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整理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整理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用他的詩句,表達出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每年的清明節,春回大地,草木長出嫩芽,滿目蔥翠,一派生機,人們便趁著這美好的春光,上山掃墓,拜祭祖先。印象中,幾乎每年的清明節都會下著蒙蒙的小雨,三五成群,爭先落后地從天上飄下來,落在手上、身上、臉上,清涼清涼的,散發著春的氣息。 依稀記得小時候,是很喜歡過清明的。因為過清明節,就意味著有好多好東西吃了。那天早上,一家人會早早地起床,大人就在廚房忙活開了,因為在外出掃墓之前,是要先在家里拜祭祖先的。滿桌子的菜,有魚有肉,還有很多粿類。其中不可不提的就是樸籽粿了。據說,粕籽粿是為記念先人在鬧饑荒之時用粕籽充饑,對粕籽感恩之情。香噴噴的樸籽粿,呈現出嫩嫩的綠色,那是用艾草的嫩葉和米舂粉,發酵配糖,裝入桃形陶制粿印或小碗蒸熟后吃的粿品。每咬一口,就能感覺到春天蓬勃向上的氣息。每一次吃粕籽粿,我的心里總是會有一種滿滿的充實感。那是大米的清香夾著樸籽的甘甜,還有獲得成果的喜悅。
清明的前幾天,總是我到樸籽樹那里把嫩嫩的樸籽葉摘下來,滿滿的一籃子,細心地洗凈、晾干、切碎。然后不遠萬里提著它和白花花的糯米到隔壁村磨漿。那個時候,老是覺得路那么長,東西又那么重,仿佛走不到盡頭似的。由于磨漿的石磨不是每家都有的。所以那幾天,石磨前每天一大早就排起長龍,大家都早早地起床在那里等著了。去的`時候是樸籽葉和糯米,回來的時候就變成了濃濃的綠色的漿水。回來的時候,還要用白糖和發酵粉調和,一勺一勺盛在陶粿盞里下鍋蒸。對于所乘的漿水的量的多少,也是很有講究的,少了,就不好看了。多了,等它們蒸完發酵,就全部都溢出來了。每次家里蒸樸籽粿時,我喜歡伸長脖子望著灶臺,總覺得等待粿蒸熟是一件漫長的事情,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成果。媽媽說,做得比較好的時候就是在上面的粿都剛好裂開了,那是咧開嘴笑了。看到它們的時候,我也咧開嘴笑了。
吃過豐盛的早飯,就要去掃墓了。天空中總會飄著的雨精靈,平時總是撐著傘的我們,這時候卻把傘給收了起來。難得可以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這時候就別帶著傘煞風景了。踩著自行車一家人從家里來到山下,一路上有說有笑,真是神清氣爽。
到了山下,不用說,接下來的事情便是掃墓了。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別有一番情趣,山上有很多花都開了,大大小小,姹紫嫣紅的。我想,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會選擇在掃墓的時候踏春吧!
走了一段時間,終于來到了爺爺的墓碑,開始準備祭拜了。其實,我們將掃墓稱為“掛紙”。到了墳地,把墳上的雜草除盡, 墳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只見爸爸鄭重其事地從袋子里拿出香燭,然后把水果三牲餅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 滿,再上香致意,接著用五彩紙條遍插墳頭。白桃粿也是其中的祭品之一。聽爸爸說那是為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所以把桃粿做成白,然后點紅點。
小時候常常幫著媽媽做桃粿,把糯米飯、切成丁的濕香菇、蝦米、豬肉、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鍋爆香,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即成白桃粿餡。粳米粉沖開水做成白桃粿皮,把白桃粿皮搓成長條,捏一小塊,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后用粿印印出,上蒸籠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其實,一般我們吃到的都是紅桃粿。的不同之處只是把粿皮做成紅色的,因為紅桃粿是辦喜事的時候要用到的,所以比較常見。
另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糖蔥薄餅了。
潮汕地區,清明有食薄餅的習俗,據說是從古代的寒食節習俗沿變而來的。潮汕薄餅分餅皮、餡料兩部分,食時用餅皮卷餡料成圓筒狀就食。餅皮是用面粉拌水攪成粘糊狀,在熱鑊中烙成一張張圓形的熟面皮,其薄如紙。餡分為咸、甜兩種。咸餡,是用豆芽、韭菜,配蛋絲、肉絲、香菇絲混合成餡;甜餡,是用“糖蔥”為餡,具有潮汕獨特風味。糖蔥,又稱蔥糖,是用白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而成的,雪白松脆,入口即散。
