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教案及反思1
活動目標
1、感受臺灣民歌歌伴舞的音樂特色及濃厚的生活情趣。并能隨音樂用歌聲與動作表現音樂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2、認真傾聽歌曲并觀看表演,理解歌詞內容,并利用連線游戲和表演動作幫助i—憶歌詞。
3、了解歌曲的韻律美,感受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蝸牛與黃鸝鳥》;視頻《蝸牛與黃鸝鳥》。
2、課件:“福臺”地圖一張;臺灣景點幻燈片;大張白紙一張。
3、幼兒人手一張迷宮圖,勾線筆。
活動過程
1、觀看“閩臺”地圖,感受臺灣文化。
講一個很好玩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完整欣賞歌曲,借助繪畫理解歌詞內容。
3、教師結合繪畫,再現故事情節。
4、分析圖譜,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歌曲寓意。
師:剛才老師是怎么把這音樂里的故事藏在這幅畫上面的?
5、結合圖譜,進一步感受音樂故事與畫面的匹配。
師:現在小朋友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故事,和我一起來找一找音樂里的故事藏在這幅圖的什么地方,待會歌詞唱到哪我們的小手就指到哪。
6、走迷宮游戲,梳理故事線索。
7、觀看視頻,感受臺灣民歌特色。(播放臺灣視頻)模仿視頻做動作表演。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流行于臺灣的敘事性民歌,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
在這課的設計中,我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針對二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形式和手段,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整個教學環節清晰,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以突出音樂故事創設音樂氛圍貫穿于整個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取得良好效果。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就是采用了這種全新的授課方式,通過講故事——編創故事——表演故事——歌唱故事——音樂劇表演這一主線展開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做到讓學生喜歡音樂劇,愿意表演音樂劇,從而進行音樂劇的創作。
在學法的設計上我主要采用語言引趣、故事導趣,創編拓趣的方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自我創編故事,自我學唱歌曲,自我制作道具,自我編排表演,并通過觀察從生活中、寓言中、故事中找尋音樂劇的創作素材,在參與音樂劇表演過程中全面展示學生的綜合技能,教師在整堂課中做孩子的引路人,與他們同創作,同表演、同歡樂。師生互動,讓音樂歡樂的氛圍感染每一個人。
音樂教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學習與同伴的協調表演。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創作及合作表演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娃娃家相關教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嗎?娃娃家里面有誰呢?你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觀看情境表演并欣賞歌曲。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和聽一聽這兩個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 熟悉學習歌曲。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的琴聲,一邊聽兩個小朋友的范唱,并跟著他們一起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扮家家》。
4,分組表演。
師:請小朋友找個小伙伴兩人為一組來進行演唱表演。
5,結束。
活動反思:
《綱要》提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樂意與人交往,學習合作與分享。
音樂教案及反思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歌曲,并能用形體動作表現大膽歌曲。
2、感知音樂的強弱,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學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感受歌唱游戲的快樂。
活動難點:
能用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理解歌曲、初步感知
1、師:邊操作幻燈片邊講述故事
2、老師念兒歌(點擊圖片)...幼兒跟念
3、哎,這只大灰熊它剛才是怎么發怒的?你們會發怒嗎?好,請你們來學學大灰熊,大灰熊發怒的.時候,還會從床上怎么樣?(站起來)請小朋友學一下。
(二)學唱歌曲,動作表現
1、學唱歌曲
(1)老師請小朋友來扮演大灰熊。我來叫醒你們,大灰熊睡好了。鋼琴伴奏唱歌曲..(你們學得真像,把我都嚇壞了)
(2)這只大灰熊學得真像,我來請他學大灰熊,誰愿意和我一起去搖醒大灰熊?(大灰熊醒了,它發怒了,它起來東看看,西看看,什么也沒看見,就又回去睡覺了。)
我們一起來唱,這樣我們就不害怕了! 鋼琴伴奏唱歌曲
那么我們是什么時候去搖醒大灰熊的啊 ?(唱到:如果你去搖醒它呀)然后我們就變成什么啊呀?(木頭人)
2、肢體表現
(1)(請一半幼兒做大灰熊)小朋友們,大灰熊睡覺了,我們一起出發吧!音樂伴奏唱歌曲
你變成了什么木頭人?我是小兔木頭人!你呢?
(2)交換。
音樂伴奏這回你變的是什么?真厲害!啊,我有些累了,讓我們休息一下。
(三)游戲
1、游戲第一次
聽說山那邊有一只大灰熊也在睡覺,待會我們一起去叫醒它,我先去看看,它有沒有睡著了?瞧,它在睡覺呢!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嗎?千萬要記住哦,大灰熊醒來了,要變成什么?對了!準備好了嗎?來悄悄的跟在我后面吧!音樂伴奏唱歌曲
2、游戲第二次
瞧,大灰熊又睡著了,我們趕快逃回家里去。啊呀,嚇死我了。剛才你們有沒有搖醒大灰熊呀,可是它好像又睡著了呢!音樂伴奏唱歌曲
(四)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幼兒從動作表演中逐步引導到歌曲演唱中,動作也要逐步變小。及時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調整。如當幼兒還沉浸在游戲表演而沒有按照歌詞動作時,教師要及時糾正。最后熊發怒的動作可在念歌詞最后一個字“(生)氣”時用一個造型定點。還要關注到幼兒動作是否合拍,這點很重要。
交流后,我們于本周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主要流程與第一課時類似:譜圖引題--師幼有節奏地念歌詞,并表演故事--學習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強與弱。從整個活動效果來看,進步很明顯。首先教師準備充分,不但能熟練地演唱,還用鋼琴錄了伴奏音樂。環節的遞進性明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緊緊跟著教師的步伐逐步從動作還原到歌曲演唱,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當然,也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兒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兒的活動;圖譜的擺放可以按照樂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學習中,動作的表演成分減少得還可以徹底些;教師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靈氣;另外,要加強幼兒對動作節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勢的要求。
音樂教案及反思4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并隨音樂合拍地做繞線、拉線、釘鞋釘的動作。
。2)體驗歌曲中傳達的勞動的愉快心情。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二)活動準備:
《鞋匠舞》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師:有一個鞋匠,他每天都在給別人做鞋子,你們來聽聽他是怎樣給別人做鞋子的。
。2)教師帶領幼兒回憶歌詞內容,并體會歌曲中傳遞的愉快情緒。師:鞋匠是怎樣給別人做鞋子的呢?師:他做鞋子的時候用了哪些東西呢?師:你覺得他是一個快樂的鞋匠還是一個傷心的鞋匠?為什么呢?師:我們一起來學學這個開心的鞋匠吧。
。3)教師帶領幼兒學唱歌曲1~2遍。
。4)教師啟發幼兒根據歌詞的內容創編合適的動作。師:我們都來做快樂的鞋匠,快樂的.鞋匠是怎樣繞線的?師:他是怎樣拉線、釘鞋釘的呢?
