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元宵節主題區域活動創設與實施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要怎么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元宵節主題區域活動創設與實施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元宵節主題區域活動創設與實施方案1
主題設計意圖
元宵節,這個有著兩千余年的傳統節日,在當今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依然相當盛行。每年的元宵節,無論市、鎮、鄉村,還是社區街道,都要張燈結彩,觀燈游賞,煙火禮花當然必不可少。舞獅子、耍龍燈、猜燈謎、跑旱船、踩高蹺、打腰鼓、扭秧歌,年年表演,盛行不衰。元宵節,不愧為中國的狂歡節。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藝術是幼兒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表達對世界的認識的另一種語言”。寒假開學后,沉迷于節日氣息的孩子們,依然對熱熱鬧鬧的節日,香香甜甜的湯圓,大大小小的圣蟲餑餑,黃里泛亮的屬相燈津津樂道。
孩子們在熱烈興奮與自由中爭相表達節日見聞,交流自己的感受與體驗,我們老師也被感染。《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從幼兒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種活動形式,充分利用社區、家庭、同伴資源,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加深幼兒對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了解元宵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感受元宵節的歡樂,激發幼兒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主題活動目標
1.能運用調查、討論、交流、親身體驗等多種途徑獲得元宵節的由來、風俗習慣、慶祝方式等相關經驗。
2.能自主選擇各種材料、方法、手段,創造性的表現民間藝術作品。運用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3.喜歡參與民俗活動,樂意在主題活動中感知、體驗民俗活動的樂趣,進一步感受團圓的意義。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區域活動
第一周語言閱讀區
1.自制繪本《元宵猜燈謎》、《我愛吃的元宵》指導幼兒根據謎面說出謎底,啟發幼兒自編謎語相互猜謎。
2.民間故事《年的傳說》、《元宵節的由來》、《有關燈謎的故事》
科學發現區
1.自制民俗節日對對碰走迷宮、旅行棋、找不同等益智棋盤。
2. 沉浮小實驗,提供沉浮實驗所用材料。美工制作區
《福到了》提供“福”字的圖片、刮畫紙、刮畫筆。
《熱鬧的元宵節》:提供畫紙、彩筆等。
《制作花燈》提供紙杯、繩子、小木棍、剪刀、膠水彩筆等。
《做湯圓》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兒操作。音樂表現區
《花燈秀》提供花燈、服裝、音樂《正月十五鬧花燈
音樂。布置元宵游園會場景,提供哪吒鬧海、魚童、唐僧師徒等花燈造型、視頻。
《猜燈謎》提供花燈、燈謎及禮品小太陽。
《民俗表演》提供《金蛇狂舞》、《紅綢舞》等節日喜慶音樂;鼓、鑼、彩綢、制作的旱船等。
《剪紙》提供各種剪紙圖片、各色彩紙、剪刀供幼兒剪紙用。
《中國龍》提供紙盒、廢布、紙管、易拉罐、光盤、竹棍、剪刀、繩子、水彩筆、膠帶等。
《我設計的花燈》提供各種花燈的圖片、照片、畫紙彩筆等。
音樂表現區
《元宵游園會》啟發幼兒回憶動畫片《光頭強》、《喜羊羊》等情節,幼兒模仿動畫人物創造性的用肢體動作表
現花燈造型。拼插建構區
好吃的元宵。提供小花片、報紙、各色彩紙、膠水、皺紋紙、雙面膠、透明膠帶等。
元宵舞龍。大花片、各色彩紙、膠水、皺紋紙、筷子雙面膠、穿好孔的礦泉水瓶、透明膠帶、細鐵絲、各色不干膠、報紙。
《小戲迷》提供戲服、山東呂劇、京劇、黃梅戲的磁帶。幼兒自己裝扮、化妝,跟著音樂模仿呂劇、京劇,模仿青衣、花旦、水袖身段、臺步等動作要領。
拼插建構區
花車、花燈。紙盒彩磚 成品實心積木塑料彩色積塑 雪花片 易拉罐等各種廢舊物品。
益智游戲區
比比誰的元宵多。紙質元宵、紅黃藍色數字卡片、題卡、雙面膠、元宵棋棋盤、骰子、棋子。
元宵棋。引導幼兒鞏固猜拳的方法,幼兒猜拳玩,鞏固對元宵的認識。
第二周語言閱讀區
兒歌《鬧元宵》。收集有關元宵節的照片、畫報、簡報謎語,以及參觀燈展后拍攝的照片、音頻等。
科學發現區
拼擺花燈。提供自制的各種花燈拼圖(每一塊拼圖背面寫有 5 以內數的加減算式,得數相同的拼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花燈)。
美工制作區
《制作花車》提供大紙盒、彩筆、彩紙、剪刀、膠水膠帶等。
家長社區活動1.請家長帶領幼兒參加本地的民俗活動。如:山會、花燈會、秧歌會、集市等和幼兒交流元宵節的故事,向幼兒介紹有關元宵節的來歷、慶典。2.收集燈謎內容,參與親子猜燈謎活動。3.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彩車、花燈、彩扇、屬相燈,積極參與親子活動。4.邀請參加元宵拍賣會。引導幼兒認識人民幣(元、角、分)。5.請家長參與組織幼兒觀察集市上慶賀元宵節(扭秧歌、舞龍) 的場面。
幼兒園元宵節主題區域活動創設與實施方案2
(一)語言閱讀區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元宵節,了解其來歷與相關的故事。
