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感》的原文是什么?該如何理解呢?
有感
李商隱〔唐代〕
非關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
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
【譯文】
并非是宋玉喜歡隱喻托諷常常有微辭,而是楚襄王沉迷艷夢醒來得實在太遲。
自從那驚世名作《高唐賦》寫成傳開之后,有關楚天云雨的詩章被認為全都可疑。
【創作背景】
宋玉在生活經歷、遭遇、思想情感等方面與李商隱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宋玉深得李商隱的推崇和喜愛。李商隱的遭遇和他詩歌獨有的特點決定了他的詩歌常常被誤解。這首詩就是借助對宋玉的同情,來澄清自己詩歌的創作意圖。
【賞析】
這首即事議論之詩,借宋玉以寫自己,含蓄深刻而措辭委婉。
詩的前兩句是說,并非宋玉特別喜愛隱舍不露的言辭托諷,正是因為襄王沉迷艷夢,遲遲不醒,這就暗示自己確有微辭托諷之作,而且是事出有因,不得不然。后兩句是說,自從《高唐賦》問世以后,凡是描寫男女情愛的作品便都值得懷疑為別有托諷了。這就暗示說,詩人自己另一部分寫男女情愛的詩作并不一定另有寄托,但人們因為受了微辭托諷的《高唐賦》式作品的影響,便都懷疑它們有所寄托了。李商隱用“盡堪疑”的詞語,是想表明這種“疑”事出有因,同時又是想表明這種籠統的疑并不符合實際。
李商隱與宋玉,都屬于多情才子、淪落文人一類。由于遭際相似,李商隱的偏愛宋玉,更多表現為自嘆與自傷。李商隱在當時境遇之中,常常是“無悰托詩遣,吟罷更無悰”(《樂游原》)。深曲濃重的愁思,沉緬綿邈的情感,產生了“楚天云雨俱有托”的藝術表達和追求。詩人的拳拳之心應當得到后人的理解。然而詩人非但沒有得到時人的理解,更被置之于無端的猜測和粗暴的責難之中。后二句“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既是辯說其詩并非篇篇寄寓世事,也是譏誚世人無知,徒然疑忌,其中更有“才命兩相妨”、“多情豈自由”的傷感。
【《有感》的原文是什么?該如何理解呢?】相關文章:
該如何理解這樣的想法?07-13
秋季該如何養生呢06-25
夏季該如何養生呢06-22
每月的2200該如何理財呢?07-12
three cube roots of unity該如何理解?07-13
詩經·國風·株林原文是什么?如何賞析呢?04-14
職場菜鳥該如何變成鳳凰呢07-03
合同無效該如何呢12-14
手機網站該如何優化呢?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