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有許多種,比如元宵節吃湯圓,鬧花燈、端午節吃粽子等很多很多種。今天,我要講的是我姥姥家的一種傳統文化。過年吃餃子。
過年的時候,全家圍在一起包餃子,餡有很多種,有肉餡的、芹菜餡的、韭菜餡的等等,最后大人們會把一兩個硬幣放到餡里包進餃子里面,所以吃的時候要小心奧,但是誰吃到就會很高興,因為代表著這個人今年都會好運或著發財呢。我很喜歡這個傳統文化,因為我時常就有這個運氣啦!
當然,還有好多種,我還要說說端午節吃粽子呢!每年的農歷五月五就是端午節了,每家都會采來粽葉,包上糯米,里面再放點你喜歡吃的東西,煮熟了就很美味了,當然不光是為了吃了,是用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的。我最喜歡吃的是嘉興大肉粽了,一口咬下去,油而不膩,好吃極了。
怎么樣,我們的傳統文化多吧,如果你知道,也可以寫下來奧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工整、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了人們美好的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流傳至今。一些人家還要在屋門、墻壁、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貼窗花掛年畫窗花即剪紙和年畫一樣都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表達了美好愿望,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除夕大年三十,年的大幕拉開了,我們就是年的.主角。在這一天穿新衣、戴新帽、吃團圓飯、放鞭炮吃過晚飯,全家人一起包餃子看春節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四面八方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短信拜年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種祝福方式了。除夕夜還有守歲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瑰寶之一。一把剪刀和幾張紙,能做什么呢?經過靈巧的雙手,它卻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噢!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剪紙團花、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紙十二生消印成的郵票,爸爸小心地珍藏著。看著剪紙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樣,有膽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兇猛的老虎,可愛的小白兔,威武的龍,長長的小蛇,雄偉的白馬,潔白的羊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它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于裝飾。剪紙可用于點綴墻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
記得每年過年時,媽媽總會買一些剪紙,如大紅的“福”字,它在一個圓中套著,象征著圓圓滿滿、福氣安康;還有那色彩艷麗、層次分明,又好似吐露著淡淡芳香的剪紙牡丹,它象征著吉祥富貴。媽媽總是把它們貼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看著這些剪紙,有的地方細可如春蠶吐絲,有些地方粗可如大筆揮抹,心想剪紙的人肯定是一個心靈手巧,有著聰明才智的藝術人,向人們展示了一副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讓其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見識到中國的剪紙文化是多么精彩。剪紙藝術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流逝,你從秦漢走來,卻要面臨著被遺忘,消亡的危險。書法,請不要離開我,好嗎?
記得小時候放假,我整天無所事事。姥爺見我這般摸樣,便叫我去他的書房。我剛剛踏進門,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濃郁的味道——墨的味道。那味道有些臭,令人生厭。屋里很黑,但姥爺卻端坐在桌前勾描。他雖帶著一副大而笨拙的老花鏡,但眼睛卻炯炯有神,眼珠里流露著欣喜的神情。只見他一會細致觀察,一會奮筆疾書,一會兒便輕飄飄的勾描,并合眼微笑,仿佛已陶醉在這水墨陷阱里了。而我卻不以為然,只是有些好奇姥爺的舉動。
老爺突然開口道:“來,你也試試吧。”我雖對這東西沒什么興趣,但出于對老人的.尊重,我便坐下了。只見姥爺細細的調好墨后,便教我拿筆。他用他那粗糙的大手將我的手指綁架到了筆上。接著,又緊握著我的手,慢慢的寫下了一個“文”字。但我是初次拿筆,小手一直在抖動,所以字便成了一個“四不像”,甚至是一個丑八怪。但姥爺卻欣慰地說:“挺好啊,小伙,比我當年好不少啊。當年我父親教我書法時,我還比你大呢,都沒這個字好。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
這話稍稍震動了我。難道,這書法也是前輩對晚輩的一種傳承的愛嗎?
