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游記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作文 篇1
題記:唐僧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吳承恩把它寫成《西游記》,和它比起來,我的西寧之旅,或許才更像游記吧!
7月17日 地點:無錫火車站
今天,我和媽媽就要開始我們的“西游記”了,雖說我飛機坐做很多次,可火車還是第一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卻又那么新奇。11:02分火車即將要啟程,我坐在候車室里,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我我仿佛看到火車在向我招手,西寧所有美麗的景色在向我點頭。剛進火車,馬上就找到了我的床位,我和媽媽坐的是硬臥,15號車廂的007和007床的下鋪。起初,我還說睡上鋪好,可媽媽偏說睡下鋪方便,現在看起來,果然還是下鋪好,火車上一個隔間有六個人,我們很快就和他們打成一片,其中有一個小哥哥和我最投緣,他比我大二歲,而我卻比他高半個頭,你們說好玩不好玩。不知不覺列車啟動了,我挨著窗戶飽覽著窗外的大好風光,時間一點點流逝,天空中,太陽的光彩一絲絲褪去,接替它的,是月亮那柔和美妙的銀白色光亮。
7月19日
早上一醒來,發現天還沒有亮,一看表,才4:00時,我驚嘆自己竟然這么早起來,這在我這個懶蟲的歷史中,恐怕是第一次呢,為什么呢!也許,因為今天是特殊的一天吧!我見媽媽和其它叔叔都沒醒,便洗好臉,刷好牙,開始看起書來。時間一下晃到了7:00時,我和媽媽已經吃了兩頓方便面了,我們決定,去餐車體驗一下火車上的早餐。我們經過了6個車廂,總算來到了餐車,要了一份早餐,包子、小菜、稀飯,雖然沒有家里的好吃,但對于已經吃了二頓方便面的我,已經很滿足了。
火車上的生活一向是無趣的,景色看了又看,也覺得沒趣了,突然火車進入了山洞,一片黑漆漆的,像突然進入了黑夜,一出山洞,我便看到了許多大山,呵,瞧,它們像長了皮癬似的,身上只有幾塊草叢。下午6:00時,火車經過30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經過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蕭、青海等省,共2295公里,終于到了我們的目的地:西寧市。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明天是我到西寧的第一天,青海湖、沙島,我來了。
7月20日
早晨7:30時,我準時起床,7:00時,我和媽媽一起坐上了曹叔叔的車,一路上,我和媽媽不停地討論著青海湖的一切,我興奮不已,這可是我第一次走這么遠的路旅游呢!半小時之后,我們到了拉雞山,呵,聲明一下,這可不是那個“堆滿垃圾的山”,而是拉力的拉,公雞的雞,那兒的山美極了!綠色的山,藍色的天,山頂上還纏繞著一縷縷的輕霧,地下農田,一層一層的綠色,淡綠、淡黃、翠綠、深綠,連綿不斷,一齊涌現在我的眼前。眼前,是一望無垠的綠色,仰頭,是藍和白的天空,一切都是那么簡單又不失美妙,讓人心曠神怡。過了拉雞山,我們又到了日月山,瞧,那山上,這一群黑的,那一塊白的,是什么呢?我們走下車,這才看清,原來是幾大群綿羊和牦牛,你別看那黑色的綿羊和牦牛好像很兇似的,可它們其實一點也不兇,反而很溫順,我們離得很近,他們卻跑掉了,真好玩。上午10:00時整,我們終于到了青海湖,媽媽說我們先去吃飯,中午的飯很特別,我吃了一個糌粑,它是用酥油、青稞粉做成的,和我們這里的味道不太一樣,聞上去咸咸香香的,吃上去卻感到甜甜的。另外,我們還吃了湟魚,這是青海湖唯一擁有的一種魚,據說,這種魚一年才長一兩呢!吃完飯,我們去了青海湖,青海湖的氣溫很冷,最高溫度才25度,最低氣溫僅有7度,我和媽媽只穿了短袖,所以很冷,但一看到青海湖,我心中最升起一顆太陽,照得我心里熱呼呼的。
