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如今,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變得逐漸的單調起來,繼而忽視了一些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導致我們的文化正在不斷地消逝。
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都開始過洋節,明明全然不知圣誕節,萬圣節等洋節的含義,偏偏要跟隨他人去過這些節日。而取而代之的便是韓國人不知廉恥的‘搶’走了端午節,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節日風俗被遺忘,這些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即將被我們給斷送,人們卻完全不知這樣做的嚴重后果
如果傳統文化沒有受到保護,她們將不斷的消失,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失去我們一向引以為傲的幾千年的文化,我們的子孫將會失去學習她們的機會,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我們那只追求物質生活的腐敗心理。
可為什么文化會消失得如此之快呢?這跟我國一味要求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很大的'關系,由于經濟的不斷需求,人們將那些陳舊的,在他們眼中毫無價值的古建筑拆除,用來建設商業街等能幫助經濟發展的東西。山西澤州半坡古村多為明清時期所建,由罕見的青石砌成,異常珍貴。全村有明清時期的院落古宅多達六七十處。20xx年,該村被認定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就在同年,當地政府以煤礦開采為由,將全村的近200戶居民進行了強制來搬遷;而后,又以復墾的名義將這里的古宅強制來拆除。現如今古宅大部分被拆毀,面目全非。在最近幾年里,全國有許多的古建筑被拆除,拆除他們就是在拆除我們的文化。不止建筑,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藝術被人們淡忘,而這些反映出的便是日益消逝的中華文化。
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失去一個莎士比亞。這句話即可反映出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所以,在這里,我呼吁大家站出來為我們的文化而戰斗,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我們必須用行動來拯救我們的文化,不能再一昧的”崇洋媚外“。當然,如果我們坐下來品味我們的文化傳統,也許我們就會發現中華文化同樣很精彩。
怎樣才能幫助我們的文化呢?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它,去理解它的內涵,明白祖先們創造他們的原因,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真心的去珍惜這些文化,去熱愛他們,與一切妄想破壞她們的惡勢力做斗爭,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說到孝順,我們感到很陌生,我們眼里滿世界都是父母為了兒女拋棄一切宣傳,有的為給孩子治病走南闖北,傾家蕩產;有的為了孩子的學業,上煤山下礦井,讓我們感到父母是多么的偉大無私,我們卻很少有想到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些什么。
今天,我讀了這樣一篇報道:一個小女孩,名叫孟佩杰,在她5歲那年,父母迫于生活壓力,把她送給劉芳英夫婦收養。幸福的生活總是那樣短暫,在孟佩杰8歲時,一個晴天霹靂打破這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她的養母患上了椎管狹窄癥,雖然經過治療保住了性命,但只能依靠雙拐勉強走路,養父因此離家出走,把家庭的重擔扔給了只有8歲的'孟佩杰。從那時起,孟佩杰便開始承擔起照顧癱瘓母親的重任。北方的冬天要給爐子添煤,掏灰。她身子小,夠不著灶臺就站在小凳子上,摔傷,燒傷記不得多少次;她既要洗娘倆的衣服,又要為養母擦洗身子,手凍的又紅又腫,膝蓋不知磨破了幾層皮。到市場上買菜不認識蔥姜蒜,她就按媽媽編的順口溜記:“圓圓的是蒜,長長的是蔥,扁扁的是豆角,綠茵茵。”孟佩杰終于初中畢業,但養母的病情卻開始惡化,最終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而孟佩杰必須還要接受三年的教育,她決定帶著母親去學校。從此,她每天都邊學習,邊照顧養母。而當記者們問她是否厭煩時,她堅定地說:“這是作為女兒應該做的事,我怎么會感到厭煩呢?”
一個瘦弱的肩膀為養母營造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我為她的孝心所感動,第一次想到了孝,什么是孝,如何孝。
有人說我的父母都很健康,他們不需要我這樣去做。但同學們,我要說,孝順不僅僅體現在患難之時,它更融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當父母為我們買了愛吃的食物,孝順就是我們首先塞進父母嘴里的一塊糖;當父母干家務活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時,孝順就是我們端給父母的一杯茶,一碗水;當父母下班回到家身心疲憊時,孝順就是我們給他們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腳;當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時,孝順就是我們拼命努力得來的一份份優異的成績單;當我們出門在外,無憂無慮的玩耍時,當父母的心一點都提在嗓子眼時,孝順就是我們注意安全,不亂惹是生非。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不都是體現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孝‘’字嗎,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啊!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像人失去了心臟,徒留一個驅殼在世界上還談何頂天立地的做一番大事業呢?
