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1
第一次參加注會考試的心理準備
準備注會考試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準備。比如參加注會考試的動機,是把這個考試當作唯一的就業途徑還是為了進一步的提升自己;是職業要求還是興趣所在。反正我覺得如果不是職業要求,最好不要抱著通過這條途經來就業的想法,興趣所在,提升自己倒來得輕松自然。
因為注冊會計師的高含金量、職業優越性、高難度低通過,社會上很多人為之“傷精挫骨”、“前赴后繼”。一個財會、審計專業類考生,花很多精力、下好多功夫也未必能如愿以償,對于一個非相關專業類考生,可能在這方面的付出會更多。所以考注會,要有堅定的信心和奮斗的決心。
另外,實際中注會行業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所與所之間的惡性競爭、師與師之間的明爭暗斗,讓一個剛入社的注冊會計師有長難展、施才無門。很多人在后來的備考中因為見聞了現實中注會行業的潛在規則而半途而廢,做了樁賠本生意。剛剛通過了考試的人也有因為接受不了現實與理想的黑白反差而放棄了最初的美好想法,改投他行。不過他們倒還是取得了一個黃金本本,也算是加重了自身籌碼。當然,有很好的社會關系和交際手腕,會好很多。所以這也是要考慮的問題。
報考科目的選擇一個想通過注會考試來深度學習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的人來說,那么選報考這些科目就顯得更有效率。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以后準備會計師考試、資產評估師考試,提高專業水準可謂相得益彰,百利無害。
然而,對于一個鐵了心地要通過注會考試的人來說,我覺得要按照由易到難的思路來報考。一般人以一次2到3門為宜。先稅法、經濟法。如果有會計基礎或者有時間補充會計基礎,第一次可以連財管一起報考。稅法、經濟法相對簡單,通過率較高,能夠在兩年內,一來通過這兩門的考試,可以摸清注會考試的一些規律,摸索注會備考方法,為以后難道相對較大的考試做好鋪墊。二來通過了這兩門考試,可以讓一個人信心倍增,志氣高漲,增強考試動力。三來就算因為后面的考試致使有效期滿,由于考試相對較容易,再考也不難。然后是會計、審計。會計和審計雖然難道較大,但是相關性太強,兩門一起準備,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財管要么是和稅法、經濟法一起報考,要么是單獨拿一年來考試。
不同科目的特征及應對
注會稅法、經濟法考試要求相對于法律專業考試要低得多,也沒有那么靈活。熟悉課本上提到的法律規定,加之做習題以鞏固,達到熟記相關數據、處理程序和結果等。注會考試考點可謂是無孔不入,雖然也有相對的重點。重點、難點當然是必須牢固掌握、熟練應對,其它知識點也要銘記于心,只是時間安排傾向于前者。所以熟記法條法規也就成為了稅法、經濟法學習的重點。
注會會計、審計考試要求比會計師考試要求高得多,主要體現在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上。但是會計和審計考試也不靈活,畢竟它們都有各自的準則。就算是綜合題,也是各章節的簡單拼湊。因此會計、審計的學習對每一章節都不得馬虎。通過多做練習題,加深對每章節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程度。尤其是會計,每年的題型基本上都一個樣,按照準則辦事。主要就是對題目的反應靈敏度、解題細心度了。因為注會考試時間是相當緊的。所以會計、審計的`復習重點在準則。 應該說財管是五門中最難的,因為它最靈活。沒有什么法規準則的,就算課本也像是例題講解。并且財管計算題和綜合題計算較復雜繁瑣。因此,財管的學習要求對知識點有相當的熟練程度,尤其是對計算公式要理解記憶和應用把握。因為財管計算公式最多,最復雜,考試也就是對這些公式的應用。財管好在綜合題并不是很綜合,一般都是相對的重點、難點內容,一點一題。比如資本結構、企業價值評估、期權。
各科的相同之處及具體復習思路
總的來說,這五門考試各有各的特征,也有相同的地方。相同之處就在于本身知識點的難度不大,但是考查之細,幾乎每一章節都有可能出題;另外就是題量之大,每年都有九成左右的考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題,影響了整體通過率。這些共性為我們確定復習思路、制定復習計劃提供了幫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備戰注會這么“浩大的工程”來說,更是如此。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爛肉”,注會復習也要達到3遍左右。