(5)教師提取幼兒創編的動作,帶領幼兒邊唱邊做繞線、拉線、釘鞋釘的動作。
(6)教師有重點地指導幼兒按節奏合拍地做動作。
。7)在幼兒較熟悉動作的基礎上,師生共同隨樂表演,并鼓勵幼兒表現出鞋匠勞動時愉快的心情。
(四)活動反思
(1)通過活動讓幼兒能隨音樂有節奏地做繞線、拉線、釘鞋釘的動作。
。2)通過活動讓幼兒能通過表情、歌聲來表現鞋匠的愉快心情。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次活動中,我在音樂技能方面,首先讓幼兒隨音樂合拍地做鞋匠做鞋子的各種動作,讓幼兒能夠對不同的節奏做出反應,自如地跟隨音樂變化節奏動作。在情感與社會方面,我強調幼兒與同伴合作舞蹈能力的發展。在活動中,雖說事前準備了一些動作,但是我在活動中留給幼兒大量的學習空間,例如多次在活動中問幼兒“有沒有動作看不懂”,當幼兒表達自己看不懂時,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過下面環節進一步引導讓幼兒自己發現規律,把創造的空間留給幼兒。
音樂教案及反思5
活動目標:
1、通過在看看,聽聽,找找,猜猜的情境中感受故事,啟發幼兒說的樂趣。
2、初步感知動物的變化過程,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色食物,一個蘋果,兩個梨,三個李子等圖片。
2、觀察過毛毛蟲,與顏色相關的知識準備。
3、故事PPT,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你好小毛毛蟲
師:來和我們的毛毛蟲朋友問個好吧!猜猜,小毛毛蟲喜歡吃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二、浸入作品,引發想象
1、師:小毛毛蟲慢吞吞地爬著,它有點餓了,就去找吃的。
2、出示圖片1,小毛毛蟲東找找,西找找,找到了一個蘋果,這天剛好是星期一,毛毛蟲吃了一個蘋果。(出示蘋果圖片)示范短句“香香的蘋果真好吃。”猜測“吃了一個蘋果,肚子感覺怎么樣?”
3、出示圖片2,3第二,三天,還沒吃飽的毛毛蟲又看到了什么呢?它是怎么想的和做的呢?(引導幼兒通過顏色來聯想物品)你們發現嗎,在這三幅畫里,都藏著一個數字,他們是誰呢?(1、2、3)
4、出示圖片4,第四天,毛毛蟲爬呀爬,他說想吃一個紅紅的上面有一個小黑點的水果,你們猜猜是什么?草莓,毛毛蟲很餓很餓,你們說他能吃幾個。
6、出示圖片“5”。第五天了,你們說毛毛蟲又想吃什么呢?
教師小結:肚子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第一天吃了一個又香又甜的大蘋果,第二天吃了二個脆脆的香梨,第三天吃了三個酸酸的李子,第四天吃了四個新鮮的草莓,第五天吃了五個金燦燦的橘子。
三、激發互動,體驗快樂
1、第6天毛毛蟲會吃什么樣的東西,變得怎么樣呢?
游戲:小毛毛蟲找東西
1、請若干名幼兒來找一找,說一說!摹婧贸。
2、人手認領一只“小毛毛蟲”,帶它去找喜歡吃的東西。找到后告訴客人老師
啟發幼兒進行想像,積極思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毛毛蟲吃了那么多東西最后會變成什么呢?
四、完整欣賞,體驗情節變化過程中的樂趣。
1、教師講故事,幼兒完整欣賞。
2、幼兒模仿毛毛蟲變成蝴蝶,增添情趣。
音樂教案及反思6
設計意圖: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在一次早間活動中我播放《粉刷匠》音樂時,我們班的孩子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手舞足蹈地享受在音樂的快樂氣氛中。因此我想借用這次機會設計了韻律活動《粉刷匠》,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粉刷匠》的韻律美。結合《綱要》5-6歲幼兒目標,教師給幼兒營造寬松、自由、優美心理環境以及安靜和諧;、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圍,并通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為幼兒提供一個表現的舞臺,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獲得全面發展,促進健全人格形成。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粉刷匠》,能合拍地做粉刷動作。
2.能根據歌詞內容創編相應的動作。
3.在學唱、做動作的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刷子、報紙做的帽子、油漆桶(每人一份),音樂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旋律,到粉刷匠家
師:哇,今天的天氣真好啊!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神秘朋友家去,你們準備好了嗎?
隨音樂按節奏拍手進入創設好的粉刷匠家。
二、師幼談話交流,欣賞歌曲
(1)提問
師:小朋友們我們到了,看看我們來到誰家了?
幼:粉刷匠的'家中。
師:對,來到了粉刷匠先生家,看看粉刷匠家有什么工具?
幼:有油漆桶、刷子、帽子、長的滾刷。
(2)講小故事,引出歌曲完整聽音樂
師:粉刷匠先生告訴我說他最近很忙,有一座新房子還沒有粉刷完,他請小朋友們來幫幫他。小朋友們要不要來一起幫助粉刷匠先生?那在粉刷匠家中有一首好聽的歌,它會告訴我們要粉刷新房子的哪些地方,請小朋友邊聽邊想這首歌有幾段?每段有幾個樂句?師:聽出來了嗎?這首歌有幾段?每段有幾個樂句?粉刷什么地方?
幼:有2段,有4個樂句。刷門,刷墻。
師:小朋友聽得非常仔細。一共有2段,每段有4個樂句。我們要幫粉刷匠先生刷門和墻。
師: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個歌曲,聽一聽,它說了個什么事?哪一樂句是介紹自己粉刷房子的?哪一樂句開始刷房子?哪一樂句是間奏?怎么聽出來的?