我相信每一個善良敦厚的孩子,都在心底向父母發出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終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趕快行動吧,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首先要做到孝,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你從泱泱古國走來,滿身繁華;你從浩瀚的中原文明走來,帶著厚重的文化氣息;你從中華的歷史走來,帶著中國人的特點,剛柔并濟。
都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悠久綿長,先輩們的創作舉世無雙;都說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群星閃爍。但是,現在有多少流傳下來,不被世人遺忘呢?
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張民族合照。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除漢族外的五十五個民族,身著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如此盛大而莊重,真是一朵朵燦爛的花。反觀漢族,再普通不過的白色短袖襯衫、牛仔褲、運動鞋,這身簡潔的著裝,在其它民族華美的服飾中多么突出,多么刺眼。莫非漢族人就只能穿外來的短袖襯衫、牛仔褲嗎?
你要問,漢族人有自己的服飾嗎?當然,我最愛的,便是漢族的服飾——漢服。
曾經聽過一個新聞,有一個女孩兒,穿漢服去逛街,卻被人認為是日本的和服,當街被打。當時,我多么氣憤,怒氣占領了胸腔。打她的人可都是漢族人啊!我們竟然連自己的傳統服飾長什么樣都不知道!而日本把自己的傳統服飾——和服當做最重要的珍寶,唯有最重要的節日,才拿出來穿。而漢族,重要的日子男生穿西裝,女生穿晚禮服便為隆重,可是,這些衣服都不是我們民族的。
誠然漢服寬幅大袖,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現代的生活節奏,就像不停旋轉的陀螺,快到讓人無法琢磨。但是,漢服給人的感覺是那么寧靜、優雅,仿佛與世隔絕一般,卻有一種從容與淡定。從這么一件衣服上,看出了漢族男兒的錚錚鐵骨,漢族女兒的溫柔細膩;看出了漢族的`繁榮與鼎盛;看出了漢族祖先的智慧。
想當年,李白、杜甫的空國情懷;項羽“背水一戰”的決然;岳飛的誓死抗金,為國犧牲的精神,似乎都蘊藏在了漢服之中。
不是我不喜歡現代,現代科技發達,經濟繁榮,公平、民主,這都是古代比不上的。我只是想要中國人憶起自己的“根”。
我希望漢族人能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愛護自己民族的傳統,不要讓它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之中,成為過去。不止漢服,其它很多也是。
古人的文化,博大精深,就以漢服為例,它看上去華麗優雅,飄飄欲仙,其實卻有很多內涵。唐裝領口內方外圓,意味著天圓地方;皇帝冕服上有著像征著皇帝地位的十三章紋;而頭上的“冠”也有講究,兩耳外垂下的“充耳”是提示帝王聽大臣們的意見。就連衣服的顏色,也有講究,霸氣的冕服代表著皇帝的至高無上,而女子的服飾更是體現出女子的溫柔,卻又有一些“巾幗不讓須眉”的味道,不由讓人想起花木蘭,樊梨花這些女中豪杰。
國家是由一個個民族組成的,而世界又是由一個個國家組成的。若是連民族的傳統都保護不好,何談守護國家的文化?