第一遍復習通過通讀全書,重在對科目有整體上的認識和把握,結合輔導教材,基本確定全書重點、難點,輔之做題,記憶并掌握非重點、非難點知識,同時檢驗看書效率。
第二遍細讀每一章節,繼續加強對非重點、非難點知識的記憶,有了第一遍的基礎,這一階段花在這上面的時間可以少很多。重點在研究重點、難點之上。對于重點,務必理解記憶,深度把握。這一階段,做練習題與看課本同等重要。每一個例題,必須認真研究解題思路,將其轉化為己有。每一章節的自測題、每一個題目,都要當作是考題,認真對待,用已掌握的解題思路解之,加深理解,總結經驗。并且得注意答題時間和答題規范。對于難點,除了像重點知識一樣對待外,就是層層剖析,不能很好理解的,就用自己的思路去理解每一個細節,就算這種理解并不妥當,管用就行。還有就是例題的解題思路,難點并不是知識點本身的難以理解,而是不同知識點的整合和如何去解答,就像一道幾何證明題一樣。因此熟練掌握解題思路和技巧,并能夠靈活應用,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特別強調這一輪復習當中做練習題的重要性。能夠一次性理解、把握的在這一次通過做題就要死死掌握了。發現的未搞懂知識和題型留在第三輪復習。
第三遍的復習算是收官了。有四件事情要做。一、再把全書跑一遍,熟悉課本的結構。二、查漏補缺,繼續解決前面留下的難題。三、再一次研究重點、難點、典型案例、例題解題思路。四、做模擬考題和真題。嚴格按照正規考試來:時間限定、獨力思考、閉卷答題、客觀閱卷、合理評估。另外就是通過這種考前“正式”測試,統計每一類題型答題時間,不合理之處及時予以調整;答題失敗的原因,是馬虎大意還是知識點記憶模糊,甚至是根本就不會,然后對癥下藥。
考試時的答題技巧
由于這個問題很多專家都有建議,且大家都是久經“考”驗的,就不在贅述了。
最后祝君備考愉快、心想事成。
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2
在XX年注冊會計師考試中,我通過了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四門的考試,當成績下來的那一刻,我激動不已,至此,我已通過了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的所有考試。
此時此刻,我很想和那些還在校園里讀書,又忙于cpa考試的同學們分享一下我的學習心得。我是XX年5月份開始準備的,因正處于大三,課業比較多,又要準備期末考試,所以5,6月份準備注會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在這兩個月備考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只是在聽網校的課和通讀教材而已。在這里真的要特別感謝網校,感謝楊聞萍老師,陳華亭老師,杭建平老師,趙俊峰老師,他們真的很棒。
進入7月份,才算真正開始備考。僅有兩個半月的時間準備,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安排時間。對于這四門考試,我認為難度較高的是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所以每天都會安排這兩門課程的學習,而經濟法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難度相對較低,時間就會少給一些。又因每天只有三個大的時間段,上午,下午,晚上來安排學習,有時晚上還要安排聽課,所以在學習計劃的制定時,就要特別注意時間安排的合理性。另外,我選擇的是三輪復習法,在7月30日之前(含5,6月份)要結束第一輪,而第一輪在我看來也是最重要,花費時間最多的一輪。我在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聽課,看書,做題。聽課是幫助我理清思路,掌握重要知識點的快速通道;看書是打好基礎的最好途徑,只有將書中的知識點,例題吃透,才可能做到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而許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此刻需要反復看書以加深理解和印象;而做題是鞏固知識點,發現新問題,提高解題技能的階段,此時要特別推薦網校夢想成真系列叢書,針對每個知識點,都有設計例題。特別說明的是,第一輪的學習重點是看書,每個知識點都要看,切不可給自己留死角。