三、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分段創編動作
師:粉刷前我們要準備什么?(拿油漆桶,刷子,戴帽子)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我們需要提起油漆桶,拿著刷子,帶上帽子,一起踏步走。
聽第一、二樂句,教師和幼兒一起來隨音樂來做一做。
師:請小朋友們想想怎樣來刷門和墻,需要什么工具來刷?來示范一下。鼓勵幼兒自由討論交流,嘗試創作不同的動作。
幼1:刷門可以用刷子來刷。墻太高了,要用長的滾刷子來刷。
幼2:可以這樣上下刷,也可以橫著來回刷。
師:小朋友示范的非常棒。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發揮自己想象力來刷一刷。
師:我們忙得不亦樂乎,小鼻子都變樣了。
四、完整地用動作表現歌曲
1.教師提示和幼兒一起跟隨音樂表現。必要時教師適當的進行指導。
2.請幼兒分組隨音樂再次表現歌曲。
五、總結
小朋友們干的非常棒,粉刷匠先生非常滿意。小朋友們在勞動中有什么感受?勞動是最光榮的,我們完成了任務,現在隨音樂我們回家謝謝吧。
音樂教案及反思7
【活動目標】
1、理解記憶歌詞內容,學唱歌曲第一段;
2、學習用連貫、柔和、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PPT、沙球、三角鐵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伴隨跟著《雪絨花》的背景音樂,小朋友們進場坐在自己座位上。
師:冬天到了,看美麗的小雪花從天空中飄了下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雪花,飄起來)小雪花們,飄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吧,咦!小雪花飄下來時發出了什么聲音(沙沙沙沙沙)小雪花好像在唱歌哎,我們快來聽一聽。
二、學唱歌曲第一段1。教師清唱歌曲2—3遍師:你聽到了小雪花都唱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揭示圖譜)請全部小朋友試一試,看著圖譜唱一唱(請小朋友指出哪一句不會唱,著重一起唱一唱)分組請小朋友試一試,跟著伴奏唱一唱(注重連貫,柔和,優美)2。師幼對唱師:接下來周老師來問?你們來做小雪花,唱著回答我,好嗎?(師幼對唱,需要伴奏)教師總結:原來小雪花,是來告訴我們冬天到了。
三、找不同師:小雪花走了之后,又來了一位小客人,它也唱起了歌,老師把它唱的歌也換成了小圖片,小朋友們快來找一找,和小雪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ń處煄椭龑в變赫页霾煌。幼兒每找出一處不同,就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清唱歌詞。)教師總結:原來第二段中是小雨滴來了,到了春天,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天上會下小雨來,"沙沙沙沙沙"變成了"嘀嘀嘀滴嗒","飄下來"變成"落下來","冬天來到了"變成了"春天來到了"。
四、活動結束師:剛剛小雪花是用柔和優美的聲音唱的,那小雨滴我們應該怎么唱呢?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吃過小點心,我們再來唱一唱。
【活動延伸】
在幼兒已經熟悉歌曲以后,利用沙球和三角鐵,鼓勵幼兒創編表現雪花和雨滴的舞蹈動作。
教學反思
在雪花和雨滴音樂活動中,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我以帶來驚喜的方式拋灑雪花引起幼兒的興趣,重點是為了讓幼兒能夠學會第一段的歌曲,難點是引導幼兒能夠掌握第一段的歌曲后,創編出第二段的歌詞。
學第一段的歌曲時,我通過清唱讓幼兒逐步聽清,但是因為我的緊張,忘記教幼兒,然后幼兒復述并學習歌詞,在引導幼兒串連起來朗誦、演唱,并通過不同的方式演唱。第一段掌握好后。通過聽磁帶,第二段歌詞的變化進行創編內容,引導幼兒講出“雨滴”出示圖畫讓幼兒,按著“雪花”的那一段進行編唱。創編的過程中,通過老師提問,雨滴的聲音,教師利用清唱的方式,讓幼兒清楚的.理解、掌握“雨滴”的歌詞。
結尾部分,幼兒扮演雪花和雨滴,邊唱歌,邊跳舞,很快樂…在課開始時幼兒通過撒雪花這邊帶有一定的樂趣性,掌握第一段歌詞比較順利,到了第二部分時,幼兒通過的我出示的雨的圖標能夠很好的進行聯想創編,還會跟老師做動作,跟著我的提示去表演創編,但是在幼兒學唱會歌曲后,設計了一個游戲對唱環節,卻因為我的緊張而忘記了,是本次課我最大的遺憾,最后幼兒還是基本掌握了這首歌曲,也能按照歌曲的節奏邊唱邊做,基本完成教學任務。
音樂教案及反思8
活動目標:
1、傾聽《金蛇狂舞》,感受樂曲ABA的結構,并嘗試用舞龍游戲的形式表現樂曲熱烈歡騰的氣氛。
2、在配樂兒歌朗誦的幫助下,學習用兩種不同的樂器進行表演。體驗B段樂曲的對話應答結構和逐步縮短的樂句結構。3、在樂隊表演時,既要注意與本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與其他組同伴的協調。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5、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重難點:
體驗B段樂曲的對話應答結構和逐步縮短的樂句結構。
活動準備:
1、觀看舞龍的錄像以及幼兒用書《金蛇狂舞》,豐富幼兒的有關經驗。
2、事先學習兒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來鬧新春,龍燈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來跳獅子舞。一二三,來敲鑼。三二一,來打鼓。咚咚咚鏘咚鏘咚鏘,咚鏘咚鏘咚;鏘鏘乙鏘乙咚鏘,乙鏘乙咚鏘。"、
3、碰鈴和圓舞板(數量均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4、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樂曲《金蛇狂舞》,感受樂曲ABA的結構。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引出活動內容。師:前兩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有趣的兒歌,師怎么念的'?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傾聽樂曲《金蛇狂舞》。師:老師這兒有一首曲子,叫《金蛇狂舞》,你們可以跟著這首曲子的節奏念兒歌。你們仔細聽一聽,找一找,可以在哪里跟念?教師引導幼兒分析樂曲的結構。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嘗試在樂曲的B段處匹配兒歌。教師引導幼兒在B段處邊念兒歌邊用拍腿的方法感受節奏。師:你們念的怎么樣?這次,我們一邊念兒歌,一邊用一下一下拍腿的方式為兒歌打節奏,好嗎?