青海湖的水,那么清,清得讓人感覺是一面比鏡子還要透明的明鏡;青海湖的水,那么藍,藍得可以和天連在一起,不分彼此;青海湖的水,那么美,美得讓人心醉,仿佛自己已和湖水融在一起了。我們坐在閃著金光的沙灘上,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望著湛藍的,閃著波光的湖水,一切像一幅畫一樣,畫上是一個仙境,藍如寶石的湖水,燦如金光的沙灘,還有幾只黑白相間的海鷗在水上自由自在地飛翔,“雖在人間,猶在天堂”,這是我在青海湖觀光中唯一想說的。相比之下,沙島就是另個一幅別致的畫了。
下午,我和媽媽來到仰慕已久的沙島。一進入景區,我就看到一片無垠的沙漠,蹲下一摸,這沙細細軟軟的,就像土黃色的鹽,在一片沙漠的盡頭,是碧波萬頃的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微風習習,水面便泛起了一層層波瀾。這湖水的顏色,是怎樣的一種藍呀!遠處是蔚藍蔚藍的,近處,卻更加碧藍,還泛著微波。我們赤著腳在柔軟的沙漠上漫步。哇!沙雕啊!瞧,那福娃圍著五環,底下還寫著“青海人民歡迎您”的字樣。看,這條巨龍圍著一個個沙雕,連綿不斷……這個下午,沐浴在陽光下,撫摸著沙粒,遙望大海。……
7月22日
前天累了一天,昨天,我和媽媽在賓館休息了一天。今天,我和媽媽決定去黃教圣地——塔爾寺去看看。剛進景區,就看到了八座塔,塔上映有各種圖案。寫的是黃教創始人宗巴咯一生的八大事跡,其中最后一座塔最特別,塔身為全白色,意思是宗巴咯一生功德無量,千言萬語都說不清楚。我們進的第一座寺叫小金瓦寺,一進去,你就會看到一顆半人高的大石塊,傳說這是宗巴咯的母親在他去西藏求學時背水靠的石頭,許多等待浪兒歸來的母親把哈達、錢幣貼在這塊石頭上,據說只有一心向佛的人才能把錢幣貼在石頭上。實際是那塊石頭上涂滿了酥油,酥油的粘性使錢幣粘在了石頭上。藏族的叩頭也是有規矩的,導游說:“藏族人叩頭應該先雙膝跪下,雙手合十,先舉過頭頂,再降至額頭,最后放置心口上,雙手伸直趴下”,可比我們那兒的.叩頭復雜多了。小金瓦殿旁邊的走廊中,有許多年輕人、老年人在那叩長頭,長頭就是上述的叩頭叩十萬個,一個都不能少,才能實現一個愿望。之后,我們又參觀了大金瓦寺、班禪行宮,酥油花館等景點,其中最值得觀賞的就是酥油花館了,據說,捏制這些酥油花的喇嘛都必須在三九寒冬時捏,捏的時候,手必須是冰冷的,一點溫度都不行,十分幸苦。不過,成果還是很顯而易見的,瞧這些酥油花,個個形象逼真,顏色鮮艷,花瓣片片精細,朵朵鮮艷欲滴,真像鮮花一樣精美。
7月23日
今天,我和媽媽決定去著名的青海國家地質公園。路上翻山越嶺,車子不停地翻騰,人就像坐在過山車上一樣,我都不敢看底下,因為底下不說是萬丈深淵,也算是千米懸崖了。地質公園不應該說是一個公園,而是一個森林。一路上青山連綿不斷,山上還不時出現一群群牦牛、綿羊、馬在綠草地上吃草,還有,最令我們驚喜的是,我們還在一個牧民家旁,看到了一只黑色的的藏敖,它一見到我們就“嗷嗷”大叫,嚇得我們匆匆忙忙拍了幾張照片就立馬開車走了,沒想到,它竟然還追了過來。瞧,對面的山上,又有一群群牦牛和綿羊在吃草,黑色的牦牛像一顆顆黑色的珍珠鑲嵌在綠色的地毯上,白色的綿羊像一塊塊白色的水晶環繞在綠色的云彩邊。
7月24日
今天,我和媽媽上了趟街,給外公外婆買了些禮品。明天,我們就要回家了,可真舍不得那美麗如畫的青海湖,舍不得那精致迷人的沙雕,舍不得那充滿民族特色的塔爾寺……
再見了,西寧!