進入8月份,就要開始新一輪的復習了,這一輪我認為是尋找捷徑的一輪。重點是將重要知識點吃透,并以練習題輔助提高解題技能,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我報考的這四門,只有財務成本管理是有計算題的,而其他三門更多的是靠記憶。當你看到面前厚厚的審計,經濟法教材,可能不知如何下手去記憶,我要說的是,在這一輪要把書從頭到尾再看一遍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效果肯定不好。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將第一輪聽課過程中,老師說的重點考查點又重新理解一次,并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將有聯系的章節重點復習,并用綜合題加以訓練和鞏固。特別說明的是,第二輪的學習重點是多做練習,反復演練,特別是綜合題,一定要做。
而第三輪復習,在我看來,是一個特別綜合的'階段,我是9月份開始第三輪的復習,這一輪復習中,模擬題,沖刺班,重要知識點,都要顧及到,而在這一階段,千萬不要忘掉知識點很小但每年都會有涉列的考點,盡管是一分的題,也要把它拿下,因為注會考試,是一分一分累積起來的,這些知識點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都會提到,在聽課的時候要做上標記,以便查找。特別說明的是,第三輪的復習中,要適時調整心態,適當休息。
每個人都要自己的學習方法,我的方法可能并不適合你,但是我要說的是,注會考試,其實靠的是毅力和堅持,靠的是信念和良好的心態。只有堅持下去,你也一樣可以。祝福網校的每位學員,早日成功。
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3
要成為一個注冊會計師,就要在5年內通過全科(共5科)考試。我的感悟是:第一,注會考試很難;第二,想在一兩年內全科通過更難。當初,我在報考時也充滿了當年通過全部5科的雄心壯志(事實是每年全國只有不到20人可以當年全科通過),結果到復習時就知道自己錯得很厲害,所以強烈建議考友每次不要報兩科以上。
復習書一定要用當年的新版,輔導書最好選當年5、6月份出版的。如果還有前一年的課本就再好不過了,因為每一年課本更新的部分都是考試的重點,對照起來看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參加一個比較有口碑的輔導班也是過關的不二法門。
審計:強化記憶
據考綱說《審計》科目的考試以全面考核,突出重點,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考查考生的實務操作能力為命題原則,就個人的親身經歷來看,通過審計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背,或曰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其實只要你背下來了就一定能理解)。
審計重點在前面幾章,關于基本審計概念、理論的內容以及最后幾章關于完成審計工作和審計報告的.內容,至于中間幾章關于各個循環的具體審計程序,只要知道每個循環的一些重點內容、理解其精神就夠了。考前要特別注意審計報告的部分,多做題,應該很順利地PASS(前提是你的會計還不錯。)。
經濟法:背書、背題
實話實說,經濟法是比較注重法律知識理解和實際應用的一門。但令人郁悶的是,經濟法考試的特點之一是試題涵蓋了考試大綱以及輔導教材所有章的內容(記住是所有章)。換句話說,整本書你得全背。當然,可以把類似的東西聯系起來記憶,如股票、債券、基金、上市條件等等。
會計:投資、合并報表是重點
注冊會計師的《會計》這一科,可稱得上是第一殺手。會計書最厚,內容最多,要充分做好吃苦和受打擊的準備。想要不經歷一番寒徹骨,就要梅花撲鼻香是絕對不可能的。總的來說投資、合并報表等是永恒的重點,當然每年新頒布的會計準則也很重要。雖然不太愿意承認,不過有些重點確實是沒辦法的事,屬于下了工夫也白費。
財務成本管理:多多做習題
首先要說的是財務成本管理考試的通過率很低,但說它很難考卻也未必。就我的感覺來看,應該說風險與機遇并存。財務成本管理考試考核全面,題量較大,而且注重實際。所謂實際,主要是考查財務數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實多是紙上談兵的東東),因而試題中的計算量比較大。所以只要多做習題就OK了。當然計算會相對復雜一些,不過只要平時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4