別看傳統文化是過去的文化,但是如果沒有了它,那么一個民族就如同沙灘中的一粒沙子,變的平凡無奇。正是有了傳統文化,民族才會獨一無二。
愿中國傳統文化流傳萬年,永不凋零;愿先賢精神,萬古流芳;愿廣大炎黃子孫,銘記先祖,不忘初心;愿先人遺志,永世流傳;愿中華文明,走向輝煌!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鐘。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水墨畫,也是一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厘米呢!它寬24.8厘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著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著長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里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一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干什么。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你們可知道我最拿手的是什么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我最拿手的是剪紙。只是你們不要以為我只會剪什么動物、字、花等圖案,我是想要剪什么就能夠剪什么的,而且你們還不要說我還剪得有點像模像樣的,非常逼真。
怎么樣,你想要看看我的手藝嗎?好吧,我就剪一個給你看一看。只是,不巧,你不能夠到我這兒來。現在我只能夠用文字告訴你,看了以后你一定也會感受到、欣賞到的。
我先找來了一張白紙,裁成一個正方形。然后,我按照自己想剪圖形的樣子去折紙。我斜著對折,然后再斜著對折一次。好了,現在這一張紙成了一個三角形了,好象一座小山。接著,我就動手剪了起來。我東邊一剪,西邊一剪,然后彎了下去,再翻過一個身來往中間剪過去。我又彎來彎去地剪了一會兒,很快我就把紙花給剪好了。然后,我把紙翻開。啊,這時你就可以看到一幅漂亮的剪紙呈現在你的面前了。當然,如果你在現場看到我的剪紙的話,一定會更加興奮。而且還會立刻動手也想自己親自剪一剪呢!不過沒有關系,你只要自己動手試一試,多試試,就一定會摸索出一套經驗來的,而且會越剪越好的。
好了,我不跟你多說了,你趕緊去按照我說的去做,去剪吧!如果有機會,我們還可以走到一起商量探討,把我們的剪紙技術進一步提高,讓我們的中國民間藝術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民間傳統文化——舞獅
舞獅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之一,今天,老師就讓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
瞧,這只調皮的小獅子一蹦一跳地上了臺,它長得十分可愛,銅鈴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還穿著一身鮮紅的“衣裳”,張著血盆大口,真惹人喜愛。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揮了揮,好似在向我招手呢!然后,小獅子跳上一根木樁,抬了抬前爪,慢悠悠地跳了過去,突然,它的.腳一踏空,我的雙眼猛得一閉,然后提心吊膽地睜開,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獅子在梅花樁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為它捏了一把汗!然后,小獅子來到了鋼絲前,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輕而易舉地走過了鋼絲,兩位舞獅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里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小獅子跳梅花樁就更精彩啦!看,它在梅花樁上來了一個180度旋轉,然后,又穩穩當當地落在了梅花樁上,又在一根又一根的梅花樁上做不同的動作,看得我們是眼花了亂,目不暇接,舞獅快結束了,小獅子又來了一個360度翻跟斗,我們個個都贊不絕口,一起喝彩,教室里又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
看完舞獅表演,我真是佩服得六體投地。心想:能把舞獅表演得這么活靈活現,舞獅的兩位叔叔在臺下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時間,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藝術、如戲劇、國畫;有宏偉的`古代建筑,如故宮、長城;有美麗的神話,如女媧補天……
下面我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重陽節,又名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我國古代把九定為陽數,農歷九月九日,月日并陽,兩陽相重,兩九相疊,故名“重陽”,又名“重九”。
每到這一天,人們出游登高,賞菊花、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政還把重陽節定為“敬老節”,向老年人表達敬意之情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等。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我愛書法,不僅愛它的結構,還愛它的外形,意境。甲骨文,金文……這些象形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希望,是中華文明永久傳承的希望;是一種寄托,寄托著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喜歡他們的結構。我有時看到花體的英文,會對它甚是喜愛,那用鋼筆巧妙拼湊的美麗曲線,實在令人對其贊嘆不已。但是,這些英文始終是由一個個字母構成,單看一個字時,只會因為其形式的優美而喜愛,不會想到更深遠的意境。而漢字卻不同了,看以前的古文時,就算從未接觸,也可以根據其意境將其含義猜個八九不離十。那是一種漢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詩,詩中的山水畫。看看用毛筆寫的“一”字吧,要是仔細看看“書圣”王羲之的“一”,你就會發現那不同尋常的美。毛筆輕輕一頓,收筆一提,就造就了如此美麗的漢字。它的結構單一它的結構單一,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橫為何給人一種用千言萬語都無法描繪出來的感覺呢?似乎無法將其強硬地安在一個形容詞之上。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它的強大魅力!
我還愛它們的外形,意境。你看,那簡簡單單的筆畫,是那么優雅,細膩,又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般的壯闊。簡單的漢字在書法家們靈活的筆下行云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似一汪清泉從山澗流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當我用眼睛仔細的欣賞這字時,仿佛被這小小的字帶到了一個奇異而美麗的地方,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一般閑適;有“更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般的不舍;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般的'孤寂……一個小小的漢字,竟有如此深遠的意境。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強大魅力!
