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歡春節(jié)。
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jīng)常到村子里危害人類,吃牛和羊。所以,人們一心想除掉它。可是,無論人們用什么辦法,都無法趕走“年”。最后,一個小孩無意之中點燃了竹子,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年”被嚇跑了。人們都很高興。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格高興的日子,就在每年的這一天放鞭炮,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后,又逐漸演變成了“春節(jié)”這個節(jié)日。
我每年都回老家過年,每年都很熱鬧。過年的前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lián),貼上了“福”字。有的人心靈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貼在窗戶上,像降落的雪花。還有的人把燈籠掛在大門上,張燈結彩,非常美麗。
我覺得春節(jié)里面最好玩的是大年三十,要問是哪里吸引了我,非貼春聯(lián)和包餃子莫屬了。我們每年在大年三十的時候都要拿出大紅色的喜氣洋洋的春聯(lián)張貼在大門上,紅色代表紅紅火火,就是希望這一年都開開心心、順順利利。這貼春聯(lián)啊,還有講究呢!要把春聯(lián)正中間的福字倒過來貼,這樣就和人們平常說的福到好運來正好吻合,就是希望人們在新的一年可以好運常來、萬事如意。
我天生就喜歡做手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包餃子。年三十我和爸爸媽媽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其樂融融的包餃子,先把發(fā)好的面團用鋒利的小刀從中間割開,分成若干份,再用又粗又圓的搟面杖不停的搟,漸漸的變成了一張張薄薄的面皮,最后往里填上香噴噴的肉餡,就等著晚上吃可口的餃子了!
和我一樣喜歡貼春聯(lián)、包餃子的小朋友們,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也覺得倍感有趣呢?
這天晚上,一聲聲花炮聲,像打雷一樣,此起彼伏,接連不斷。李華映紅了整個天空,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放完了鞭炮,人們又抱起了又香又大的`餃子,吃上了團圓飯。兒女們也都和父母團聚。人們一邊吃著熱騰騰的餃子,一邊看精彩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直持續(xù)到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第二天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無論大人小孩都喘著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嘴里說著吉祥的話。
這種歡樂的氣氛一直持續(xù)到農(nóng)歷正月十五。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到過我們學校的人都會被那一處景觀所吸引,那就是我們學校大門后面的背景墻。那墻上刻著比我個子還高的三枚章,別看這三枚章,聽我們老師的介紹還真是大有故事可講了。
每天上學、放學,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去看看這三枚章,因為這樣大三個鮮紅的印章我從沒見過,估計別的地方也找不到。不過紅色印章里的那幾個字我都不認識,估計我的同學也都不認識,聽老師說那些字是篆體。但我是不懂什么篆體的,雖看不懂但覺得那形狀很好看,有點像畫。幸虧每個印章旁邊都有四個隸書體的小字說明,那分別是“浩然正氣、博學多才、身心健康”。現(xiàn)在我能把印章里的篆體和旁邊的隸書小字挨個對上號了。我們老師說,這印章上的字是從我們的鄉(xiāng)賢——呂留良身上提煉出來的。學校期望我們?nèi)W生要做這樣的`人!
我明白了學校的用意,但是我覺得這么大個的字讓人看不懂還是不太好。有一次,回到家和爸爸聊起我們學校的三個章的事,爸爸笑笑說:“孩子啊,真是學無止境啊!你們學校用印章的形式來銘刻這幾個字是很有創(chuàng)意的!用印章的形式比單純寫上這幾個字來得有文化味,特別是配上篆體后,更顯得你們學校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底蘊了。那三枚章紅底白字,顯得穩(wěn)重、大方、大氣。孩子啊!紅色表達著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還有種喜慶感。而且印章在我們中國代表了誠信的思想。”我靜靜地聽著,不時地點頭。
原來三枚印章不僅僅是好看,它里面還包含著很多東西。怪不得,期末的時候老師會帶著三好學生、各類先進學生到“三章”前拍照留念。我也已經(jīng)有兩張照片了,我把這兩張照片像寶貝一樣安放在我的書桌前。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多么豐富呀,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大喜日子里的“對春聯(lián)”。
春聯(lián)寫得像用神筆描來的,那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春聯(lián)吧!春聯(lián)的上面的橫批常常會寫跟錢有關的字,比如:“招財進寶”呀……左右;兩旁的楹聯(lián)跟上面的字不一樣,你知道為什么不一樣嗎?如果不知道就讓我告訴你們吧!春聯(lián)的左右兩旁會寫過好日子的.字,比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介紹完了就讓我告訴你春聯(lián)的來歷吧!在很久以前,一到春天,就會常常出現(xiàn)一個惡魔,因為惡魔來的次數(shù)太多,所以人們發(fā)現(xiàn)惡魔怕紅,就發(fā)明了春聯(lián),把春聯(lián)涂上紅色,還要掛在門上,才能讓惡魔進不來。后來,就有了春聯(lián)。
你猜我為什么喜歡春聯(lián)嗎?因為春聯(lián)是用智慧換來的,是我國的藝術品唄!
