孩子。阿甘在母親的教導下為人善良正義,雖然低能,但在我看來卻是一個幸福的人,不被世俗物化,內心十分純潔。漸漸長大的阿甘喜歡上跑步,他可以一個人跑得很久,也跑得很快,這個技能讓他免于被伙伴欺負,也為長大后的阿甘帶來許多好處。大學時期,他參加橄欖球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得到許多人的關注。成年后阿甘參加越戰,立下很大功勞,他高尚的品質也讓他收獲了真摯的情感。退役后參加中美建交,為國家立下功勛。阿甘的一生并沒有因為低能而平庸,而是善于發覺自己的特長,使得一生充滿傳奇的色彩,也成為我們誦讀的經典。
阿甘從小飽受欺辱,但他依然樂觀面對生活,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獲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沒有艱難困苦是不可以面對的。阿甘的.經歷也讓我們看到生活處處有奇跡,不要對生活失望,陽光總在下一秒,然而,對自己要保持信心,奇跡與精彩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結果往往出乎意料。你和別人沒有任何不同,不同的是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阿甘一直在路上,選擇一直不停地跑下去,對于人生而言,每個人需要像阿甘一樣,擁有一種堅持的恒心與毅力,不論生活如何回報自己,都要一如既往繼續下去。
阿甘的人生也可以理解為傻人有傻福,我們更要學習阿甘培養個人品性。阿甘收獲的有親情,對于母子間那種依戀,真實而感人;收獲了愛情,他對珍妮說過,我不懂什么是愛,但是我愛你,阿甘總是在珍妮需要的每一刻出現;同時,他也收獲了友情,在越戰中冒著危險救下隊友。像阿甘一樣正直善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贏家,值得人信賴。
也許你不笨,也許你沒有任何生理缺陷,那么你就絕對有理由活出比阿甘更精彩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只要肯努力拼搏,奮發圖強,你就會創造下一個屬于自己的奇跡!
讀《阿甘正傳》有感12
今年暑假我觀看了一部美國大片,名字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拍的很好,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福里斯·甘,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在藍天下,有一根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慢慢地飄落在阿甘的腳旁。幼年的阿甘退曾經有殘疾,他的媽媽不得不給他的寶貝兒子戴上腳撐,從此阿甘每次放學總有其他小朋友來嘲笑他、欺負他,有一次阿甘放學有幾個小朋友來打他,拿石頭打他站在阿甘旁邊的珍妮說:“跑,快跑阿甘!”阿甘聽了慌忙地跑起來,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腳撐不在束縛著他了,他開始人生中第一次奔跑,他跑的非常快,最后他可以奔跑如飛了,欺負他的幾個小孩都驚呆了。憑著驚人的速度阿甘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橄欖球隊、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并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他的一生都在跑,當別人問他為什么要跑時他只說了一句話:‘‘我只想跑。’’ 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于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于你。”這是阿甘母親去世前說的讓阿甘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讀《阿甘正傳》有感13
當我含著淚水讀完《阿甘正傳》這本書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知是媽說得對,還是丹中尉說得對,也不知道我們是否各有生路,或只是在風中飄蕩。我想,也許兩樣都有,也許它們同時發生。”阿甘所說的幾句話仍然在我耳邊回蕩。
先天智障的阿甘,似乎生來就要面對更多的坎坷——他生活在美國社會風云急劇變幻的20世紀60至90年代。他參加了越戰和反戰運動,他與貓王、肯尼迪、尼克松有一面之緣……然而,這帶給他的是更多的滄桑與危運——他的捕蝦公司的興衰、與摯愛的珍妮的情感波折、母親的離逝、丹中尉的迷陷與奮起、珍妮的墮落,這一切無不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多變的歷史畫卷。在那個年代,人的命運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時代的旋渦中。
然后,人的命運畢竟不是那些羽毛。生命就像一顆巧克力,有時滋味往往出乎意料。阿甘那可敬的母親,在臨終前告訴他:“我相信命運在你自己手里,靠你自己去把握。上天賜給你的,你要盡量發揮。”事實上,阿甘正是盡力把上天賜給他的善良本性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使他走向了人生的巔峰。他不懂得名和利、欺和詐,他只懂得人生需要“run”。于是,他不斷跑,由雙腿殘疾跑成全國大學橄欖球名星。他不停地跑,在越南戰火中跑著救出戰友和丹中尉,跑成獲白宮獎勵的冠軍。他不停地跑,跑遍了整個美國,跑成了傳媒的焦點、精神的領袖。這其中是有趣的是,阿甘的跑往往只是為了逃避——小時候為了逃避小流氓的追打而帶著殘肢輔助器跑;年輕時為逃生、救戰友逃離火海而跑;中年,為忘卻喪母之痛、失愛之悲而在美國兩端來回地跑。這難道不正是面對挫折而敢于承受的'積極態度嗎?與不幸的命運抗爭難道不正需要這種頑強的“跑”的意志和精神嗎?
