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傳統文化如同民族的靈魂,蘊含著不屈的希望與力量;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的原動力,給人們勇攀高峰的斗志與毅力;傳統文化仿佛是一座溝通世界的橋梁,傳遞給世界溫暖與色彩。因此,我想說: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吧!
最近名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國”的調查結果已經揭曉。中國以擁有眾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位居第二名,這個好消息令大家歡欣不已。但當我們靜下心來與擁有眾多備受歡迎的現代文化的美國作比較時,我們的優勢在于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然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被很多外國朋友欣賞的時候,我們自身是否足夠重視它呢?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傳承傳統文化,這難道不是我們民族的`悲哀嗎?
現實情況值得社會擔憂。如今很多國人特別是青少年朋友,他們對外來文化有高度的認同。于是我們不再對“哈韓”、“哈日”感到大驚小怪,不再對好萊塢影片感到陌生。其實,感受、學習外國文化的精華并沒有錯。但過分的關注與模仿必將導致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可以說,外來文化已經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沖擊。這種現狀值得我們關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馮驥才實地考察并用所寫文章表達了呼吁人們守護傳統文化的迫切心聲。他說:“民間藝術是民族情感與精神的載體之一,普查與記錄是為了見證與記載一種歷史精神。”是啊。倘若我們失去了珍貴的傳統文化,我們的內心會不會時常感受到一種不能訴說的苦衷呢?更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綢繆。為了引導人們重視傳統文化,國家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守護傳統文化的決心不言而喻。是的,我們不想再看到自己的傳統節日被別的國家搶先申請注冊的事情重演。為此,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它在世界的舞臺上展現耀眼的光彩。
隨著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我們理應滿懷信心并且堅信:懂得守護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民族會永遠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擁有勃勃生機。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記得在幼兒園時,我就嘗試過剪紙,剪的是雙龍、雪花,雖然剪得歪歪扭扭,但是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會剪紙了。從此,我和剪紙結下了緣分。
有一次,母親給我買了一本剪紙書。我高興極了,我對著書剪會了許多圖案。最讓我得意的是“紅雙喜”和“小雞捉蟲”得到了全家的贊揚。二年級數學課上學對稱時,我剪的.小人手拉手又快又好,老師夸我真聰明。現在我越來越喜歡剪紙了。
今天老師讓我們查剪紙資料,母親給我打印了密密麻麻的二十多頁,我才知我原來只知剪紙資料的九牛一毛。我摘錄其中的一些內容與同學共享。
剪紙,又叫刻板、窗花或剪畫。區別在于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左派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唐朝杜甫詩中有“暖水--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宋代時,剪紙用于禮花、窗花、燈彩的裝飾。現代人們運用諧音“福”同“蝠”、“綬”同“壽”、“雞”同“吉”、“魚”同“余”、“龍”同“隆”,這些象征手法合成圖案就有了吉祥的含義,可謂“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中國民間手工藝術,猶如一株長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符合了民眾的心理需要。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舞獅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文化之一,今天,老師就讓我們親眼目睹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
瞧,這只調皮的小獅子一蹦一跳地上了臺,它長得十分可愛,銅鈴般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身子,還穿著一身鮮紅的“衣裳”,張著血盆大口,真惹人喜愛。它先用前爪向大家揮了揮,好似在向我招手呢!然后,小獅子跳上一根木樁,抬了抬前爪,慢悠悠地跳了過去,突然,它的腳一踏空,我的雙眼猛得一閉,然后提心吊膽地睜開,出乎了我的意料,小獅子在梅花樁上做倒立蜻蜓呢!害得我為它捏了一把汗!然后,小獅子來到了鋼絲前,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輕而易舉地走過了鋼絲,兩位舞獅的叔叔真是配合得默契,教室里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小獅子跳梅花樁就更精彩啦!看,它在梅花樁上來了一個180度旋轉,然后,又穩穩當當地落在了梅花樁上,又在一根又一根的`梅花樁上做不同的動作,看得我們是眼花了亂,目不暇接,舞獅快結束了,小獅子又來了一個360度翻跟斗,我們個個都贊不絕口,一起喝彩,教室里又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
看完舞獅表演,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想:能把舞獅表演得這么活靈活現,舞獅的兩位叔叔在臺下不知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時間,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為內核,還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態(佛教為天竺所傳,但如今中國境內的佛教早已被漢化)。中華文化,亦稱華夏禮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禮貌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禮貌。一般認為,中華禮貌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禮貌、長江禮貌和北方草原禮貌,中華禮貌是三種區域禮貌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禮貌,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禮貌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禮貌是黃河流域農業禮貌的繼承和發展。黃河流域早期農業一般主要是種植粟,長江流域農業主要是種植水稻。