小朋友,你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嗎?喜歡就寫一寫吧!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去年春節(jié),媽媽生拉硬拽、連哄帶騙把我?guī)Щ厮睦霞疫^年,說讓我感受一下傳統(tǒng)的年。果然這里的年味可足了,從三十早上開始,鞭炮聲就不覺于耳,很多外出打工的家人都陸續(xù)從外地趕回來過團圓年,因為臨街住著,不時地聽到街上大家熱情地招呼聲、喧嘩聲。很多人家也并不像城里人急著關上自家的門,于是不經(jīng)意間就能瞟見街鄰四坊堂屋里葷的素的整了滿滿一大張桌子,也不管是不是吃的完,媽媽說一定要管夠,這叫“年飽”,食材必須準備足,代表來年豐衣足食呢!
我們也要開吃了,我看了一眼直徑1。5米的大圓桌上,擺滿了各色吃的,一大家子人落座后,正準備動筷子呢,媽媽使了個顏色,示意我不能動,還要干么呀?只見叔爺爺起身去屋里拿出一副對聯(lián)之類的東西,走到門外,哦,貼對聯(lián)呀!媽媽說我們老家的規(guī)矩,大家落座后,家里的男性長輩貼對聯(lián)、放鞭炮,然后才開始吃年飯嘍!
看著叔爺爺和舅舅一起貼好了長長的對聯(lián),又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來,上面有畫,“這是什么?”我忍不住問。“年畫呀!你們不貼嗎?”叔爺爺奇怪地問。媽媽解釋說:“我們那里不興貼這個,頂多貼個“福”字!”我控制不住好奇心,趕緊去看看年畫上畫的啥?是兩個威風凜凜地、怒目圓瞪、披盔帶甲的大將軍。是誰呀?媽媽說自己百度吧!我趕緊掏出手機忙活起來,是“秦叔寶、尉遲恭。”他們是兩大著名的門神。
吃完飯,在街上閑逛,看見家家戶戶都貼著門神,有各抱一條大魚的童男童女的,有貼大大的“福”字的,但大多都是兩位大將軍,卻是衣著不同、形態(tài)各異了。有披著袍子的,騎在馬上揚鞭的、回頭馬鞭、抱鞭、豎刀等各種姿態(tài)的,都挺威風的!有他們看門,晚上我一人在家睡覺也不怕了!爸爸乘機賣弄一下:“你知道貼在門上的畫叫什么嗎?”“年畫呀!誰不知道!”“給你普及點傳統(tǒng)文化吧!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chǎn)地。民間年畫是中國民間美術中較大的一個藝術門類,它從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漸發(fā)展為驅(qū)邪納祥、祈福禳災和歡樂喜慶、裝飾美化環(huán)境的節(jié)日風俗活動,表達了人們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民間年畫歷史源遠流長,流行也十分廣泛,曾經(jīng)有過頗為興盛的發(fā)展。”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貼這兩大門神呢!我指了指貼有秦叔寶、尉遲恭的一扇門。爸爸說:“這有個歷史典故,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cè),結果宮中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就命最好的`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在宮門上,稱為“門神”。后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jīng)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xiàn)在的年畫了。”
我腦海里不斷浮現(xiàn)秦叔寶、尉遲恭兩位忠誠、威猛的大將軍形象——不顧危險、不顧寒冷、日夜著守護主人。他們代表著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媽媽感嘆道:這些年來,這些傳統(tǒng)的美德變得像珠寶一樣珍稀可貴了!人與人之間們逐漸失去了誠信,變得利益至上,可悲呀!傳統(tǒng)的風俗也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了,絢麗多彩的年畫正漸漸從我們的門上消失,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正逐漸的變淡、變小,傳統(tǒng)的小吃逐漸被洋快餐取代,親人間的團聚次數(shù)越來越少……或許幾年、十年后的老家也見不到年畫了,還有多少傳統(tǒng)能夠留下呢?”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喜歡繪畫的我,在初一早上許了個愿:“等我長大了,也要去蘇州天津那邊學畫年畫,讓年畫一直貼在中國人的大門上!”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每當端午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喝雄黃酒,有一些地區(qū)還會有劃龍舟的活動。