中國有句俗話:“傻人有傻福。”阿甘的福分,非神靈所賜,而是他用他的真誠和不知疲倦的奮斗精神獲得的。他不斷地跑,不惜用生命救出丹中尉和戰友,從而使自己成為英雄。他憑借執著,為完成戰友遺愿,與丹中尉辦起捕蝦公司,與風浪搏斗,終成巨富。是他不停地跑,讓他把哀痛與愁苦寄托于沿路那雄奇的山巒、壯闊的大海,從而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而實現了他生存的價值。
阿甘給予我們的,其實很簡單:“我相信命運在你自己手中,靠你自己去把握……”
讀《阿甘正傳》有感14
今天我們全年級一起看了《阿甘正傳》,對作品中的阿甘印象深刻。阿甘是一個小時候患有小兒麻痹癥,智商只有75的“傻子”,不得已戴上了腿箍,從小遭盡歧視的他只相信媽媽的話:“你和別人沒有什么不一樣,你不是傻人,干傻事的才是傻人。”他在媽媽的堅持下相信自己不傻,相信自己能行,上了全市最好的學校。
但是第一天坐校車,就遭到了下馬威,全車人都在鄙視他。不愿與他同座,就在阿甘尷尬的準備站到學校的時候,一個羞澀的聲音感動了他,那是來自一個小女孩的聲音——珍妮,他在珍妮的幫助下第一次感受到了除了親情之外的感情,那就是友情。阿甘和珍妮就像“秤”和“砣”,這也如同這個故事的`發展,無論有再多的磨難困阻,阿甘和珍妮還是在了一起。
阿甘和珍妮在大學時分開,卻在夜店相遇,阿甘看到別人調戲珍妮,便上前阻止,但是珍妮卻呵斥了他,甩開了阿甘,“秤”甩開了“砣”。
但是他們又一次遇到了,這一次,珍妮又是遠離阿甘,與反夫組織離開。阿甘打橄欖球出名后,選擇服役,遠赴越南,越戰失敗,但是阿甘因為珍妮的指導救了許多戰友,也因此立功得到召見。阿甘從戰場回來,無所依靠的珍妮看到后飛身躍下湖中,再一次給了阿甘希望,但是這一次的結局還是離別,“秤”又一次甩開了“砣”。
一次接著一次的甩開,一次接著一次的投靠,阿甘如同玩物般被珍妮操縱,珍妮沒有將阿甘當作是伴她度過一生的愛人,而是一個過客。小時候爸爸對她的傷害讓她對于男性格外排斥,卻又接納,珍妮放縱著自己。而那個阿甘,那個執著的阿甘卻認定了他這一生的愛人只能是那個在校車上羞澀的說:“坐這里吧!”的那個善良純真,聰明乖巧卻又命運坎坷的青澀孩童。
阿甘執著的等著,哪怕親眼看到珍妮在夜店放縱自己,哪怕親眼看到珍妮讓其他男人任意羞辱,他都還是執著的等著,等珍妮真正愛上他的那一天,他要讓她做陪他度過一生的人。
珍妮在大學時主動地親吻、擁抱阿甘,但是阿甘拒絕了,因為他知道,珍妮只是放縱自己,并不是愛他,你可以說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低的可憐,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阿甘的情商卻遠超于常人。在1972年的新年,丹中尉和他認識了幾個女人,那兩個女人主動的勾引阿甘,而且如果阿甘答應了這兩個女人珍妮也不會知道,但阿甘拒絕了她們,因為他要用他的一生去等那個女孩——珍妮。阿甘為了珍妮在艱苦的越南戰場忍著疲勞傷痛,克服艱苦的條件給珍妮寫信,想讓她了解自己的現狀,但是當回到美國,卻收到了自己寄給珍妮的每一封信,上面有一個紙條,上面只是簡簡單單的寫著“查無此人”。
珍妮離開了她的家,開始漂泊。阿甘為了找回自己,跑了三年,通過三年的不停歇,讓他找回了自己,也讓他找回了那個曾經拋棄他無數次的女人——珍妮。珍妮剪掉了不羈的長發,而是換成了干練的短發,當阿甘得知珍妮有了孩子之后臉色一變,但是知道孩子是他的后,卻只是問了一句話:“他笨么?”是的,就是這句話。他的媽媽因為他笨,奔走四處,低聲嘆氣,甚至為了他還要去哀求校長,他不希望他的珍妮也因此操勞一生。
當得知珍妮身患絕癥的時候,珍妮問了一句:“你還會娶我么?”阿甘的回答斬釘截鐵:“當然。”阿甘愛的是珍妮,無論她是否放縱,無論她是否吸毒,無論她有幾個男人,無論她是否墮過胎,無論她有沒有拋棄過他,她都還是那個珍妮,那個在校車上邀請他與她同坐的珍妮,那個幫助他克服病魔的珍妮,那個曾經與他一起祈禱的珍妮,那個與他是“秤”和“砣”關系的珍妮,那個他要用一生去守護的女人——珍妮。
