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1
在觀看的兩個小時內,心里一直潮潮的,有心疼,有不舍,更多的是為安娜惋惜,惋惜她成為一個時代的犧牲品。
我想,如果有灰色地帶,她一定會幸福。
安娜是一個勇于追求幸福的女人,她忠于自己的內心,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然而這個過于追求純凈和至高無上愛情的女人最終敗給了現實,成為鐵軌上的一抹鮮紅。
卡列寧,這個官僚制度的化身,無非是整部劇的小丑,讓人感覺是一只蒼蠅,討厭可又擺脫不掉,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勛章和官爵。在他看來,他之所以需要一個家庭,并非出于愛情的需要,而是因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這樣一個點綴品。這么一個冷酷的政界高官,一個從小便是孤兒不懂得愛只會追逐名利的人,一個讓安娜八年后想起便會哆嗦的丈夫!他是現實卑劣的,為了前程娶下毫無感情基礎的妻子,冷漠對待安娜與自己唯一的兒子。他,無疑不能給安娜帶來她所心心念念的愛情。他和安娜的結合,在我看來,自始至終都是個錯誤。安娜心中對愛情的渴求與可列寧的冷酷無情完全無法磨合。所以,安娜之后才會如飛蛾撲火式的深愛弗龍斯基,因為他能帶給她所謂的愛情。
我想在我看來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終不悔自己選擇的道路:“假使一切要從頭再來,也還是會一樣的。”她鄙視那班貴族男女墮落虛偽的生活,在劇院里她向整個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麗的頭。愛,只有簡單筆畫,卻比想象復雜。安娜跟弗龍斯基的愛情,到最后可以說只是單行線。
因為社會的使然,因為弗龍斯基自身對社會的妥協,他們最終成為舊社會的犧牲品。
確實安娜性格自身有著不可彌補的局限性,她曾對弗龍斯基說:“你要明白,自從我愛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變了。在我只有一件東西,一件東西----那就是你的愛!”“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沒有了。請記住這個吧!”她變成了攀扶在弗龍斯基這棵樹上的`一條青藤,樹倒藤亡,愛的超越自我,愛得忘乎所以,所以悲劇。
弗龍斯基成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意義,一旦失去他的愛,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飛煙滅。可是后來弗龍斯基對她的愛已愈走愈遠。她內心永無休止的矛盾與痛苦,她對生活對自己目前處境的迷惘與恐懼。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個平衡的支點,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著一切的沖擊。她愛得愈深便愈沒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婦女使用的靠姿色與服裝去吸引弗龍斯基的視線。企圖牽住他日益冷淡的愛情。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當被寄托所有的愛情消失不見,若愛最后只是單行,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水滿則溢”這句話對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新社會的女性仍然具有深刻的意義,作為女性,只有先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愛情是生活的附庸品,只有好好的活著,愛情才會絢麗;當愛情遇見現實,一定要好好權衡,因為愛情存在于現實之上。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2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中首句便提到了這句話,在看完此書以及電影之后,我真正走進了托爾斯泰的內心,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安娜是不幸的,她的悲劇來自她的性格,在19世紀的歐洲,尤其是貴族階級,她性格上的大膽與躁動,感性與狂熱,無疑為她的悲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悲劇形成的根本原因。
安娜擁有極其動人的美貌,丈夫卡列寧是政府高官,膝下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衣食闊綽,生活無憂。在其他人看來,她的家庭是幸福令人艷羨的。然而現實并非如此。卡列寧對她并無真正意義上的愛情。他只是覺得,擁有一位這樣年輕又貌美的妻子,在社交場合會為自己帶來顏面和聲譽。或許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的婚姻不會幸福,但是在當時的俄國貴族階級,很多婚姻都是如此,華麗的表象之下掩蓋著赤裸裸的虛偽與做作,真正的愛情只會被恥笑和鄙夷。
安娜的心靈是純粹的',正如她對于愛情的向往與憧憬。當她遇見了渥倫斯基,這個與她年齡相仿,興趣相投的青年。她無可救藥地陷入了對他的愛戀。以至于讓她拋棄了一切,她的家庭,她的名譽。可以說安娜是自私的,她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兒子,但是,相比之下,她更愛的還是自己。她將個人幸福凌駕于道德束縛與家庭責任感之上。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是注定要受到排擠和唾棄的。
安娜也是缺乏理性的。她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作為籌碼去換一個男人的愛情。然而這個賭注讓她失去了本應有的一切。從此以后,她的世界里便只剩下了愛情。渥倫斯基便是她的整個世界。他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成了她情緒的轉折點。
