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篇1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也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鬧花燈、放煙花等。
元宵節的下午,我來到奶奶家,二媽早已給我和小妹妹買好了燈籠。我的燈籠是一只笑咪咪的小豬,它的樣子非常可愛,還帶了個小肚兜;小妹妹的燈籠是一只小蜻蜓,它的翅膀可以來回扇動,像真的能飛一樣。晚飯之前,奶奶讓我們用燈籠照一下糧倉和墻角等地方,奶奶說這樣照過的地方一年就不會生蟲子了。
晚飯過后我們又到屋外放煙花,爸爸抱出一個很大的煙花,放在院子中間,點燃之后,只見,煙花中先是一個個小球一樣的東西飛到天空中,在天空中炸開后,有的分散成一個個金色的火花,每個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場流星雨;有的分散成五顏六色的火花從天空中嘩啦嘩啦地落了下來;放完了,天空中還會出現許多彩色的小紙片。看到這么美麗的煙花,我和小妹妹激動得又蹦又跳。放完了煙花,我和小妹妹還放了小蝴蝶煙花,彩色的小蝴蝶可以旋轉著飛上天空,非常有趣。
本來我們還計劃去市政府廣場看花燈的,可今天刮大風,天氣很冷,媽媽怕我感冒,就取消了計劃,真有點遺憾。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過得很快樂,明天我就開學了,這個快樂的元宵節給我的寒假生活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粽子投進江里,喂飽魚蝦,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尸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里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粽子,我也想學包粽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粽,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后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扎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耐心等待,終于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粽子,啊!粽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篇3
面對潮來潮去的現代文化,我們有太多的惘然。去年隨風而來的“韓流”席卷中國,一時,韓國眾歌手的唱片專輯在國內盛量發行。其發行量甚至超過最新修訂《新華字典》的兩到三倍。《大長今》的收視率超過了四大名著電視劇中的任何一部。
一股今人狂熱卻又冰涼的風刮過來,它迎面飛來的時候,我的心中泛起波濤洶涌的激情,臉上久已的燥熱被那種清涼所澆滅。等它離開后,心里變得那么空虛,臉上千瘡百孔,面目瘡痍,狼耤,狼耤,這種感覺無法讓你生存下去。
精神文化的`傳承,現代文化的沖擊,何從?何去?
現在部分學生過分崇尚過“洋節”,要過圣誕節,要過平安夜,可是他們不明白,咱中國人除舊迎新的除夕之夜就是中華民族的平安夜,學習西方,平安夜吃蘋果,說實話,蘋果到處都是,但咱中國蘊含親情的餃子,恐怕很難找到吧?
有人過父親節,有人過母親節,我們不否定這種作法,但我們都要清醒地認識到,父親節母親節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過這個節日?告訴那么迷失方向的中國人,每天對父母付出自己的孝心,在外工作能常回家看看,那么天天都是父母的節日。
咱們有什么樣的文化,有什么樣的傳統,有什么樣的風俗,咱的老祖宗都給咱留下來了這樣那樣的叮囑。咱們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可謂世界一流,可如果你們放下祖宗的東西,仿效別人和你驢唇不對馬嘴的東西,是不是有一點上墳不帶紙——惹老祖宗生氣呢?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篇4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我們在這里認識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話故事,欣賞了古代建筑和繪畫,獨特的風俗習慣,如,端午節縫香包,元宵節鬧花燈,還有我們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文化節日春節,其中我最喜歡過春節,俗稱過年,這個節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節它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后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年怕紅的,響的聲音,后來,人們就發明了鞭炮。在年獸來的時候,就點燃鞭炮,趕走年獸。以后在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到處洋溢著過節氣氛。商場里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媽媽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還發給小朋友許多壓歲錢,大人們還會走親串友,相互問候。爸爸給我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和爸爸媽媽在廣場一起放,我們玩的高高興興,到了晚會開始的時間,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我心里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中國的傳統節日活動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并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篇5
“五四”以來,就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之爭是從未停止。“五四”以來的激進氛圍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了遙遠的回響。在知識分子起作用的是物質主義、功利主義、現實主義、科學主義。沒有了傳統文化的中國知識分子,就真的可以用西方的文化把自己變的幸福、自由了嗎?空虛、無聊、虛假的人生依然在社會里存在。
我在這里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來詆毀其他的文化,不是說中國的`富強一定要用傳統文化來指導。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值得每一個人去關注和了解的,我們有責任去保護它。傳統文化的優秀我們當今很多青年都不了解,有的一聽到傳統文化就會聯想到封建、保守、落伍之類的詞。當我們懷著真正的心來講訴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想時,就有一大堆人馬上說:看呀,現在的落伍者,憤青,打倒他。總是不能讓我們說自己國家的文化,總不能說我們國人的優點。陷入古今、中西之爭的“知識精英”,厚今薄古、崇西貶中的心態已經根深地固,把傳統文化藐視為封建遺毒已經蔚然成風。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普通的百姓里是具有相當的活力的。只是知識分子的批判意識缺乏說服力。能否讓中華民族的每個人潛在的心靈積習轉化為知識分子的主動自覺的認同,是傳統文化復興的根本。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 篇6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著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游子,更是以月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合家團圓呢!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相關文章: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7-20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經典】08-10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精選)08-25
(經典)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8-11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精選)02-11
關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7-03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4-21
(優)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08-13
中國傳統文化小學作文(優秀)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