今天犧牲了個周六來寫這個帖子,主要是感謝大家這兩天對我通過注會的祝賀。本來打算寫一個當年考注會的復習思路,但看來我是高估自己的實力了。剛剛提筆,才發現當年許多知識已然不十分清晰,而且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最近幾年相關法規準則變化之大堪稱前所未有,所以許多知識都可能已經成為塵封的往事了。所以我注定不可能再寫一些具體的專業知識了,因為我不是既不是注會的輔導老師,也不是習題的編制者,不可能總結出那種很詳細的復習資料。(如果真有這個本事,注會也早過了^_^)。故我今天想在此分享的就是一些方法論的東西和各科一些整體的復習思路。目的就是讓那些剛剛開始注會之路的人對注會能有個整體的把握,減少走彎路的`可能。對于正準備踏上注會征程的人一個感性的認識,也算是為注會考試出我的一份力吧。好了,閑話就不說了,我將從一下幾個方面分別論述我對注會的一點點感悟:
問題一:究竟要不要上輔導班
好多人都問這個問題,是自己看書好還是上輔導班好?就我的感受而言,無論是會計專業的還是非會計專業的,一個好的輔導班是很必要的因為注會是應試考試,其出題有很強的針對性,不是完全的學知識,就像我們學院有個副教授還一次沒通過會計考試呢,所以把知識學懂不一定能通過注會考試。故為了避免走彎路,找一個了解注會題型和重點的老師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究竟哪些老師是優秀的呢,哪個組織的培訓課程最有效?我想對于北京的考生來說,好多人都知道不少。我沒有做廣告的意思,我只介紹一下我曾經聽過的老師以及我的感受。我覺得聽輔導班網上主要是網校,面授班主要是北注協舉辦的至于那種形式,要看你適合那種。 網校的課件適合于自覺性比較強的人,我覺得如果不是特別自覺的人很難對著課件一座幾個小時。當然不絕對。但網校的好處是可以重復聽,面授班的有點是能感受當時的氣氛,促進學習,不過比較辛苦,一天上6個小時,到下午基本就困了。(我上稅法時就睡著過)。所以看個人了。
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5
第一,良好的心態,量力而行,做好合適的備考計劃,早點行動。人的精力有限,大部分是上班族,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尤其是學習時間,做出合理的考試計劃。
第二,相信老師,相信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相信老師的水平,按自己的學習計劃,聽他們講授的課程,或做他們主編的練習。當然了,最終還得回歸中注協指定的教材。應當以教材為準。
第三,找一兩個志同道合的考友或朋友,互相鼓勵與支持。一般而論,注冊會計師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備考過程長,難免不會那么一帆風順,需要朋友的鼓勵與支持。跑過馬拉松全程比賽的都知道,很能明白咱們這些業余選手需要鼓勵與支持。
第四,聽課+做題或者看書+做題是基本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考注冊會計師,不努力肯定不能通過!注冊會計師的難度決定了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因此,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并通過考試,成為我們每個注冊會計師考生關注的`課題。有的人自學能力強,那就通過看書+做題;反之,則采取聽課+做題。當然了,這只是基本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具體應用到每科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比如經濟法,不少人就更強調教材,反對過分沉湎于做題。因此,我們要不斷實踐,盡快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了更有效地備考明年的審計,我最近向多位朋友取經。其中多次聽到今年通過審計的朋友說,審計不太適宜搞題海戰術,而應該采取聽課+多次看書,能理解的理解記憶,不能理解的或老師強調要識記的,該背的還得背下來。最后就是做了最近三年的真題。
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6