祭拜的時候,要刷新墓碑字,除先人名字用綠色油刷外,其余的字都用紅色油涂寫。祭祀將畢時,就要壓紙鏹,分別壓于碑頂和墳身上。如果是去年清明節后才修的新墳,碑石要壓下十二張宴幣,若為閏月則壓下十三張,作為給亡人陰間花費之用。墳身上也要壓上五至七層紙鏹。今年壓多寬,明年就多寬,不能擴大和縮小,據說這是死者還“地租”的范圍。如果是去年新修的墳今年掃墓就稱作為“新社”,要壓紅白紙鏹,以后每年壓的便用白紙條。
另外,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 掃墓完畢的時候,要把冥紙小心翼翼地在墳前燒完。然后,一家人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去踏青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整理 篇2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老到那只他娶她時送的銀鐲子,已經被磨損的看不清花紋;老到他為她戴上銀鐲的手,已經變得顫抖。清明時節雨紛紛,讓人想起那時的他和她。
他年輕時,也是個皮相極好的小伙;她年輕時,也是隔壁村里愛漂亮又樸實的農家女。或許是一天,她背著背簍在清明的小雨中,偷采了爛在山中的白茶,在溫泉邊奢侈地用茶泡腳,遇見了他;或許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墳,卻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總之,似乎是緣,兩個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簪頭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銀鐲子,穩穩地。
親戚鄰里們說,她嫁得好。她是農家女,卻真不會做菜做飯。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饅頭,煮好豆漿,她便起來了。每年清明,她準會吃到她做的清明饃饃。聽她講晉文公,介什么推。他是文化人,也是愛讀書的農村人。他是說過怎樣做清明饃饃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聽著,因為她知道,他會做給他吃。
后來他們有了一雙兒女,他是嚴父,她是慈母。他做父親可做得真好,兒女們還未入學,他便把他們抱在腿上,講講氣壯山河的歷史人物,長長的中華歷史。那會兒農村,有哪家孩子受這般教育,他是前瞻遠見式人物。每每過節,他也會應時節講講玉兔嫦娥,年獸,晉文公,介什么推的。他講這些時一向嚴肅,板著臉,唔,他說敬畏文化和歷史。她在兒女面前,不怒自威。但對村里的其他鄉親,他卻熱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難,他手一揮,便把他們的小半積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內心的善良、熱忱以及執著。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緊肋褲腰帶時,他再借錢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里的苦澀。在他心里,四周的鄰里,均是骨肉至親,村子里的每個人,都與他有著同一個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并不。那時無油無鹽的飯菜,她也會做,卻無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燈下,等她的丈夫從大隊下班回來。
再后來他們的兒女長大了。
他們給她買了電飯煲,她終于可以煮香白的米飯,雖然有時夾生。他們可以供養他們了,田里的農活在逐漸減少。她經常在午后,同他踱到后面的竹林打麻將,口中哼著老舊的歌。竹林里的鄰里都是和他們差不多年歲的。一群老人顛三倒四地打牌,稀里糊涂地開心,一元兩元的不謂輸贏。
更后來他們有了孫子,他和她在慢慢變老,他的執拗勁更厲害了。他接孫子放學,孫子今天的拼音還沒掌握牢。那會兒教育開始現代化了,漢語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孫子往路中間一放,直到孫子把拼音念得滾瓜爛熟,他才用自行車把孫子載回家。她只是在聽到糟老頭的倔脾氣后,想起了當年那些借走的錢。轉眼間利息已經回來,黃二娘的'雞蛋,王五的魚,張小子的桑葚……這次他所堅持的,說不定也是這因果的鏈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講起清明寒食的來源,是為紀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給兒女孫兒們講的語句,年年都講,連她這個農村老婦都記得了。