西游記作文 篇2
7月15日 星期一 晴
我叫小西瓜,生活無慮,天天一邊曬太陽浴,一邊仰望無邊無際的天空,真是無聊死了!于是我決定去旅游一趟。
今天,我興高采烈地落到地上,我跳呀跳,跳到了一位叔叔家(我是西瓜王國中獨一無二的“西”世無雙的.會跳、會飛的西瓜)。叔叔家有個玩伴,我和他玩得開心無比。中午,叔叔家來了個客人,發現了碧綠碧綠的我,十分想吃,我急中生智,趕緊一骨碌滾到地上,繼續向前跳,不跳就成為客人的美食了。哎呀!好高呀,我咬咬牙,閉上眼,勇敢地跳下去。好險呀!哈,等客人張開他那“血盆大口”時,我已經逃之夭夭了。
西游記作文 篇3
怎么理解“孫悟空釋道儒三位一體式宗教性格”?首先解釋一下“宗教性格”這個定義,它是我個人給出的一個概念,宗教指的是小說《西游記》中人物角色所呈現出來的個人或群體的信仰方向,釋道儒即佛教、道教和儒教(孔教),在《西游記》中吳承恩結合明朝時代文化背景所描述的宗教類別大致只有這三大類。而孫悟空這一角色的塑造,則在同一人物身上融合了這三大宗教體系。現在請允許我陳述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我們按照孫悟空人物發展的角度來分析。大家關注孫悟空如何從一個石猴修成正果,成為佛祖欽點的斗戰圣佛。
首先是“道”,即道教。孫悟空最開始從花果山漂洋過海來到菩提祖師(《西游記》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道觀學習法術,經過他一再堅持與努力最后成為菩提祖師的徒弟,在菩提門下的這幾年,他謹從師誨,學到了七十二般變化和長生不老的法門,而此時,他所凸顯的宗教性格即為道教。
其次是“釋”,即佛教。這個很好理解,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后被壓五行山下,唐三藏解救了他,隨即奉觀音旨意拜三藏為師,而后便有了漫長的取經之路,直到西天大雷音寺膜拜于如來陛下,并且滿懷感激地接受斗戰圣佛的封典。取經路上,悟空本著師傅“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的教誨,一路上劫富濟貧、斬妖除魔,這是他對三藏佛教的全身心信仰與支持,也是對他自身立地成佛的宗教性格的默許。
最后是“儒”,即儒教思想。孔子是出生在公元前五世紀,顯然明朝社會各階層的思想也沐浴著儒教的浸染熏陶,師徒四人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孫悟空身上是怎樣閃著儒家思想光澤的呢?舉一個例子,我國儒家思想一向提倡“尊師重教”,即“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云云。孫悟空是齊天大圣,但在拜三藏為師后,他在三藏面前不僅從未擺過架子,而且對他敬愛有加,甚至在被三藏趕出師門的時候,他不但沒有責怪三藏,反而一再懇求留下,而且在三藏有難的'時候他一個筋斗云,飛回三藏身邊保護師父的安危。堂堂齊天大圣,為一普通僧人牽馬,只因為他們有著師徒關系。毋庸置疑,這反映了悟空內心深處的儒家思想成分,即在他的多重宗教性格當中,儒教占據了很重要的一面。
綜合來看,孫悟空“釋道儒”三位一體的宗教性格其實正是他帶領師徒四人成就輝煌取經事業的根本保障。道教賜予他外在法力,這是客觀物質層面;儒教給予他行為約束,這是主觀精神層面;而這兩個層面都是為第三大宗教性格———佛教———服務的。因為悟空的一生最終使命是保護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經。而在這三個宗教性格層面之間,其實有很強的依賴性。道教成就了悟空的神通,卻也陷他于五行山下,最后是佛教救了他,從此為了感恩佛教,他把自己幾乎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佛學追求。而儒教,則是他為人處世必不可少的部分,沒有儒教的約束、引導、影響,十萬八千里取經路很難走到最后。吳承恩這一筆法或許是對儒家思想對我國歷史社會影響的肯定。
悟空本一石猴,最后成為斗戰圣佛,在西游記四人世界里,他是最急躁的一個,卻又是功勞最突出的一個,這一切源于什么?必然,這很大程度上出自于他儒釋道三位一體并相互演繹所衍生出來的人格實力。
西游記作文 篇4
很小的時候,我就聽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帶著這份親切、帶著更多的好奇,在初一的時候,我打開了這本世界名著---《西游記》。
翻開書來看,你就會發現,吳承恩先生極其擅長塑造人物形象,他筆下的人物,哪一個不被他描寫得栩栩如生?使看書之人也身臨其境,對那些個妖魔鬼怪,菩薩羅漢也生“愛恨情仇”了。
那沙僧十分兇悍丑陋,怎見的“一頭火焰蓬松,兩只圓睛亮如燈。不黑不青藍靛臉,如雷如鼓老龍聲。”而沙僧與八戒打斗的場面也甚是有趣:“卷簾將、天蓬帥各顯神通,真可愛……算來只為取經人,怒氣沖天不忍耐。攪得那鯾鮊鱖退鮮鱗,龜鱉黿鼉傷嫩蓋……”每次看到這里,都忍不住要笑上一陣。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令妖魔鬼怪聞風喪膽的“齊天大圣”孫悟空。它的本領高強,會七十二變,一副鋼筋鐵骨,又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一切妖魔鬼怪。孫悟空桀驁不馴,敢于挑戰天宮的權威,它曾說“常言說得好‘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它卻也是個愛憎分明,有情有義的.美猴王。它見老楊的兒子是個強盜,無惡不作,于是便幫老楊家、百姓“除害”;還記得它打死白骨精,唐僧不識,將孫悟空驅逐出取經隊伍,孫悟空臨走前定要拜他三拜,后灑淚離去。這樣一個好猴王,怎能讓人不愛?
