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寒衣節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寒食節是哪一天
相傳寒衣節起源于周代,時間為每年農歷十月初一,節日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間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制度。寒衣節標志著嚴冬的到來,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祭祀
寒衣節有什么習俗?
廣西南寧,多在十月初十修理祖墳,舉行冬祭。此時天氣漸冷,人們制紙衣焚化于墳前,叫送寒衣,以表示關懷追緬先祖之情。
山西部分地區一般要到墳地進行,雁北地區和晉中遙等地,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首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御寒泉臺能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寫出了送寒衣的情景,其傳說提出了疑問。呂粱地區民間家家用彩紙剪衣到墳上焚化,稱“送寒衣”。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傍晚到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征布帛類,意為救濟些無人祭祀的絕戶摹嚷,以免送給親人的寒衣等物被他們搶去。山西講究服斬衰的兒女,孝滿三年,十月初一換常服。遷墳合葬也習慣在十月一進行。十月初一,民間婦女忌出行,多數人這天會吃蕎面、莜面。
在豫西一帶,當日晚飯后,人們端上托盤,或提個竹籃,放上用五色紙做成的“衣服”和“陰鈔”及一碗餃子,來到自家大門外或大路邊致祭。先用草木灰撒五個圈,以代表祖宗五代;一邊另撒一個,代表那些“孤魂野鬼”。灰圈要留口,面向墳墓方向,然后口念祭語并燒掉“衣物”和“陰鈔”,把餃子連湯潑灑到紙灰上。如果沒有墓地或親人在外地的,則在十字路口處畫圈燒紙錢、紙衣,為先人送衣、送錢。許多地方還在門口路邊放置燈盞,為鬼魂照明,俗稱“放路燈”,鄭州人稱“放散燈”。隨著大多迷信活動的廢止,大部分地區只是在“十月一兒”燒紙送衣來寄托對親人的哀思。
【寒衣節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寒食節是哪一天】相關文章:
寒食節是幾月幾日 寒食節是哪一天11-25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12-15
寒衣節幾月幾日05-25
幾月幾日是寒衣節10-20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07-06
幾月幾日是寒衣節(合集)01-23
幾月幾日是寒衣節[優秀]12-19
寒衣節是幾月幾日(集合)03-06
必備幾月幾日是寒衣節02-13
寒衣節幾月幾日[精品]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