后來他們更老了。他開始經常傷風咳嗽,她倒還健康,時時照顧他。
有一次他不知從哪里聽來醫生給他用的藥不對,犟脾氣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藥。于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訴醫生。醫生趕至,責怪他生病還那么武斷,居然不遵醫囑。他臉色鐵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當他是一時犯倔脾氣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記了怎樣喝水,怎樣咽飯,怎樣穿衣。似乎一剎那,她把什么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認不得經常玩的麻將,甚至,有時,連他們的兒女也不認得了。但她記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樣、聲音,熟悉而清楚。自從生了病,她變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里比較好的醫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著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醫院守了幾天,竟傷了風,但仍不忍離去。
冥冥之中,他們都感受到了什么。她在兒女的勸說下,縱心里不舍,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養病。他說,好,明天來看你。
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發,站在村口比較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車,他慢慢走近。夕陽很暖,他牽著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寧愿被火燒死,也抱著樹不放,不離開母親,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離開他們,不離開安謐的村莊,他們的家。
又是清明,門口開花的的玉蘭樹因小雨變得疏落。空氣里泥土開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人,漸漸遠行。孫女要向他學做清明饃饃,她知道,或許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動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沒學會呢。她,他和他們的子孫去給祖先上墳。雨一直不停,落在葉面,落在泥土上,匯成細流,和他們的光陰一同逝去。或許有一天,他們也要這么,長眠地下。她想,誰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來臨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來臨之后,他愿同她,靜靜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煙雨紛紛。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整理 篇3
清明節前夕,我回了趟鄉下老家。祭奠父親去世38周年。
鄉下的空氣實在是新鮮。踏進即將離別40年的故土總有一種依舊的感覺。雖然這里衣帽換新顏,高樓林立,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兒時的村莊、兒時的故土還在,自然有一種回歸故里的主人翁思想,下車走進綠油油的麥地,路邊的油菜花送來陣陣撲鼻的香氣,頓覺神清氣爽,這和城里的鋼筋混凝土、渾濁的霧霾天空相比,簡直就是一片凈土,藍藍的天,白白的云,花紅柳綠的大地,讓人陶醉、讓人羨慕,讓人嫉妒。置身在這綠色的原野里,放飛的思緒在腦海里盤旋,兒時的記憶在眼前展現,捧一把泥土,掐一朵鮮花,聞得正香,被來接我們的二弟打斷了思緒。“大哥,快走吧!母親還在家等你呢?”
這個清明節我們回去的特別早,清晨6點從阜陽出發,9點多趕到家,鄉下還正在吃早飯,拜見母親大人,和家人寒暄一時,便提著草紙鞭炮去給已故的家人上墳,母親不時的嘮叨著:“元寶、大錢、上百的多帶點,別讓你爸在那邊受苦,告訴他,現在政策好,鄉下可富了,我還想活幾年,享享清福才去見他。”說著母親哈哈地笑了。
清明的天氣真好,陽春三月桃紅柳綠,微風吹來,麥浪起伏,碧波蕩漾,鳥語花香,真是世外桃源,我們邊走邊欣賞著這的的春景,無意間,抬頭望,遍地是煙火,鞭炮聲不絕于耳,清明祭奠的人們拖拖不斷,道路旁停了好多私家車,城里人、鄉下人都往墓地走,由于家鄉地處礦區,有些地方塌陷了,找不到自家的祖墳,有的就在相應的地方燒點紙錢,表達一下哀思,有的干脆就在路邊的十字路口燒紙放炮。