2、教師引導幼兒分組,并用樂器表現樂曲的B段兩隊競賽的熱鬧場面。教師引導幼兒分成兩隊,并將椅子排成兩路縱隊。師:現在我們要分成紅隊和綠隊進行舞龍比賽,誰愿意當紅隊隊長?誰愿意當綠隊隊長?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誰,就搬椅子坐在誰的后面。注意兩隊的人數要平均。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用一隊說一句的方式念兒歌。師:剛才我們是大家一起念兒歌的,現在分成兩隊了,可以怎么念?教師引導幼兒選擇樂器,并嘗試用樂器表現兒歌節奏。師:下面,我們帶著樂器跟著音樂參加舞龍比賽吧!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表現樂曲。教師引導幼兒在A段處自由表演舞龍的動作。師:在樂曲的一開始,是兩隊在做舞龍的動作。我們在電視里看到過哪些動作?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用動作和樂器表現樂曲。師:現在我們把舞龍的游戲連起來,跟著音樂一起玩一玩。
活動反思:
有了前面新年情境的回憶和交流做鋪墊,孩子們自然地就將樂曲聯系到了熱鬧的敲鑼打鼓、舞龍舞獅等情緒和內容之中,對于三段體結構較易感受。在分段欣賞中,孩子們能想出排成一列長隊來模仿舞龍,也能在問題中改進動作,如前后搭住單手甩臂以防止斷開,特別是有了長綢帶道具的運用,孩子們的興致更高了,也更生動了。但對于第二部分的處理上與原方案有些出入,幼兒對兒歌不是很熟悉,配樂念兒歌難度較大,所以將之簡單化:將幼兒分成兩組,教師擔任指揮,幼兒看指揮打鼓。在這樣的聽音動作之后,幼兒很快就發現了輪流、對應的樂句特點,再加上模擬鼓聲、邊敲邊說“咚”的方式,幼兒對第二段音樂的感受還是比較深的。在最后的環節中,將幼兒分成三組,一大組表現第一、三段舞龍部分,另兩組對應著表現第二段打鼓部分,在教師的手勢指揮下,合作得還比較成功。等幼兒熟悉音樂之后,嘗試將椅子當做鼓,由幼兒敲擊節奏的話,氣氛可能會更好。
音樂教案及反思9
活動目標:
、背醪绞煜非男,感受和體驗A段樂曲的平穩、B段節奏的跳躍和C段音樂的優美。
⒉借助啄木鳥個大樹捉蟲的情節和動作,初步認識和感受樂曲和曲式結構,嘗試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樂段的變化。
、吃诜纸巧鲞\動時,注意與同伴進行眼神交流,體驗合作運動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⒈音樂(完整的ABC段、A段、B段、C段)。
⒉掛圖。
、硤D譜。
【幼兒園PPT課件制作】
活動過程:
、背鍪緬靾D導入故事,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
教師:
、龠@棵大樹怎么了?(幼兒討論)故事:
、谠谝粋美麗的鄉村里有一片蘋果樹,有些蘋果樹生病了,請來了啄木鳥醫生,經過檢查發現是蛀蟲在搗亂,于是啄木鳥醫生就"篤篤篤,篤篤篤"地把蟲捉完了。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又長出了茂盛的樹葉,變得更美麗了。
、餐暾蕾p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平穩和優美。
教師:①老師為剛才為這個有趣的小故事配上一首音樂,讓我們來欣賞吧。ǖ谝槐樾蕾p音樂)
、诶蠋煘檫@首音樂制作了一張圖譜(出示圖譜)請你根據老師手指的圖譜,完整欣賞音樂,了解音樂的結構。(第二遍欣賞音樂)這首音樂可以分為3個部分?
A部分講蘋果樹生病了,
B部分講啄木鳥醫生為大樹治病,
C部分講蘋果樹的病治好了,啄木鳥高興的飛來飛去。
③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右手食指跟老師手指圖譜,欣賞音樂(第三遍欣賞音樂)。
、骋龑в變河脛幼鲄⑴c欣賞。
問:①啄木鳥是怎么給生病的大樹檢查的?(聽A部分音樂,做檢查的動作,如:由上到下均勻地撫摩樹干等)②啄木鳥又是怎么給大樹治病的?(聽B部分音樂,做捉蟲的動作。)
、鄞髽涞牟≈魏昧,啄木鳥高興得怎么樣了?(聽C部分音樂,做有節奏地做飛的動作。)
、葱蕾p音樂創編動作:
①請小朋友坐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跟音樂做動作(教師指圖,第一遍欣賞)。
、谡堃晃挥變旱胶诎迩爸笀D譜,其余在位置上扮演"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二遍欣賞)。
③小朋友在坐位置上,找你旁邊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大樹"和"啄木鳥"聽音樂做動作。(第三遍欣賞)。
、抵笇в變簩W習分角色聽音樂表演。
幼兒在場地中間找空位置扮演角色聽音樂做動作。(要求:幼兒自選角色:啄木鳥或大樹,聽音樂角色做動作,引導幼兒注意與同伴眼神的交流)。
、痘顒咏Y束:幼兒欣賞音樂,扮演啄木鳥到操場上捉蟲。
活動反思:這首歌詞共分三小節,歌詞中描寫了草原的.無限美麗風光,贊美了牧民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課件展現草原的美麗,再通過深入閱讀理解找出體現草原的美的語句,聯系生活實際和展開想象激發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進行表達,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理解感悟。
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學探究,弄清“你從哪些地方感悟到了草原的美”這個核心問題,并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學習的體會。在研讀時,我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學生抓住遍地花想象到草原到處都是花,彩蝶紛飛想到各種顏色的蝴蝶在百花叢中翩翩起舞,百鳥唱想到很多鳥在草原上嘰嘰喳喳的叫著……在此基礎上,我還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并結合課件讓學生想象,這樣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具體的畫面,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二、運用課件營造學習氛圍。
教學中我搜集了很多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把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吸引過來,一下就將同學們帶進了學習的氛圍。在授課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親耳聆聽這首歌,并欣賞大草原的無限風光。同學們都不由自主地跟著唱起來,有的同學甚至不由自主地跟著節奏翩翩起舞。整節課在歌聲中結束,使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三、抓朗讀走進文本
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凡是朗讀能力強的孩子理解能力一般也很強。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造再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我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男女生比賽讀、喜歡讀的同學起立來讀、評價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朗讀中的無限樂趣,使語文教學變的生氣勃勃,促進學生感悟能力的發展。學生一旦讀進去了,那么理解起來就不會那么困難。再熟讀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背誦就水到渠成了。
四、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葉老一句“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道破了閱讀教學的天機。“教”怎樣達到“不教”呢?它的關鍵在“教”的內容,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語言文字、思想內容、寫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學生閱讀方法。掌握了方法,學生才自能閱讀,教師才可能“不教”。在學完歌詞的第一小節,我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此段的方法,學生在相互啟發的基礎上,總結出讀文找句子,抓詞來理解,感情來誦讀,熟讀背下來。然后進行學法遷移,學生再去學習第二、三小節歌詞,也就輕松自在了。同時我又引導在理解的基礎上去積累,并且讓學生感悟背誦的方法。進行及時的總結,逐漸形成學生學習的能力。
五、讀寫結合,創編歌詞
學文后,我還讓學生以《美麗的長春我的家》進行仿寫訓練,效果較好,我發現他們寫完后還在互相欣賞呢。我想語文教學就是要既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又要將閱讀與寫作結合,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音樂教案及反思10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節奏,體驗歌曲所表現的優美意境。
2、初步嘗試用連貫、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3、通過圖譜提示理解記憶歌詞,體驗探索學習帶來的快樂。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課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節奏。
2、圖譜一幅,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練聲:向風兒問好]
“美麗的春天來了,風兒輕輕地吹著,小朋友,讓我們來向風兒問個好吧!