姥爺那天連續給我上了一節三個小時的書法課。他講的滿頭大汗,如雨一樣的灑落在地上,但臉上卻無絲毫的疲倦之意。他給我細細講了書法歷史,書法的名人,又轉移到了他小時候自己在墻上寫字。接著便讓我寫自己的名字,并讓我自己嘗試調墨。我漸漸地融入到這筆墨的世界里去了,融進了姥爺的仙境。姥爺的授課使我迷上了書法,迷上了這筆墨的仙境。姥爺讓我感受到了筆尖觸碰宣紙,揮動,舞出一個個美麗的字時的享受。
就這樣,我便迷上了書法。在那筆墨世界,我可以找到無限快樂與享受。因此,我每天必去姥爺的書房,也報了個書法班。
但隨著姥爺回到老家,書法也隨之而去。也不知怎么的,路邊櫥窗內的書法作品,不知何時就換成了營銷廣告。以前還播出的書法節目,什么時候又換成了娛樂節目呢?就連那課外班也悄然離去。
書法,難道就要這樣被遺忘嗎?傳統文化就應該這樣被吞噬嗎?救救書法吧,救救我們的傳統文化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我在電腦上得知皮影戲起源于漢朝(公元前200年),興盛于隋,唐到公員十世紀宋朝進入極盛時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就有許多皮影戲演出情景。十三世紀傳入西方。據考證陜西關中地區為皮影戲的發祥地。直今仍在民間流傳。
皮影戲俗稱燈影戲又有電影始祖之美稱。是中華民族傳統戲劇之一,它僅傳統戲劇就有數百本。唱腔就 有幾十種之多,東路唱腔以碗,碗腔花腔為主。而西路唱腔以弦板,秦腔為主。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細。皮影用上等牛皮,經刮,磨,洗,刻,著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余刀而成。皮影的.藝術創意吸取了中國漢代帛畫,畫像石,畫像磚和唐代,宋寺院壁畫之手法與風格。中國不少地區都有皮影。其中陜西色影造形精巧別致,刻工細膩,施色考究。堪稱中國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通過電腦我了解了皮影戲的悠久歷史。知道了中國古人的偉大與淵博知識。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那春節是怎么來得呢?原來,它有一個傳說:
從前,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獸,每到除夕,總是來傷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戶戶的人類只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一位從村外來的老爺爺用紅色的紙、蠟燭的火光和鞭炮的炸響把“年”嚇跑了。人類知道了“年”最怕這些東西后,就紛紛效仿這種方法來驅趕“年”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的風俗流傳至今。
為什么我最喜歡春節呢?因為春節那一天,我們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走親訪友,還可以收到長輩的紅包呢!數著一張張花花綠綠的鈔票,又可以買自己心愛的.課外書了,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許多燦爛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傳統節日,它好像一本書,讓我們翻開了歷史大全。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五一期間我和幾個小伙伴去紅巖博物館參觀,可是博物館里的人寥寥無幾,我感到很詫異,心里充滿了無數的疑問:“為什么被列為重慶市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卻無人問津?人們卻忙什么去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來路過步行街看到男女老少,人山人海,高場叫賣,熱鬧非凡。我心想:原來這里人氣才旺啊!這是什么原因呢?
我滿腹狐疑地回到家里向媽媽討答案,可是媽媽神色凝重的回答卻讓我驚住了,她說:“是啊!現在的人們只顧著娛樂,歷史傳統文化都快無人問津了,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現象啊!”
娛樂節目通俗易懂,素材來源于生活,融入了許多虛構的成分,經過了藝術加工。使我們更愿意花時間去看。人們在繁忙的工作后,看過娛樂節目放松身心,減輕疲勞。然而它的檔次不高,生命力不強,比如說網絡歌曲可能一夜走紅,影視明星可能一曲成名,可是過了幾天就消聲匿跡了。然而傳統文化就與之有天壤之別,它強過歷史的考驗和見證成為了經典,為世人所傳頌。
現在傳統文化在我們的心中逐漸的淡漠了。比如說重慶作為一座抗戰名城,歷史上的陪都。紅巖博物館里記錄下了山城重慶在抗戰中的一點一滴,渣滓洞、白公館、歌樂山烈士陵園等紅巖基地。見證了革命先烈當年的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光輝。而拿紅巖精神與我們當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敬業愛國是一致的,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所以紅巖精神是需要我們去學習和傳承的,那種為祖國熱血奮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這是我們實現祖國大業的動力。
作為四大文明之國的.傳統文化底蘊豐厚,這是一代代國人經過千錘百煉,一點一滴傳下來的,留下來的是經典,其中享譽世界的《西游記》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拍成電影電視。唐詩宋詞元曲;眾多詩詞名人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詩名詞,為世人傳頌,成為中國燦爛的文化瑰寶。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了解的,去感受的,這樣才能使傳統文化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
我們應該怎樣去正確了解傳統文化呢?