我們在父親的墳前跪拜禱告,說些吉祥如意的話,臨走前,告訴父親起來收錢吧!看著一座座新墳,二弟告訴我,這是誰誰,那是誰個,都是我熟悉的面孔,兒時的玩伴,不覺心里一陣心酸,我也是奔六的人了……。說話間回到老屋,本打算吃過中午飯回阜,母親說啥不讓走,大老遠的難得回來一趟,便留下來了。
一陣陣動人心弦的嗩吶聲驚動了我,“這是誰家娶媳婦。”我問二弟,“前莊的二大娘去世了,我剛燒過紙回來。”“是八毛的母親嗎?”二弟點點頭,那我更要去了,八毛是我小時候的比較好的玩伴,八毛家是大戶,弟兄八個,姊妹十個,八毛在男孩中比較小,老八,一家人行善積德,從不欺負弱小,我們家在鄉下單門獨戶,要不是八毛家的保護,常挨打受罵,二大娘對我有恩,一次放學回家路過他家門口,我肚子疼得直叫喊,要不是他喊人把我拉到公社衛生院,掛急診,闌尾炎肯定要切除。我拿了幾刀紙,一掛鞭炮,孝子賢孫迎了過來,靈堂內二大娘面帶笑容,是那樣的從容安靜。二大娘熬得值,子子孫孫上百號人,是個大家族。靈堂外打牌的打牌,玩的玩,說笑的說笑,好像沒事似的,哭喪的是個女的,二弟告訴我,是請的,一天200塊錢,女的可真能哭,一會是男腔,一會是女腔,一會是娃腔,旁邊的高音喇叭播放著哭喪的音樂,很有節奏感,聲聲訴,聲聲淚,哭的人心酸落淚,凄楚悲涼,此情此景,我也不自覺地灑下了淚水,可我真的不理解,為啥一大家子沒有悲傷,知客告訴我說是老傷變喜。二大娘活到102歲,無疾而終,沒有受罪,沒有痛苦,確實值得慶賀。
一聲聲嗩吶動人心弦,三拜九扣行禮之后,我要走,八毛說啥也不讓我走,說晚上要耍獅子舞,我的臉一下子拉了下來:“你們咋能這樣奢侈,這樣悲中取樂辦喪事呢?。”八毛說:“你放心,我們絕不會違背中央的八項規定,孬好我也是村干部,母親生前比較愛熱鬧,特別比較喜歡龍燈獅子舞,正好這時家里人到齊了,我們一家就夠手,玩起來不發錢不費勁。
華燈初上,嗩吶聲、鞭炮聲、鑼鼓聲混雜在一齊,引來四鄰八鄉看熱鬧的人。雄獅一聲吼,一抖舞毛,上場,那動作,那氣勢。真似一頭剛睡醒的獅王,傲慢地在自己的領地上巡視。一條條長板壘疊起來,雄獅或挑或躍、上下起舞,或撲咬、或站立、或搖頭擺尾、動作嫻熟驚險,表情神似夸張,迎來陣陣喝彩聲。此時,鑼鼓齊鳴,方桌上的獅子野性十足,伴隨著狂如暴雨的鼓點,一雄一雌的兩頭獅子攪咬在一起,頭尾呼應,高高立起,歡呼雀躍,難舍難分,是親是愛,是比武,是玩耍,不分高低,不分上下。
獅子望月,不知是誰高呼一聲,隨著一片熱烈的`掌聲,又一次高潮迭起,壯觀的場面,壯觀的結局,使人從悲哀中解脫出來。去掉獅帽,八毛露出嘴臉,沖我笑笑,50多歲的人了,真行,我豎起大拇指夸贊。
清風明月,又一次勾起我的回憶和思念。年年的清明歲月,年年的紙飛花開,悲哀、躊躇放不下感恩的情懷;留戀、哭啼、嚎叫擋不住前進的時空;躺下去的也許沉浸在夢里,站著的更應堅強的面對生活;清明的黃昏總有孤單的飛燕,清明歲月放飛生命向上的風箏,來來去去,生生死死,這自然規律,誰能抵擋,想想這個清明節是悲是喜,我真的不知道…..。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整理 篇4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個節日,主要是祭奠祖先,追念古人而設置的一個節日。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這些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形成那各種不同的鮮明對比,讓這清明節更加充滿神秘的色彩。趁著清明節小長假,爸爸媽媽把我帶回了老家,讓我領略了一番老家的清明掃墓的活動,家鄉的清明節,讓我滿懷深情,難以忘懷。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的內心都是洋溢著激動飛揚的心情,心跳總是按耐不住,猶如跳出來的兔子一樣,難以控制它跳動的頻率。在走過了很久的一段時間后,我們終于來到了家鄉。那一天,下著蒙蒙細雨,真是應了〞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前人留下來的偉大詩句。看著滿天的烏云,我不盡感到了有一番別有的風味,仿佛覺得這毛毛細雨是為死去的烈士們而下的,這是對他們所貢獻的力量而作出的肯定。這雨感覺有點涼,盡情地揮灑到了我的身上,和我來了一次親密的接觸,再看看周圍的景物,這些景物好像活了起來一樣,竟然和人的心情變得沉重、嚴肅起來。
當我們走到屋子里的時候,門口早已戰出來了全家的人,奶奶,爺爺,大伯,大舅,嬸嬸,阿姨,還有表哥,他們早已等待我們的歸來,一大早在這門口里等待著我們。這樣的場面,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因為,這在平時,只有那歡慶的春節,我們才可以聚在一起,才可以在一起共度美好的天倫之樂,因此,我十分珍惜這一令人難忘的一刻。