2、引導幼兒傾聽、感受歌曲。
。1)完整欣賞音樂。
“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猜一猜,風兒在唱些什么?”
“它會唱些春天的哪些變化?”
“風兒唱的這首歌曲《小籬笆》真好聽,讓老師也來為你們唱一唱!
。2)教師清唱歌曲一遍!奥牭搅耸裁?”
。3)教師隨音樂范唱歌曲。
“歌里還唱了些什么?”[請幼兒用歌詞來回答。]
3、看圖譜學說歌詞。
(1)出示不完整圖譜一張。
“圖譜上有什么?”
“每一張小圖片代表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詞?”[幼兒學說]
“這張圖譜完整嗎?“
(2)教師邊指圖譜邊演唱,請幼兒填補圖譜。
出示小圖片四張,將幼兒分成四組,每一組負責一張圖片,將它填在圖譜上相應的地方,并說出相應的歌詞。
。3)有節奏的集體朗誦歌詞。
4、幼兒學唱歌曲。
。1)輕聲學唱。
。2)好聽的聲音學唱。
。3)學習不同風格的演唱。
“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微風吹進小籬笆給人的感覺很連貫、很優美,當小籬笆上的積雪融化成小水滴往下滴時,應該怎么唱呢?”
[個別幼兒學唱,集體學唱一遍。]
(4)個別幼兒做小指揮帶領大家演唱。
。5)集體表演唱。
5、延伸活動。
“春風除了給小籬笆的周圍帶來了許多變化,還會給我們的周圍帶來什么變化?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把它們也編到這首歌曲里來,一定也很好聽的!
【活動反思】
《小籬笆》是一首優美的樂曲,舒緩悠揚的三拍子音樂呈現出初春的喜人景色,結束句的水滴聲又體現了歡快跳躍的不同風格,樂曲的意境與歌詞內容符合近階段孩子的`生活經驗。
我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是:
1、感受三拍子歌曲優美的情緒,體驗歌曲表達的春天的美。
2、能較完整地演唱歌曲。
3、積極參加表演唱,體驗表演唱的樂趣。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色彩鮮艷的圖譜,結合琴聲,加上適當的體態動作,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積極表達。活動后的幾點反思:
1、在觀察圖譜時,可以讓幼兒踴躍回答,談談圖片上的內容,多給幼兒提供發言的機會,鼓勵幼兒積極回答、探索。
2、在幼兒基本會朗誦歌詞后,我便讓孩子們來跟著伴奏跟唱,小朋友的興奮狀態還未被完全激發,我應該再給孩子一點時間,如讓孩子們自由地跟著教師哼唱,從而初步熟悉旋律,給予更多的緩沖與支持,為歌唱積累一定的經驗,到最后能夠完整的歌唱。
3、在隨音樂拍節奏時次數有些少,應讓幼兒多感受幾次,音樂的節奏可逐步加速,激發幼兒的興趣。
4、活動結束前,應讓幼兒跟著音樂邊唱邊用動作表現一下歌曲,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雖然在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不少的不足,但是整個活動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學會歌曲,為以后的培養藝術氣質積累經驗。
音樂教案及反思11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民族音樂的風格,初步學會隨著樂曲拍出整套節奏型。
2、學習根據樂曲風格創編合適的節奏型。
3、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歡樂的情緒。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節奏圖譜 、《小看戲》音樂
活動重點:
熟悉樂曲的旋律,感受民族音樂的風格,初步學會隨著樂曲拍出整套節奏型。
活動難點:
學習根據樂曲的風格創編合適的節奏型。
活動過程:
一、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風格(約4分鐘)
(1)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來聽一首樂曲(播放音樂)
師:聽完這首樂曲你想說些什么?
幼:這首曲子聽上去很歡快
師:(播放ppt1)這首樂曲叫《小看戲》是一首東北地區的曲子,曲調歡快、熱烈、節奏感強,我們再來聽一聽。(播放音樂)
二、出示圖譜感受節奏型(約8分鐘)
音樂教案及反思12
設計理念:
這首歌曲節奏輕快,歌詞有故事情節,主角又是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能快速讓孩子們產生濃厚的興趣。于是,我根據《指南》的要求抓住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通過讓孩子感受3/4節拍強弱弱的特點,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和輕巧的動作唱出小蝸牛逍遙、自在的心情。
活動目標:
1、學唱三拍子歌曲,初步感受四三拍的節奏特點。
2、能創造性地表現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歌詞圖譜,蝸牛圖片
2、大鼓一面
3、鋼琴一架
活動過程:
1、小朋友,我們來進行歌唱前的.哼鳴聯系《兩只小象》
2、情景導入:今天有一位小客人要來中一班做客,讓我們一起來把它請出來吧,哦,小客人有些害羞,需要我們來把它喊出來,聽老師是怎么喊的,小蝸牛(用大鼓配合強弱弱的聲音來喊出小蝸牛),請孩子們學習一起喊出小蝸牛
3、出示實蝸牛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蝸牛的外形特征,激發幼兒對小蝸牛的興趣。
。1)小蝸牛長得什么樣子?
