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分數除法》評課稿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除法》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數除法》評課稿1
本節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運用此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推理、歸納、交流的能力。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整堂課的節奏非常平穩,課堂很樸素,給人的感覺很真實。
整節課教學有以下特點:第一,教學重點把握準確,教學過程做到了突出重點,同時在這個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通過合作探究得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教師抓住這個重點,加以鞏固。第二,教學線索清晰,使課堂內容緊湊而井然有序。第三,講授新知的過程注重學生的自我探究。比如在研究分數與除法關系時,讓學生小組交流后說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第四,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課本上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歸納出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算理,在這個環節上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個人認為有如下值得商榷之處:
第一,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本節課的內容是不是有點過多?感覺每個環節過渡得較快,成績較差的學生有點跟不上來。
第二,學生在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時,教師是否可以把假分數化成整數的方法引導出來。
《分數除法》評課稿2
本次學校組織的教研課,我聽了郎老師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收獲很大。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內容很簡單,如果單純地從形式上去教學它們的關系:一個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相信學生一定學得很扎實,但這樣一來3÷4的算理往往被忽視,為了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郎老師組織教學很好。主要體現以下兩點:
1、通過實際操作感悟新知識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改變單一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指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因此,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的教與學的方式,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動力的過程。在教學中郎老師引導學生用3張圓形紙片動手分一分,并學生思考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可以有幾種分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得出兩種含義,即1塊餅的,3塊餅的',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充分理解了算理。
2、在問題不斷地解決與生成中探索新知識
探索是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的學習過程,也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實現數學的“再創造”,在這其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潛在和深遠的。本課中,郎老師讓學生充分動手分圓片,讓他們在自己的嘗試、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斷產生問題、解決問題、再生成新的問題,給學生留與了操作的空間。
《分數除法》評課稿3
本次教師培訓,聆聽了于老師執教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一課。邱老師用本色去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印象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1、深刻理解教材,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
“分數與除法”這一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在學生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知道了分數的產生等知識,學生具有動手操作的學習技能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老師充分了解學情,以實際問題直接導入新課,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操作、探究中體驗、感悟分數與除法兩者的關系。
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而這個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認知逐步提高的過程,絕不是教師一、二句話的講述就可以完成的。邱老師把這一過程的認識同樣以問題起疑,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在探究中感悟。
我感覺本節課的.重點突出的還不太夠,在點撥與除法的關系的時候教師要點撥到位,讓學生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效果。
【《分數除法》評課稿】相關文章:
《分數除法》評課稿03-08
《分數除法》評課稿03-03
《分數除法》評課稿[精華]07-12
(優)《分數除法》評課稿07-16
關于分數除法評課稿01-15
[精華]《分數除法》評課稿01-15
《分數除法》評課稿(熱)01-15
《分數除法》評課稿【優】11-23
《分數除法》評課稿精華11-23
《分數除法》評課稿集錦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