決心考注會是在我中專畢業4、5年后,此時的我已經完成電大的大專學業,學得也是財務會計專業,呆在一個中小型國企里登著費用明細賬。每天干著記賬的活,每月領著一筆少得可憐的薪水,對此,我耿耿于懷,一心思量如何擺脫半個啃老族身份。某次閑聊,一個朋友告訴我目前做會計的可以考一本證書,據說含金量很高,考過后工資待遇是趕趕往上竄。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當年,我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他口中的CPA考試。事后,回想起來,這件事上我屬于財迷型的行動派。不僅自動屏蔽友人交談中關于此證書如何難考的言論,也未細究考上后到底怎樣加工資、讓誰給我加這種需要很強可操作性的問題,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踏上我的CPA考試之旅。現在回想,當個行動派也是有好處的,當初如果了解太多,就產生畏難情緒,顧慮太多,則容易錯失良機。
第一年,報了《會計》、《經濟法》。同年,我還有一場初級職稱考試,我的計劃力保初級,注會考試為輔。隨著初級職稱備考的推進,發現時間安排不過來,結果只買《經濟法》教材,《會計》連課本都沒買就放棄。頭一年的備考情況是這樣的:進考場時,教材還有兩章節未看完,屬于一遍也沒看過那種。當然,前面章節復習還算認真的。此外,還吃著初級職稱備考《經濟法》的老底,我以打醬油的身份進了考場。考試成績公布,非常令人意外70多分通過。欣喜之余,讓我產生注會考試也沒傳說中那么難的錯覺。后來我才知道,《經濟法》之所以能過是因為它是幾門考試科目里最簡單的,并且它與其他幾門課程幾乎無關聯。但當時我沒意識到這點,這個意外事件直接導致的結果是信心大增的我,在接下來一年里,一口氣報了余下的四門。
于是,第2年成為我注會考試最艱苦的一年。那一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有相對空閑的幾個月時間,初級職稱已經考過了,可謂一心備考注會。四本教材、一本很厚的習題集,是我備考的材料。沒有報培訓班,身邊也沒找到同道中人,有點孤軍備戰的悲壯感。訂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書,為了表決心貼在房間的墻上,小私心是想以此爭取家人支持,取得不干家務活的豁免權。接下來是按部就班努力照計劃復習的日子。
多年以后,尤記得第一次翻開《會計》書的情形:趴在書桌上,逐字逐句研讀,做了許多記號,第一次覺得自已像個做學問的人。到了長期股權投資那章節,公允價值,減值準備,權益法,基礎薄弱的我被繞得頭昏腦脹,云里霧里。奇怪每個詞我都明白它的含意,串成一句話,就不知所云。沒法子,只好的把不懂得地方打上記號。第一遍學習花了些時間安慰自已,不求甚解,帶著疑問艱難前行。看完一章,做一章習題。到了做習題時,更讓人沮喪,幾乎都不會。干瞪眼,瞪了一陣子,覺得不是法子。還是找出書后標準答案,把習題全部當例題做,同時邊做邊返回書本找相關知識點。還有一些是連標準答案都看不懂,只好連習題集都打上記號折起來。
到第2遍復習時,我還是采用抓住教材,結合習題的辦法,只是這遍知識點摳得很細,因為注會考試特點就是難度大,考得細,題量大。又重新做一遍習題。發現好些原來會做的題目已經又忘記了,只好采取老辦法,看標準答案,回到教材鞏固相關知識點,并將此部分做上難點標記。第2輪復習中,給我增強信心的是,發現一部分原來不懂的考點,豁然開朗,悟出其中奧妙。
到了第3輪總復習,書本上打折的頁數已經少了許多,表明我不明白的已經越來越少,有種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感覺。書本上畫滿各種標記,重點部分用綠筆標出來,整本書綠油油的。翻開滾瓜爛熟的課本,基本知曉哪個章節,有哪些考點,可能考的題型。做了近三年的考試卷,同時,又將習題中有標記的抽了部分做了一遍。其他各科,不外如是。
等到臨考前一個月,我發現一個可怕的弊端。四門科目的.內容太強大,要掌握的考點,又都是我在近幾個月內新掌握的知識,它們在我的腦子里攪成一團漿糊,顧此失彼。當時,一直想著如果考試時間能一周考一門,間隔開來該多好啊。上周某某科的題還都會做來著。這周又暈了。
第2年考試情況是這樣的:進考場除了會計題量太多,最后一題沒完成,其他反正都做出來。至于對錯很茫然。考完一科,忙著臨陣磨槍,準備下一場。全部都考完,有種解脫的感覺,立馬各種犒勞自已,各種補眠,各種玩,我想我一定是累慘了求補償。待到公布成績日,忐忑不安。結果一查四門全沒過,而且分數全軋堆在52分至59分之間,欲哭無淚,各種后悔。
付出這么多,顆粒無收,實在不甘心。成績雖讓我吐血,也帶給我希望,好像你摘果子,雖然夠不著,但只差一點點的高度,你就會像打了雞血,找梯子,搬凳子,削竹竿、練跳高各種努力,不會癱倒在果樹下,喃喃自語這果子酸的,一定是酸的。無懸念開始第3年備考。這一年謹慎地報兩門,過了。第4年過了余下兩門。總算全科通過注會考試。