。2)小蝸牛爬起來是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哪個小朋友來形容一下?(引導幼兒用肢體或語言表達)
4、欣賞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節奏特點。播放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芬魳,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跟幼兒邊聽歌曲邊拍節奏。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曲調。
5、出示歌詞圖譜,教師完整教唱,(注意在教唱時叫夸張的表現三拍的特點)
邊教唱逐句和幼兒討論每句如何用動作表現,隨幼兒變現教唱三四次
6、請幼兒戴上蝸牛頭飾,隨音樂集體表演歌曲。
7、教師小結:多可愛的小蝸牛呀,跳得真好,美麗的春天來到了,我們一起去旅游吧。在《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音樂伴奏下,帶孩子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自然角中觀察小蝸牛,進一步了解小蝸牛的特征及習性。
活動反思:
我認為我設計的這次活動,比較適合我班幼兒的特點,但由于自己經驗不足,各方面考慮欠妥,活動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也沒能和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所以活動中存在著許多的失誤,例如孩子們對歌曲的熟悉度不夠,身體沒有很好的動起來,有的小朋友在動起來就沒有唱歌的聲音了,我認為還是我自己引導的不夠,有的小朋友上課的時候有走神的情況沒有很好及時的個別教育,對《指南》的實際拓展不夠,沒有尊重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幸好,本次教學活動的內容的選取幼兒很感興趣,尤其在后面讓他們一起變成小蝸牛動起來,他們跳的非常開心,感覺自己的努力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報,但是,總結本次經驗教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教學活動的準備,預設到每一個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只要用心,很多問題都可以考慮到并及時采取措施,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會做的更好。
音樂教案及反思13
設計意圖:
在我們當前的幼兒活動設計中,關于培養幼兒自信心教案是數不勝數。培養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是一件好事,可是我們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卻在家長、幼兒園的共同培養下自信心膨脹,只會看到自己的優點,卻看不到別人的優點,甚至去取笑別人。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夸夸自己和別人》,通過理解故事,讓幼兒感受被取笑的小動物的心情,從而認識到在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別人的優點,不應該取笑別人,并通過改編故事角色的對話,夸夸身邊的同伴和親人等一系列的環節,讓幼兒學會在別人的身上找出優點,同伴間能夠做到互相欣賞,互相鼓勵。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了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不取笑別人。
3、讓幼兒學會夸獎自己和別人。
4、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幅,猴子、狗熊、、螞蟻的卡片各一張。
2、音樂《朋友,你好》的磁帶。
活動過程:
、逡龑в變河懻搫游锏膬烖c
⒈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幾個動物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教師依次出示猴子、狗熊、、螞蟻)小朋友最喜歡哪位動物朋友?為什么?(幼兒自由討論,教師請個別幼兒回答)
㈡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睅煟骸皠偛判∨笥褌兌颊f了自己喜歡哪位動物朋友,還夸了他們的許多優點。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夸自己的!
⒉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按故事中情節的先后次序,將動物出示在背景圖上,并提問:
、俟适吕镄『锸窃趺纯渥约旱?(請幼兒用動作表演猴子的動作)
、谀切『镉质窃趺慈⌒沸艿?
、酃沸苈犃耍睦飼X得怎么樣?他是怎么夸獎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的?
、苈犃烁吲d嗎?他是怎么夸自己的?又是怎么取笑螞蟻的?
、菪∥浵伿窃趺凑f的呢?
、匏麄冊诳吹阶约簝烖c的同時,卻沒有看到別人的優點,只會去取笑別人,你們覺得這樣好嗎?為什么?
、辰處熜〗Y:對啊,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夸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夸自己的時候,一定也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夸夸別人,可不能取笑別人。
㈢完整欣賞故事并改編故事
、睅煟盒游飩冇X得我們小朋友說得很有道理,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對,想改過來。你們幫他們想想該怎么說?我幫小猴想了一句:“我會爬樹,我很能干,狗熊力氣大,會搬木頭,他也很能干!”
⒉幼兒依次改編狗熊、、螞蟻的發言。
、杩淇渥约汉蛣e人
、毕日堃晃恍∨笥褋砜淇渥约簳鍪裁,問在坐的小朋友還有誰也會做同樣的事?再請另一位小朋友來夸自己和前面那位小朋友。
⒉請幼兒夸夸自己能干的地方,再夸夸他認為能干的小朋友。
、痴堄變嚎淇渥约汉蜕磉叺挠H人等等。
、榻Y束部分:
、睅煟骸靶∨笥褌,你們真棒,能發現這么多自己和別人的優點,我們聊了那么久,有點累了,現在請你們站起來找個朋友一起來跳舞,再去發現發現自己和好朋友身上的優點”。(幼兒自由找朋友跳舞)
⒉師:好了,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有什么優點吧!
附:故事《夸自己》
有一天,猴子、狗熊、、螞蟻聚在一起,它們都在夸自己。猴子說:“我可棒了,我長得和人很像,和人一樣聰明,還比人多了一條漂亮的長尾巴,我還會爬樹,還會蕩秋千。你們瞧狗熊,他真難看,長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的!惫沸苷f:“什么呀,我可一點都不笨,我雖然長大胖,可是我的力氣很大,我能搬運許多許多東西,舉重比賽我總得冠軍。你們瞧瞧,的身子那么大,可是它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象長了一條豬尾巴,的耳朵也太大了,鼻子簡直長的'不像樣子!甭犃撕懿桓吲d,他生氣地說:“誰說我的鼻子難看,我的鼻子會噴水,會澆花,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很喜歡我,都請我去當滑滑梯呢!你們瞧瞧小螞蟻吧!小螞蟻長的這么小,什么也不會干!”小螞蟻聽了很不服氣地說:“你說的不對,人人都夸我雖然小,可是很勤勞,最能干了。你們看看,猴子多難看!它說自己長的像人,人的身上可沒有那么長的毛,還有那么難看的紅屁股,人也沒有啊!”小動物們都夸獎了自己,取笑了別人,誰也不服誰,就各自回家了。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后,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后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音樂教案及反思14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簡短流暢的加拿大民歌。歌詞的描繪和曲調的有機配合,即刻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一幅美麗的圖景。水、山、森林、湖泊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風光之中。歌曲為自然小調式,旋律圍繞著小調的主三和弦加以發展。音程以跳進為主,使得曲調穩定中略帶歡快和活潑的情緒表現。曲中有兩處用切分音節奏加強了對比。最后的襯詞“蓬得得蓬蓬”模擬了軍鼓的敲擊,別具特色。結束時兩次在主音上拉長節拍,好像一隊在著里郊游的少年兒童在鼓聲伴隨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滿了童趣,抒發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目標:
1了解加拿大的風土人情,能夠帶著思念家鄉的情感,用準確而又圓潤的聲音演唱《白樺林好地方》。
2 、在自己創設的情境中有感情的演唱,表達對美麗景色的贊美和熱愛。
3、能夠用和諧的聲音準確演唱二聲部。
教學重點:通過節奏、視唱、聽唱等形式,使學生準確而又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學難點:1、歌曲最后一個樂句的拍子與換氣。
2、用和諧的聲音準確演唱二聲部。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春天到了,萬物復蘇真是個踏青的好時節。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合著輕快的節奏,帶著春天的氣息,走進加拿大那神秘而美麗的白樺林。 (板書《白樺林好地方》)
二、學習歌曲
1、 初聽,說它是好地方,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歌中都唱出了哪些贊美的詞句?學生打開課本49頁。
(生:·······)(歡快,活潑) (對白樺林的贊美)
師: 因為有了婷婷的白樺樹、碧藍的湖水、美麗的山巒、靜靜的草房、可愛的動物……所以才說白樺林是個好地方.