我們要在緊張的學習中擠出寶貴的時間,選擇健康向上的電視節目,塀棄低俗不雅的娛樂節目,宏揚高尚的傳統。時間就像海綿,一點一滴的擠出來的,多看書看報,了解歷史,關心時政,上知天文地理,下肢社會人文,多學習,多鉆研。
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弘揚傳統文化,我們歷史使命任重道遠。讓中華文明古國文化的奇葩之花在我們的手中,綻放得更加生機勃勃!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國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比如戲劇、國畫、圍棋、剪紙和陶瓷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琴棋書畫”之一的圍棋。
史書里記載圍棋發明于四千多年前堯的時代。圍棋是中華民族高度智慧的一個結晶。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圍棋的棋子、棋盤含有“天圓地方”的思想。棋盤有361個交叉點,表示農歷有361天。棋盤分為四部分,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棋盤的中央是太極,棋子的黑白兩色表示陰陽。
圍棋是最簡單的又是最復雜的。對于這個問題,我有著深刻的經歷和體會。
說它簡單,是因為剛開始學圍棋的時候,我進步非常快,沒過多久我就“打遍班級無敵手”了。為此老師特別設立了“打敗蔣沛然獎”,目的就是希望有人能戰勝我。不久我就因為輕敵,意外地輸給了別人。
其實圍棋并不簡單,如果驕傲、松懈,你可能馬上就會碰到許多強手。后來,我到了高級班,圍棋就變得復雜了。我遇到了五大高手,我只要一跟他們下棋就輸得比較慘。我下定了決心要戰勝他們,于是我回到家就抽空來下棋、觀棋、擺棋。經過我的`精心準備,我在最近的幾堂課戰勝了五大高手中的四個,只剩下最后一個需要我繼續努力。
通過學圍棋,讓我了解了許多棋理和圍棋的博大精深,圍棋磨練了我的意志,讓我變得更聰明,更快樂。我要把古老的圍棋文化傳承下去,將它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是一個最喜氣洋洋的節日,那個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
今年春節,家家張燈結彩,個個歡天喜地,尤其是我們孩子,更是歡呼雀躍,興高采烈,心里想,還能有什么節比過春節更快樂的呢?
春節期間,只見每家每戶門兩旁貼著紅艷艷的對聯,門正中間倒貼著一個大大的“福”字,一開始我不明白,好好一個福字,干嘛要倒貼呢,后來聽媽媽的解釋和指教,才大概明白這層含義,意思“福到福到”暗示福已到達你家,來年會更吉祥,更平安。除了對聯和福字外,各家陽臺上還掛起大紅燈籠,左一盞,右一盞,剛好拼成一對,有的還在燈籠里插上一根蠟燭,閃出一陣陣光芒。
我家也不例外,在春節前,爸爸媽媽還有我都在迎接春節的到來,媽媽去買了許多年糕、湯圓、零食,水果等食物,爸爸則去買了許多的煙花爆竹,準備去家門口放煙花,我的`任務最輕,只要去附近的小店里,買幾張對聯,再買幾張“福”字和中國結,就大功告成了,那幾天,我們都在等待著期盼著春節的來臨。
在過春節這幾天里,到處有著新年的氣氛和熱鬧的景象,打鞭炮,走親訪友,聚餐,大家有說有笑,談天說地,熱鬧非凡。我們孩子穿著新衣服,蹦蹦跳跳,串來串去,口袋里還有長輩們給的一包包壓歲錢,可開心啦!
總之,春節是我國非常古老的傳統節日,值得我們去慶祝,值得我們去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毛筆書法了。
一天,我在公園里散步。忽然,看見一位老爺爺在公園里寫大字。我一問,才知道是毛筆字。從此,我就迷上了寫毛筆字。通過查資料,我了解到毛筆書法大體分四類: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我目前練得是楷書,因為我覺得楷書有勁道。
一開始,我寫得字就像小狗爬似的,彎彎扭扭的,像個散架的人。還把墨水涂得滿臉都是。爸爸經常笑著把我說成小黑熊。但我沒有失去信心,堅持練習。漸漸地,我覺得我寫得字有點兒大書法家的味道了,頓筆、行筆似乎寫得更有勁道了。每逢寫完毛筆字,我都覺得自己成了一個叱咤風云的大元帥,那些毛筆字就是我的士兵。我必須讓我的“士兵”訓練有素,才能在戰場上打勝仗。
一天,我和爸爸決定來一場毛筆字大賽.我稍一頓筆.然后抬腕、行筆地十分輕快。不一會兒,一首《宿德建江》就寫好了。爸爸揮灑自如,有行書的'味道。寫完之后,我們稍一對比,爸爸寫得龍飛鳳舞,我寫得十分勁道。最后,我們打成了平手。我太高興了。現在,寫毛筆字幾乎成了我的日常習慣,每天不寫一頁就睡不著覺。功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上星期,我的毛筆字被老師當作榜樣掛在后黑板上。看到同學們在我的毛筆字是指指點點,我感覺很光榮。
我愛毛筆字!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傳統文化的中學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