對于渥倫斯基而言,雖然他也深愛著安娜,但是作為男性,在他的世界里擁有著太多的東西。安娜只是一部分。他的職業和社交等方面讓他回歸現實,讓他不得不面對這風云變幻的社會。再加上外部對他的壓力,使他無法面對安娜的感情。在這份不對等的愛情之下,也就釀成了最后的悲劇。
當安娜發現支撐自己生活的最后一根柱子轟然倒塌之后,自己的世界也跟著破碎了,因而不得不選擇一種慘烈的方式結束生命——臥軌自殺。
托爾斯泰在這部作品中對當時的封建社會給予了極大的諷刺。在19世紀的俄國,貴族階級擁有情夫或情婦是一件不罕見的事情。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亦是如此。然而如果一旦將這種婚外戀發展成真正的愛情,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并被指名為不光彩的,受人鄙夷的,不貞的情感。然而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中世紀,在現代社會亦是如此。
最后我認為,現在是21世紀,女性無論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應該做到獨立,放寬自己的眼界,永遠不要把愛情視作自己的全部。對于愛情,應當審慎而理性,不要把自己完全展露給對方,不要把愛人看做支撐自己的全部力量。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個獨立的個體,其他的一切因素都是附屬物。希望安娜的悲劇不要在任何一位女性身上重蹈覆轍。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3
涂磊曾經說過:善良的女人懂得管住男人的胃,功利的女人懂得管住男人的錢,愚蠢的女人懂得管住男人的身體,聰明的女人懂得管住女人的尊嚴。
異性交往,美麗的女人,讓男人心動;善良的女人,讓男人心疼;但不管是美麗還是善良,都不是維持一份感情的基礎。
兩個人在一起,除了有愛,還應該有信任,有尊重,有責任,聰明的女人,永遠不會在感情里犯這種錯誤,因為他們明白,男人心里最看不起的女人,就是這一種。
那就是愛情至上的女人。
愛情至上的女人,仿佛生來就只為愛情而活,為了愛情,他們可以放棄自己的婚姻,放棄自己的家庭,甚至生命。
但男人的世界,除了愛情,還有名利,地位……等等。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學史上非常有分量的一本著作,書中的女主安娜,也是文學史上不能磨滅的一個悲劇性人物。
安娜出生上流社會,她聰明,美麗,高貴,活力,神秘,幾乎所有美好的詞匯放在她身上都不過分。
唯一可悲的就是她的婚姻,實在不幸。
安娜和丈夫,只是利益的結合,她對丈夫沒有愛情,更可悲的是他們之間就連親情幾乎都沒有。
在一場活動中,一個單身的貴族青年的出現,點燃了安娜的愛情之火,雖然安娜也有過動搖,但他們最終還是相愛了。
重燃愛火的安娜,變得更美麗動人,但她已經結婚,丈夫還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安娜是幸運的,在發現妻子的婚外情時,丈夫有過悔恨,只要安娜回家,他愿意重新接納。
但安娜矛盾了,她既舍不得兒子,也舍不得婚外的情人,一番煎熬之后,她和情人私奔到了鄉下。
這對于丈夫和情人來說,都是雙重的傷害:
妻子出軌私奔,讓丈夫在上流社會失去了尊嚴臉面;
而安娜已婚的身份,也阻撓了情人和安娜結婚的夢想。
他們在鄉下的生活,隨著激情期的過去,也面臨著猜忌。
每次情人出門,安娜就在家里猜測他是不是有了別的愛人,每次他們爭吵,安娜就懷念過去的甜蜜,兩相對比,她越發覺得情人已經不再愛自己。
在某次爭吵之后,安娜發誓要情人永遠記住她,于是臥軌自殺,備受打擊的情人,接受不了現實,也投身戰場。
曾幾何時,我覺得安娜這樣的女人很勇敢,但這種情感觀不值得女人效仿。
若婚姻已經無緣,就及時放手,離婚不一定是一種傷害,但出軌一定是。
安娜是幸運的,她的情人自始至終都是真誠的愛慕她,但他們相遇的'時機不對,這一場出軌他們彼此都付出慘痛的代價:
安娜失去了家庭,情人失去了上流社會的地位,而且他們太急著在一起了,以至于忽略了現實的種種因素。
婚外有沒有真愛,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的。
因為愛一個人的標準,是尊重,愛上一個已婚人士,最好的方法是遠遠觀望,而已婚人士的愛情,不是背叛婚姻。
如果你真的愛對方,告別你的婚姻,才有說愛的資格。
那種吊著一個,還想要另一個的做法,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都很難有好結果。
最后,想告誡所有女人,不論是愛情還是婚姻,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你不能把你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件事,愛情也好,親情也好,友情也好,都只是經過,不要把他們當成你的全部,更不要執著的去追尋。
因為執著的代價,可能會非常沉重。
【安娜·卡列尼娜觀后感】相關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經典語錄06-23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01-12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筆記07-03
安娜.卡列尼娜好詞好句賞析-世界名著06-21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01-06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01-31
《安娜卡列尼娜》讀書心得02-26
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02-15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02-27