我最愛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了。外婆把飯團包在芭蕉葉里,飯團里還有各種各樣的餡兒,有蛋黃、醬肉、香腸等。粽子燒好了,我邊大口大口吃著粽子,邊問媽媽:“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媽媽說:“因為在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一個老醫(yī)生還拿來了雄黃酒灑進江里,說藥暈了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所以有了端午節(jié)吃粽子、喝雄黃酒、劃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jié),我的'收獲真不小,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了解了端午節(jié)習俗的來歷。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6
歷史的風,掀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我眼前,浮現(xiàn)出《史記》、《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國名著。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傳承,留下了長江黃河、長城故宮、留下了河圖洛書、天工草本、留下了堅毅不屈、勤勞勇敢,也留下了五千年璀璨的民族文體、中華傳統(tǒng)。聚焦現(xiàn)代,全球化、一體化勢不可當。令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些力不從心。雖然中國的發(fā)展需要接觸一些新事物,但是我們不應該把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丟掉。大家知道嗎?那個吃粽子、賽龍舟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不再只是中國的,也被韓國申請為一個節(jié)日。可是為什么我身邊好多人并沒有察覺,仍鋪天蓋地,熱火朝天過著西方的節(jié)日。以吃洋快餐,住歐式豪宅,駕駛外國汽車。穿外國時裝,喝洋酒為時尚和身份的象征。難道我們中國生產(chǎn)的東西都不好嗎?你們知道嗎,在美國你會見到很多商品說明書上寫的是“中國制造”。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精華。古人云:久居芝蘭之室不聞其香,不少中國學生并不領會母語的優(yōu)美,對母語的研究少之又少。全不知漢字,母語文體的博大精深。反之,那些外國留學生很愿意花時間研究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為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做些什么呢?大家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我們連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都沒有了。還能在世界上立足嗎?
一個人,因個性而閃光;一個國家,因傳統(tǒng)而彰顯魅力。同學們!讓我們點燃愛國之燈,從小事做起,一起行動起來,捍衛(wèi)中華傳統(tǒng),守衛(wèi)民族文化吧!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7
這次暑假我到了瓷都——景德鎮(zhèn)。在那里。我體驗了如何做陶瓷。做陶瓷看似簡單,做起來難
首先,要把瓷泥揉好。要用雙手握好瓷泥的兩邊,用力往中間推讓樣子看起來像羊頭,要一直重復這個動作,揉一至兩分鐘。揉好后,把“羊角”粘到“羊頭”上。形成一個圓柱形。這樣就可以開始第二步了。
要用力把瓷泥按到做陶瓷的機器上,再把手搞濕把瓷泥捏成一個長方形,再不斷把它捏高。到了需要的'高度后,就可以開始把它鏤空了。把大母指放到中間,其他幾個手指放到陶瓷兩邊。然后不斷磨,把里面和外面都磨平后就可以了!
這次做瓷器我體會到了做一個瓷器原來是多難,要花多少心思才能做好一件。讓我不由得敬佩那些做陶的師傅。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與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17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tǒng)文化英語作文03-03
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4-24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20
傳統(tǒng)文化保護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