臨近中午的時候,爺爺奶奶都準備好了清明節的飯菜,這飯菜可不像春節的那么豐盛多彩,而是像平時一樣的清淡,只見飯桌上放著一點魚,還有一些果子,還有一窩香碰碰、熱滕滕的青菜豆腐湯。用餐的時候,爸爸給我說了,這是我們家鄉里清明節時候的風俗習慣,準備清明節的祭品,就必須有清明果,還有一些魚肉,比較重要的是要青菜豆腐湯,會站在我們的一帶,流傳著在清明節里喝青菜豆腐湯便可以讓自己的一生一清二白。
吃過午飯過后,稍作休息了一會,我們便向山里走去,來到清明節比較重要的戲玉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明節拜祀儀式。爸爸認真地告訴我,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一定要到下午才能進行,上午是不可以到山里拜祭,一定要遵循我們當地的這一風俗習慣,因為這樣做,才能體現出我們對先輩的尊敬和愛戴。
在去山里的路上,我們路過了綠葉蔥蔥的竹林,穿過了茂盛的樹林,一路上是那么的幽靜,還時不時傳來鳥兒的鳴叫聲,好像這鳥兒也感受到了清明節的到來,紛紛趕來和我們一起拜祭先人,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我們經過了一段路程之后,終于來到了拜祭的地方,這是一處十分寬暢的位置,矗立在半山腰之中,奶奶告訴我,這是要先們在半山腰中能夠觀看山里的情況,守護著整個山頭,同時也是在保護著我們這些人。
來到之后,我們便各自忙了起來,我們忙里忙外的,干起活來十分有勁,完全沒有半點勞累的意思。爸爸媽在墳墓清理環境,清理著一些大大小小的雜草,讓先人們有一個好的環境,更加舒服的享受地下的生活,你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敬與愛戴。爺爺奶奶就十分認真地擺擺放著拜祭的東西,他們從竹籃子里拿出來了碗和筷子,還有酒杯,這是5個碗,5雙筷子,5個酒杯。我見了,便來到爺爺奶奶身邊,蹲了下來,在認認真真地幫著他們。我把魚、肉、豆腐等各種祭品,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碗上,還在酒杯上倒滿了酒,等這一切準備完畢之后,就等著爺爺奶奶做接下來的事情。這時,爸爸媽媽也把雜草給清理完了,我們就站在了一旁,看爺爺奶奶如何拜祭先人。我們站在一旁看著,只見爺爺和奶奶提著燈籠,向四面八方遙湃,他們嘴上還忙著唸道:神秘的祖先們齊聚共飲,祝祖先們如意自在,在這之后,爺爺奶奶就把我倒好了的酒,瀟灑地揮灑在了墳墓前邊,這是在保佑我們這些后人生活順利,日子平安。比較后,爺爺還把一大瓶的酒倒了出來,這是在希望先人祝愿我們的國家福安康,國家昌盛。在行酒之后,我們便燒起了錢紙,點上了香爐和油燭,一起拜祭我們偉大的新人們,以此來紀念他們。在這之后,我們就放了鞭炮,以一種轟烈的方式結束了這次的拜祭活動。
臨走之時,爸爸媽媽還檢查了墳墓前的煙火情況,認認真真地把這些煙火給撲滅之后,你們才圓滿地離開了這里,才開開心心地往家里的方向奔去。
家鄉的清明節,真是讓我了解到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讓我清楚地知道了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優良傳統給蔓延下去,讓中華民族傳統一代又一代的留給我們的后人們,使之發揚光大。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整理 篇5
不管刮風下雨,不管路途多么遙遠,不管我有多忙。父親去世后的每年清明我都是要回去的。就這樣,風里來,雨里去,不知覺到了第17個清明。
同以往的清明一樣,兄弟幾個,帶上兒女們。拿著柴刀,扛著鋤頭,捧著鮮花。提著竹籃,竹籃里放些祭祀用品。還有鞭炮,一條長長的隊伍,在兒女們的歡笑聲中,奔向父親的墳地,我們兄弟幾個卻是笑不起來,似乎大家都有心事。我知道,我們幾個都在思念父親。都在回憶父親,都在想著父親,想著父親的笑,想著父親的愛。想著父親的辛勞,也想著父親的痛。
父親是20xx年農歷3月份去世的,享年64歲,屬于英年早逝。沒有來得及享一點兒女福。雖然20xx年的時候,比較小的兒子我也差不多30歲 了,按道理30歲,早就成家立業。那樣父親就可以享福了。而我呢,沒有結婚,也一事無成,父親還得為我的事情操勞,想到這,我心一陣陣地痛,是我拖累了父親,是我讓父親那么勞累,才得那樣的重病。如今,父親過早地離去,雖然我每年清明都要回來,但再怎么樣努力,也換不回父親的生命,父親的離去,是我一生的`痛。這個痛是無法用聲音來表達和形容的。父親去世那一年,我由于其他事情,沒有回去送父親上山,沒有見父親比較后一面。以至于第二年,我回去時,還沒有進家門,母親便將我帶到了父親的墳前,我跪在父親的墳前,不停地叩頭,沒有發出任何聲響,母親在旁邊說,兒子,你哭啊,你喊啊,你喊爸爸啊,我還是沒有喊,不是我不想喊,而是我喊不出來,因為我的心,早就喊干了,我心中的淚,早就流盡了,我何尚不想喊爸爸,想起以前不管是讀書回來,還是打工回來,遠遠地叫一聲爸爸,很快就能得到回應,如今,再怎么喊,爸爸能聽見嗎,能回答嗎?