2、分段學習:
(1)、老師帶領學生帶著感情有表情朗讀第一段歌詞,找出邏輯重音。
師:歌詞美嗎?讓我們帶著感情輕聲高位置朗讀第一段歌詞。
(2)、教師范唱。
師:讓我們和大自然一起演唱吧! (教師和學生和學生共同演唱第一段,注意“藍色湖水”處的演唱,隨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3、歌曲處理
(1)對比2/2拍與4/4拍
師:歌曲的拍號?2/2拍。你能解釋一下嗎?強弱規律呢?(充分挖掘學生現有的音樂知識)
(教師小結——以二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兩拍。就是2/2拍)
(2)、學生隨教師指揮試唱第一至第四樂句,邊看老師指揮邊對比感受二二拍與四四拍不同強弱規律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3)、教師范唱第一段旋律 ,學生找出歌曲中的音樂符號
師:你能找出歌曲中的音樂符號,聽聽歌中是怎樣表現的嗎?并告訴大家表示什么意思嗎? F: 強 mp: 中弱 >:重音(動蕩感)
師:告訴老師這首歌曲共有幾個樂句?旋律有什么特點?旋律美嗎? (四個、以跳進為主,使曲調穩定中帶有歡快活潑的情緒,兩處切分音處加強對比 )
師:最后兩處“”音的拖長,仿佛作者回到了兒童時代,他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打著隊旗,敲著軍鼓,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向白樺林,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帶上旋律再次深情贊美白樺林
師:可愛的海貍、健壯的麋鹿,藍色的湖水、高聳的山崖,這是第一個景點,第二個景點都唱了些什么呢?
4、演唱第二段歌詞,注意“的”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情緒歡快些,每個字唱得短些,有彈性)
(解決難點:我的心靈在呼喚,北方山巒)
5、學唱第三段
師:童年是一首歌,是一首難忘的歌,同學們,這位游子回來了嗎?讓我們去第三段找找答案吧!
師:第三景點大家自己演唱,教師提示聲音。
三、學習二聲部
1、復習演唱二聲部旋律。
2、教師指導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感受二聲部歌曲和諧
四、拓展。力度處理,加前奏尾聲,教師利用樂句間速度的快慢變化指揮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意境美。
師:就讓我們走進這迷人的白樺林,一起來享受著這大自然的禮物吧!就讓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打著隊旗,敲著軍鼓,出發!
“彭得得……”是什么聲音,應該怎樣演唱?(腳步聲、軍鼓聲、、、指導聲音、氣息、要有彈性)
我們的隊伍向著白樺林越來越近了,聲音怎樣變化?(力度處理有弱漸強)做為前奏。
師:讓我們逐一景點來欣賞演唱,你的心情怎樣?我們用什么樣的聲音和表情表達出來呢?
師:我們充分的領略了白樺林的美景,又排著整齊的隊伍回家了,聽,腳步聲、軍鼓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越來越弱了)
師:歌曲速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不同速度的演唱給了你怎樣不同的感受?
師:我們的家鄉有值得你驕傲和自豪的地方嗎?(激發學生愛家鄉熱情)
生:平遙古城等等
師:說起自己的家鄉,同學們臉上露出無比驕傲的神態。
五、總結
師:我們不僅要保護我們的家鄉,更要熱愛地球這個大家園。課后希望同學們能多收集歌唱自己家鄉的歌曲,唱常我們自己的家鄉。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歌唱自己家鄉的歌曲,同學們,想聽嗎?下節課聽聽同學們是如何歌唱自己家鄉的。
學生在《人說山西好風光》歌聲中再次感受愛家鄉主題。
同學們再見!
白樺林好地方反思
因而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在廣泛的時間、空間里遨游,用心去歌唱,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在教唱《白樺林好地方》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情感導入、體驗音樂、參與音樂、情感升華四個環節,并通過多種形式感受歌曲的的旋律美,了解加拿大的風土人情。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在學習中感受到白樺林的美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編創贊美自己家鄉的歌詞唱一唱。
音樂有打動自己,感動別人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音樂的內涵上。在這節課上,我沒有過分的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而是給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這樣就會激起學生創作音樂和享受音樂的'興趣。以情感感人,把教學內容演繹的淋漓盡致,恰到好處的使學生陶醉于音樂之中,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隨著音樂節奏動起來,激發學生積極發言的興趣和欲望。
縱觀全課,反思如下:
一、課堂特點:
1.全課以愛家鄉為主線,以情感人,給人以美的享受。
2.整堂課的教學中注重音樂情感的體驗。
3.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教學活動,教學策略多。
4. 課堂常規規范,學生的音樂知識扎實,唱歌聲音柔和。
二、自我評價與反思:
1.從總的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教學目標基本落實。
2.某些細節掌握不是很精確,課堂用語不夠精煉。
3.評價手段傳統,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提升。
聽完調研員的評課更是讓我受益匪淺。要想唱好一首歌需要學的技能是很多的,這些學到了并且學會了才能在教唱歌曲時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輕松自在。音樂課本身給學生們帶來的就是一種快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成長并體驗快樂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在設計和教授音樂課的各個環節時我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設計的合理且符合學生接受的順序。情景導入讓學生在音樂課的一開始就吸引了注意力,并為學唱歌曲做好了鋪墊工作了。在學唱歌曲前將知識點、難點一一攻破,會讓學生在學唱時更容易。同樣的課在不同的班級進行教學,效果是會有偏差的,這是作為教師應該預測到并能夠及時進行教學調整的。有經驗的教師,隨機應變即可重新進行教學改編,而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認真思考來對教學結果和教學效果進行預測后的重組。是呀,四年一班同學,音樂知識較扎實,唱歌聲音柔和。但有幾個男孩子一唱到高音就唱走音了,根據這樣的實際情況,如果在他們出來表演的時候,我的鋼琴伴奏能為他們降低兩個調就可以輕松解決這個問題。這也就是教研員所說的“老師要有教學機智,可以隨機應變處理好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問題”。
在每一堂教學結束后,靜下心來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這樣才能對自己今后的教學有一個提升。音樂課上,學生唱、跳、奏、演,通過對音樂的表現,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評價手段上就更需要老師的多樣化。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通過不斷地反思和努力學習的態度,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音樂教案及反思15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中快速敲擊打字機時的輕快感,體驗樂曲所表現的忙碌而快樂的工作情景。
2、初步感知樂曲結構,會用多種游戲方式表現樂曲,體驗其趣味性。
3、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重點:
用多種游戲方式表現音樂。
活動難點:
能基本聽出樂曲中"叮"的聲音,并做出肢體動作。
活動準備:
《打字機》音樂、電腦鍵盤、打字機圖片
活動過程:
一、音樂律動3分幼兒聽《握手舞》音樂進教室。
二、引入課題1、老師出示電腦鍵盤,直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鍵盤,我來問問,誰會用鍵盤敲擊出節奏?