2.通過繪本進一步了解和感受與元宵節有關的民間文學作品,并能大膽嘗試運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生活經驗。
材料
(1)自制繪本《元宵猜燈謎》、《我愛吃的元宵》;
(2)民間故事《年的傳說》、《元宵節的由來》、《有關燈謎的故事》;
(3)兒歌《鬧元宵》,收集有關元宵節的照片、畫報、簡報、謎語,以及參觀燈展后拍攝的照片、音頻等。
玩法及指導建議
1.指導幼兒根據謎面說出謎底,啟發幼兒自編謎語相互猜謎。
2.結合生活經驗介紹自己及家人喜歡的元宵口味,萌發關愛家人的情感。
(二)科學發現區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對比、發現煮元宵前后的變化,了解元宵煮熟后浮起來的原因。
2.在與同伴游戲的過程當中,掌握我國的一些節日習俗以及一些著名景點。
材料
1.民俗節日對對碰(自制)
2.走迷宮、旅行棋、找不同。
3.拼擺花燈。提供自制的各種花燈拼圖(每一塊拼圖背面寫有5以內數的加減算式,得數相同的拼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花燈)。
4.沉浮小實驗,提供沉浮實驗所用材料。玩法及指導策略民俗節日對對碰、走迷宮。幼兒與同伴通過剪子包袱錘的方式開展游戲,強化對節日民俗的認識和理解。拼擺花燈。指導幼兒根據算式的得數和花燈的外形兩個特征進行拼圖。沉浮小實驗。引導幼兒大膽操作探索沉浮的小秘密。
(三)美工制作區目標
1.能運用不同的藝術手段與材料,與同伴合作共同參與完成元宵節的各種制作活動。
2.通過參與活動,感受元宵節喜氣洋洋的氣氛,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材料(花燈、福字、剪紙)圖片、刮畫紙、刮畫筆、兒童畫紙、彩筆、剪刀、膠水、紙盒、廢布、紙管、易拉罐、光盤、竹棍、繩子、紙杯、膠帶、小木棒、橡皮泥等。《福到了》提供“福”字的圖片、刮畫紙、刮畫筆。《熱鬧的元宵節》提供畫紙、彩筆等。《制作花車》提供大紙盒、彩筆、彩紙、剪刀、膠水、膠帶等。《中國龍》提供紙盒、廢布、紙管、易拉罐、光盤、竹棍、剪刀、繩子、水彩筆、膠帶等。《我設計的花燈》提供各種花燈的圖片、照片、畫紙、彩筆等。《制作花燈》提供紙杯、繩子、小木棍、剪刀、膠水、彩筆等。
《做湯圓》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兒操作。《剪紙》提供各種剪紙圖片、各色彩紙、剪刀供幼兒剪紙用。
玩法及指導策略
(1)《福到了》指導幼兒用刮畫的形式制作各種各樣的“福”字,用不同的花紋進行裝飾。
(2)《熱鬧的元宵節》指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用多種顏色表現元宵節慶祝活動的熱鬧和人山人海、鳴放禮花的場面。
(3)《制作花車》指導幼兒運用彩紙、顏料等創造性裝飾花車,使其變成漂亮的花車。
(4)《中國龍》指導幼兒運用連接、粘貼、裝飾的技能合作制作龍,學習立體制作的方法,創造性地運用材料。重點指導幼兒想辦法固定龍頭,使其固定。
(5)《我設計的花燈》指導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創造性地設計花燈,并能介紹自己花燈設計的特別之處。
(6)《制作花燈》指導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材料設計有新意的花燈并進行制作。
(7)《做湯圓》指導幼兒用團、捏和滾的技能制作元宵。
(8)《剪紙》指導幼兒使用剪刀剪紙的方法,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剪出不同形狀、不同圖案的窗花。
(四)音樂表現區目標
1.能運用說、唱、演等多種形式來表現元宵節的習俗
2.大膽運用道具、肢體動作創造性表現元宵節的傳統節目。
3.通過元宵游園會活動開展,提高幼兒的分工合作能力,懂得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任務。
材料《花燈秀》提供花燈、服裝、音樂《正月十五鬧花燈》音樂。布置元宵游園會場景,提供哪吒鬧海、魚童、唐僧師徒等花燈造型、視頻。《猜燈謎》提供花燈、燈謎及禮品小太陽《民俗表演》提供《金蛇狂舞》、《紅綢舞》等節日喜慶音樂;鼓、鑼、彩綢、制作的旱船等《小戲迷》提供戲服、山東呂劇、京劇、黃梅戲的磁帶玩法及指導策略:《花燈秀》幼兒在音樂伴奏下舞花燈,表現鬧花燈、上燈等情節。《元宵游園會》啟發幼兒回憶動畫片《光頭強》、《喜羊羊》等情節,幼兒模仿動畫人物創造性的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燈造型。《猜燈謎》鼓勵幼兒猜燈謎、并用禮物加以鼓勵。《民俗表演》指導幼兒自主裝扮,進行扭秧歌、跑旱船等民俗表演。《小戲迷》幼兒自己裝扮、化妝,跟著音樂模仿呂劇、京劇,模仿青衣、花旦、水袖身段、臺步等動作要領。
【幼兒園元宵節主題區域活動創設與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在日常教學中為幼兒創設區域活動的方法07-03
大班區域活動設計與實施方案02-03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07-02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06-18
幼兒園區域活動小結07-11
幼兒園元宵節主題活動總結09-18
[精選]幼兒園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11-12
幼兒園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08-17
幼兒園元宵節主題活動總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