現代化的風謿洗去了糟粕,但也在侵蝕著中華文化的精華。朋友,也許你已經很少寫字,更不用說寫毛筆字了,也許你經常用手敲擊著骨干的鍵盤,目不轉睛地盯著熒光屏,不妨去看看名家的書法,再親手臨摹一下,你一定會重新熱愛漢字”體會到中國書法的魅力。讓我們從新拾起蒙塵的筆,一同書寫中華文明的美麗畫卷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上個周,我們班開展了一次有趣的活動——“中國傳統文化之旅”。張老師還告訴我們:“這個活動有三個獎項——‘最佳表演獎’、‘最佳創意獎’、‘同心協力獎’。”我們一聽有獎,就紛紛活躍起來。分組、分工、選組長、填表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這些事情全部搞定了。
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寫書法、練武術、做風箏、剪窗花、畫國畫、包粽子大家還搜集了資料并裝訂好。各小組的準備活動進行的非常順利。
今天,我們就要展示我們各自的作品了。瞧,汪以鋅帶來了國畫《雛菊》、雷鳴帶來了書法作品、陳柯宇帶來了厚厚一疊資料和剪紙作品、毛艷吉帶來了“粽子”同學們帶來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東西真是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展示作品開始了,首先是我們剪紙組的代表——陳珂宇上場,他宣讀了我收集的資料,展示了我們組精雕細刻的剪紙作品。接著,是羅玲杰和冷宗祥的武術表演,他們那笨拙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是雷鳴的書法作品展示,那挺拔秀麗的繁體字,讓我們贊嘆不已。最后是童謠組的朗誦。同學們表演的非常出色。
活動結束了,張老師鄭重宣布:“獲得‘最佳表演獎’的.小組是——”說到這兒,他停了一下,好像故意吊吊我們的胃口,接著宣布:“武術組!‘最佳創意獎’是童謠組,‘同心協力獎’是剪紙組!”得獎的組歡呼雀躍、趾高氣揚,沒得獎的組全都垂頭喪氣、恨己不能。
這樣的活動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老師以后多搞這樣的活動!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提起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是一座瑰麗的寶庫,有古老的書法藝術,有五彩繽紛的臉譜藝術,而我最喜愛的是剪紙藝術。
早有耳聞,剪紙的發源地是陜西,那是一個美麗而又富饒的地方。剪紙的方法有11種之多呢!我家隔壁有一位老奶奶,她剪紙藝術很高,她會剪騰空而起的孫悟空,潔白如雪的鴿子,別人都說她是“神剪”。
看著五彩繽紛的剪紙,我也情不自禁地拿起剪刀剪起彩紙來,看起來容易,可學起來難,于是我專門向隔壁的老奶奶請教,在不久的時間里,我也學會了剪一些小動物和小窗花,在業余時間里,我也時常“秀一把”,我時而剪出快活的`小兔子,時而剪出頑皮的小猴子,這些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中華的傳統文化剪紙,真是美不勝收,我們一定繼承發揚,讓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代代流傳,讓經典藝術熠熠生輝。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屋檐上的水滴隨著時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積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暈中,泛起了小小的漣漪,望著眼前這一雨紛紛的美景,忽然一陣粽葉香,耐人尋味。
“菊花園,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帶我去睇龍船……”這是小時候奶奶抱著我,在端午節時嘴中念著的歌謠。而這種古老的氣息還能代代相傳嗎?
走進廚房,家中還是那種老式的灶臺,有兩口大鍋,均由柴火燒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爺爺奶奶他們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會是這樣的`吧。在這時,只見奶奶將用油炸蔥頭的“蔥頭油”撈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著掀開另一鍋有拌著許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鵪鶉蛋,花生……一切適合的東西,奶奶一樣也不錯過。因為再包之前,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為害怕太油,所以我幫著奶奶一起弄。我們首先清洗粽葉,“呀”一不小心就被這粽葉的邊緣割破了手,輕微的流血,更映襯出我對這粽子的喜愛,瞧去,奶奶正眉開眼笑的哼著小曲,包著粽。
雙手平攤,在手心先放上一個粽葉,用大拇指夾著,來一個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葉上有一個圓錐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調配米,鵪鶉蛋,五花肉,一層壓一層,最后,再拿一片粽葉“封頂”,用一種植物的葉子綁上,放在籃子里,準備下鍋。一只布滿皺紋的手和一只細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樂乎。
這細細的粽香,環繞了整個屋子,忽然,聽見弟弟對著電話機喊了一聲:“小姑,等等你回來的時候給我帶一個漢堡跟一個芝士味的比薩,謝謝。”頓時,屋子里的氣氛僵硬了,空氣似乎要停止了流動,奶奶在這制作著中國的傳統食物,而這新時代的小男孩卻要去品嘗外國的“快餐”。
這份古老的傳承是否即將遺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傳承多久呢?這一切的一切,是否會成為那黑白史書上的記載呢?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中學作文06-28
傳統文化孝道作文02-04
優秀傳統文化的作文07-20
傳統文化作文[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