。ㄓ變簢L試敲擊鍵盤)師:那這個鍵盤還有什么用嗎?(幼兒回答打游戲、打字)師:小朋友,在很久以前,人們還沒有計算機,打字需要靠專門的打字機來完成。那時的打字機沒有屏幕,只有鍵盤和放紙的地方。
2、出示打字機照片及音效。
三、主題呈現,分段欣賞。
1、第一次欣賞音樂。
①師:今天我們要當一次小打字員。那么第一天上班,我先帶大家參觀一下那里的工作環境。之后請告訴我,你覺得那里是什么樣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播放音樂片段)老師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樂曲。
幼兒回答問題。
師小結:這首曲子聽起來,心情很愉快!我們仿佛看見打字員正在開心、忙碌地工作著。
、趲煟捍蠹艺f的.很好。那你們還聽見什么聲音了?
幼兒回答。(噠噠噠噠的聲音)(叮的聲音)師緊接的提問:"噠噠噠噠"是什么聲音?"叮"又是什么聲音。
老師根據幼兒回答情況解釋:
"噠噠噠噠"是敲擊鍵盤發出的聲音、每當打完一行換行時,打字機就會發出"叮"的聲音。
請大家觀看大屏幕《打字機交響樂》片段(放視頻)2、音樂游戲,原地律動★師生合作①幼兒拍手表現"叮"音。
師:下面請小朋友和我一起玩個游戲。老師來打字,當聽見"叮"聲時,請大家用拍手的方式幫我換行。準備好了嗎?(播放音樂)1分47②師生互喚角色,幼兒敲打腿表現"噠噠"聲。1分47(教師觀察發現少數幼兒表現換行"叮"聲動作比較準,與音樂匹配,但大部分孩子或提早或延遲。)老師小結:由于音樂的節奏比較快,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沒有找準"叮"的換行聲,看來我們在聽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不然就找不準。
③老師再次播放音樂片段,幼兒加強練習。1分★同伴合作①兩名幼兒相互游戲師:現在我們來玩個游戲,兩個小朋友一組,同時打字,當聽見換行的"叮"聲,兩人相互拍手。
3、音樂游戲,移動律動①全體幼兒起立,音樂響起,幼兒跟隨音樂邁著小碎步滿場找伙伴,當聽到"叮"時,幼兒停下與正好走到他對面的伙伴拍一下手,之后繼續往前走。
、谟變河米约合矚g的律動找伙伴。
四、完整體驗。舉辦舞會,協同游戲。
活動反思
《打字機》選材于美國近現代作曲家安德森于1950年創作的一首管弦樂作品。這是一首歡快活潑,詼諧有趣的標題音樂。該作品為ABA’單三段式結構,A段音樂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組成,好像在描述打字員小姐輕快的打字聲:中間不時加入一個獨特的聲音模仿打字機換行時的鈴聲。在B段音樂變得充滿詼諧感。在回到了A’段的主題后音樂在打字機繁忙的敲擊聲中結束。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表現音樂,教師根據樂曲的曲式結構、音響所表現的內容,合理地編配了故事情節:A段,打字員快速地打文件;B段,為打字機加油放松;A’段,打字員又開始快速地打文件,直到工作完成。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掌握樂曲的結構和節奏,教師采用了為音樂編配生動有趣的韻律動作和語言節奏的策略。A段的創意為:模仿打字員打字的動作,配以可唱念的語言節奏“打打打打打打叮(重復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B段的創意為:模仿給打字機加油和放松的動作,將“加一點油,放松一下吧,加一點油,放松一下吧,加一點油,放松一下吧,放放松、放放松、放松一下吧”的語言節奏填進旋律演唱出來:A’段又開始模仿打字員打字直到結束,語言節奏又回到“打打打打打打叮(重復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叮、叮、叮,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停一耶!”。整個過程由于配上了可以念、唱的詞語,不但變得更加生動詼諧,也變得更方便幼兒理解、記憶和跟隨音樂進行表演游戲。
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關注兒童的學習發展過程,精心安排教學步驟。整個活動以完整欣賞――分段欣賞――完整欣賞這一主線索展開,教師引導孩子學習過程的每一步都預設了不同的目標,層次感很強。幼兒從聽和觀看flash開始(一遍)――分段模仿學習(A段三遍,B段三遍,A+B段兩遍)――完整練習(三遍),教師為實現這些目標采用了多種策略。在分段模仿學習中對A段的欣賞,第一遍教師運用語言、動作和表情提示幼兒仔細聽,分辨樂曲中“!钡穆曇簦坏诙榕浜险Z言和動作讓幼兒進行模仿學習,引導幼兒主動分辨樂句長短的區別:在第三遍中加入了板凳作為道具,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興趣。B段音樂教師采用語言節奏與動作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利用幼兒給打字機“按摩”放松動作的探索,做到了對B段音樂節奏的反復練習,又不會讓幼兒感到乏味。在最后完整的三遍練習中,教師引入了合作,教師扮演打字員,由另一位教師扮演打字機,并巧妙地運用了抽紙盒這一道具。在教師富有表現力的表演感染下,孩子們更積極地投入了隨后的兩兩結伴表演游戲活動中。
在活動中,教師也十分關注幼兒的合作能力、想象力、創造能力以及關愛意識的培養。如在引導幼兒想象給打字機加油時,使用擬人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愛打字機。在活動的結尾處利用長絲襪,讓幼兒把滿地的廢紙裝進絲襪,做成體育用品流星球,也自然地融合了愛護環境和廢物利用的教育。
【音樂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音樂教案及教學反思01-19
中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2-17
大班音樂教案春游反思12-11
《金蛇狂舞》音樂教案及反思09-28
大班音樂教案《羞答答》反思12-31
小班音樂教案《大貓小貓》反思12-31
大班音樂教案《快快起床》反思12-24
大班音樂挪威舞曲教案及反思10-16
中班音樂活動理發教案及反思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