北方草原游牧禮貌是中華禮貌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農業禮貌區域和北方草原游牧禮貌區域有一過渡地帶,這一地帶也是歷史時期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主要是漢族)相互爭奪的主要區域,在這一區域農業禮貌和游牧禮貌也不斷獲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昔我華夏,泱泱大國 。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沉淀, 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傳承,在中華眾多優秀的文化遺產中,誰能主領風騷,成為中華之根呢?這個問題可能一時沒有誰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但在我心中,我認為,筷子和中國書法能當此大任。
嬰兒時,長輩們用筷子蘸著各種味道教我們辨別酸甜苦辣,這是一種傳承;孩提時,爸爸敲打我們先下手夾菜的筷子,是一種明禮;長大后,我們用筷子往媽媽的碗里夾上她愛吃的菜,是一種感恩。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一句“民以食為天”竟令無數文人騷客、權貴寵臣和普通百姓竟折腰。我們不妨夾起一雙木筷,從胃開始來讀懂中華文明。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征著天,方的象征著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也是最初人對人和世界關系的理解。
可能有人要追問,為什么我們不像美國人那樣使用刀叉呢?孟子在他的文章中說過:“刀叉會令人想起殺戮和鮮血。”這實在是完美的的詮釋。關于筷子,有許多風俗習慣。俗話說:“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吃飯不能敲碗;不能將筷子插在碗中間;捏筷子時不能將食指伸出等等。這些看似循規蹈矩的觀念,卻代代相傳。也許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很少有人再去注意這些麻煩而無道理的規則。可是,難道筷子真的比不上西式餐具嗎?若真是如此,孩童牙牙學語時,父母不會一遍又一遍教他們怎么使用筷子。我想,能夠代代相傳的,才配得上所謂“根”吧。
其次,我認為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就是中國書法了。
中國書法,被冠上了“中國”這一修飾語。這就代表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獨創的'。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于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書法家。顏體筆道瘦挺遒勁而含姿媚;歐體筆法有力險勁結構獨特;柳體更是集顏歐于一身,字體優美剛勁有力。我們在孩提時代,就在一筆一劃,一撇一捺地書寫漢字。而書法則是書寫漢字的最高境界。一個國家的語言代表著一個國家,所以我認為書法是中國民族的文化根基所在。況且,我們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傳承,有那一點離開過漢字呢?就是我們現在教材的印刷體,不也是一種獨特的書法體嗎?
沒有充實的精神家園,怎么會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中堅守自我,保持初心呢?同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其特有的民族文明,又怎么會在世界多極化的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呢?水立于源則長其河,樹立于根則繁其葉。中國只有“飲其流者懷其源”,才能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足,則吾能征矣。杞,杞國,夏禹后代的封國。在今天的河南杞縣,文獻,不是現在的文獻所不同,獻,賢,指通曉歷史的賢才。
孔子說:夏代的禮我能講得出,但是杞國不足以為證,殷代禮我講得出來,但是宋國不足以為證,這是因為,,杞宋二國文獻不足的原因,如果 文獻足,我就能引以為證了。
這里又說到民族文化傳承的問題了,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自己的文化傳承,自己的文化傳統就會逐漸湮滅,那嗎這個民族也即將消亡。這是歷史的鐵證。人類歷史上20多種文明至今只的二種文明延續至今,那就是希臘文明轉化為工業文明,羅馬文明,波斯慢文明,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等等諸多文明也多消亡,甚至無法考證。縱觀世界文明,唯我我們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確實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中華文明缺少崇高的宗教精神。但利弊相隨,卻避免了宗教迷昧全方位的傷害。他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則。天人合一的和諧情操,協調了人與宇宙和諧關系,中華文明延續至今,重實踐,棄玄想。從“格物知至”到“修身齊家”一整套經世致用,誠實入世。和平自守。擺脫了,原教旨主義的,極端,狂熱,野蠻,無視生命價值的仇恨。離開了彼岸世界殘酷爭斗與淹沒在戰火中的毀滅。我們民族歷史上也曾經有過分裂,但分而必合,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成吉思汗曾橫掃華夏,沒有文化 的建立其歲月不長,所以評價他,“只識彎射大雕”。滿清入關離不開中華文化也被同化,成為滿漢一家。世界上一些原教旨主義者很眼紅中華文明,任何文明只要一到中國就被同化,“和而不同”他們既奇怪又無奈。在看人類歷史有多少“白骨無地歸”“千里無雞鳴”戰爭都與宗教有關。現在中東就是如此。在我們民族歷史上,曾有過二場與宗教有關的戰爭。一場東漢年間,三國初期。一場近代 太平天國,最后都以失敗告終,而沒有死灰復燃,沒有留下后患。文明傳承對一個民族是至關重要的。亡國可以復國,沒有民族文化。這個民族就要徹底消亡。這個民族禽獸,曾想讓臺灣消亡中華文明,徹底擺脫大陸文化。就是要徹底。那個狗頭也懂得文化的厲害。任何一個民族的后代如果 不重視自己的歷史文化。就是自己在毀滅自己民族。孔子 在這里說明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接著在看下面文化與禮的關系。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遙望遠山,暮靄沉沉楚天遠闊;眺看江海,歷史長河蜿蜒綿亙,有多少文明湮滅在那暗流中。
獨我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華文明何以博大精深?得益于中華兒女善于學習,善于創新的良好風尚。儒家孔孟為千古之圣,“仁德”“大同”奠基中華思想;蘇秦師承鬼谷子,習縱橫之術,觀天下之局勢,九州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韓非飽覽百家之書,集法家之大成,以“重刑止刑”之異震驚四海;墨翟精通奇門遁甲,在冷兵器時代為自己“兼愛尚同”的思想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察舉到科舉,從世卿世祿到以才任官,從百家爭鳴到趨于融合,從彼此敵對到三教合流......中華文明就在這思想大碰撞中取其精華,去其槽粕,相互交融,包羅萬象。