再說說妖魔集團的一員紅孩兒,他“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鬢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這樣一個儀表不俗的孩兒,卻占山為王,想吃唐僧肉長生不老。在觀音降他時,他幾次反悔欲傷觀音,還要坐蓮臺。后皈依佛門,做了善財童子,得了正果。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菩薩,這個取經集團的策劃者,他人如其名,大慈大悲、法力無邊,他幫行者擒魔王時,讓土地、山神把窩中小獸、窟中小雉蟲帶到安全地界,以免傷到生靈。行者也暗暗稱贊:“固然是個大慈大悲的菩薩。”
原本只是想看一場熱鬧,看完后,卻發現它有許許多多的地方,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去深深地思考和回味……
西游記作文 篇5
我每次翻開這本書時,看到唐玄奘費時十七年,經歷百余國,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終于取回佛經六百五十多部。這種執著不怕困難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好佩服啊!敢闖敢拼的孫悟空有著七十二般變化,每一次的變化都讓我感到無比的神奇。每一次看到孫悟空變化時,我就把自己也變成了孫悟空。每當作業很多的時候,我就會拔一根毫毛變成很多個我和我一起寫作業。每當沒人陪我玩的時候,我就會拔一根毫毛變成很多個小朋友和我一起玩游戲。每當自行車壞掉時,我就會拔一根毫毛變成修車師傅,讓他把我的自行車修好。懶惰貪吃的豬八戒,雖然有很多壞毛病,但是他還是一路護送師傅去取經。他那憨厚樣,總會讓我捧腹大笑。老實巴交的沙悟靜經常被豬八戒給騙了,但他從來沒有埋怨過,總是默默無聞地做每一件事。沙悟靜總是用他那有力的'肩膀挑著擔,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唐玄奘、孫悟空、豬八戒、沙悟靜四人一起克服了許多困難,終于取到了真經,一路上從來沒有看到他們打退堂鼓的樣子。想想現在的我像個“小公主”。體育課上,運動量稍大一點兒,我就會叫苦叫累;吃飯的時候,如果湯有一點兒濺到我的手上,我就趕緊用餐巾紙擦;勞動時,我常常拈輕怕重,影響小隊按時完成任務。每次我遇到什么一點挫折,就退縮,而孫悟空他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昂首挺胸的面對,從不退縮。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腳印,去尋找豪情和斗志吧!
西游記作文 篇6
《西游記》是我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義神魔古典小說,寫了孫悟空皈依佛門后,與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他們一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戰勝了各路妖魔鬼怪,終于取得了真經,他們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翻開《西游記》,你會看到孫悟空那純凈的笑臉。
孫悟空是個可愛的孩子。他率真、勇敢、無畏。他具備了一個孩子的特征。孩子很單純,就像孫悟空一樣無邪。當孫悟空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他的孩子氣,他爭做“美猴王”,固執且無畏;他伸張正義,勇敢而堅強。
孫悟空和孩子一樣會難過歡愉。當贏得與妖魔鬼怪的斗爭時,他會咧嘴笑著;當唐僧冤枉他并將他逐出師門時,他委屈的淚水在眼里打轉,最后任性地騰空而去。
孫悟空是個任性的孩子,正直的孩子。
而他在慢慢成長中,變成了豬八戒。
豬八戒是個青年,他一直做唐僧的跟班,為師父效忠,寸步不離。然而,有人認為,豬八戒是好色懶惰的,忽略了他的勤懇辛勞。
豬八戒很懷念兒時的單純,但時光變遷,他變成了沙悟凈。
沙悟凈勤勤懇懇,忠心耿耿地為師父效勞。
沙悟凈很老實,他一手挑著擔子,一手牽著師父的馬。他專心致志的做著自己的事,老實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然后慢慢進入老年。
唐僧被人敬重。他不被世俗的名利財色所誘惑,他經歷了世間種種后,看破紅塵,看開世事。
唐僧用一種沉穩。寧靜的'心態去面對所發生的一切,祈禱佛祖,心如止水。
孫悟空的單純,豬八戒的無奈,沙悟凈的老實,唐僧的淡然,詮釋了一個人從少年到老年的內心的蛻變。
【西游記作文】相關文章:
西游記的作文05-22
《西游記》作文04-02
《西游記》啟示作文06-24
西游記續集作文06-24
西游記后傳的作文06-19
《西游記》后傳作文06-19
西游記作文11-03
西游記外傳作文07-09
西游記之旅作文06-30
《西游記》初中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