生死一擲輕。不思量,自難忘。珍妮還是因為絕癥永遠的離開了他,但她如羽毛般,重新開始飛翔,像她所祈禱的那樣,飛的遠遠地。珍妮的幸福,全都是因為那個在任何時候都不許別人欺負她的阿甘,那個陪她祈禱的阿甘,那個愛她愛得執著的阿甘,那個執著的想要守護她一生的阿甘,那個阿甘。
讀《阿甘正傳》有感15
一直都很想看看《阿甘正傳》,因為據說它能鼓舞人心,給予觀眾奮斗下去的勇氣和決心。所以這學期我看了《阿甘正傳》。阿甘生下來智商只有75,但他的母親為了他以后的生活,于是想辦法把他送進了正常人的學校。如同小時候的我們一樣,總有壞孩子欺負人,阿甘也是常常受欺負,這時一輩子他喜歡的珍妮告訴他,跑。于是,他跑了起來,甩掉了追趕他的人,越跑越快,跑進了大學,跑成了橄欖明星,民族英雄,國會勛章獲得者,乒乓球明星,百萬富翁。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甘在珍妮突然離開他的時候,突然開始奔跑起來,整整用了三年他只是不停地跑著,他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跑,他只是想跑,只是覺得這樣不停地跑著可以讓自己放松一點。很多時候我們就象阿甘一樣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時候我們都遠不及阿甘,那些不知為何而做的事情總是非常輕易地半途而廢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這樣,就象片頭和片尾中那片隨風飄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數時候,我們也許都在隨波逐流,這種飄浮沒有具體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厭倦。可是,一個騰挪一個轉身,總還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須盡力將它做得完滿,不要計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飛越高,你會發現,越往高處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最后,患上不治之癥的她終于決定和阿甘以及他們的孩子一起度過生命的最后時光。導演無非在通過阿甘和珍妮的命運的對比,通過丹中尉命運的變化告訴觀眾一個哲理: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靠自己的.奮斗來創造命運,即便我們有各種缺陷,承受著各種不幸和災難,但是只要能堅定一種信念,就能創造出奇跡。相信觀眾隨著阿甘、珍妮和丹中尉各自的命運的起伏能夠體會出其中的哲理!
看了《阿甘正傳》,之后在我感到莫名的煩躁或者有些事想不通的時候,我總是會忽然想起阿甘,然后我就想像他一樣無所畏懼地跑起來,不為其他的,就只是想認認真真地跑一次,把堆在我心上的大石頭給搬開,輕松上陣,這種感覺會有多奇妙啊!阿甘并沒有遠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總是被聰明人嘲笑,他最愛的母親和珍妮先后離開了他……但對他并因為如此而沉沒,愛還在延續,他還有自己的孩子,一個聰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還在繼續,他不聰明,但他永遠知道如何讓生命充滿希望。所以他也就贏得了榮譽,財富和愛,這些常人可能永遠不能兼得的東西。
【讀《阿甘正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阿甘正傳有感03-27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02-24
[精選]《阿甘正傳》讀后感07-18
阿甘正傳的讀后感02-18
《阿甘正傳》讀后感03-14
阿甘正傳讀后感02-02
阿甘正傳讀后感范文04-03
[熱]《阿甘正傳》讀后感10-25
阿甘正傳讀書心得體會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