這場跨越數年的考試,伴隨了我人生中很多重要時刻。這幾年里男朋友變成老公,孩子也出生了。其中一年,我是頂著7個多月的孕肚上的注會考場。這個段回憶還是滿勵志的。
下面總結下我的備考經驗:
一、做個行動派。有人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五年前,其次呢其次就是現在。你下定決心參加考試,就立刻行動起來,不要瞻前顧后,顧慮太多,則難以起航。
二、保持好心態。就是有3-5年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不半途而廢,越挫越勇。江湖上有很多傳說:某些人一年內全科過注會,那是學霸,個別人甚至沒學過會計,零基礎,一年過注會,那是學神。這些確有其人,只是如果有機會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會發現原來他們的執行力、領悟力、記憶力也是超于普通人。所以,考前根據自身情況,設定一個合理預期是保持備考耐性的關鍵。
三、定一份可行的計劃。這份計劃的制定基礎是我們理清自身有多少備考時間。如果是在職人員,用于學習的時間有限,如何利用好如晚上7點11點,周末完整時段至關重要。時間上的安排要充裕,因為刨去可能的加班、開會、出差、偶爾身體欠佳等原因,實際利用在備考上的時間通常要比計劃少20%-30%。計劃要訂得詳盡。列出第一遍學習何時開始、做習題的時間、總復習的開始時間、各科時間段安排,每科的復習內容有哪些。每月、每周、每天具體安排。在實施計劃過程中,更要不斷根據實際復習情況調整偏離的計劃,保證可行性。
四、找個好的培訓機構上課。這點很重要,當初我考試時如果做到這一點,在第一遍剛開始學習時,有老師的引導、講解,就不會異常艱苦,有太多疑問無法解答,也不需自已歸納考試重點,事倍功半,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五、選一本好的習題集。習題的難度要和考試的難度相近,太容易,則無法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無力應對考題;太難,作為超綱部分我們花去的都是無用功,無異于人為加大考CPA的難度。近三年考題是一定要做的,放在總復習后期,模擬考一下,可以估出自已大致的實力。
六、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別嫌碎片時間少,積少也成多,如坐公交、等車、午休前等,可以聽課件、回憶要點、背記一些記憶類考點。
七、創造個無干擾的學習環境。這個決定了我們復習效率高低。可以預先跟家人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周末,家中實在嘈雜,圖書館是個不錯選擇。
八、學習步驟從宏觀微觀宏觀。通俗說就是有時我們要把書讀薄,有時我們又要把同一本書讀厚。初次學習要以理解為主,知道都學了些什么,不懂之處多思考,多提問,配合做題。這階段一定要清楚哪些是考試重點,哪些內容是自已薄弱點。第二次復習時,抓重點、弱點有的放矢,多下功夫,并在這些方面摳細節,盡量做到會答的題不丟分、少丟分。最后總復習,要把書本讀薄,回到宏觀面,在腦海里將這科所學知識聯貫起來,可以避免相似考點混淆,越復習越亂。
九、別去在意通過率。前面談的三到八點都是如何在戰術上重視注考。這一點是戰略上要藐視注考。歷年考試來看,每年合格率變化不大,各科也沒有太大差別,百分十幾。看到這個通過率,第一個反應好低啊,第二個反應我恐怕在那堆百分之八十幾里。其實,這個合格率計算包含那些報名后缺考人員。有機會進考場,你就會發現出考率也偏低,看看考場上前后左右那些沒來的,你會突然發現自己朝那百分十幾又靠近不少。所以堅持進考場,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勝利。備考路上忘掉通過率吧,告訴自已盡力就好。
十、考試科目建議:《會計》是基礎核心課程,較系統學習《會計》對學習《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有好處。《經濟法》與其他科目關系不是太密切。一次報考兩門,通過率會高。
【注冊會計師考試心得】相關文章:
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考試在總結07-09
注冊會計師考試建議07-02
注冊會計師之考試07-09
注冊會計師考試要求07-09
注冊會計師考試條件07-10
注冊會計師考試咨詢?07-09
注冊會計師考試簡介07-09
注冊會計師考試經驗07-09
注冊會計師考試總結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