當今中華,博大精深也依舊是其代名詞。從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全盤西化論”到如今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情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故宮系列掀起的時尚界“中國熱”,中醫藥文化正憑借其深厚的底蘊悄然崛起,中華詩詞刻錄的一張張中國名片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華文明正在世界之林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l。
中華文明何以源遠流長?得益于幾千年來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的問世,是無與倫比的創造精神;面對自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這是執著拼搏的奮斗精神;《周易》中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是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伏羲畫卦,夸父逐日,精衛填海,這是百折不撓的追夢精神。除此以外,還有高昂如星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情懷,也有婉約似煙雨“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的兒女情長。
無論你身在何處,無論你去往何方,當那結構精巧的中國結出現的那一瞬間,也必然會思緒涌動,淚眼婆娑。仿佛漂泊浮萍落了根,天地沙鷗歸了家,離家的雛燕飛回了故鄉。割得斷的是地圖的距離,放不下的是中華的依戀。
中華民族精神早已深深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根植于中華文明風尚之中,根植于中華風骨之中,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懈奮斗,于山河共勉,于日月爭光。
再聞華夏,百轉千年。望穿秋水,望不透博大精深;斗轉星移,輪不回源遠流長。《中華世紀壇序》言道,“前有古人,星光燦爛;后有來者,群英堂堂。”中華文明,必將“與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變化,尤其是在經濟上,短時期內就達到了巨大提升。可是中國的文化正面臨嚴峻的形勢。
當下,文化除了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之外,也逐漸成為國際體系中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標志。尤其是在文化軟實力提及和運用的時候
我國目前的文化狀態用復雜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它不僅包含了極其復雜的內容—悠久的傳統文化,多元的外來文化,層出不窮哦你給的網絡文化,同時復雜二字反映出我國文化當前面臨的巨大困境,從客觀方面說,中國的當下文化反映出普遍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的現象。
西方文化傳入之初,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巨大撞擊,二者之間的分歧,矛盾,沖突劇烈。諸如在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問題上,我國的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強調“征服自然”在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關系的問題上,我國傳統文化強調“個體本位”;在如何處理民族關系問題上,我國的傳統文化認為應該協和萬邦,和而不同,西方文化認為應該征服世界。在具體價值觀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中國文化更向往和諧,西方文化更崇尚競爭。
既有文化遭遇到其他文化的入侵時,必然會產生抗拒而侵入文化在原有文化中傳播,也必然對其產生撞擊。所以,在原有文化的固有影響力和侵入文化的生命力雙重作用下,二者之間出現的是一種“沖突—共識”的.融合狀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化沖突融合。通過傳統思維去解讀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可以豐富現代文化,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在博弈中再生與創新,
總而言之,文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命題,西方在推行文化霸權主義的同時,也將先進的文化帶到落后的地區,打破傳統文化的束縛,讀中國傳統文化而言,當前面臨的極大現代化挑戰,必須尋找正確的途徑,才能做好保守與創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再生體系才能更好的張開現代化建設。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共有十個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9個太陽,后娶嫦娥為妻。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后,飛到月宮。但嫦娥思念丈夫便向丈夫說:“明天是月圓的時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院子里,我就可以回家來了。”
第二天,后羿照嫦娥的吩咐做,果然夫妻團圓。因此中秋節用月餅祭祀嫦娥的習俗便傳了下來。今年的中秋節我與家人共同坐在陽臺上吃月餅的事情還讓我記憶猶新。這就聽我慢慢道來:
今天是中秋節,媽媽從外面買了整整一籃子的月餅。有豆沙餡的`、蓮蓉餡的、五仁餡的、雙黃餡的、鮮肉餡的……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垂涎三尺。開始吃月餅了,大家都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塑料刀開始小心翼翼的切起來了,我看著大家那熟練的動作,不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輪到我切了,我先把左手按在離刀一厘米的地方,右手拿著刀小心翼翼的切著。然而,由于緊張,我的手一直在發抖,那刀仿佛偏要與我作對,我要它往前,它卻老往旁邊傾斜。
呼!總算切好了,可是一抬頭,我便又傻眼了,我切的月餅歪歪斜斜,參差不齊,只是勉強能吃,而別人切得整整齊齊,十分好看。于是,第二次我切時,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不再緊張,使手不再發抖,果然這回我切得整齊多了。我們都高興地吃著自己切的月餅,邊吃還邊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這就是我喜歡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你呢?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學習傳統文化的作文06-22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
傳統文化的中學作文06-28
描寫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