我思念父親,也愧對父親,不要說讓父親享福,就是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出去打工都回來的很少,陪伴父親的時間也是很少,更不要說幫父親干活,減輕父親的勞累。就在父親病重的那半年,我只回去看望了一次,沒有給父親一分錢,沒有買一點營養補品,來到父親病床前,我泣不成聲,我無顏面對父親,能向父親交差的是,未婚妻已經懷孕了幾個月,那個時候父親已經口齒不清,我拿著父親的手,撫摸著妻子的大肚子,心里在說,父親你放心吧,你的滿兒子,已經有老婆孩子了 ,父親點了點頭,像是完成了比較后的心愿。
經過一陣爬山涉水,我們來到了父親的墳前,兄弟幾個忙開了,砍樹枝的砍樹枝,填土的填土,擺放祭祀品,平時我們兄弟都是書生,沒有干過農活,可是在父親的墳前,我們都干的很起勁,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氣,因為我們都知道父親是個愛面子,愛整潔的人,我們必須要將父親的墳前整理好,讓父親在里面舒舒服服的休息,雖然,我們知識分子都知道,人死如燈滅,早就化成了泥土,但在我們心中,父親永遠是父親,父親一定是在下面好好睡覺而已。
整理好了,開始了祭拜,先是大哥,二哥祭拜,接著是我,后面就是晚輩們,一個接一個,一大堆人,場面十分熱鬧。父親生前比較愛熱鬧了,這下,地下的父親,不知道能看到否,鞭炮聲響起,我在心里說,父親,該吵醒你了吧,你都睡了一年了,我們又來看你了,你應該早就起來了啊,生前,不管我們兄弟哪個,只要從外面回來,你都老遠地就去迎接的,如今,我們兄弟帶著兒女都來看你了,一年又一年,怎么就不見說話呢,難道你真的睡著了。紙錢燃起熊熊大火,我仿佛看到父親歡快 的笑臉,往事歷歷在目。
記得,小時候,也是清明節,常常跟著父親來祭拜父親的父親,也是這樣的熊熊大火,火堆旁,父親在念叨著,不清楚父親在說什么。只聽到保佑保佑的。后來才明白,清明祭祖,祈禱祖上能保佑子孫, 升官發財,萬事如意等等,而我呢,蹲在火堆旁,什么也不要說,不是我不需要保佑,不是我不相信保佑,而是我實在不想麻煩父親,不想讓父親再為我們的事而操心,因為父親生前已經操心太多,我們向父親索取太多,如今,父親好不容易躺下,好不容易安寧休息了,我實在不忍心再打擾父親,再麻煩父親。所以我只能靜靜地蹲在火堆旁,默默地陪著父親。
火焰漸漸變弱,慢慢地熄滅了,我想,父親又累了吧,父親又想休息了,我默默地再叩三個頭,悄悄地離去,是因為我不想驚醒父親的沉睡。
安息吧,我敬愛的父親,我思念的父親
走下山來,我才發現,我的衣襟已經全濕了,我不知道是淚水還是汗水, 我是男兒,輕易不流淚,可是一想到父親,我眼淚就忍不住出來了,尤其是父親的生日,忌日,和清明。我思念父親,萬語千言無從說起,有淚水,才能發泄我思念之痛,可是再多的淚水,也喚不回我的父親,我只能在心里說,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你的兒子,我要好好孝敬你。
父親,你聽見了嗎?
【清明節的作文整理】相關文章: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整理06-28
清明節掃墓作文整理01-17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整理02-06
精品清明節踏青的作文整理01-17
實用的清明節掃墓作文整理01-17
精華清明節掃墓作文整理01-17
清明節掃墓作文整理(集合)02-06
熱點清明節踏青的作文整理01-17
清明節掃墓作文整理[經典9篇]02-06
[合集]清明節掃墓作文整理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